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清代医家王宏翰在《四诊脉鉴》中说:医分道业二种,道为儒医、明医、良医,业为时医、明医、庸医;儒医能参天地化育、知性命之理,时医只诵歌诀,集验方,不究本源,唯务糊口。
这两种医,必然会并存于世。我们不能苛求世上的医生都是道医、儒医,那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境界。等你慢慢修炼成道医、明医,病人早完了。所以,业医、时医也是需要的。只是我们希望时医心别那么黑,心太黑了迟早要偿还的。
不管是什么医,都必须先明了生命之真谛,至少先了解一部分,不然你靠什么为人治病?你说学几个方子,积累一点经验,就能当医生?那乡下老太可能比你还强。所以中医必须有学问,没学问连“业医”都谈不上。
以医为业,就要适当取得报酬,作为生活的资源。医生不是神仙,也要吃饭。如果你行医不取报酬,那你靠什么生存?那佛祖大慈大悲度人,也是要信徒有所付出的(过去叫做“舍”)。病人看病,就是要他有所付出,不能培养世人吝啬的习惯,不能培养病人投机取巧的心理。你要知道,他不付出,他的病很难好的。当然,话说回来,医生要作榜样,医生不能让人看起来很贪。你要让病人觉得给你钱是应该的,是天经地义的,不是被迫的。最终医生要教导世人向善,不一定只报答医生,要报答整个社会。
空说“善”已经不灵了,这个社会彻底坏了。古代社会公认“善”是做人的标准,可现在不行了,连学校都不这样教。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必须要让人们懂得为什么要“善”。那“善”不是被迫的,而是生命的内在需要。真正的“中医”必须懂得这一点。如果你不懂,你还要继续努力!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关于中医看病的思考下一篇:槐杏医话(二十六)生存之道的两种商业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