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6892|回复: 6

[其他] 例举经方病机原理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9-11-17 12: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9-11-17 14:50 编辑

《伤寒论》是一部临床专著,包括《金匮要略》,共载方377首,是中医界公认的经方,也是经方医学的理论根底。如《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后世称之为方剂之祖。桂枝汤方,加大桂枝用量,就是桂枝加桂汤;减去芍药,就是桂枝去芍药汤;加倍芍药用量,就是桂枝加芍药汤。桂枝汤方加加减减,就派生出一系列新方,用于治疗不同的病证。桂枝汤方的应用原理简明扼要,如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而阴弱,就是脉浮弱,其病机是“荣弱卫强”。凡病,只要有“荣弱卫强”的病机,就能用桂枝汤。荣弱卫强,是荣血和卫气相比,荣血相对为弱,卫气相对为强。
麻黄汤证的病机是“阳气重”。阳气重,是荣血和卫气俱强,也就是身体表部的血液和津液俱强。里为阴,表为阳,血液流向身体里部则为阴气,流向身体表部则为阳气,所以经曰麻黄汤证为“阳气重”。如原文:“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伤寒论》46条)。”“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伤寒论》47条)。”阳气重者,衄血乃解和自衄者愈,就是因为衄血则阳气平和了,所以衄血者愈。但是桂枝汤病证是阴弱阳强,不是阳气重,所以衄血不愈。如经曰:“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伤寒论》56条)。”古代以放血疗法,用于一切疾病,对于血液充斥者,放血则愈;对于血弱者,放血则危。例如,华盛顿就是死于放血。据说华盛顿是由于感冒导致急性会厌炎。急性会厌炎属于气强而血弱的少阳证,放血能减轻气强,但是放血则血更弱,四次放血,血枯则亡。
伤寒柴胡证病因,如经曰:“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伤寒论》97条)。”其病机如经曰:“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伤寒论》230条)。”《伤寒论》之中医基本理论,在条文中反复论说。如以下各条:
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有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49.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50.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59.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60.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75.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93.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里未和,然后复下之。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110.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一作二日内烧瓦熨背大汗出,火气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111.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112.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115.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116.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
122.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12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调胃承气汤。
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131.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134.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
139.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
141.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
144.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145.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153.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158.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176.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91.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192.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194.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
195.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瘅,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196.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198.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咽必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203.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瘥,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210.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
217.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224.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226.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230.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236.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237.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245.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269.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270.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278.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280.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282.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283.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284.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286.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333.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336.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
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339.伤寒热少微厥,指(一作稍)头寒,嘿嘿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   
340.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
342.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
346.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
366.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367.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瘥,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373.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375.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380.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384.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
385.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38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391.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
396.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398.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总之,《伤寒论》“六病”脉证并治,是立论于病机之上(包括“六病”时位)。如经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知犯何逆,以法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经方之脉证是疾病的外在表现,方证之病机是疾病的内在要素,二者紧密结合,才是医圣旨意。如《伤寒论》序曰:“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上一篇:脾胃是防治感冒之本
下一篇:简析厥阴病之厥热胜复

0

主题

2976

积分

801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76
发表于 2019-11-17 15: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例举经方病机原理

本帖最后由 今又来 于 2019-11-17 15:37 编辑

伤寒论与其说理论,更多是规则。架构六经体系,编撰出伤寒论的这个人或一群人,他们是制定规则的人。
什么是可汗或不可汗,可下或不可下,都是可与不可的规则。能普遍反映运行规律的就是规则,但规则形成的背后是理论。
随着伤寒论的应用日渐广泛,人们对它认识越来越深,未来国家有可能会出台伤寒论的认证证书。类似“微软办公软件国际认证”,认证的目的是确定应用知识与技能的专业程度。中医师可以参加专业级认证,后续还有专家级,以及大师级认证。
但无论如何也是对于这个软件应用的熟练程度,不可能知晓设计office软件的整个编程思路。
我们现在被医圣卡脖或是设限,主要是不能完全明白他设计伤寒六病的整个框架。
他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这些书里面包含的就有他设计规则时用的原理。当然在伤寒论中也提到一些,但那只是片鳞半爪,要完整了解就得跟着他这个书目深入进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48
发表于 2019-11-17 20: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证久经临床验证,是运用经方最基础最简单的门径,也是经方医学与现代循证医学的一个契合点。
  如果有更多的医师和爱好者能通过方证体会到经方的简便廉验,从而与经方结缘并深入学习实践,日后自然会分化出更多致力于探析经方和伤寒之理,丰富经方辨证方法,从而拓展经方运用的人才。

  由衷钦佩李师对伤寒理法的精研运用和诲人不倦的良苦之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8 08: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杏林老师说的好,经方方证,是经方的门径。
经方方证简明易学,入门并不难。几乎谁家都有过感冒的病人。学习经方,从感冒入手,切身体会经方一剂知,二剂已的效验。经方治疗感冒的基本方法,是治疗一切疾病的常用方法。经方惠民,简便验廉,希望有更多的经方爱好者入门经方,有病不求人,求人不如求己,掌握经方条辨,就是把身体康健掌握在自己手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8 08: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例举经方病机原理

今又来 发表于 2019-11-17 15:36
伤寒论与其说理论,更多是规则。架构六经体系,编撰出伤寒论的这个人或一群人,他们是制定规则的人。
什么 ...

规则来自于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一切事物最根本的规律。《伤寒论》“六病”脉证并治,也反应了这个规律。如太阴寒湿与阳明燥热对立统一;少阴内寒与少阳内热对立统一;厥阴表虚与太阳表实对立统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931

积分

104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病无定病,治无定法,

Rank: 3Rank: 3

积分
931
QQ
发表于 2019-11-20 17: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脉证并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312

积分

100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12
发表于 2019-11-20 19: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必先有实践,而后有理论。
总感觉现在还不到总结理论的时机,即实践还不够充分,以至于总结不出完美理论。
再有个千八百年的实践,或许理论总结的更完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18:52 , Processed in 0.156642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