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与绍昆兄是从艰难困苦中携手过来的老友,把我们的手牵在一起的是岐黄之道、仲景之学。
时至今日仍记得牢牢,那是六十年代最后的日子,何黄淼先生那间低矮的小阁楼上,一个消瘦清癯的形象,胡子拉碴的样子,似乎至今未变。何先生介绍,绍昆兄高中毕业便随父下放永强农村,攻读中医有年,尤于《伤寒论》有心得,目前正在闽北山区打拼。当时我已上山下乡五六年,深知繁重的劳作可以耗尽人的全部精力,绝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轻松,更没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耕读世家只是古人的遐思逸想罢了。但是,我们不能沉沦,不能随波逐流,顾不得上头朝令夕改的政策,不理睬读书无用的喧嚣,繁重的劳作之余我们不能不读书,这是我们唯一能够自我支配的路径,寄希望于明日的出路。看那瘦弱的样子,我可以想见他生活的艰辛、学习的不易。然而,大约初次见面的缘故,我们并没有多少话说,没有多少交流。
时机出现在一九七O年春,我经人介绍到本公社一个山区小村任民办教师,一个学校分三处,我负责二三年级的复式教学,二三十个小孩,语算音美体一手抓,于是有了大把的时间与独居的办公室兼卧室。不久,绍昆兄来到状四大队小学任教,同样有了大把的时间与独居的卧室。这对于我不知是何等的奢侈了,“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完全沉浸在书本之中,《内经》、《伤寒》、《本草》、《方剂》,读了中医读西医,读了医学读哲学、文学,诸子百家、唐诗宋词,饥不择食地装了一肚子。后来,我兼起了大队的赤脚医师,背着个药箱满山跑,西药中药、针灸拔罐,忙得不亦乐乎;他却不露声色地在当地打开了局面,建立了群众信誉,兼起了教医二职。我在大罗山麓,他在瓯江之滨,相距十余里,各自努力,埋头读书,交往却日密,相互切磋成了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他口讷言诎的印象便完全打破,我很快便领教了他的滔滔不绝,二三子间他是最善言辞的一个,口若悬河,我们只剩下倾耳恭听的份,也更深切地知了他的努力,他的心得,他的收获。两所小学成了我们的大学,这段时间也成了我们收获最丰的时期,状元公社,大吉大利的名。
应了一句老话,“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令人振奋的丙辰秋日改变了我们一代人的生命轨迹,三年后,我考上了浙江中医学院的研究生,绍昆兄则从浙江省公开选拔中医药人员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自此,我们一心一意在中医药专业道路上一步一脚印地踏实前进,临床、教学、科研,各自取得学术成果,也同样地怀念这段刻骨铭心的岁月,我的“大学生活”。
斗转星移,不知不觉中三十年过去,我们仍醉心于中医学术,似乎不知老之已至。就在那个冰雪成灾的冬天,绍昆兄与病魔结结实实地一番搏斗,结果,他胜利了。凭借在逆境中不屈抗争的勇气,凭借百折不挠的毅力,还有,天时地利人和,冥冥中扶佑善人的天意,他胜利了。当朋友们还在为他的健康担忧时,他却捧出了新作《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用平实和稳的笔触记录了当年的学习心得,字里行间,仍是充满不屈抗争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毅力,那种求知的渴望、奋发的精神,描绘了一幅艰苦求索的画图。
绍昆兄在闽北赣北的艰苦生活,我原有所知,但未详,细细读过,真切感受到一种震撼人心的感染力。这并不完全是由于那种衣食无着的生活窘境,和严重透支体力的抬石垒坝的繁重劳动所诱发的强烈同情,也不完全是由于这种环境下仍不懈读书求知,四处拜师问道的精神力量所引发的由衷钦佩,更在于与黄美西那种充满人间至性的大爱。从素不相识到推心置腹,从萍水相逢至刎颈之交,数十年如一日的大爱,这种两个男人间的友谊,更是最为宝贵的人间至性。回想前些年从《温州日报》上读过黄美西的一篇散文,从一件球衣记叙苦难之中的真情,感人心魄,为之动容。两相对照,正应了西方哲人罗素的三句话:对爱的渴求,对苦难有不可忍受的同情心,对知识的纯然热爱。这段生活,催人泪下,为之感泣,是一曲大爱者之歌,而苦难成了爱的背景、爱的衬托,热爱学习、追求知识则有了爱的升华。这种脱世离俗的赤诚之爱,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幸遭逢的,应当讲,是作者最可宝贵的人生收获与财富。
相比之下,状元镇的生活相对平静,文革对社会底层的冲击趋缓,民办教师的职业清苦而安定,而多年的知识积累得到施展的平台,因此,少了曲折,多了平实,少了故事,多了思索。读书之余,勇于实践,在日常的诊疗过程中积累经验,丰富阅历;贤者为师,向前辈长者、同道朋友,直至病员学生,不耻下问,虚心求教,集思广益,开拓思路;而与张丰先生的思想交流,不离医学又不拘于医学,富于思辩,富于哲理,展现一位长者的渊博与睿智。于是,平实中透露深邃,思索中提升修养,平静平淡平和的状元镇生活不仅使作者修成正果,取得成功,也使全书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读毕全书,作为作者的好友,抚今追昔,感慨不已,似有千言万语涌梗心头无从言说之慨。我最想告诉年轻的朋友们的是,这里记载的不仅仅是《伤寒论》的学习体会,更是与命运不屈抗争的心路历程,不仅仅是中国医学的学术著作,更谱出大爱者的乐章、思索者的心曲。
是为序。
同学弟 刘时觉谨序
时辛卯秋月 |
上一篇:走进海南“三部六病”研究所下一篇:《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黄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