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民国,中国近代历史中一个特殊的时期,一个新旧历史交替与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时期,一个中医生死存亡抗争求存的动荡时期,一个关于中医继承复兴与学术吸收发展的艰难时期。民国时的中医,由于受到西方医学的输入与影响,再加上当时医界激进人士的大力抨击,己非过去的一统天下,转而变成昔日黄花。如余云岫首作《灵素商兑》,力废中医,继而如鲁迅说:“中医不过是有意无意的骗子"等,可见,中医界,文化界名人对中医的抵毁,将中医这门古老的治病救人之术推向风头浪尖,这时,是站出来迎头还击还是跪下去附首称臣,中医,面临生死抉择。最先站出来的是伤寒学家,因为经方家认为,中医书玄理太多,缺之实证,而伤寒经方是医家最有力的杀敌武器,方证明确,药到病除,最能代表中医之实质。如恽铁樵之《伤寒论讲义》、《伤寒论研究》称:"非仲圣复起,吾谁与归",其后来者如陆渊雷之《伤寒论今释》,余无言之《伤寒论新义》,包识生之《伤寒论讲义》,承淡安之《伤寒论新注》等,均是临床经验丰富、有胆有识的经方家对《伤寒论》这一中医灵魂之作所阐发的临床论著,他们借鉴西医的科学性融汇经典的理法,并结合日本汉方医学对经方的实证发挥,抛去漫无边际的玄学的牵强附会,重实际,重方证,剥去笼罩在科学医学身上的层层外衣,还经典一个真实的面目。他们重实证,不咬文嚼字,不训诂小学,不考据证伪,力求以仲景伤寒为依据,阐述中医"治病""治人"的科学性,从而推动中医学在举步维艰中进步。试想,如果没有这一众求真务实的中医学家、伤寒家、经方家,中医学能否躲过这一历史性灭顶劫难,也很难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著作,是中医学振兴的脊梁,是民族崛起之魂,我们应该永远感激与铭记!(写后感言:本来打算在写完"中医门"这篇贴子后再写几篇的,不料有几位医友在跟贴中抓住某些问题争辨不休,拿医学本身来说,争论是正常的,但时常争论就有些不正常,更何况自己为人处世的信条就是以和为贵,对的让别人说去吧,不对的也让别人去说吧,有医友说在玩文字游戏,以自己这几年读书体悟来说,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有分寸的。至于医学见解,各人有各人的不同,不能说都是高手云集,总还有些正在努力进步的学习者在,不过,论坛是开放的,畅所欲言是每个人的自由权,但是,在适当的时侯,管住自己的嘴与手还是能够做到的。并且,写心得体会或感悟随想之类的文章,顾虑尤其大,争论的话题往往因此而爆发,甚至有出言不逊者,但仔细想想,没有什么意义,医学见解不同,很正常。比如《伤寒论》、经方争论了多少年,也不见有统一结果,那么显然是各走各的道为上策,何必锋芒毕露、各自叫阵呢?再看论坛,"医事小言"、"仲景原文"为何贴子发表较少,除了见解不同争论不休外,更与有些人不堪纠缠不愿闹僵而选择隐退有关,干脆不写,也许正在潜水,也许去了别处,不得而知。反观"经方实验录"、"病例讨论"一直名列前茅,除本身为医学主题论坛外,几乎不会产生负面效应,有事说事,无事散会,直接!随想随写,意然又是这么多,但绝不是在玩文字,自己还太嫩,诸位明鉴!唉,该怎么走还怎么走吧。)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求助,泻心汤的变症下一篇:形瘦本虚受风寒用桂枝汤,八珍汤,附子麻黄细辛汤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