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497|回复: 5

中医是怎样治愈“糖尿病” 的?(转载四川老中医文章)

[复制链接]

15

主题

249

积分

1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49
发表于 2011-7-20 22: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糖尿病的来历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证的范畴。消渴的病名与病因的理论阐述源于《黄帝内经》。《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这是说患者整体气化功能已减弱,强调指出了五脏虚弱在消渴一证中的意义,对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过食肥甘,积热化燥伤津等致病因素早有论述,并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的不同而有“消渴”,消瘅,膈消,肺消,消中等名称的记载。
我国唐代有关糖尿病尿甜的记载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了。《外台秘要•消渴消中》篇引《古今录验》说:“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麦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巢元方就已经将消渴证分作渴病侯,消渴侯,渴利侯,渴利后损侯…等八种不同类型证侯进行系统论治了。可见当时对于糖尿病所诱发的多种慢性疾病就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论治方法了。
而辩证论治从《伤寒杂病论》就开始了。《金匮要略》以消渴为篇,论及了胃热,肾虚,及与消渴密切相关的肺,脾,肾等脏,治疗代表方剂如:人参白虎汤,金匮肾气丸等。《伤寒论》原文中,厥阴病的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明确为我们指出消渴证在正邪交争的最后阶段,有寒热错杂之证。清代医家陈修园“医学三字经”说:“厥阴病,乌梅丸”。 指出了消渴证在厥阴时,应采用乌梅丸进行治疗。故现代的中国中医药核心期刊《新中医》,2001年12期第34页,才会有以乌梅丸治疗糖尿性胃轻瘫42例的临床报告。
   
孙思邈《千金要方》曰:“消渴病人所慎有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可见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饮食物,性欲节制等方面提出了重视。自刘河间《三消论》则更以上,中,下三消燥热作为学说。其它如喻昌《消渴论》,《景岳全书•三消干渴》,《医学必悟•三消》,及清代叶天土等等医家论治三消之病,更是具细具精具详了。值得提出的是,切莫偏执滋阴而忘了气化。
  观《金匮要略》将消渴,小便不利与淋病合为一篇论治,则早已揭示了此病在人体水液代谢太过或不及的气化上所产生的同病异证,或异病同证的病机关系。早已为我们贯通了治病求本,审证求因的正确方法。
  所以《金匮要略》中,虽然消渴证有“饮一艘一”为代表的渴饮,小便数利之证,也有应渴饮多而小便不利的,还有渴饮多欲吐或口干燥的,实则是为我们归纳了以渴饮为主症一类的疾病……
二,为何降糖只能治标

以糖尿病所能发生的各种不同疾病而言,糖尿病这一病名,则只是一个类似于西医炎症一样的大匡匡,并不能分别明确代表或内涵中医的证型。
以现代检查化验为据,以人体血糖偏高为唯一标准,其实概括了中医学包括脏腑辩证在内的很大系列病证。而血糖的查出,除了能让西医对患者使用降糖药提供依据而外,它对中医辩证用药的好处,我的确未能体会出来。所以,对于西医学好像找见了物质,却又放走了病机的刻舟求剑大法,只能从它降糖治标上看出来。
现代西医学研究证明,血糖升高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与根据。而导致血糖升高的原因则是由于体内胰岛素抵抗或分泌减少引起的胰岛素相对缺乏。而对于引起细胞血痒供应缺乏或吸收不足的致病因素,固执于微观守旧不变的西医学则远未纳入其研究的范畴。故欲治糖尿病者,必须恢复与重视中医的证型!
降糖药的使用,虽然使大部分患者的血糖得以快速控制,但患者长期服用单一降糖药物失效后,血糖的反弹,或更换新药时因交叉反应所导致的血糖异常。以及使用其它非降糖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均可导致患者血糖再度升高,或起伏不定。随着这种现象的不断增多,异常的血液黏稠,血流瘀阻,加之细胞缺氧缺水而使细胞活力下降之病态,不仅复增血糖继续升高,同时可诱发各种慢性并发症。
西医这种只能采取长期维持控制以求缓解血糖的片面手段,使得患者陷入了终身服药而得不到真正治疗的无奈境地,不仅在使用外源性胰岛素大量增加后,必然会引起体内胰岛素总量过大,而产生高胰岛素血症,继而引起高血压,同时还得关注过量或久病饮食减少等因素而造成低血糖。
由于糖尿病人是在机体组织细胞长期缺血、缺氧、缺水的状态下,使得细胞活力下降,使细胞正常功能降低或丧失,表现在外围组织细胞上则可发生表层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数量减少, 细胞膜芥功能障碍,细胞内葡萄糖转运因子活力随之下降,从而使血液中的糖分不能被人体细胞正常吸收,才导致了高血糖的产生,所以,任何降糖药物的使用,都不能足以从本质上改变细胞的整体功能活动,也并非是在针对导致这一现象的本质——血痒缺失的对应治疗。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临时消炎治标药相比,降糖药又为患者增添了杨水止沸的临时手段。权衡利弊,得不偿失.
以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损害的归纳:伤残于神经病变,如脑血管障碍(脑梗死,脑出血)听神经障碍,眼部视神经病变,心脏病变,肝胆病变,肺脏病变,消化道病变,胰脏病变。肾脏,骨关节等病变,及足腿皮肤,血液等多系统全身性病变。

那么,要怎样才能针对细胞缺血,缺氧,缺水进行对应治疗呢?本文则试图从中医治本的角度,针对糖尿病众多的证侯群,及种类繁多的并发症,与大家共同讨论,以中医辨识病机证型的方法,对糖尿病及其并发证在临床上的有效治疗。
三,中医对糖尿病的辩证论治

针对西医以血糖升高为准,并不以渴饮证候为然,,固执以血糖为据的大量糖尿病. 知其并非现代中医教材消渴篇三消证所能概括,不过以燥热伤阴显著之三消证为提纲罢了。所以我们中医则通于阴阳,晓于气化,和于术数,知常达变,拓宽了思路,将糖尿病分作早,中,晚三期。以未见明显证型或初见证型为早期。以三多一少尿甜消瘦等证显著者为中期。(西医称发病期。)以燥热之邪深入血分,口反不渴或渴不多饮,或尿甜而导致各种全身性,急慢性脏腑或肢体疾病损害者为晚期。

(一)早期糖尿病;

在临床上,我们所见许多血糖偏高的患者,并无“三多一少”之症,而症见口苦,苔黄腻,身软,厌油,头昏,渴欲饮水等脾胃湿热,或肝郁脾虚挟湿挟热之象者,中医能根据患者病情差异,视其病理机转,针对不同证型,分别用甘露消毒方,三仁汤,宣脾汤,四妙散,逍遥散,六君子等加减变化进行有效治疗,并使血糖复归于常。这种不降糖而能治愈糖尿病的方法,称作治病求本。 所以, 我们有根据将此类之证归纳为早期糖尿病。但切不可偏执血糖偏高一词,一味纳入消渴阴虚,不以辩证为准,套用养阴之方而罔效。此时误治失治则易转化为中期。

(二)中期糖尿病:
主要包括了中医对消渴的三消分证法。但又不止于此。 对于具备饮水多,饮食多,小便多,尿甜之证,不必等其明显消瘦,将其归纳为中期糖尿病的范畴,

1.上消证
可按肺热津伤者;渴饮舌燥,或多尿,息热胸烦,苔黄脉数者,治以消渴方。或烦渴脉虚而尿频数者,为肺热伤津兼肾阴不足,用二冬汤加减以肺肾兼顾。

2.中消证
胃火炽盛者,其实既阳明胃热白虎证,故而热蒸则大汗,大热,大渴,脉洪大,舌苔黄燥,或头痛昏晕,应与白虎汤。但兼见背部微恶寒,脉大而芤者,胃经气阴巳损,故又以白虎加人参汤,清泄散漫无形之热邪,入人参益气生津。
再由阳明气分热邪兼入血分而渴饮舌燥者,为气血两燔。其证或汗出壮热,烦渴饮冷,或兼多飠消中,食后仍饥,亦有兼见入夜难寐者,舌红谵语者,则以白虎合增液汤方以气血两清。

3.下消证

凡热邪在气分者显,入血分者隐。故热邪深入血分肝肾后,或入夜干渴,或口反不渴者,视其阳损阴伤之度,或见夜尿频数,淋浊脂膏,尿甜口苦,腰膝酸软,夜梦烦渴,舌红苔燥,脉沉细或细数。
审其证情,治以滋养肝肾为主。以左归,或六味,或加龙牡潜镇,或加知柏滋降,兼郁者入归芍,眼蒙不识者入杞菊,决明,或以肉桂引火归源治之。不可轻信气虚而入大量黄芪,以肾虚则根不固不可升阳为忌。
审其阴阳两亏,舌淡溺清,脉迟无力,或饮一溲一,或下肢水肿,膝下寒冷,或小便淋浊,则与肾气丸。亦有合用荜解分清饮兼能治浊者。若兼寒热错杂,或佐知柏不效,应考虑用乌梅丸。(或见小便频数失禁,视其寒热偏胜,选入缩泉丸,或水陆二仙丹同煎)
而消渴中期患者,必多饮,多食,多尿,疲软乏力,热郁肌肤,舌质偏红,苔黄燥涎腻而干,脉壮实且数,呈现气分中各种热证如:胃道热结,肝胆热郁,肺胃燥热,气血两燔,脾寒胃热,或热炽阴虚等证,虽然以燥热伤津为病因病机,以三多一少尿甜等为其主症的一类证候,不必--归纳,用中医辨证治疗都能对各种证型立杆见影,并在较短时期内治愈消渴证,使尿甜消失,血糖亦复归正常。但若贪用降糖之便利,图眼前之短效,失治而遗为晚期。其实消渴中期已经开始对患者造成各种不明显的损害了。


(三)晚期糖尿病并发症;

这些由消渴中期(西医称糖尿病并发症)失治而导致的系列急慢性并发症,更须依赖中医审证求因,分别根据不同病证,与患者个体差异进行有效治疗。才能弥补现代医药治疗的缺陷。
故《灵枢•五变篇》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指出了糖尿病可并发的多种疾病。
那么, 针对消瘅,热郁消灼肌肤之症,看看中医临床辩证与治法:
例如糖尿病并发背痈证,热郁肌肤:
表现背部痈疽红肿疼痛,周边发红灼热,可见脓头如栗粒状,逐渐溃败,若背部肿块较宽呈多头栗粒状者,称背塔,西医叫蜂窝组织炎,俗名蜂包疮。具体治法;
或兼头痛,发热,心烦,口干渴,舌质红,苔黄燥脉数等证。治宜五味消毒饮合白虎汤,加生地,土茯苓。
初起未溃者,外敷如意金黄散,或千捶膏。
蜂包疮始溃者,可用烟驼散拌生猪油外敷。
若见高热而气血两燔者内服玉女煎合五味消毒饮。
若痈疽漫肿,肿势平窝,紫黑色暗,脓或难溃,或脓水稀清,疮口难愈,神倦乏力,舌淡脉细者,宜外敷阳和解凝膏,或托里消毒散,内服人参养营汤加皂刺,补益气血。
糖尿病并发症种类繁多,诸如心悸胸痛之心脏病,中风偏瘫之脑血管病,肝血虚之青光眼病,夜盲病,水肿喘息病,肢端坏疽病,肢体风麻跸行病,淋浊癃闭证等,都必须依靠祖国医学辩证治本之法,才能真正救治患者,而并非只是让患者永无休止的降糖。
四,临床病例验证——老年“糖尿病”并发青光眼复明

前曾以老中医【重整中医入门】之病案点滴篇,研治心肌炎,脑血管中风偏瘫证数例,暴盲证一列在案。其实为糖尿之损害。今以近期糖尿病并发青光眼以作文章结尾。

患者李淑容,女,68岁,家住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龙会镇,农健4村8组,小地名:李家坳.患者离我镇数十公里,靠病人口口相传,于2007年10月22日被老夫相扶,乘车展转来至我镇西镇《李四平中医诊所》就诊.
由于遭受了十几年“糖尿病”病魔的煎熬,凡检查,住院,求医寻药之类从未间断,虽然负债累累,但却终无起色,病益沉重,甚至诉其有轻生之念头.证见患者消瘦,面容憔悴,视其双目,瞳神乌黑,暗淡,失泽无光,白睛昏浊,蒙昧少华,常年流泪,查双下肢肿已数年,大便常多干结,小便频数而昏浊如淋,时有心悸,少寐多梦,稍食生冷水果则腹泻,口干苦,舌淡,脉结.审为肝肾阴虚之证,而致少寐多梦,心悸,便结口苦,脉结,其肢肿为整体气化失常,水邪不运,久病阴损及阳,阳不化阴之故,肾阳既少温煦则脾阳不足,故中焦显示为食生冷则泻,下焦水湿不化又呈尿浊不清而频数.《内经》云:“瞳子黑眼法于阴,白睛赤脉法于阳,阴阳合转而晴明.”今阴弱而不能配阳, 复兼气化不利,久则使双目渐失肝血肾精之充养而失明.故法拟补肝肾,益精血,通气化为主,佐以明目养肝清肝之品,且郁多憔悴,故宜辅以舒肝解郁之药:
  
熟地20 山药20 枣皮18 丹皮15 泽夕15 云苓15 肉桂20 枸杞20 菊花15 沙菀子15 菟丝子15 充玉子15 秦归15 白芍30 益智仁15 台乌18
  
方中反佐肉桂引火归源,配泽夕,茯苓,通阳利湿消肿,用益智,台乌,缩尿以治小便频数而兼能收涩其泪. 与药十剂,嘱其一月转方,是治慢性病有方有守.并期于月内见效.
复诊日期:2007年11月27日,整体大有好转,面色转红润,并挂有一丝微笑,查双脚已肿消大半,双目渐渐复明,天晴时可见街对面行人,只是面目不清.尿微浊无频数,大便软,流泪止,余症稍减.因见浊阴渐去,真阴来复,故照原方再服十剂.
三诊日期:2008年元月5日,患者生活自理,肿已消除,诸症悉减,整体向愈。并说与我另传数位同类病者,我说谢谢,你们李家场的,先后已来了两位眼睛受损的糖尿病人,一位是永佳18队73岁的杨淑清已于前月来过了.他家的电话是13678324518,只是病情比你稍轻些, 还有一位叫陈水兰,50岁,是五黄村11组的……以中医实实在在的证型着手,都可治愈。
[tr]<TD colSpan=2 gray?>[/tr]

五, 体会与讨论:

凡消渴肾病,必致肝肾复损,因肝肾同源.或兼慢性淋证,(尿路感染)亦有少数肾之痨瘠者.亦有生瘀,生痰,生水而损心,肺,脾者.多数患者实因贪食肥甘之味,或郁热化燥,情志失调, 或兼起居无常而导致本病.虽然以肝肾阴虚为本,但确因整体代谢气化失常,浊湿滞留,精血津液难生.肾为五脏先天之源,全赖脾胃后天供给,而为生命之根,精血入藏之府,水火总归之宅,.故命门之火,温煦脏腑之力受损,一则浊阴不能排除,二则清阳精气真阴难生. 如何理解伤阴与补阴的关系呢?肾为水脏,行主水之功,而真阴之怖者主之于阳,故水气中含阳,可化生元气,此真阴者为不断化生之精气,津液,而精气中亦含阳,是知阴阳者,一分为二,合二为一也,所以阴阳有界,又似无界,元气根结丹田,内纳呼吸,达于膀胱,运行于外,则为卫外之卫气.故此气之行,实为阳气含阴津之运行,究其动力为水中之阳.究其生化之源,别名命火.若业医不知脏腑功能,不通气化,不晓方证,不通伤寒,温病,不度表里深浅,何能知其肾气丸之去旧湿,生新阴,以气统血,以阳化阴贯通之理?用药既无方,还望其能加减组合吗?故而仲景治饮邪篇曰,夫气短有微饮者,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实指同证而病机不同,应当分别以不同治法,若真能触类旁通,则知滋水也是益气. 也应知补中益气,六君,肾气丸,无一不是滋水. 故而临床上有阴虚而补阴不效者,未能悟其浊阴未去反滞气化之理,故仲师以地黄补肾阴时,复以泽苓之利,去除滞留之邪,以丹皮入血凉解血分郁热,以桂附温化重启水脏再生之元气,阴阳相配故称肾气。也是能理解消渴初期所用之方亦是祛邪而养护阴液之意,故而中医重证,而不重病,重证是重其病机病因与病情, 重其实也,故能治本。不重病,是不看重疾病名称. 不重其虚也,(这些道理与四逆, 白通以回阳,承气,白虎以存液是相通的.) 故伤寒论之宗旨可谓存津液三字。几千年来,中医为何不去反复解剖?实因观其形者得其假,审其性者得其真耳。有相同高血糖患者,并未贪食肥甘厚味,亦起居有时,又何以会发生糖尿病呢?这是患者先天禀赋不足或差异,现称遗传基因。如情志禀赋豁达者,虽处逆境亦少郁症。脏腑禀赋偏于阳者,称阳脏,多病热证,畏忌温燥飠物,其得病,必多用寒凉药物。禀赋偏于阴者,谓之阴脏,多病寒证,畏忌寒凉之品。其得病,必多用温热药物。
那么,为何中医仅凭糖尿病之名称,非以血糖为实据,就能用治证的方法治愈各种不同类型的糖尿病?而听似相同的糖尿病何以会发生不同疾病?秉承了中哲“阴阳学说”的中医学,以承认事物存在不同性质为根据,将疾病分作了寒,热,虚,实四大类,并根据人类对事物探求的无穷性,运用了“阴阳哲学”对事物的无穷可分法则,将人体疾病进行层层细化。注意,这可是西方微观世界中,任何现代科技技术无可替代的思微与方法。中医学又以承认事物间存在着的相互关系为据,结合了五行学说属性归类的横向推演方法,说明了人体生命动态复杂的脏腑与脏腑,脏腑与体表各组织间在生理上互相联系,在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的整体关系。并与疾病证侯紧密相连。而这些证侯变化的病理机转过程,正是被中医中药一个个准确解除不同证侯的过程,也才是医学真正治病的过程。血糖偏高是人体细胞不能正常吸收糖分,所造成的体内高血糖堆积现象,并非糖尿病的致病因素.故降糖药只能治标,并非治本.细胞并不是孤立存在于体内的,促使人体整体气化功能修复,以面带点,以整体机能去修复局部细胞功能,才能真正解决体内细胞缺血,缺氧,缺水的问题,这是中医并非降糖而治愈糖尿病的依据所在。






上一篇:历代本草汇编“葱白”
下一篇:历代本草汇编“大腹皮”

17

主题

256

积分

208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56
发表于 2011-7-21 14: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5502

积分

166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治外感如将,疗内伤如

Rank: 6Rank: 6

积分
5502
发表于 2011-7-21 20: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哪个中医什么时候声称治愈了糖尿病?是理论上还是事实上,这个需要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6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11-7 19: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的一篇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7 20: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病”者西医之名也,“证”者中医以之名“病”也,以中医治“证”之术愈西医之“病”,符合逻辑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18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11-14 21: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还是那个理论,糖尿病还是那个糖尿病。据笔者所知,治糖尿病改善症状者多,治愈者少,即:中医治糖尿病亦乏对病真方,不然糖尿病何以遍地都是也。一哲学家曰:“哲学家不在于认识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中医亦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5 14:05 , Processed in 0.08578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