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996|回复: 4

《伤寒论》有无“秋燥方”?

[复制链接]

234

主题

1900

积分

310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900
发表于 2021-10-11 16: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论》有无“秋燥方”?
立秋之后,气候干燥。
人们在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各组织均感水分不足,这叫“秋高物燥”。此时感邪,易引起头痛、流泪、咽干、鼻塞、咳嗽、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所以秋季也被人称为“多事之秋”。
夏秋季节交换这一特殊的系列的症状,医学上也称之为"秋燥综合症"。平时身体虚弱之人,特别是老年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耐受力都较差,这时更应重视预防。
对于秋季燥的认识,应分二段来看待。
一是夏季快要结束的内外俱热的“秋剥皮”阶段,此时属于夏末秋初。这时感受燥邪,往往带有夏暑的余热,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干咳少痰,痰粘难咯,咽干口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服用“桑杏汤”效果较为理想:桑叶、杏仁、沙参、梨皮、淡豆豉、栀子、川贝、甘草等。 
二是秋之中秋或晚秋外寒体热的“寒包火”阶段,天气转凉而身体仍未随之适应。此时感受燥邪,往往带有近冬的寒气,症见恶寒,微有发热,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痰白而稀,头微痛,无汗。治疗可予“加味杏苏散”:杏仁、云苓、前胡、桔梗、苏叶、枳壳、半夏、甘草、陈皮、生姜、大枣。
两种应对,都是驱表邪外出,同时采取滋阴润燥的办法,来解决外因表邪合内因燥致病的问题。
不考虑以上二方,《伤寒论》113方中,有没有设方针对秋燥呢?
个人认为,可以几方可以酌选使用,特别注意燥邪犯肺引发咳嗽加减的问题。
一、表病
太阳病用:桂枝加芍药汤、桂枝二越婢一汤、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
少阴病用:桂枝新加汤、小建中汤
二、半表半里病
少阳病用:小柴胡汤、黄连阿胶汤
厥阴病用:四逆散
三、里病
阳明病用:竹叶石膏汤、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
厥阴病用:甘草干姜汤、桂枝加大黄汤


撇开杂乱无章的条文影响,将 113方,用填空的方式,准确地填入“六经”当中,从而倒推出“六经病”,继而还原《伤寒论》本来的面貌,清楚了解仲景编著的真实意图,理解经方组方原理。
     本人在“给《伤寒论》113方做选择填空”(经方读书会-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www.hhjfsl.com/bbs/thread-149787-1-1.html文中持续有贴。
      欢迎大家讨论。不理解的,可以看我的其他贴子。

         





上一篇:中国医生对细胞及其液体环境的研究
下一篇:《伤寒论》书名的英译问题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98
发表于 2021-10-11 16: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凉燥用[半夏厚朴汤]
温燥用[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98
发表于 2021-10-11 17: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季阳气敛降、肺金当令。
秋燥的主要病位在肺,主要病机为上焦津液不足。

气化上承不利者为凉燥,用化痰燥湿解表药布津。
热气伤津者为温燥,用甘凉之品滋阴清热以生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646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646
QQ
发表于 2021-10-12 09: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仅有理论不够,要多次验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048

积分

3777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48
发表于 2021-10-12 15: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秋燥诊断过于模糊,很多方剂可以选择,百合类方、麦冬类方、石膏类方、阿胶类方、地黄类方,太多太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08:24 , Processed in 0.186295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