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917|回复: 24

[转载] 历代本草汇编“艾叶”

[复制链接]

143

主题

1728

积分

33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28
发表于 2011-5-13 18: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艾    叶(《名医别录》)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栽培或野生。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原植物生于荒地林缘。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荫,以土层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最宜生长。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功效散寒止痛、温经止血。临床用名有艾叶、艾绒、醋艾叶、艾叶炭、醋艾叶炭。

【本草汇言】

《名医别录》:味苦,微温,无毒。主炙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又,艾,生寒熟热。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药性论》:使。能止崩血,安胎,止腹痛,醋煎作煎,治癣,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煎叶,主吐血。炒艾作馄饨,吞三、五枚。以饭压之良。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又捣末和干姜末为丸,一服三十丸,饭压,日再服,治一切冷气,鬼邪毒气,最去恶气。
《日华子本草》: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及患痢人后分寒热急痛和蜡并诃子烧熏神验。
《开宝本草》: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本草图经》:近世有单服艾者,或用蒸木瓜和丸,或作汤空腹饮,甚补虚羸。然亦有毒发则热气冲上,狂躁不能禁,至攻眼有疮出血者诚不可妄服也。
《汤液本草》:气温,味苦,阴中之阳,无毒。
《本草》云:止下痢吐血,下部NFEEE疮,辟风寒,令人有子。久百病。重午日,日未出时,不语采。
《心》云:温胃。
《本草发挥》:洁古云:艾叶苦,阴中之阳。温胃。
《本草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苏恭言其性寒,苏颂言其有毒。一则见其能止诸血,一则见其热气上冲,遂谓其性寒有毒,误矣。盖不知血随气行而行,气行则血散,热固久服致火上冲故尔。夫药以治病,中病则止。若素有虚寒痼冷,妇人湿郁带漏之人,以艾和归,附诸药治其病,有何不可?而乃忘意求嗣,服艾不辍,助以辛热,药性久偏,致使火躁,是谁之咎欤,于艾何尤?艾附丸治心腹少腹诸痛,调女人诸病,颇有深功。胶艾汤治虚痢,收产后妊娠下血,尤著奇效。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寒湿脚气人亦宜以此夹入袜内。
苦而辛,生温,熟热,可升可降,阳也。入足太阴、厥阴、少阴之经。苦酒、香附为之使。
温三阴逐冷除湿。
《本草经疏》:艾叶禀天地之阳气以生,故味苦微温,熟则大热。可升可降,其气芳烈,纯阳之草也,故无毒。入足太阴、厥阴、少阴三经。烧则热气内注,通筋入骨,故灸白病。性能通窍,澼恶杀鬼精,故止鬼击吐血。芳烈之气必燥,故主下部匿疮,若治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者,皆以之导引凉血补血药为用者也。使人有子,盖指气血两虚之人,风寒乘虚入子宫不孕者设也。澼风寒,其性辛温也。捣汁服止伤血者,生寒而兼辛散也。杀蛔虫者,辛而苦也。主衄血者,伤寒邪热郁而不汗则发衄也。风邪入大肠则下血,湿热伤脾胃则下痢脓血。煮则上升,故亦止崩漏也。理金疮,血热则行也。胎为风寒之气所犯则不安,风寒散则胎自安也。苦酒作煎治癣甚良者,杀虫之功也。治妇人带下,温中除湿而升也。止霍乱转筋者,因寒而得也。为治白带之要药,调经之妙品,故妇人方多须之。
简误:艾性纯阳,善澼风寒湿气及非时邪气。然性气芳裂而燥热,凡妇人胎动不安由于热,而不由于寒;妊娠下利脓血由于暑湿,肠胃热甚而非单湿为病;崩中由于血虚内热;经事先期由于血热;吐血不由于鬼击中恶;霍乱转筋不由于寒邪,而由于脾胃虚弱停滞,或伤暑所致;不孕由于血虚而不由于风寒入子宫,法并忌之。
《本草蒙筌》:味苦,气生寒熟温。阴中之阳。无毒。煎服宜新鲜,气则上达;炙火宜陈久,气仍下行。揉碎入四物汤,安胎漏腹痛;捣汁搀四生饮,止吐衄唾红。艾附丸同香附末醋糊丸,开胡结,调月经,温暖子宫,使孕早结。姜艾丸同干姜末蜜丸。驱冷气,去恶气,免证久缠。和研细雄黄,熏下部★疰湿痹及疥癣神效;和蜡片诃子,熏痢后寒热急痛并带漏殊功。作炷灸诸经穴不差,凿窍拔风湿毒尤验。《本草乘雅》:艾即少艾,有生息、止息二义。霜后始枯,所谓大劳已艾,言其止也;望春再发,所谓更历美艾,言其生也。灸百病者,陷下则灸之,火郁则发之也。所陈诸证,悉属火郁于下,而无散大之令,及阴气承阳,致血衄妄行也。生肌肉者,艾以气胜。使有子者,亦生息之义也。勿令见风,恐气散耳。
《药性解》:艾叶,味苦,性微温,无毒,入肝、脾二经。主炙百病,温中理气,开郁调经,安胎种子,止崩漏,除久痢,辟鬼邪,定霍乱。生捣汁理吐衄血。
按:艾之温能令肝脾疏畅,而无壅瘀之患。夫人之一身,惟兹气血两端,今土木既调,则荣卫和而病自此却矣。至于温中等效,又举其偏长耳。煎服者宜新鲜,灸火者宜陈久。生用则寒,熟用则热。
《景岳全书》:味微苦,气辛,生用微温,热用微热。能通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凡妇人血气寒滞者,最宜用之。故能安胎,止心腹痛,治带下血崩,暖腰膝,止吐血、下痢,辟风寒寒湿瘴疟、霍乱转筋,及一切冷气鬼气,杀蛔虫并下部匿疮。或生用捣汁,或熟用煎汤;或用久百病,或炒热敷熨,可通经络;或袋盛包裹,可温脐膝,表里生熟,俱有所宜。
《本草备要》:宣,理气血,燥,逐寒湿。
甘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太、少、厥。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胎动腰痛下血,胶艾汤良。阿胶、艾叶煎服,亦治虚痢。治吐衄崩带,治带要药。腹痛冷痢,霍乱转筋,皆理气血、逐寒湿之效。杀蛇治癣。醋煎。外科有用干艾作汤,投白矾二三钱洗疮,然后敷药者,盖人血气冷,必假艾力以佐阳,而艾性又能杀虫也。以之灸音九。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血热为病者禁用。灸火则气下行,入药则热上冲,不可过剂。○丹田气弱,脐腹冷者,以熟艾装袋,兜脐腹甚妙。寒湿脚气,亦宜以此夹入袜内。陈者良。揉捣如绵,谓之熟艾。灸火用。妇人丸散,醋煮捣饼,再为末用。入茯苓数片同研则易细。香附为使。艾附丸,调妇人诸病。
《本经逢原》:艾性纯阳,故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肝、脾、肾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生用则性温,炒熟则大热。用以灸火,则透诸经而治百病。苏颂言其有毒,误矣。夫用药以治病,中病则止。若素有虚寒痼冷,妇人湿郁带漏之病,以艾和归、附诸药治之,夫何不可!艾附丸调经而温子宫,兼主心腹诸痛,胶艾汤治虚痢,及胎妊产后下血,雷火针同丁香、麝脐熨寒痹挛痛。若老人脐腹畏冷,及寒湿脚气,以熟艾入布兜之。惟阴虚火旺,血燥生热,及宿有失血病者为禁。有人患风瘙瘾疹,不时焮发,以绢裹擦之即消,亦取其辛散开发之力。
《本草求真》:[批]除沉寒痼冷,起阳气将绝。
艾叶专入肝、脾,兼入肾。辛苦性温,其气芳烈纯阳,故可用以取火。服之则走肝、脾与肾,能除沉寒痼冷。凡一切病因寒湿而见血衄崩带,腹痛冷痢,霍乱转筋,胎动腰痛,气郁经水不调,子宫虚冷,虫动疮疥者,诸症俱就寒湿论。服之立能见效。故治亦就寒湿起见。若其阳气将绝之候,灸之即能回阳,且能通者经以治百病。百病亦就寒湿论。汪昂曰:艾用火灸则气下,入药则热气上冲。故古方有同阿胶以治虚痢,及胎前后下血;同香附制丸,以调经血而温子宫,兼除心腹诸痛;同干姜以蜜为丸,以除冷恶鬼邪诸气;亦寒湿阴气。同白矾为末,以治疮疥。又熟艾布兜,以治寒湿脚气及老人脐腹畏冷;用绢裹以擦风瘙瘾疹,皆取辛温则散之义。若使症非寒湿,而用是药燥烈以治,其失匪轻。每见今人安胎,不审寒热虚实,辄用艾叶以投,殊为荒谬。是以书载气虚血热者禁用。包尽多少病症。
《得配本草》:苦酒、香附为之使。
辛、苦,温。走足三阴,通十二经,兼入奇经脉络。理气血,辟诸疫。搜僻处接应之虫,除寒湿不时之痢。
得生姜,治男女下血;得干姜,驱冷气;得乌梅,治盗汗。热在阴分而汗者,不宜用。
配香附,气以治腹痛。佐阿胶,安胎,兼治虚痢。虚热而胎不安者,不宜用。捣汁饮,治一切冷气鬼气;烧灰,吹鼻血不止。
酒制助其焰,醋炒制其燥.火灸下行,入药上行。煎服宜鲜,灸火宜陈。
产后血虚生热,阴虚火动,血燥者,禁用。久服多服,热气上冲,并发内毒.
《本经疏证》:积艾三年后烧之,津液下流成铅锡。夫是之谓藉阳通阴,又曰削冰令圆,举以向日,艾承其影则有火。夫是之谓隔阴化阳,藉阳通阴,以艾灸病之法也。隔阴化阳,以艾入汤之例也。异法方宜论曰:脏寒生满病者,其治宜灸,病生于内者,其治宜毒药。仲景于阴壅阳微者每用灸法,而汤中入艾必挟寒剂,在伤寒论金匮要略可循其绪而推之也。曰脉浮热盛,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必咽燥唾血;曰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此可见灸之为法,能治阳虚阴蔽,而追虚逐实行血脉中者也。曰吐血不止,曰妇人有漏下,有半产后下血不绝,有妊娠下血,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柏叶汤有干姜马通之温,柏叶之寒,胶艾汤有阿胶地芍之寒,芎归之温,此可见皆以艾隔阴而化其阳矣。虽然,灸法犹易明也。隔阴,而阳奈何?盖阴蔽而格阳,阳浮而不入阴。斯时也,以阳药通阴,则助浮阳之焰,以阴药摄阳,则增阴滞之凝。设非此交而通之,承而化之,无十全法矣。譬如别录所列主治吐血妇人漏血,其义既已可识,而下利下部匿疮,不谓之湿在中而阳不得不下可也。以是参之,然乎否耶?
《本草新编》:艾叶,味苦,气温,阴中之阳,无毒。世人俱以蕲艾为佳,然野艾佳于蕲艾。盖蕲艾乃九牛草也,似艾而非艾,唯香过于艾,而功用殊不若野艾。入脾、肾、肺三经。祛寒气而温湿痹,安疼痛而暖关元。胎漏可止,胎动可安,月经可调,子宫可孕,且炙经穴,可愈百病,无如世人舍近而求远,舍贱求贵,为可叹耳。
《本草分经》:苦、辛,生温熟热,纯阳香燥。能回垂绝之元阳,
通十二经,走三阴,而尤为肝脾肾之药。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血温中,开郁调经,杀蛔。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现代药理研究】

1.  艾叶能抑制松弛的豚鼠平滑肌。经对艾叶油平喘有效成分系统药理学研究表明,单萜类、倍半萜类的化学结构均与其平喘作用有关。
2.  艾叶油0.25~0.5mg/kg灌胃或腹腔注射,均有明显镇咳作用。
3.  艾叶油具有祛痰作用。
4.  艾叶油具有利胆作用。2%吐温将艾叶油制成混悬液(每毫升含艾叶油25微升),可使大鼠胆汁流量增加(剂量0.8ml/100g和0.3ml/100g)。
5.  艾叶油对离体蟾蜍心和兔心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的强心作用。
6.  艾叶油腹腔注射,对兔有镇静作用。艾叶油无镇痛作用,对正常体温亦无影响。
7.  艾叶具有止血作用,不同炮制品的凝血时间不同。
8.  艾叶油具有抗过敏作用。
9.  体外实验证明,艾叶油对球菌和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艾叶熏烟对细菌和真菌亦有明显抗菌作用,用于空气消毒,可使菌落减少95%~99.  8%。
10.  艾叶油灌胃,能增加小鼠炎症渗出细胞的吞噬能力。艾叶煎剂对兔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艾炷灸能增强免疫细胞的吞噬反应。




上一篇:本草汇编“阿胶”
下一篇:历代本草汇编“巴豆”

143

主题

1728

积分

33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28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8: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玄药论:

艾叶:香附为之使,辛,苦,热。外用主灸一切风寒湿病,杀匿虫治癣痒。内服温通十二经气血淤郁,摄止阴血津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825

积分

146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刘志良

Rank: 5Rank: 5

积分
3825
发表于 2011-5-13 19: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楼主提供宝贵信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788

积分

193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88
发表于 2011-5-14 08: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全的资料、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7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6-24 17: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补遗***
《医学启源-卷之下-用药备旨-药类法象》:“艾叶,苦,阴中之阳,温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7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6-24 17: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补遗***
《徐大椿医书全集-药性切用-卷之一下》:“味苦大辛,生温熟热。入三阴而祛寒理血,止痛调经,为暖子宫专药。灸火通十二经阳气,治寒湿痹痛。野艾:但能灸火,不入汤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7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6-29 16: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补遗***
《食疗本草》:“(主)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春初采,为干饼子,入生姜煎服,止泻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7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6-29 16: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补遗***
《明医指掌-卷一-药性歌》:“艾叶温平,祛邪逐秽,漏血安胎,心疼即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7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6-29 16: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补遗***
《医经小学-卷之一-药性指掌》:“艾叶生寒、熟则温,灸除百病可延生,温中暖胃和肝气,调血能令下吐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7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6-29 16: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补遗***
《成方便读-补养之剂-胶艾四物汤》:“艾叶暖命门而通于冲任,使奇经上下之循环赖其温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7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7-8 17: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补遗***
《履巉岩本草》:“治咽喉闭痛热壅,饮食有妨者,捣汁濯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7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7-8 17: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补遗***
陶弘景:“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汁又杀蛔虫。苦酒煎叶疗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7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7-8 17: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补遗***
王好古:“治带脉为病,腹胀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7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7-8 17: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补遗***
朱震亨:“艾,生寒熟温。生捣汁服,可止血。《本草》止言其温,不言其热。其性入火灸,则气下行;入药服,则气上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7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7-8 17: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补遗***
《本草再新》:“调经开郁,理气行血。治产后惊风,小儿脐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7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7-8 17: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补遗***
《本草汇言》:“艾叶,暖血温经,行气开郁之药也。开关窍,醒一切沉涸伏匿内闭诸疾。若气血、痰饮、积聚为病,哮喘逆气,骨蒸痞结,瘫痪痈疽,瘰疬结核等疾,灸之立起沉疴。若入服食丸散汤饮中,温中除湿,调经脉,壮子宫,故妇人方中多加用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7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7-8 18: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补遗***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六-本草上》:“其性纯阳,能通十二经脉,善理女人气血寒滞,温中开郁,调月经,暖子宫,使孕早结,安胎止漏,治崩带,疗腹痛、冷痢、霍乱、转筋,杀蛔,治癣、下部(匿虫)疮及一切冷气为患。或捣汁,或煎汤,或揉熟炙火,能透诸经而治诸毒百病。或炒热敷熨,可通经络。脐腹冷痛,寒湿脚气,以熟艾装袋、装袜温之,甚效。若血热生燥者忌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7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7-8 18: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补遗***
《长沙药解-卷二》:“艾叶和煦通畅,逐湿除寒,暖补血海而调经络。瘀塞既开,循环如旧,是以善于止血而治疮疡。其诸主治,止吐衄便血,胎产崩带,淋沥痔漏,刀箭跌损诸血。治发背痈疽、疔毒、疳疮、臁疮、风癞、疥癣诸疮。除咽喉牙痛,眼目心腹诸痛。灭皯(黑曾),落赘疣,调胎孕,扫虫(匿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7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7-8 18: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补遗***
《医学心悟-第四卷》:“艾叶,温暖子宫,撑动子宫,则胎灵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7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7-8 18: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补遗***
《医方十种汇编-药性摘录》:“艾叶辛苦,性温,气芳烈,入肝脾兼入肾。能除沉寒痼冷,起阳气将绝。凡因寒湿而见血衄崩带,腹痛冷痢,霍乱转筋,胎动腰痛,气阴经水不调,子宫虚冷,虫动疮疥,服之俱能立效,以其因于寒湿也。若气虚血热者忌禁。同干姜蜜丸除冷恶鬼邪诸气;同阿胶治虚痢及胎前后下血。若阳气将绝,灸之可回阳。证非寒湿忌用。用陈者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7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7-8 18: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补遗***
《广群芳谱-卷九十五》:“曝干收叶以灸百病。凡用陈久者良,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伤人肌脉。作煎治诸血病,温中,逐冷,除湿。捣汁服,止伤血,杀蛔虫,治心腹一切冷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7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7-8 18: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补遗***
《科学注解本草概要-植物部》:“为强壮、镇静、止血药。功能温中理气,开郁调经,止崩安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7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7-8 18: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补遗***
《现代实用中药-增订本》:“性味:有特异芳香,味苦,平。效用:为止血剂。治吐血、衄血、直肠出血、子宫出血,腹痛吐泻、经闭、月经不调、少女萎黄病、孕妇胎动不安等。兼有强壮作用,治寒性虚脱性之出血。外用作灸疗法之燃烧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7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7-8 19: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补遗***
《东医宝鉴-汤液篇-卷三》:“艾叶性温,味苦,无毒。主灸百病。主妇人崩漏,安胎,上腹痛,止赤白痢,五脏痔泻血,疗下部(匿虫),生肌肉,辟风寒,令人有子。”
《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三》:“陈艾叶,治卒心痛,取熟艾浓煎,服之即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57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7-8 19: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补遗***
《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药效:收敛,止血。用途:诸出血,痛经,湿疹,灸之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3 04:42 , Processed in 0.236530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