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中医的临床实践中简单有效实用的莫过于《伤寒论》,为历代医家所推崇。然而伤寒论条文晦涩难懂,更不易记忆。让各位有志于中医传承的学子头痛不已。
死记硬背,不但是件痛苦的事,而且容易忘记。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了。
近日在当当上看见一本伤寒论的注释,注解的浅显易懂,并打乱条文根据六纲顺序重新排列,使得前后顺序紧凑,让人医理思路清晰可循。
在此推荐给大家,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内容简介》
《伤寒杂病论》者,仲圣之遗篇也,乃医家辨证论治之源,遣方施药之祖。因兵燹流散,经晋太医令王叔和搜集遴选,乃流传于世,功莫大焉!
全书条文体例,叔和冠之以“可”与“不可”,逮至唐贤孙思邈,始分六纲,创“方证同条,比类相附”之法。此后千载,诸家版本,虽皆出于《千金翼方》,然则条文增损各异,文序颠倒不一,庞杂而纷乱,令人难识仲圣本义。
举凡诸本之通病有六:文序颠倒、分类混淆、错简杂出、句读不摧、以假为真、概念模糊。
若夫分类不明,则如混沌未开而天地浑然莫辨,又若文序不厘,更似阡陌乱错之南北骨肉支离。致令后学者,懵懂而难解经文之真义,迷惑而不蹈先圣之遗踪。
憾叹之余,忧戚不已,故而发心立愿,闭门谢客,寒窗孤影,焚膏继晷,以《脉经》《千金要方》《康平》《宋本》《桂本》为蓝本,详加稽考,剔除衍文,增补缺漏。错简予以归正,模糊澄以清明。尤以六纲分类明晰为体,文序复其本位为要。诸条文之出处,皆标点注明,便于索引。
目录
上篇 基础概念教学
绪论
一、汉传中医学是最古老的循证医学
二、方证、药症理念和中医的辨证尖端
三、《伤寒论》的理论核心是六纲辨证
四、用《内经》理论解《伤寒》貽误不浅
五、对《伤寒论》中关于脏腑经络条文的质疑
第1章 基础理论
一、阴阳学说
二、卫气营血
三、三焦
四、胃气
第2章 六纲辨证理论
一、理论起源
二、六纲与八纲
三、六纲框架理论
四、病、证、症的关系
五、方证与药症
六、五证病机
七、治疗六法
八、六纲辨证的步骤?路
九、六纲方剂简谈
十、治病略例
第3章 诊法及其他
一、绪论
二、辨脉法
三、平脉法
四、望诊及其他
五、证治总例
下篇 伤寒论条文类编补遗
第4章 阴阳表里寒热凡例(1—2条)
第5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3—41条)
第6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42—106条)
第7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107—117条)
第8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118—145条)
第9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146—164条)
第10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165—206条)
第11章 辨合并系属病脉证并治(207—307条)
第12章 辨误治后脉证并治及禁忌(308—350条)
第13章 辨误治后脉证并治及禁忌(351—427条)
第14章 辨刺灸宜忌脉证并治(428—453条)
第15章 存疑篇(计12条)
附录A 关于中药服用禁忌与用药用量的讨论
附录B 汉代经方度量表
附录C 方剂索引 |
上一篇:微观脉诊的经方运用体会下一篇:带状疱疹特效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