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楼主: 今再来

[经方求索] 一个职业股民的中医杂侃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12-6-19 19: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lz这种批判的学习精神,不相信权威,心里有一个自己的标准,而且能够为寻找自己的答案一直探索下去,呵呵…经济方面我比较喜欢注意政策对股市的影响,研究整个股市乃至世界的大势来判断什么时候空仓多仓,再结合个股具体分析,判断准确一年能够买卖一两次就可以赚的很好啦,我只是纸上谈兵,还要lz多多指教下!呵呵,没看完lz的帖子就忍不住发了,感觉lz对自己的小孩药用的很多啊,个人认为小孩子的病一般有两种,一个是食积,一个是外感,小孩是稚阴稚阳之体,用药不能和成年人一样,往往用药不容易掌握,这样就会迁延日久,已经和一开始的病不一样啦,有时候小孩容易外感,是脾胃不好引起的,可以说上面两种都是脾胃的事,培土生金迂回考虑更容易解决,lz古文功底非常好,呵呵,要多多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0 20: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大盘尽管不死不活的,但个股却很好赚钱,频频拉主升浪的不少啊。明天可能是个时间点,至于向上还是向下,不必猜大盘,只要注意个股就好了,例如宁波银行,平庄能源这些。
至于给小儿用药,如果社会上真正专业的中医遍地都是,何必自己辛苦的浪费资源?古训有:“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这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22: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大小周期的理解,在r109老师的跟帖后写了一段,我觉得对于厘清思路很有帮助。
http://www.hhjfsl.com/jfbbs/read ... p;amp;page=3#1842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22: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我比较期待的是欧阳卫权老师的《伤寒论六经辨证及方证新探——经方辨治皮肤病心法》一书,他对于方证对应的理解很合我胃口,蛮欣赏他的排除法,到时好好拜读下皮肤病的经方应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4 22: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晚做了个考证,可是花了番功夫。
刘渡舟曾云:“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辩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
我一直想搞清楚被胡希恕治好这位病家是谁,今天终于搞清楚了,是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的单玉堂教授。
其子单志华是刘渡舟的入市弟子,他回忆1982年单玉堂当时患肺心病住院,病情发展出现肾积水,导尿失败,病情在恶化,高烧、神智昏迷、大小便闭塞不通,已出现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院方邀请中医学院的六位名老中医(包括董建华、王绵之、老师刘渡舟、胡希恕、赵绍琴、杨甲三)会诊,有位名老提出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当以扶正为主,先保心肾控制住病情。84岁的胡希恕诊完舌象脉象后,提出一个与众人截然不同的“峻剂攻下”法并处方案,还说:“小大不利治其标”,必须先解决大小便问题——这就是救人。态度非常果断。众名老念其年事最高,便都依了,但大家都捏着一把汗。服药到第二天,奇迹发生了:大便五次,开始排尿。到第五天,尿量已达正常,肾积水消失,单老可以下地活动了。
后来,出院后还给胡希恕送了两瓶茅台,呵呵。
另外,单玉堂有本《伤寒论针灸配穴选注》极好,这几天一直在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2: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证对应如果孤立的谈其实意义不大,对胡希恕流派而言这一步是整个操作环节的最后一击,它和前面的步骤合为一个整体。
下面我再讲讲自己的理解,在胡派的辨证体系里,对六经和八纲看的极重。实际六经就是从八纲的表里演化而来,原是一套班底、两个名号。
胡派诊断的第一步是先辨病位(表、里、半表半里),叫做定位。第二步辨寒热及虚实,叫做定性。至此,则六经、八纲已俱无隐情,依此就可以制定治疗准则了。如病在表,治之以汗法;病在里,治之以或清、或下、或消、或温、或补;病在半表半里,治之以和法。
例如,太阳病是病邪反映于表位的阳性证,依法当发其汗。但是,发汗的方剂很多,是否任取一种发汗方剂就能获效呢?当然不行。此时,还应当仔细地辨认方证,给以适宜的方剂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是桂枝汤证;发热,无汗,身体疼痛,恶风而喘,脉紧者,即麻黄汤证等等各有各的适应证,如果用得其反,不但无益,而且有害。所以,方证对应是辨证尖端,我觉得有两层意思:一个是看你最后关头方子选的准不准,另一个即是胡派辨证流程的塔尖。
胡派极其强调辨证的依据是症状反应,治疗亦当针对症状反应,无需研究病名及病因的推理,所谓“类既全而法亦备”指的就是这个。师徒们甚至把金匮的方剂都按六经分类,只希望把自家学说能做到尽善尽美。
从我一个自学者的角度来看,“八纲辨证+方证对应”基本可以普遍适用各种疾病,但是在专科专病领域或显不足。
可能我现在程度太低还无法判断,所以目前我就在搞“病方相应”或叫经方类病,来探索单个疾病到底有多少经方可以治疗。
上文讲到我很欣赏欧阳卫权医师,是指他的思路跟我很相近,在他皮肤病领域有自己的方库。比如荨麻疹大概就备了四十几个方子,然后利用排除法,辨表里先删掉一部分,寒热虚实再删掉一部分,剩下的就用条文来对应,主证确定后处方。这样做从成功率来看,绝对会大大提升。
有些实在无证可辨,那就要跳出方证对应的束缚,研究病因病机了。例如用黄连阿胶汤治疗手指掌干燥、蜕皮、龟裂这些的,只要符合阴血耗损,无以濡润的病机,就能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3480

积分

153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480
发表于 2012-6-25 12: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今晚做了个考证,可是花了番功夫。
刘渡舟曾云:“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辩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 .. (2012-06-24 22:45) 
是不是当时胡老的年龄最大?

胡老素有大茶壶的雅号, 尤其擅长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这个合方, 至今仍然很有效果, 尤其在脑血管方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3: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希恕有时喜欢自己跟自己下围棋,还说:围棋不仅是娱乐,也是医生看病不同阶段的一种演示,我自己跟自己下,考虑的是用药如用兵,怎么开局、怎么落子、布阵,棋面搏杀讲究长、跳、尖、夹、虎、扑、枷等等,这里头辗转腾挪,显尽机巧,是为轻灵一路;另一面,走坚实一路,步步为营,渐展威风。棋局经常会纷繁缭乱,但心绝不能乱。看病如下围棋,要有识有胆,胆识具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3: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学医要向胡希恕学,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鉴赏力。另外,讲到刘渡舟也是,看看刘渡舟文革后给他研究生开课的那本《伤寒论讲稿》(人卫版),光是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就写了足足4页,看的来是头晕眼花。
实际上他私下里受徒根本就不搞这一套,据弟子单志华回忆,刚入门时刘老先让他背《医宗金鉴》里的《伤寒心法要诀》、金匮心法要诀》,还有陈修园的《长沙方歌括》等。背完了再读成无己的伤寒论注本,同时参考柯韵伯的《伤寒来苏集》、尤在泾的《伤寒贯珠集》。
这些作为《伤寒杂病论》的学术准备与专业铺垫,就花了大约一年时间。到了第二年才开始攻读背诵《伤寒论》原著398条经文、113个经方(包括药味组成、剂量、煎服法)。并进一步研读有代表性的各家注本。按照先生给我定的学习单元,每结束一个单元,要我写出学习体会。以提问答疑的方式条分缕析地解答我的问题。
所以,学伤寒论想轻轻松松是不可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20: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现学了半年伤寒论,现在遇上个小毛小病,不会像过去紧张兮兮的。
十天前不知怎么的,早上起来咽喉又开始发痛,到了下午鼻窦也跟着发痛。我自己知道,咽喉一痛必然是着凉感冒了,第一天没吃药想观察下。
第二天一早,咽痛加重、无热无汗、稍有流涕和咳嗽,葛根汤加减。
葛根20 麻黄15 桂枝10 炙甘草10 生姜10 白芍15 大枣3枚 生半夏5 桔梗10
上午和中午分别服下100ml无改善,傍晚体温37.8℃,脉浮、舌苔无异样、身软,嗓子失音,黄痰,稍有些恶心、开始胸堵。赶紧换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麻黄15 杏仁10 甘草10 生石膏30 竹茹10 瓜蒌皮10 射干10 桔梗10
第三天一早,晨起体温37.5℃,鼻窦不痛了,喉咙也轻松好多,黄痰可以咳出,但感觉已下移至支气管。原方加泻白散。
麻黄15 杏仁10 甘草10 生石膏30 射干6 桔梗10 瓜蒌皮10 浙贝母6 地骨皮8 桑白皮10
第五天晨起,鼻窦和咽喉都不痛了,但喉干,咽痒,微咳,疑似转为肺燥,口服川贝雪梨膏
第六天晨起,喉痒继续,开始咳嗽,看来不是阴虚肺燥,而是湿热咳,麻杏苡甘汤+止嗽散
麻黄6 杏仁5 薏苡仁30 桔梗5 浙贝母6 百部10 白前10 陈皮5 紫菀5 甘草5
连服两剂,感觉很好,之后去莫干山玩了两天,回来已痊愈。
回想半年前肺炎后久咳不止,像个没头苍蝇似的到处求医,这回以身试药感觉心定神闲的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23: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胡派的这个八纲辨证,跟教材笼统的八纲学说还有很大不同,严格来讲是胡氏自己整合的“八纲气血津液辩证法”,这个东西必须要完全继承他的学说才能较好应用,否则很难理解胡派方证对应的真谛。
在临床中,大多数症状不会那么巧合的和《伤寒论》原文“严密对接”,所以,我看这个流程该是“辨病位(表、里、半表半里)---辨病性(气血津液寒热虚实)--辨方证(抓主证)--识病机。
投机取巧似的“套用条文”,在初学者可以用用,但最终深入分析探究病机,才是伤寒论应用的最高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8 13: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r109老师的鼓励,我学习伤寒论完全是自娱自乐,尽管为了家庭保健,但技术毕竟有其专业性;学的模棱两可,半瓶醋的乱晃,其实是害人又害己,不如不学。
因此,既然要研究至少也得弄点名堂出来,目前搞的药证、病症分型等都是为了两年以后的阶段目标咳嗽做铺垫,就想通过咳嗽能否整合出一个适合自己的辩证模式,进而推而广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20: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举一个方证对应的排除法,大体能代表我的思路。
患者, 女, 50岁。其病颇奇, 自觉有一股气从两足沿阴股一侧往上行, 至小腹则胀, 至心胸则闷、悸( 气短心悸) , 头出冷汗。少顷, 气往下行, 诸证亦随之而消。每次发作均有欲死的恐怖感, 精神极为紧张。素患腰酸、腰冷、带下等症, 面色青黄不泽, 舌质淡嫩, 苔白而润, 脉弦数无力。气上冲, 属于气病, 大致有桂枝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加桂汤、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旋覆代赭汤等可以治疗气病。
桂枝汤( 其气上冲, 鼻鸣干呕) ;
桂枝甘草汤( 叉手自冒心, 心下悸欲得按) ;
桂枝加桂汤( 气从少腹上冲心) ;
苓桂术甘汤( 心下逆满, 气上冲胸, 起则头眩) ;
苓桂枣甘汤( 脐下悸, 欲作奔豚) ;
旋覆代赭汤( 心下痞硬, 噫气不除) ,,
对于这些气病的方证, 该如何区分呢?
桂枝汤的气冲比较轻微, 所以可以排除。
桂枝甘草汤、桂枝加桂汤的气冲较重。
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要有水湿的病机, 比如, 脉滑、舌滑、小便不利等等。本病例水湿的病机不明显, 所以这两个方剂不考虑。
旋覆代赭汤主要治疗胃虚而致水湿, 气不上冲而只是噫气。
桂枝甘草汤和桂枝加桂汤都治疗较重的气冲, 又该如何分辨呢?
桂枝甘草汤虽然有人说是桂枝汤的简方, 但实际上其组成的桂枝和甘草的量都比桂枝汤加大了很多倍, 桂枝汤解表的作用已经消失殆尽, 所以只有治疗气上冲的作用; 而桂枝加桂汤则是桂枝汤加桂枝, 保留了桂枝汤的解表作用, 同时也能治疗气上冲。
由上可知, 我们必须要看本病案是否表证较为明显? 根据详细询问, 比如脉浮、恶寒、身疼痛等, 如果有这些症状, 则用桂枝加桂汤, 如果没有这些症状, 则用桂枝甘草汤。
刘渡舟先生认为: 此证当属奔豚, 然而气不从少腹却沿少阴经脉上窜, 实为临床所罕见。
方以桂枝加桂汤降逆。
另送黑锡丹6g( 温阳镇冲) 。每隔1日服1剂, 服5剂而病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6-30 16: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hhjfsl.com/jfbbs/read.php?tid=21733
今天在医侠的报名帖中忍不住评了几句,伤寒论教材一般仅限于讲解397条,对与宋本第一卷的辨脉平脉基本都忽略,平脉辩证法作为经方诊断系统的一种技术指标,长期被人忽视蛮可惜的。我们不管这些脉学到底是张仲景还是王叔和的,只要证明有实战价值就可以了。
所以,医侠先生愿意站出来,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我认为很了不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16: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买了一本《南阳药证汇解》,和《经方例释》对应着看很不错。该书以161味主药为纲,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的251方进行分类。“举仲景所用之药都一百六十一味,按其立方治证之意,分类排比,以明证之所主治者何方,方之所主治者何药”。
将161味药按“草部”、“木部”等分为五大部类,每一部类下,以主药为纲以药统方进行类方,分为某药所主方及某药佐治方。以“草部”之甘草为例,通过对甘草所主11方的分析,说明这11方在病机、立法、用药方面的一致性,揭示了药、方、证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即药而究方,即方而究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
关于经方“药证”一词,纠正上回的错误,在清末就有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1 17: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刘观涛《为什么临床疗效一直徘徊不高?》

为什么很努力地学习中医教科书,而到了临床之后,虽然疗效也有,但总是徘徊在百分之七十的把握上,难以达到“十拿九稳”的地步,感觉和古人所言“效如桴鼓”的境界差距甚大,很多无效或微效的病例甚至很难分析出为什么无效。而且这种困惑,是大多数中医同行的共同感觉。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要从中医界的不少人中所流传的“约定俗成”的理念说起。这个理念认为,只要辩证准确,比如,辨为热证、寒证、虚证、实证、水湿、血瘀等证,只要大法正确,比如寒证用温法,虚证用补法,则不必拘泥于具体方子,自己根据大法随手组方,或者选用成方,用之即可获效。
但是,“良好疗效”是百分之六七十的疗效,还是百分之八九十的疗效,这就有较大差别了!
还是用实例来说话,比如说,单纯的腹泻,如果辨为里虚寒证(即里阴证,太阴病),可以选择太阴病的代表方剂——理中汤、四逆汤之类。
是不是从治疗里虚寒证的这类方子中选用哪个方子都可以呢?
一般来说,“大方向”(比如辨出里虚寒)不错,用上都会有效。但是,有效的程度有时候相差不大,但更多时候则相差较大。有效、良效、显效,三者还是有层次的差别!
比如说,理中汤和四逆汤虽然都能治疗里寒虚证,但是还是有较大差别:
理中汤 ( 干姜 甘草+人参+白术)
四逆汤(附子+干姜 甘草)
两方皆有“干姜、甘草”,或者说都含有“甘草干姜汤”,这是治疗里虚寒证的。
理中汤还含有人参和白术,这是治疗胃气虚(虚而水湿停聚)的中焦症状,即病侧重于胃脘部,下利较轻。
   四逆汤还含有附子,这是治疗寒之剧烈的下焦症状,即病侧重于小腹,下利较重。
   这是从“方证”的角度来说的,如果从药证的角度来说,则“附子证”偏于里寒在下,而“干姜证”则偏于里寒在中。
由此可见,如果想提高临床治病疗效,而不满足于“有效”,则必须将辩证由辨别大法的“准确”,转变为辨别病机的“精确”。甚至直接精确到最终目标:药证、方证。
辩证三境界:辨大法(六经、八纲),辨病机(病机之组合,已经包含六经、八纲),辩方证、药证(百种方证、百种药证之组合,已经囊括病机、六经八纲)。最高的境界是辩方证(含药证),所以,胡希恕先生有句振聋发聩的名言:“方证是辩证的尖端”。
还举上述腹泻病例,“正确”辨别为里虚寒之后,还要进一步“精确”:
如果有胃脘不适、心下痞满等症状,则精确辩为“里虚寒在中(胃气虚)”,即除了里虚寒的甘草干姜汤证,还有“人参白术”证,可以直接选用经方中的“理中汤”。
如果没有胃脘不适、心下痞满,而下利较重,则精确辨别为“里虚寒在下”,即除了里虚寒的甘草干姜汤证,还有“附子证”,可以直接选用经方中的“四逆汤”。
回头看来,胡希恕先生临床直接辨为这个患者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证,这个病人是小柴胡汤加生石膏证,其实是把有些人所常用的“辨出病机大法、抓大方向”的正确辩证,进一步提高到了“辨出病机细节、大小全抓”的精确辩证,并且直接精确到“药证”、“方证”。药证、方证,无非是精准的辩证而已,比如,水湿证,偏于有寒,则为白术证;偏于有热,则为薏苡证。再比如:脉浮缓、恶寒,发热,汗出,则为太阳病中风(表阳证+表虚证),即桂枝汤证,这是绝大多数读者都可以脱口而出、直接辨别。其他方证也是这个道理。对临床医生而言,常用的方证(如论是经方,还是时方),通常也就100多个,最多不超过300个。常用的药证,通常也是100多个,最多不超过300个。——辩证到方证、药证的精准程度,亦无非100多个方证之证型、100多个药证之证型的组合,能够合并出千千万万与疑难杂症吻合的病机。
有人会问:到底是先辩证知机、再辩方证,还是直接辨出方证?其实,这就要灵活机动了。如果你“一眼看出”这是桂枝汤证,那么,自然就不必要再回头辨这是“表阳证+表虚证”了;假如你“一眼看出”这是石膏证,也就不必再辩这是“里热(而未结实)”证。
还有人会问:对于药证和方证,是先辩药证,再“组合”推导出方证吗?其实,这也要灵活机动,如果“一眼看出”方证来,那么,药证也自然在其中了。如果不能一眼看出方证,那么,先辨药证,最后组合推导出方证(如上述理中汤证),也未尝不可。还有时候是分别辨出方证和药证,再进行组合,比如小柴胡加石膏汤。
总之,如果不能直接辩出方证(药证),那么,就老老实实按照顺序来,根据“脉舌症状”,进行“辩证知机”,然后再辩方证、药证。
“辨方证(药证)是辩证的尖端”,胡希恕先生也曾经历过“所阅之书既多,则反滋困惑而茫然不解”的阶段,但是,当他悟彻到辩证论治的最高境界是将辩证精确入微到方证(药证)之后,“豁然开悟而临床疗效从此则大为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2 21: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这部书到底怎么读,心平气和的剖析其字里行间,不得不承认通篇贯穿着八纲思想。八纲辨证的创始人程国彭明确提出“伤寒主治四字”理论,即“表、里、寒、热”四字。其表里寒热,变化莫测,而总不出此八言为纲领。
对大多数人而言,仅用八纲辨证法来驾驭《伤寒论》会觉得不可思议,认为说八纲只是个套头,纲领性的东西,怎能具体实践呢?
原因在于对《伤寒论》肢解分类的深度远远不够,导致在临床时无法准确的识别病位、病性,而不得不借靠其他辨证法来辅助。
我在半年前正式学习经方之时,便确认《伤寒论》研究的初级阶段即是分类研究。小到某一个证的分类,大到病症分类,任何一步都不能缺失。这个过程是极为艰苦的,看似很笨,但一旦夯实了、厚积而薄发力度也不会小。关于病症分类我正在做,未来会围绕咳嗽慢慢展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22: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晚看了一篇《从祝徐之辩看寒温之争》,觉得蛮有意思,三七生讲故事的功力不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6bf8d1010007tc.html
江湾徐氏儿科解放前在上海是相当有名的,文中这位长子徐伯远,跟他弟弟徐仲才先生都是上海龙华医院儿科的创始人,徐仲才还当过院长。
我百度了徐伯远,网上几乎没有他的资料,只找到了一篇医案,是文革前参加上海市第二批农村巡回医疗队去上海县梅陇乡的医疗服务。
陆姓, 男, 7岁。梅陇卫生院门诊号: 10269。患儿因发热2天, 两膝关节肿疼, 于1965年4月8日来我院门诊。当时体温38℃ (口腔),两膝关节部肿大疼痛, 难于屈伸, 但外表皮色不红; 因不能行走, 由家长抱持而来。体质较瘦弱, 舌苔薄腻, 脉弦紧。据家长说: 患儿经常在小河洪中嬉戏弄水。根据以上病情, 初步诊断为痛痹。处方:羌活六钱 独活四钱 制川乌二钱(先煎) 威灵仙三钱 桑枝(酒炒)三钱 丝瓜络(酒炒)三钱。服1帖。
4月9日复诊: 病情无出入, 阴囊发现水肿。处方:羌活六钱 独活四钱 浮萍二钱 桑寄生四钱 威灵仙四钱 桑枝(酒炒)四钱 丝瓜络(酒炒)五钱。服3 帖。
前后共服药4剂, 诸恙悉去, 已能照常活动。
体会:
本病主要由于风寒湿邪侵袭人体, 流注经络, 致气血不和而成。患儿素体瘦弱, 且经常在河洪中嬉耍, 以致寒湿得以乘虚侵入; 膝关节疼痛, 痛有定处, 是为痛痹的主要症状。方中羌活、独活、威灵仙等药, 有祛风湿、通络道等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2: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30号是日线级别的转折点,大盘极为关键了。目前除60分钟,其他都各周期都已呈现底部结构,煤气化继续加仓中,这票第一目标16.1。
伤寒最要紧的是辨认寒热真假,炒股又何尝不是。现在空头看似异常凶猛,跌停有十几家,杀的人心慌慌,但技术分析却告知,此为假寒!真热的酝酿即将启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万

积分

92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402
发表于 2012-7-31 00: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1:炒股造成运动少,耗心神多,饮食情绪皆容易受其影响,根据您的症状,建议常服黄老师的八味除烦汤或者八味解郁汤,网上有,注意方后的加减法。
2:加强锻炼注意营养,其实如果加强营养注意锻炼了,不服药也行。
3:你的幽门螺杆菌可能还没根除,建议做个胃镜复查一下,尽量根除。祝健康快乐!
慎始善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12: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andy 的帖子

andy:1:炒股造成运动少,耗心神多,饮食情绪皆容易受其影响,根据您的症状,建议常服黄老师的八味除烦汤或者八味解郁汤,网上有,注意方后的加减法。
2:加强锻炼注意营养,其实如果加强营养 .. (2012-07-31 00:59)
非常感谢您的关心,谢谢了。
我平时炒股在盘中以狙击涨停板为主,需要思想高度集中,确实很耗费心神。自从年初学习经方以来,经常切换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大脑反倒是一种休息。前段时间大盘实在恶劣,以观望为主,闲时在论坛发帖,却惹来不少争议。
一般我久坐三小时左右,会起身做一套释延王编著的少林易筋经,其实也就是一套操,放松全身筋骨,顺便闭眼休息。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晚上睡觉前再做一次,感觉还不错。
至于幽门螺旋杆菌,若胃部无不适,不用理会。只要胃粘膜无溃疡糜烂,该病菌基本无用武之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发表于 2012-7-31 18: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2012-07-31 12:29) 
今再来先生站内信息已满。请删除部分。吐故纳新。
有问题与先生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2-8-1 09: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先生来论坛,一直是受人尊敬和喜爱的。每次都会打开这个帖子,哪怕是最无聊的日子。说起股票,我96年入市,也是个老股民了,但要与先生论股票,自认根本就没有资格,所以多数情况下,别人谈股票,我都只能选择闭嘴。做了那么多年股票,成功与失败历历在目。先生认为做股票和学医,研究伤寒论是相通,而我认为确有本质的不同。前日妻子因它事引起失败乃成功之母的话题,而我说,医学这个东西,最好是成功乃成功之母。做一千次医学研究或医学治疗,总不能999次失败,第一千次才终于成功了吧。所以,每次治疗,还是要力求成功,然后以成功复制成功为好,而不宜以一次二次失败不要紧,大不了从头再来的心态来宽待自己。股票大有可能无数次失败而最后抓住一次机会咸鱼翻身,而一个医生恐怕有可能只要一次关键的失误而永世不得翻身。做股票基本上是只对自己和家人负责,做医生却更要对病人负责。先生满腔热情的关注和研究中医,研究伤寒论,精神实属可嘉。但毕竟做股票和做医生确有不同。问题不是说先生不适宜做医生,反而觉得先生之研究思维和精神非常适合搞中医,只是要尽量少的惦记做股票的成功。因为二者有本质的不同。我以前做过多年家具设计与定制,在材料核算和成本控制方面比较牛逼,早年还做过车间主任,生产厂长,,也有很多成功的人生经验。做中医是我人生最爱也是最终选择。为何选择做中医?根本上说是因为喜爱传统文化,具有适合中医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其他方面的成功可以用来借鉴。希望先生先能破执,忘记或把其他事情丢开,以白纸心态来研究中医,并且尽可能多的在临床上寻找感悟,尽可能少的从理论到理论。一点建言,如有不当处请先生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15: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槐杏 的帖子

槐杏:自先生来论坛,一直是受人尊敬和喜爱的。每次都会打开这个帖子,哪怕是最无聊的日子。说起股票,我96年入市,也是个老股民了,但要与先生论股票,自认根本就没有资格,所以多数情况下, .. (2012-08-01 09:42)
谢谢槐杏先生的孜孜教诲,同时也对您的魄力深感钦佩。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又很无奈,毕竟从爱好要转成生存之道,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被禁言这段时间基本也没闲着,盘后还是继续研究咳嗽。没有三年的学习准备,过早临床效果也不会有,慢慢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22: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几个月对于经方应用关注的较多,对所有的伤寒及金匮方大体有了一定了解,今天下午我把常用方以及冷门方做了初略统计,大致如下。
书用的是人卫版“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钱超尘整理的《伤寒论》在方剂索引里少了“大猪胆汁”,加上后总数为113方。
在《金匮要略》中排除最后三节,只保留“三物备急丸”一方;再扣掉前面的“小儿疳虫蚀齿方、獭肝散、狼牙汤、黄连粉、雄黄熏方、藜芦甘草汤、附子汤”共七方,加“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方。总共为203方。其中阳旦汤即桂枝汤,故为202方。
在202方中有43方与《伤寒论》重复,扣减后实为159方。加上伤寒的113方,真正能用到的是272方。
根据我自己的理解,在总数272方中筛选出57个冷门方,其中有不少为外治方。剩下的215方大体就是我们经方中的常用方。非常凑齐的是,这个比例恰恰遵循了“二八法则”,有时还不得不感叹数字的奇妙性。
在215个常用方中涉及呼吸系统的有112方,57个冷门方中有5方,总数为117方。刚才我又统计了唐步祺先生的《咳嗽之辨证论治》,在这本书里出现了56个经方,基本和我的117方重合。
由此可以看出在呼吸系统的经方应用,其深度是相当可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21: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煤气化的这波操作不算满意,尽管介入位置还可以,但反抽幅度太小了。煤价跌成这样,主力还在抛。上周五很明显出B浪高点,仓位从8成降为2成,今日从容躲过一劫。
上证周线KDJ处于低位,这个位置只能是针对2100的2浪回调,约同于11年10月18号这根k线。至于会否碰2100还是稍稍破掉这都无关紧要,反正后面这波3浪力度会大得多。
最近炒股之余,依旧埋头于咳嗽研究。这个咳嗽啊实在博大精深,怪不得徐灵胎讲:“诸病之中,惟咳嗽之病因各殊而最难愈,治或稍误,即遗害无穷。”
今天来谈谈“失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积分

77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2
发表于 2012-8-20 15: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必须要顶 深度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积分

77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2
发表于 2012-8-20 15: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版主 介绍金匮读书心得 期待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2-8-20 15: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煤气化的这波操作不算满意,尽管介入位置还可以,但反抽幅度太小了。煤价跌成这样,主力还在抛。上周五很明显出B浪高点,仓位从8成降为2成,今日从容躲过一劫。
上证周线KDJ处于低位,这个 .. (2012-08-13 21:36) 
今天2100小破。年初跟朋友说笑话,我说2012的最低点,恐怕就是2012。友人大笑不可能。我不争。看看再说吧。以前有跟楼主说过,咳嗽很麻烦的。继续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19: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rqwxw 的帖子

rqwxw:请版主 介绍金匮读书心得 期待中 (2012-08-20 15:54) 
第一、不选择通读。
第二、选择某一个病症,对应着读。
第三、喜欢用考证的方式,以经解经、讲求孤证不立。
第四、在八纲八法的基础上,类方、类证、类药、类脉等穿插着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21: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槐杏 的帖子

槐杏:今天2100小破。年初跟朋友说笑话,我说2012的最低点,恐怕就是2012。友人大笑不可能。我不争。看看再说吧。以前有跟楼主说过,咳嗽很麻烦的。继续努力! (2012-08-20 15:59) 
前面讲过这波回调是针对2100的第二脚,尽管今天破了2100但问题不大。明天很关键了,能否复制11年10月24号,就看能否拉出中阳。三浪起来理论上应该有100点。
从中长期看,后面阴跌还长着呢,3478下来的调整估计要延续到2016年。所以,这种小反弹不做也没什么。
最近喉科研究的比较多,喉为肺之门户,好多外感病从咽痛发作时及时截断,就不容易引发支气管咳嗽。
港台人感冒看耳鼻喉科,还是蛮有道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积分

77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2
发表于 2012-8-21 15: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第一、不选择通读。
第二、选择某一个病症,对应着读。
第三、喜欢用考证的方式,以经解经、讲求孤证不立。
第四、在八纲八法的基础上,类方、类证、类药、类脉等穿插着读。 (2012-08-20 19:39) 
有道理 领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23: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这个附子中毒的事,有必要回到伤寒论重新研究。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目前在四川江油、布拖等地人工种植的附子,一枚鲜附子从地里采摘去除泥土后的重量一般在60克以上,仲景时代的野生附子在前文《雷公炮炙论》考证过,一两以上可入药,就取20克好了。鲜附子无法保存,通常都要晒干后仓储流通。但干燥后的生附子非常坚硬,既无法去皮,也无法破八片。所以,汉代的附子应该是就地取材,鲜附子随用随挖。
计量换算:1两=15.6克、1升=200毫升
生甘草31.2克+干姜23.4克+鲜附子20克=74.6克
有个问题:74.6克的药物放入600毫升的水里煮取240毫升,需要多久?
这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火力的大小
第二、药材的吸水性
这三种药我家里都有,但这样的剂量还没有试验过。就以今天煮的一剂药为例:
桂枝10 芍药5 生姜5 生甘草3 麻黄5 大枣2 杏仁5 茯苓10 丹皮5 桃仁5
总共55克,加水450毫升,煮开后调至赤小豆大的微火(天然气),30分钟后煮取280毫升。
仲景时代煮药是用柴火呢还是碳;是用文火呢还是武火,已无法考证。但火力大于“赤小豆大的微火(天然气)”是肯定的,火力越大煎煮时间越短为常识。如此推算,74.6克药物从600毫升煎煮到240毫升,时间大约在30分钟到60分钟之间。
野生附子的毒性比种植附子当然要厉害得多,为什么在短短1小时不到的时间里就可服用呢?
附子生用在经方中一共出现过12次,四逆汤6次、通脉四逆汤2次、茯苓四逆汤1次、干姜附子汤1次、白通汤1次、白通加猪胆汁汤1次
通脉四逆汤方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甘草二两,炙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附子30克(大者)+干姜46.8克(强人62.4克)+甘草31.2克=108克(强人123.6克)。加水600毫升,煮取240毫升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茯苓62.4克+人参15.6克+附子20克+甘草31.2克+干姜23.4克=152.6克。加水1000毫升,煮取600毫升
干姜附子汤主方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干姜15.6克+附子20克=35.6克。加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
白通汤方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如果说四逆汤煮取240毫升,大约在30--60分钟之间。那么通脉四逆汤就更短了。跟我今天这剂药做个简单对比(忽略药物吸水率):
30分钟  55克    450毫升   280毫升
20分钟  108克   600毫升   240毫升
如果是强人的123.6克,大约只要煎煮10-15分钟。就剩240毫升了。
通过以上不成熟的推理可以得知,生附子煮个几十分钟就服用,根本是要利用其毒性。当今火神派动辄两小时以上的安全煎煮,绝非仲景本意!仲景之原意,应为有意把剩余汤液中乌头碱浓度,调控在可令患者出现眩晕反应的水平上,才是四逆汤的最佳治疗点。
另外,生附子片要用折干率(一般为40%)来换算成鲜附子的量,人工种植的鲜附子可放大1倍至40克(强人60克)。以四逆汤为例:生甘草31.2克、干姜23.4克、人工种植鲜附子40克×40%=16克生附片,这些药物需严格按比例配置。
炮附片的加工方法是把鲜附子切片后,放入锅内与河沙一起热炒,炒至附片鼓包即可。生附子片可先蒸软,然后再和沙一起热炒,效果一样。至于常用的各类制附片不在本文讨论之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8-24 09: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驱逐阴寒,回阳救逆用生附子。温暖水寒,补命门真火,回阳生津则用炮附片。正应为附子在不同体质和病患身上毒性反应不一,刚开始时必须以小剂量试服。
还是以四逆汤为例,三种药物如果按比例降为三分之一,生甘草10.4克、干姜7.8克、生附片5.3克,加水600毫升、煮取240毫升不变。会发现煎煮时间变长了,随着加热时间延长,乌头碱毒性同比大大降低。
所以在加水容量不变的基础上,药物总量的减少,不光是药物浓度的降低,其毒性更是成倍下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8-24 14: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一吃西瓜就要腹泻,早上四五点钟时头上冒汗,头发搞得湿漉漉的很难受。清晨头汗记得去年12月份生肺炎时也有过一次,好像是一剂麻杏苡甘汤后,第二天就干爽了。
早上四、五点钟正值寅时,是阳进阴退,阳长阴消之际;阳越于外,腠理疏松,营阴不能内守,则液泄而为汗。故五更汗出,实为脾肾虚寒,营卫失和之候。
打算用桂附地黄丸或附子理中丸交替的吃几天,看看效果怎样。
《伤寒论》328条: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丑时至卯时,无论一天中还是一年中都是很关键的时刻,阳复则生,阴盛阳尽不复则死。一天中,人最危险的时刻要数黎明。调查显示,凌晨死亡的人数占全天死亡人数的60%。一年中最危险的月份要数丑月12月。调查表明,该月份死亡人数居全年各月之首,占死亡总数的10.4%。现代研究还证明,传染病患者死亡率最高的时间约在早晨5点半左右(卯时),这说明从子时到卯时是最危险的时刻。
就我个人体会,“六经欲解时”里面大有文章,需结合五运六气好好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2626

积分

633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26
发表于 2012-8-26 06: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看楼主的贴子,有丰富的资料和独立的思考。

我也对五运六气感兴趣,看过一些资料。五运六气属于气象医学,讲的是气候运行规律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的知识,学懂它,对我们提早预防疾病的发生,大有好处。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里有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决病法:

立春正月节斗指艮,雨水正月中斗指寅。
惊蛰二月节斗指甲,春分二月中斗指卯。
清明三月节斗指乙,谷雨三月中斗指辰。
立夏四月节斗指巽,小满四月中斗指巳。
芒种五月节斗指丙,夏至五月中斗指午。
小暑六月节斗指丁,大暑六月中斗指未。
立秋七月节斗指坤,处暑七月中斗指申。
白露八月节斗指庚,秋分八月中斗指酉。
寒露九月节斗指辛,霜降九月中斗指戌。
立冬十月节斗指乾,小雪十月中斗指亥。
大雪十一月节斗指壬,冬至十一月中斗指子。
小寒十二月节斗指癸,大寒十二月中斗指丑。

二十四节气,节有十二,中气有十二,五日为一候,气亦同,合有七十二候,决病生死,此须洞解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16: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syzr 的帖子

syzr:很喜欢看楼主的贴子,有丰富的资料和独立的思考。

我也对五运六气感兴趣,看过一些资料。五运六气属于气象医学,讲的是气候运行规律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的知识,学懂它,对我们提早预防疾 .. (2012-08-26 06:42) 
伤寒论中的时间规律学,结合五运六气以后有机会多谈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16: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注解伤寒论》在可汗不可汗等几节中,把和前面几章重复的条文都删节掉,剩下的58条可以很好补充平脉辩脉篇以及398条的不足。
但跟赵开美的宋版相比条文有些出入,因此今天下午重新做了校勘,将宋版的58条重新归类如下。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夫以为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比之三阴三阳篇中,此易见也。又时有不止是三阴三阳,出在诸可与不可中也。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发汗,躁不得眠。
动气在右,不可发汗。发汗则衄而渴,心苦烦,饮即吐水。
动气在左,不可发汗。发汗则头眩,汗不止,筋惕肉目闰。
动气在上,不可发汗。发汗则气上冲,正在心端。
动气在下,不可发汗。发汗则无汗,心中大烦,骨节苦疼,目运,恶寒,食则反吐,谷不得前。
咽中闭塞,不可发汗。发汗则吐血,气微绝,手足厥冷,欲得蜷卧,不能自温。
诸脉得数,动微弱者,不可发汗。发汗则大便难,腹中干,胃燥而烦,其形相象,根本异源。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为阳运,微为阴寒。上实下虚,意欲得温。微弦为虚,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不能自还。
咳者则剧,数吐涎沫,咽中必干,小便不利,心中饥烦,晬时而发,其形似疟,有寒无热,虚而寒栗。咳而发汗,蜷而苦满,腹中复坚。
厥,脉紧,不可发汗。发汗则声乱、咽嘶舌萎、声不得前。
诸逆发汗,病微者难差;剧者言乱、目眩者死,命将难全。
咳而小便利,若失小便者,不可发汗,汗出则四肢厥逆冷。
伤寒头痛,翕翕发热,形象中风,常微汗出。自呕者,下之益烦,心中懊憹如饥;发汗则致痉,身强,难以屈伸;熏之则发黄,不得小便;久则发咳唾。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大法,春夏宜发汗。
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时出似漐漐然,一时间许亦佳。不可令如水流离。若病不解,当重发汗,汗多必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也。
凡服汤发汗,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
凡云可发汗,无汤者,丸散亦可用;要以汗出为解,然不如汤随证良验。
夫病脉浮大,问病者,言但便硬耳。设利者,为大逆。硬为实,汗出而解。何以故?脉浮当以汗解。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
辨可吐第十九
大法,春宜吐。
凡用吐,汤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
病胸上诸实,胸中郁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涎唾,下利日十余行,其脉反迟,寸口脉微滑,此可吐之,吐之,利则止。
宿食,在上管者,当吐之。
病手足厥冷,脉乍结,以客气在胸中;心下满而烦,欲食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吐之。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则不可下,下之则心下痞硬。
动气在右,不可下。下之则津液内竭,咽燥鼻干、头眩心悸也。
动气在左,不可下。下之则腹内拘急,食不下,动气更剧。虽有身热,卧则欲蜷。
动气在上,不可下。下之则掌握热烦,身上浮冷,热汗自泄,欲得水自灌。
动气在下,不可下。下之则腹胀满,卒起头眩,食则下清谷,心下痞也。
咽中闭寒,不可下。下之则上轻下重,水浆不下,卧则欲蜷,身急痛,下利日数十行。
诸外实者,不可下。下之则发微热,亡脉厥者,当齐握热。
诸虚者,不可下。下之则大渴,求水者易愈,恶水者剧。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为阳运,微为阴寒。上实下虚,意欲得温。微弦为虚,虚者不可下也。微则为欬,欬则吐涎,下之则欬止,而利因不休。利不休,则胸中如虫啮,粥入则出,小便不利,两胁拘急,喘息为难,颈背相引,臂则不仁。极寒反汗出,身冷若冰,眼睛不慧,语言不休,而谷气多入,此为除中,口虽欲言,舌不得前。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浮反在上,数反在下。浮为阳虚,数为无血,浮为虚,数为热。浮为虚,自汗出而恶寒;数为痛,振而寒栗。微弱在关,胸下为急,喘汗而不得呼吸。呼吸之中,痛在于胁,振寒相搏,形如疟状。医反下之,故令脉数发热、狂走见鬼,心下为痞,小便淋沥,小腹甚硬,小便尿血也。
脉濡而紧,濡则卫气微,紧则荣中寒。阳微卫中风,发热而恶寒;荣紧胃气冷,微呕心内烦。医谓有大热,解肌而发汗,亡阳虚烦躁,心下苦痞坚。表里俱虚竭,卒起而头眩。客热在皮肤,怅怏不得眠。不知胃气冷,紧寒在关元。技巧无所施,汲水灌其身。客热应时罢,栗栗而振寒。重被而覆之,汗出而冒巅。体惕而又振,小便为微难。寒气因水发,清谷不容间。呕变反肠出,颠倒不得安。手足为微逆,身冷而内烦。迟欲从后救,安可复追还。
脉浮而大,浮为气实,大为血虚。血虚为无阴,孤阳独下阴部者,小便当赤而难,胞中当虚,今反小便利,而大汗出,法应卫家当微,今反更实,津液四射,荣竭血尽,干烦而不得眠,血薄肉消,而成暴液。医复以毒药攻其胃,此为重虚,客阳去有期,必下如污泥而死。
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痛,当发其汗,而不可下也。
脉数者,久数不止,止则邪结,正气不能复,正气却结于藏,故邪气浮之,与皮毛相得。脉数者,不可下,下之必烦,利不止。
脉浮大,应发汗,医反下之,此为大逆。
病欲吐者,不可下。
夫病阳多者热,下之则硬。
无阳阴强,大便硬者,下之则必清谷腹满。
伤寒发热,头痛,微汗出,发汗则不识人;熏之则喘,不得小便,心腹满;下之则短气,小便难,头痛背强;加温针则衄。
伤寒,脉阴阳俱紧,恶寒发热,则脉欲厥。厥者,脉初来大,渐渐小,更来渐大,是其候也。如此者,恶寒甚者,翕翕汗出,喉中痛;若热多者,目赤脉多,睛不慧,医复发之,咽中则伤;若复下之,则两目闭,寒多便清谷,热多便脓血;若熏之,则身发黄;若熨之,则咽燥。若小便利者,可救之;若小便难者,为危殆。
伤寒发热,口中勃勃气出,头痛目黄,衄不可制,贪水者,必呕,恶水者,厥。若下之,咽中生疮,假令手足温者,必下重,便脓血。头痛目黄者,若下之,则目闭。贪水者,其脉必厥,其声嘤,咽喉塞;若发汗,则战栗,阴阳俱虚。恶水者,若下之,则里冷,不嗜食,大便完谷出;若发汗,则口中伤,舌上白胎,烦躁,脉数实,不大便六七日后,后必便血;若发汗,则小便自利也。
下利脉大者,虚也,以其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因尔肠鸣者,属当归四逆汤主之。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大法,秋宜下。
凡可下者,用汤胜丸胜,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也。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硬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脉迟而滑者,内实也。利未欲止,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不欲食者,以有宿食故也,当宜下之,与大承气汤。
下利差,至其年月日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病腹中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脉反滑,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
伤寒后脉沉,沉者,内实也,下之解,宜大柴胡汤。
脉双弦而迟者,必心下硬;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也,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2-8-26 17: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注解伤寒论》在可汗不可汗等几节中,把和前面几章重复的条文都删节掉,剩下的58条可以很好补充平脉辩脉篇以及398条的不足。
但跟赵开美的宋版相比条文有些出入,因此今天下午重新做了校 .. (2012-08-26 16:48)
楼主不喜听谈西医。说一个昨晚的病人。主诉头痛,心慌,时时欲呕,汗出湿冷,纳差,三餐未食。前数日感冒并有腹泻,经治缓解,下午稍淋冷雨即发此病。此可汗不可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20: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说此病例。病人一再外感,前一次用药似乎还不足以透邪达表。现在体质已弱,脾土更虚,中气不足,卫阳不固。
如果是我,可用桂枝汤解肌,加半夏、苓、术等健其脾胃,补其中气。
另外,我来说说西医。如果说中医是古文,那么西医自然是白话文;对于人体的了解,西医更为简单明了。在辨证论治的体系内,西医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例如,我正在研究的耳鼻喉,第一步就是从西医分类入手。
急慢性咽喉炎、扁桃腺炎、喉梗阻、会厌炎、失音、咽部神经官能症、喉源性咳嗽、喉癌、两大疫喉等。以上这些基本可以涵盖汤药所能处理的范围,把这些明确后再去对应中医喉科的名称就很简单了,乳娥、喉风、喉痈、喉痹、喉瘖、梅核气、白喉。喉痧等等。
经方中对喉科有数十处条文,涉及到的方子分别是:
甘草汤、桔梗汤、半夏散、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大承气汤、瓜蒂散、苦酒汤、麻黄升麻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杏石甘汤、甘草泻心汤、升麻鳖甲汤、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苓桂五味甘草汤、桔梗白散、生姜甘草汤、麦门冬汤、小建中汤、金匮肾气丸、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猪肤汤、大黄蛰虫丸、葛根芩连汤、乌梅丸等等。
仲景对于喉科的诊治,不像后世喉科书在病名上绕圈子,而是在病机上求根本。当然仲景方在整个喉科的大背景下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还有温病方、各种喉科专方、特效方。
所以,我现在学医就是一个一个器官来,不画地为牢。能用仲景方就用,用不上的也不勉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2-8-27 11: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先说说此病例。病人一再外感,前一次用药似乎还不足以透邪达表。现在体质已弱,脾土更虚,中气不足,卫阳不固。
如果是我,可用桂枝汤解肌,加半夏、苓、术等健其脾胃,补其中气。
另外 .. (2012-08-26 20:13) 
我先虑其虚,给予生脉饮注射液加维C维B6,十分钟后觉心跳加快,心慌欲呕加重并喉部气紧,烦躁不安,言畏寒。此正气本不太弱,稍得助,稍得助即欲解邪外出,然肌理不开。可汗,急换地米加利巴韦林,覆薄被助汗。十分钟后问之,渐觉舒服些,索食,转机。食后人安静睡去。后继续挂完生脉饮。掀开薄被,大汗出,体温热。问之头不痛,心不慌,无欲呕等。嘱不许洗澡,只以热毛巾擦去汗水,注意休息保暖,无食生冷,多观察,明晨若仍有不适再来诊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20: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槐杏 的帖子

槐杏:我先虑其虚,给予生脉饮注射液加维C维B6,十分钟后觉心跳加快,心慌欲呕加重并喉部气紧,烦躁不安,言畏寒。此正气本不太弱,稍得助,稍得助即欲解邪外出,然肌理不开。可汗,急换地米加 .. (2012-08-27 11:23) 
马鞍山蔡长福讲:“辨识寒热为经方应用的基础,伤寒讲到底就是寒热两个字”。去过两次,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句话。
所以,平时学习时便特别注意寒热之差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16: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深成指补跌非常凶,本来认为打到8486附近至少会有个震荡整理,没想到依然放量下杀。目前空仓等待是唯一选择,越往后主跌浪越凶。创业板还在横着,一旦跳水恐怕是瀑布式的飞泻。
从形态遗传看,深成指大概的位置类似于94年的3月底,9月暂时看不出有周线级别的反弹。散户的心态似绝非绝还有欲望抄底,但反弹之后的见底绝杀会更恐惧,不交出筹码不会让你有好日子过,残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17: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有朋友写了泰和回来谈感想,提到“常与变”的概念,我也来说两句。
记得以前槐杏先生曾讲,炒股和中医最大的不同是行情不好可以选择空仓休息,但医生做不到。关于这个结论,其实就是考验你风险管控能力。行情不好大部分股票都会跟跌,这是自然法则,但局部热点还是有。今天上证阴包阳,照样有24只股票拉出涨停,如果你技术足够,大盘涨跌跟你何干?
影响操作盈亏或是疗效,主要取决于你对靶点的捕捉能力,即所谓的精确打击。体质辩证有它的客观性,即体质的常态化、静态化。阳虚患者舌胖、锯齿、苔薄水润,通过药物能不能把舌体变瘦,锯齿拉平?生活节奏、饮食、锻炼等等系列配套如果没跟上,光靠药物恐怕非常难。
人不像股票可以由庄家操控,作为医生要清醒的认识到体质即趋势,改变体质很难、改善疾病相对容易;体质属大周期,疾病属小周期;慢性病周期大、急性病周期小。
炒股时如果做超短线5分钟周期,往往是今天买明天抛,因为一个上升5浪只能维持几个小时。如果大多数都在低位买入或者放量启动时追涨,日复一日这个倍增是相当惊人的,几大门户网站炒股大赛的高手就是专门练这个。
问题是99.999%的股民是终身也达不到这样的水准,短周期的方法及技术指标和长周期是完全不同的,风险也很大。因此一般股民在操作上只能放大周期,30分钟是4天、60分钟是一周左右。
体质辩证相当于一个中长线投资者在审视一只股票,他研究的不是一天两天的变化,而是几个月甚至数年的趋势。对于热衷于短周期操作的高手而言,当然也希望对应的大周期能够安全些;例如操作5分钟周期的,他也会看15--60分钟的周期甚至日线,也要考虑万一短周期判断失误,但有利的大周期趋势还能不能让他解套。
我始终认为治病和炒股的思路是一样的,大周期的体质辩证有用,但如何跟病灶(靶点)进行大小周期共振,如果无法共振那就说明周期间脱节,该辩证方法暂时无用。
中医的辩证方法非常多,如何选择性的应用,并能准确的覆盖到大小周期,是我常常在思考的。工具不在于多,在于精。中医不在于创新而在于继承,自以为灵光闪现,实际前人早有论述。所以,多读书勤思考才是不断进步的根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29

积分

2万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829
发表于 2012-8-30 12: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启发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09: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段时间吃桂附地黄丸和附子理中丸辩证错了,尽管腹泻好了但睡觉时头汗依旧,现在连白天稍微动一动后脑勺就会出汗。后来倾向于换桂枝加黄芪、桂枝加龙牡,但感觉身重、午后困顿,如此体内有湿是肯定的,因此昨天下午决定做一剂麻杏苡甘汤试试。
关于除湿,温病方治疗湿温讲究轻开上焦肺气,因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随之而化,一般三仁汤常用。胡希恕则认为是湿遏热郁的风湿表证,宜麻杏苡甘汤,取微汗为治。
麻黄6 杏仁6 薏苡仁20 生甘草6
服用半剂后昨夜止汗效果显著,今天上午做家务头汗也轻了,看来这回对症了,准备再吃2剂巩固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积分

77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2
发表于 2012-9-2 10: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仁汤在温病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潜力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21: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两个月在研究药证时,发现李可喜欢用红参,偶尔也用野党参。现在经方用人参大都用党参替代,但党参被本草书正式记载是在清乾隆之后。仲景时代估计是用野山参,限于成本我一直想搞清楚《伤寒论》含人参35方,到底哪些用东北参,哪些可用党参。
下午给儿子煮一剂补中益气汤,这事又被我想起来,人参到底用党参还是太子参呢?颇为踌躇。
在检索党参文献时,发现党参地道产区甘肃岷县的药农,普遍采用一种叫“壮根灵”的药物来速生药材,当地政府还大力扶持鼓励。我把这篇报道发到论坛,本想和大家讨论一下,没想到立马被管理员放入垃圾桶,或许他还以为我是来推销“壮根灵”的,可叹!
对一些较重要的药物,我喜欢研究其商品属性,可能的话都是产地直接采购,很少去药房购买。这样药不管用对还是用错,至少用的放心。
由此引申,对于人体的属性同样也应该如此看待,学治病必须先得人体弄清楚。《温病条辨》有“伪病名论”一篇:“病有一定之名,近有古无今有之伪名,盖因俗人不识本病之名而伪造者,因而乱治,以致误人性命。”说的多好!
人体好比一台机械设备,中医一大弊端是对各个零部件的命名或者定义很大程度上没有统一,在对修理目标模糊不清的基础上,要能准确施工并尽快修好,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我感觉提高经方应用水平的途径之一,需要扎实的弄清各基础单元的“证”到底是怎么回事,而并非光想着怎么来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20: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7月末老婆每到晚间8点左右,双腿膝盖附近的皮肤便瘙痒不止。开始不以为然,以为擦点花露水就好了,没想到越挠越痒,抓到后来凸起豌豆大的风疹块,才明白患了荨麻疹。
她平时体质很好,过去从未有过湿疹什么的,舌脉也无异常。我想酷暑当头或许是风湿蕴热、营卫不和,先吃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试试。
麻黄6 连翘6 赤小豆30 杏仁8 生姜5 大枣3枚 生甘草4 桑白皮10 薏苡仁25
5剂过后瘙痒减轻不少,于是停药观察,3天后复发。
改成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10 芍药5 生姜5 生甘草3 麻黄5 大枣3枚 杏仁5
5剂后痒止停药,但3天后依旧复发。原方不变再服5剂,但又是3天后复发。
如此一来有点头疼了,俗话说“治风先治血”,要么活血祛风再试试,原方合桂枝茯苓丸。
桂枝10 芍药5 生姜5 生甘草3 麻黄5 大枣3枚 杏仁5  茯苓10  丹皮5  桃仁5
5剂后痒止停药,近半月未再复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2: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久违的一根大阳线,确定2029阶段底成立。煤气化突破13.4颈线右侧买点确立买入三成,突破13.6日线下降趋势线加仓至7成。日线macd金叉,连续的底背只在08年底出现过。
另3成在一涨停板排队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22:25 , Processed in 0.22644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