|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让医生成为“阳光职业” 靠卖药吃饭是社会的悲哀
白剑峰
2012年05月31日07:4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医生如果不靠技术吃饭,而是靠卖药吃饭,那不仅是医生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近日,北京市公布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北京友谊医院将取消目前5元、7元、9元、14元的挂号费和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医事服务费按医师职级确定,标准分别是:普通门诊42元、副主任医师60元、主任医师80元、知名专家门诊100元。医事服务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医保定额支付每人次40元,医保患者每人次个人支付标准分别是:普通门诊2元、副主任医师20元、主任医师40元、知名专家门诊60元。此举令很多医生备受鼓舞。
众所周知,医生是一个晚熟的职业。培养一名合格的医生,至少需要十几年的周期。在国外,虽然学医的成本很高,但学成之后的回报同样很高。因此,白大褂的职业魅力从未减退。尽管学医之路充满艰辛,仍有大批优秀学子愿意为之献身。
然而,我国医生的职业自豪感却越来越少。由于医疗服务价格严重扭曲,医生自嘲为“廉价劳动力”。以挂号费为例,北京协和医院一名主任医师的普通号是14元,而门外的停车费却是每小时15元。以手术费为例,全盆底脱垂是妇科的高难度手术,至少需要7名医护人员干6个小时,但手术费不到400元。类似的不合理定价,比比皆是。这说明,我国的医疗服务价格已经严重背离了价值规律,而这也正是医生抱怨最多、最不满意的地方。
据丁香园网站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国医生对自身薪酬与待遇不满意。医生是一个高技术、高风险、高责任的职业,理应享有较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在西方国家,医生的收入普遍高于教师和公务员。但是,我国的医疗定价很不合理。一方面,技术劳务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值;另一方面,药品价格远远高于实际成本。医生收入主要反映的不是人力资本价值,而是药品、耗材、大型检查的价值。很多医生把“灰色收入”视为“合理补偿”,由此催生出大处方、滥检查等一系列问题。在扭曲的价格政策下,医生由“阳光职业”变成了“灰色职业”。
我国很多医疗服务价格长期偏低,严重背离了价值规律,难以激发医生靠技术吃饭的积极性。尽管社会各界大声疾呼,有关部门却始终岿然不动。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医药费用快速增长,老百姓普遍反映看病贵。有关部门担心,如果医疗服务价格大幅提升,而药品价格依然降不下来,就有可能变成“两头翘”,引发社会不稳定。所以,很多地方政府虽已多次酝酿提价方案,但迟迟未敢出台。
眼下,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显然不能再“摸着石头过河”了。只有大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医改遇到的一大障碍就是医疗价格改革,这道坎绕不开、躲不过。如果因为害怕“微词”而选择回避,那就很可能使医改的航船停滞不前。
在医改的一盘棋中,医疗价格改革是一个“敏感棋子”,也是一个“核心棋子”。价格改革到位,可能满盘皆活;价格改革滞后,可能陷入僵局。因为医疗价格是医生劳动价值的体现,与调动医生的积极性密切相关。建立合理的医疗价格体系,既是对市场经济规律的尊重,也是对医生劳动价值的尊重。
医生是医改的主力军,也是决定医改成败的关键因素。医生如果不靠技术吃饭,而是靠卖药吃饭,那不仅是医生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因此,惟有从改革不合理的医疗价格体系入手,才能让医生回归“阳光职业”。 |
上一篇:“打通”任督二脉事件下一篇:桂枝加桂汤“剽窃抄袭”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