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身体表部最先受邪,故太阳病排位第一。
太阳病经日不愈,表气渐虚,故邪传于里,变为阳明病证。
阳明胃气与邪热分争,正不胜邪,胃气受损,因而传入少阳,出现少阳亢热。
三阳病的传变特点为:表不虚者,邪不能传里,里不虚者,邪不能传中(中为少阳)。
邪传少阳,正邪分争,邪胜正虚,阴阳俱损,阳虚生寒,致变为太阴病证。太阴病证,是阴阳俱虚。
太阴胃气与邪分争,正不胜邪,阴阳损甚,正气衰弱,终成少阴病证。
少阴病证,病势趋向有二,或者阳回,或者阳去。阳回者生,阳去者死。
少阴阳回,或为厥阴,出现消渴,气上冲心。
厥阴病,多为个人体质状态的表现。六病,亦为个人体质状态的表现。六病向愈或传变,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是六病的发展传变之气血变化的趋向,是有规律的,即正气不虚,邪气不能传;正气复者,邪气必去,其病必愈。
故《伤寒论》之“六病”排列的顺序,就是正气递减的顺序。
从伤寒论六病特点辨死证,不外乎两种病状,一为阳明热盛正虚,一为少阴寒盛正虚。
故,救人于危亡,须能当机立断,必抢在胃气欲绝之前,阳热甚者急泄之,阴寒甚者急温之,方能留人活命。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双手颤抖治验下一篇:仝小林等——论精方与围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