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3-23 13: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下利(包括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肠易激综合征)
症见下利,便次每日5 一10 余次不等, 里急后重, 腹隐隐痛或阵阵纹痛, 便见脓血或只见粘液, 或有热无热, 甚或高热, 口或渴或不渴,舌质红、苔厚腻或黄厚, 脉浮数或弦数有力者。
处方: 葛根30克, 黄芩、黄连各15克(川黄连5-10 克),甘草5克( 炙甘草12克) 。小孩药量酌减。
加减; 检验为菌痢者, 合白头翁汤。便血多者加地榆15克, 山楂15-30 克,仙鹤草15克以凉血止血。腹痛甚者加白芍15-30克以缓急止痛, 或适选木香5-10 克(后下) 以行气止痛。腹胀甚者适加厚朴、大腹皮各12克, 木香5-10克(后下), 莱菔子(炒)15-30 克以消胀满。小便不利者适加车前草、滑石各15-30克, 或车前子12克, 茯苓10-20克以分消利导。
如吃鱼虾蟹引起的泻利, 加苏叶12 克以解鱼虾蟹之毒; 面食致泻者加麦芽(炒)30克以消面滞; 肉食致泻者加山桩15克以消肉食。
吕**, 男, 20岁, 学生, 因吃鱼引起下利便脓血, 并有高热39.5℃ , 诊为细菌性痢疾, 舌尖边红、苔黄腻, 脉浮弦有力, 予葛根、车前草各30克, 黄芩、地榆各15克, 川黄连、甘草各5克, 苏叶12克。三剂后症状明显缓解,9剂而愈。
(六)温热病( 包括上呼吸道炎症、肠伤寒、流脑、乙脑、病毒性脑炎等) 的高热或发热
症见发热, 体温在38-4 0℃或更高, 或伴恶寒或只热不恶寒, 烦躁,口渴或不渴, 颈硬或项背强几几。小便或不畅, 大便硬结或澹滞不爽, 甚或有神昏澹语或有撮空理线, 舌质红或绛或淡红而嫩、苔厚或厚而浊腻,脉浮洪大有力。
处方:葛根30克, 黄芩、黄连各15克,甘草5克。
加减:有恶寒者, 兼有表也,宜适加银花15克,荆芥10克, 桑叶12克, 青篙5-10克以表之。日渴者加花粉12克以生津止渴。烦躁者加石膏30克( 乙脑可重至250克)先煎45 分钟。大便不爽或结硬或数日不大便者,加大黄12克(后下),芒硝15克(溶化服) , 以荡涤里热。小便不利者, 适加车前草15-30克, 滑石、茅根各30 克以利尿解毒。兼有喘促者, 加贝母10克, 瓜蒌仁(打) 15克。有抽搐者合止痉散(僵蚕、全蝎、蜈蚣) 3-5克(冲) 以镇痉止抽。有神昏谵语者, 适选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扁桃腺肿大者, 加木患子10克, 岗梅30 克,大青叶、芦根各15克。
病例: 黄**, 女,19岁, 于1978年5月中旬, 因患发热数日而住陈江公社卫生院, 进院后发热不退, 追至第五天, 患者双目出现复视, 颈硬, 而急转送地区医院传染科治疗, 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应邀往诊。
望诊: 两颧红赤,双侧幢孔等圆等大, 舌质红、苔黄黑而干。闻诊: 语时错乱。问诊: 心烦, 头痛甚, 腹胀痛, 大便7 日未下, 小搜如浓茶。切诊: 脉浮弦数有由, 以右石关为盛, 身热不扬。吾即忆《金遗. 痉湿暍病病》之“痉证”,又浮想起《伤寒论》中原文252条, “伤寒六七日, 目中不了了, 睛不和, 无表里证, 大便难, 身微热者, 此为实也。急下之, 宜大承气汤”。以此为宗旨, 即投葛根30克, 黄芩、黄连、朴硝(溶化服)各15克, 甘草5克, 花粉、大黄(后下)各12克, 两剂, 水三碗煎为一碗, 分次服。另用犀角磨服频饮连二日。据诉, 药后次日, 下硬结便一条, 接下烂便量多, 恶臭, 事后其睛即和。继服上方去芒硝五剂。一共住了半个月痊愈出院, 至今无异常。
(七)脑动脉硬化症、高血压
病症见头晕,目眩,心烦,失眠,胸闷,血压高,或恶心呕吐,手脚痹痛甚则功能障碍,舌质胖大,淡红或暗晦, 或有癖点、苔白滑腻或黄厚腻,脉弦或缓或数有力者。
处方: 葛根60 克,黄芩、土黄连、地龙各15 克,甘草5克,野菊花、夏枯草、丹参各30克。
加减. 舌尖红, 心悸者合生脉散, 以养心益气。有痰阻气机出现语言不利,健忘,胸闷, 泛恶者, 加胆星、檬石各15 克, 竺黄、竹茹各12克,以开胸豁痰。有胸痛者( 包括心绞痛) 加桂枝15-30克,川穹10克, 薤白15克,田三七5克以活血止痛。有面红阳亢者加败龟版、炙鳖甲、珍珠母各30 克以助降潜镇坠。四肢有瘛瘲怔仲者, 适加大小定风珠类。
病例: 李父**,男,68岁,建筑队退休老工人,因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 致使双下肢功能受限二年。据诉多年来经中西草医生治疗。症见面红赤,声音高亢,头晕头痛,双下肢不听指挥。脉弦滑有力。乃予:葛根60克, 黄芩、黄连、胆星各15克, 夏枯草、野菊花、地龙、败龟版各30克。每日一剂, 连服21剂, 病遂告愈。医治前乘自行车来本院诊病都难于支持,治疗后,已能自己由镇隆来本院门诊就诊。
(八)口眼歪斜(面神经瘫痪)
口眼歪斜,或左或右, 说话漏风,饮茶漏水,舌质红、苔薄白或苔少或苔黄腻, 脉弦数或弦缓。
处方:葛根30克, 黄芩、黄连各15克, 甘草5克。
加减: 病程尚在两周以内者合牵正散。如有风寒表证者加防风、秦艽各12克, 荆芥10克,羌活、独活各5克; 风热表证者加桑叶12克,菊花15克。舌苔黄或大便硬结者, 加大黄、朴硝(溶化服)各12克。歪左合生四物汤, 歪右合四君子汤。气虚者加参芪。血虚者选加当归12克, 川芍10克, 丹参、桑寄生、首乌各15克。
有淤血征象者, 如舌有癖点, 脉象现涩, 局部有肿或痛者, 加田三七、红花各5克, 寥刁竹15克, 赤芍、土鳖各12 克。有阴虚体征者, 如舌尖鲜红苔少, 脉弦细数, 心烦失眠, 尿赤者,加麦冬、太子参、石解各15克, 竹叶10克,茅根30克。
病例: 黄**,男, 50岁,某厂采购员,于1965年10月上旬因患口眼歪斜7天而介绍入院治疗。
症见形体肥胖,舌质红苔薄白润。有轻度咳嗽, 无气紧。伴有恶寒发热,尿黄赤。脉浮数。血压不高。予葛根芩连汤合桑菊饮合牵正散, 待表证愈后仍与葛根芩连汤略有增益, 守服11剂,病告痊愈而出院,至今如常人。
葛根黄答黄连汤为临床上治疗身热下利的常用方。本方既能清胃肠之热, 燥胃肠之湿,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云: “ 清气在下, 则生餐泄” 。湿热内阻于中, 清气不能上升, 而为下利。故在清热操湿之时, 还当升发清阳之气, 清升则浊降, 脾胃升降正常, 则湿热易去。因此方中重用葛根为君,非仅为解肌而设, 其主要作用还在于清胃热而升清气。本方药虽四昧, 而法度严谨, 周密全面, 为治疗胃肠热湿之良方。然其治疗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下利。
温热病中焦热湿胶结者, 用本方治之亦多收良效. 脑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病多责之于肝风, 然肝风上扰, 阳明首当其冲, 肝木失于疏泄, 则脾土塑滞, 湿热内生。故用本方清解脾胃之热湿, 使脾胃气机通利,升降正常, 则肝风亦易平熄。然当重用葛根以清解阳明, 实验证明, 葛根有改善脑循环及外周循环的作用, 故对高血压脑病有改善头晕头痛、茸鸣、项强、肢体麻木等症状的作用。至于面瘫, 主要病在阳明经脉, 其热蕴阳明所致者, 尤为本方所宜, 藉本方清解之功, 使阳明表解里和, 则其病自愈。概而言之, 本方应用当着眼于“ 中焦热湿” 四字, 凡由此而致的各种疾病, 皆可加减治之。
选自:(新中医,1987年第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