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现在有一种倾向,认为《伤寒论》不讲理论。中医理论实际上是随意说的,怎么说都行,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就连《伤寒论》自序中“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也被疑为伪作。即便是伪作,也不能否定《伤寒论》的方证条文,是在严谨的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而完成的。如《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方,就反复强调了桂枝汤证的病理机制。如:
“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
张仲景反复强调桂枝汤证的病理机制,圣心是何意呢?可以用《伤寒论》自序中的一句话作答:“《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伤寒论》是一部临床著作,着眼点在于临床实用,而不是一部理论专著,所以不可能以大量篇幅去做理论文章。况且张仲景在理论上并没有新的发展超出当时的理论著作水平,所以没有必要条条都作理论陈述。其实《伤寒论》中篇篇都有精彩的理论条文。如:
对柴胡证病机的论述:“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
对发汗伤胃的论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对阳微结与纯阴结的论述:“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对误攻其虚而致胃寒哕逆的论述:“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
对误攻其寒而致死证的论述:“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对病刚好,勉强多食而致心烦的论述:“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我们要反对以脱离实际的臆想作为理论外衣,把中医诊断弄得神秘莫测。
我们也要反对否定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临证的重要作用。
试举两条,看看需不需要基本理论。
“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199.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
28条和199条,两条都有无汗和小便不利,两条中的无汗和小便不利之病证一样吗?怎么说明呢?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7旬老人送医后死亡 家属逼迫医护人员下跪磕头下一篇:现在的老师很让我不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