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318|回复: 16

爱爱医网友九天一笑:经方医案系列

[复制链接]

885

主题

2万

积分

601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75
发表于 2011-1-24 20: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经方医案系列----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湿疹

1、徐某,男,21岁,初诊2009-5-12。四肢丘疹、丘疱疹20天。皮疹散在分布,以手背部为甚,瘙痒,抓破时有渗液,皮疹基底部皮肤或白色或微红色,大便不干,爱喝茶水而渴感不明显,舌红苔薄,脉滑缓。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
麻黄20,连翘30,杏仁20,生姜20,大枣20,
赤小豆45,桑白皮30,生甘草15,蝉蜕10,地肤子30克。
复诊:服药3付,皮疹及瘙痒明显减轻,舌脉同前,去蝉蜕加白鲜皮30克,3付痊愈。
2、某男,40岁。初诊2009-7-24.
腿臂、手足背、手指足趾密集丘疱疹2天。丘疱疹瘙痒剧烈,抓破时有渗液,因过吃烧烤、卤肉引起,微渴,素有便溏,舌淡胖有齿龈苔薄白黄,脉弦滑较有力。病机:素体虚寒,醇甘厚味酿生湿热郁结肌肤所致。之前2年多次发作急性湿疹。诊断:湿疹(湿热郁结肌肤)
麻黄6,连翘20,杏仁15,赤小豆30,桑白皮30,
生甘草15,竹叶10,滑石30,白鲜皮30,地肤子30克,
苍术10克。2付。
在服第1付药前两次时瘙痒加剧丘疱疹反增多,估计苍术合麻黄之表散力过强引起,第2日丘疱疹开始枯萎,然复诊前因吃卤香花生导致加剧,双手掌发出密集疱疹,瘙痒异常,不能用手搓洗毛巾衣服,上方去苍术加通草,3付,丘疱疹逐渐萎缩而愈。
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湿疹多起于先天禀赋偏颇、饮食起居失调。急性湿疹常因进食或接触发物引起,其核心病机为湿热郁结肌表。肺主皮毛,麻黄杏仁与姜枣宣肺开表以畅达皮肤之津气,使湿邪有外出之门,连翘赤小豆清热解毒利湿,使湿毒有下行之路;桑白皮泄肺利湿而以皮走皮,赤小豆与桑白皮在原方的用量均为一升,故我在处方时亦重用此二味药;甘草调和诸药。案1保留有姜枣以顾护中焦,加蝉蜕祛风止痒,加地肤子白鲜皮利湿解毒止痒。案2去姜枣加白鲜地肤二味,为止痒要药,暑天季节加竹叶滑石利尿除烦清暑,加苍术配麻黄宣肺气以达肤表;然病人因体弱而现表散力稍过强(疱疹反增多),复诊时去苍术,换通草泻肺利小便。两案治法均立足于内祛湿热外宣卫表,从内外分消以治湿热郁结肌表之湿疹,故获较好疗效。
屡有报道以本方治疗急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好。我用本方加白鲜皮、蝉蜕或竹叶、滑石、木通等治疗数例急性湿疹、夏季皮炎亦获佳效。
转自:爱爱医




上一篇:求教
下一篇:自服 附子理中汤 之体验

885

主题

2万

积分

601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7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0: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医案系列----桂枝加附子汤、咳嗽咽痛案

唐某,女,68岁,2009-3-17初诊。主诉:咳嗽1月。咳嗽而痰少,入夜咳甚,背冷,咽痛不渴,略怕风,汗不多,二便调和,舌淡胖,脉浮紧。曾服数剂中药无效。现感风邪夹寒而咳,桂枝汤加附子汤加味:
桂枝30克,赤芍24克,生姜30克,大枣20克,炙甘草15克,
制附片60克先煎1小时,干姜60克,荆芥20克,木蝴蝶20克。2付。
10日后遇见患者,述服药2付,事忙未复诊,咳嗽基本消失,咽痛愈。
按:患者平时体质虚寒,感冒后出现咳嗽咽痛怕风,若脉不浮紧而为沉紧,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今脉浮紧而咳嗽有汗,是太阳中风为主而兼寒郁肺卫,背冷舌淡胖为少阴虚寒,故不予麻黄附子细辛汤而予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桂枝汤为太阳中风之主方,用此方以祛肌表之风邪;加附子(桂枝加附子汤)则为扶阳祛风法,内温少阴之阳气,外祛太阳之风邪;加干姜温肺散寒,加荆芥木蝴蝶祛风宣肺利咽。病程1月,2付而咽痛愈、咳嗽基本消失,若患者来复诊,我相信咳嗽会很快痊愈。
转自:爱爱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5

主题

2万

积分

601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7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0: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医案系列----心衰水肿、真武汤

种某,女,48岁。1997年5月24日初诊。
心悸、喘息、下肢水肿5天。病人本因急性乙型肝炎到传染科住院,住院中患者逐渐出现下肢水肿、心悸、喘息、不能平卧、舌淡胖、苔水滑、脉沉无力。B超发现中等量右侧胸腔积液,肝脏增大,门静脉、脾、胰、肾无异常。血浆白蛋白正常。ECG:心肌缺血。考虑急性肝炎合并冠心病心衰、心源性胸腔积液。肝炎治疗方案不变,另予中药纠正心衰。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处方:
制附片20g(先煎)生姜20g白芍30g白术15g
茯苓30g泽泻30g葶苈子30g陈皮15g大枣10g
2付后,水肿减轻,可平卧。续服3付后喘悸、水肿均消失,心衰缓解。
按:《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素问·阴阳别论篇》“心者,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主君火,肾主命火,君火命火互根互用。心力衰竭的本源是阳气不足、君命火衰。阳不化阴必定水肿,气不行血必定血瘀;心衰无力推动血行、血瘀则水停,故而水肿明显;水饮凌心射肺则气喘心悸(肺循环瘀血)。因此,心衰治疗**:温阳利水、行气化瘀。真武汤之姜附温补命火以壮君火,又能温通经脉、化气行水,白术、陈皮、茯苓、泽泻补益中州利水消肿,葶苈子、大枣利水泻肺强心;白芍利水且兼养阴和营之力,防止温燥伤阴。全方由真武、葶苈两方加陈皮组合而成,颇合病机,故收良效。当今治疗心衰水肿的中医论文太多,法出多门,百家相争,诸如养阴治心衰、枳实葛根强心之类,实在觉得“乱花渐欲迷人眼”,偏离**远矣。
再按:这是本人九十年代的早期医案,比较嫩,若是现在治疗此案,姜附用量必增2—3倍,去陈皮,加桂枝30克,估计疗效还会提高
转自:爱爱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5

主题

2万

积分

601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7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0: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医案系列----脑梗塞后遗症、侯氏黑散

例1:某男,72岁,2001年8月就诊。脑梗塞后语言謇塞8个月。头颅CT诊断为左侧脑梗塞,输静滴尼莫通、胞二磷胆碱等药无改善。现口词不清,体胖目花,口苦背冷,舌淡胖苔薄微黄,脉弦滑而数,处方:黑散原方:白菊花400g、防风100g、白术100g、桔梗80g、黄芩50g、当归30g、川芎30g、皂矾30g、桂枝30g、牡蛎30g、干姜30g、人参30g、细辛30g、茯苓30g。共研粉备用。因不能饮酒,改开水冲服,连渣服用,始服5g,渐增至10g,早晚各服一次,1付语謇好转,2付痊愈。意外疗效:目花消失。这实在出乎意料,原以为老人眼花无法治疗。恐与黑散中以菊花为君配伍驱风养血药有关。
例2:某女,62岁,2001年10月就诊。脑梗塞后耳鸣2年。头颅CT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长期口服六味地黄丸、地巴唑、西比灵,静滴尼莫通、胞二磷胆碱、丹参注射液等药皆无好转。现耳鸣如潮,日夜不休,听话常受干扰,性急易怒,口渴,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处方:黑散原方,剂量同上。1付耳鸣明显好转,后因到外地探亲停药。
按:《金匮要略》候氏黑散,原方主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中风之来,多因年老体虚、肝脾肾亏损、风火痰瘀阻塞脑络所致。两例均用原方治疗获效。方中重用菊花为君养肝清肝、平肝潜阳,防风牡蛎黄芩为臣以清肝热息肝风,余为佐使药,其中,桂枝茯苓细辛皂矾桔梗化痰除湿,细辛配合当归川芎养血通络,痰瘀得除,可复经隧雍塞之路,人参白术干姜温补脾肾,合菊花而补养肝脾肾,肝脾肾得补,可绝上盛下虚之忧; 头居高位为清阳之府,桔梗载药上行以助药力上达脑府。
全方清肝养肝、养血祛风、化痰通络、培补脾肾,对中风之病能标本兼顾,本人共治脑梗塞致五官不利的后遗症3例,均在西医已经无法治疗的情况下获较好疗效。   
王延周报道,治疗高血压68例,无明显副作用,总有效率91.9%;韩运琪报道治疗头痛、眩晕、痹证,多获效验,然而当代医生很少有人使用此方,甚为可惜。
转自:爱爱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5

主题

2万

积分

601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7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0: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医案系列----桂枝加附子汤、动热静冷病案

卓某,女,62岁,2009-3-17初诊。主诉:腰胁冷、冷热不调半年。腰胁冷,一卧床则如风吹,一动就热、不动就冷,因而心烦。大便不干,尿清,纳眠可,尺关脉沉细无力,寸脉微浮,舌淡苔滑。桂枝加附子汤,加干姜:
桂枝30克,白芍30克,生姜20克,大枣20克,炙甘草15克,
制附片60克先煎,干姜60克。3付。
2009-3-24复诊,动则热静则冷大减,腰胁冷稍有缓解,补诉平时汗多,舌淡胖,脉沉弱而寸浮,加重扶阳归肾:
桂枝30克,白芍30克,生姜30克,大枣20克,炙甘草15克,
制附片100克先煎,干姜60克,鹿角胶粉10克冲,龙骨20克。3付。
2009-3-31三诊:腰胁冷、卧床则冷消失,汗多减少,仍稍感动热静冷,上方加砂仁15克,4付痊愈。
按:经曰:动则生阳静则生阴。阴阳失调、虚阳浮动,运动时阳气扰动,而安静时阳气不足,因此动则热静则冷。桂枝汤为仲景和法第一方,桂枝加附子汤,再加干姜,此乃扶阳和阴法,重在扶阳配以和法,以调和阴阳;药合病机,初诊大效,复诊诉腰胁冷稍有缓解,附子加至100克,加鹿角胶温肾填精,辅以龙骨导阳归肾,共10付而愈。:)  
转自:爱爱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5

主题

2万

积分

601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7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0: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医案系列----当归芍药散、高血压案及高血脂案

当归芍药散首载于《金匮要略》, 由当归, 川芎、芍药、白术、茯苓、泽泻等6 味药组成, 原方主治妊娠“腹中疼痛”, 以及妇人杂病“腹中诸疾痛”。该方具有柔肝潜阳、健脾利水、调和气血之功效。个人多年来较常用本方加味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具有有较好疗效。
1、当归芍药散、高血压案
笔者岳父,68岁,2001年4月就诊。
间断头晕胸闷2月。既往体健,测血压145~160/90~95mmHg,心肺无异常,ECG:下壁心肌缺血。舌体大苔白脉弦滑。诊断:原发性高血压2级。处方,当归芍药散加味制丸服:当归60g、芍药300g、白术30g、茯苓30g、泽泻60g、川芎30g、夏枯草120g、女贞子100g、制首乌60g、枳实30g。上药共研粉,练蜜为丸,桐子大,早晚各10g。服一付后头晕胸闷缓解,ECG转正常,血压130/80mmHg,再服一付巩固。此后,每隔一年服丸药一付,观察3年,直到2004年11月因肺癌去世,血压均稳定在120~135/80~85 mmHg范围。其中,2004年8--9月,因肺癌广泛脑转移,岳父精神极恐惧,血压短期升高1月多,SBP160--170mmHg左右,后自行恢复120~130mmHg。
关于血压正常后停药时间问题:一年左右为宜,建议每年服丸药一剂。
    体会:笔者不用降压西药用此方加味,治疗高血压初治患者多例;降压要诀是,重用白芍,辅以清利,依其虚实寒热酌情加减;较适合治疗1-2级高血压患者,血压大多控制良好。停中药后血压维持正常时间段,短者3个多月,长者近2年。远远超过西药长效降压制剂,几乎所有长效降压西药,降压维持时间不超过1--2天。就按最短算,本方加味治疗2剂后不吃药而血压正常3个月(西药无法相比),必有很多西医现在未认识到的治疗靶点在起作用。关于已服降压西药的高血压患者,服中药后一部分可以减停西药,但治疗较麻烦,日后有空再总结。

2、当归芍药散、高脂血症案
郭某,男,42岁,攀枝花人。初诊:2001年11月20日。
因发现血脂增高2年,头晕半月就诊。曾服血脂康、减肥、低脂饮食,均无效。体胖头晕,神疲乏力,自觉劳动耐量明显下降,过劳则心累不适。舌偏红台白厚微黄,脉沉细。化验血脂:甘油三酯9.32mmol/L,胆固醇6.86mmol/L。诊断:高甘油三酯血症。嘱适度运动,予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60g,川芎60g,茯苓30g,白术30g,泽泻100g,白芍200g,夏枯草30g,女贞子60g,制首乌60g,生山楂60g,炒草决明60g,菏叶20g,陈皮15g。上药粉碎,炼蜜,和药粉,手工制丸,丸重约10克。每服一丸,一日两次,数日后加至1丸半~2丸,一日两次。服丸药一付,于2002年1月5日复查,甘油三酯3.81mmol/L,胆固醇5.60 mmol/L,再服一付,多次化验,胆固醇正常,甘油三酯1.18~1.76mmol/L之间。患者愈后引荐一高脂血症朋友治疗,用上方加减亦愈。
    体会:当归芍药散加生山楂、菏叶等,制蜜丸早晚口服,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十数例,有良效。高脂血症病人大多数为肥胖者,治疗要诀:宜选择丸剂,另需配合生活调养(低脂饮食、少吃糕点、适度运动、控制体重),否则血脂不易降正常,或降正常后又会升高。
    本症合并糖尿病的服丸药方法:主食减少0.5两/日,或丸药改为散剂(药味酸苦,不易坚持),早晚各10克,开水冲服.
转自:爱爱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5

主题

2万

积分

601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7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0: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医案系列----附子理中汤、肛周脓肿术后渗液案

张某,男,82岁。2009-2-24初诊。肛周脓肿术后渗液1月。
因肛周脓肿在某市级三甲医院手术切开引流加抗炎治疗,一周余伤口愈合,然从愈合切口处陆续少量渗液,伤口压无溢液,却每日可浸湿纱布3~4块,若不垫纱布则打湿后裤裆一大片,颇为之烦恼,主刀医师敷贴上药(药不详)20多日仍渗液,医师告知保守疗法已无法治愈,要再切一刀,清除炎症组织或能治愈。患者年高恐不能承受遂放弃再手术,来我处就诊。刻诊:体瘦身软、神倦、纳呆、便溏,不渴,不畏寒,舌淡苔白润,脉滑缓;伤口处有一硬结2×3cm, 微压痛,按压无明显渗液渗脓,纱布上渗液痕迹呈微黄色。病人阳虚,痈毒出而未尽。附子理中汤加味:
制附片30先煎1小时,干姜50,人参15,白术30,炙甘草20,
茯苓20,当归20,川芎10,皂角刺10克。3付。
见方中有附片患者疑虑甚重,说理后捡药离去。
    2009-3-3复诊:创口渗液减少,精神食欲好转,舌脉同前。
制附片30先煎一小时,干姜60,人参20,茯苓60,炙甘草15,
龙骨30,皂角刺15,甲珠8克。5付。
    续诊:服药后渗液减大半,创口处硬结明显缩小,便溏好转。服至10余付后伤口疤痕处排出一条约2毫米的线头,食欲好转,仍舌淡胖,脉缓乏力,仍微量渗液,敷料有痕迹。去甲珠皂角刺减茯苓至30克,加量附片至60克,4付痊愈。愈后精神饮食好过平常。
    按:此扶阳托毒之法。对伤口“愈后”的渗液渗脓,一般都予清热解毒、利湿排脓、消肿散结等。本案初诊见创口愈后渗液近一月,便溏不渴,身软神倦、舌淡苔白润,属脾肾阳虚,处以附子理中汤,因寒象不重,故干姜用量大于附子,合用归芎皂刺,化用透脓散之意,加龙骨收敛生肌。初诊渗液即见减少,告知病家有治愈可能。西医说若不再次手术无法治愈,而中药治疗有效。服至10余付后伤口处排出线头,说明愈后渗液有两点因素:①阳虚,阳不化湿,②线头残留,异物阻滞。线头能排除,正是扶阳托毒之力;仍有微量渗液,虚象更显露,加量附片减茯苓,调理而愈。病家此前不信中医,此番经历后感慨异常,叹曰:“没想到中医能治好西医断定好不了的问题,免我一刀”!
转自:爱爱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5

主题

2万

积分

601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7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0: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医案系列----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肾着病病案

严某,男,52岁,2009-4-25初诊。腰部紧束感5年。时腰腹冷,时小腿胀,无腰腹重坠之感,痰涎多,脉弦紧,舌淡润。多方医治,服药百余剂无效。治以甘草干姜苓术汤加味:
干姜100克,炙甘草30克,茯苓60克,白术30克,
香附10克,枳实10克,制半夏20克,砂仁15克。2付。
2009-4-28复诊,腰部紧束感大减,腰部已觉很轻松,为近年少有,小腿胀消失,仍痰涎多,脉紧稍减仍弦,上方去香附枳实,加南细辛20克,川木通10克,3付,愈。

按: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又称肾着汤,《金匮要略》:“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该病人诊断为肾着病。肾着之病,为太阴少阴寒湿证;本于脾湿,兼之肾阳温化不足,余着于肾府。初诊的诊断与治疗思路正确,但用药不老练,当时脉紧颇弦,且有小腿肌肉发胀,加用香附枳实以舒肝郁散结气,此为小失误也。
下班后分析此两药不妥,脉弦而小腿发胀,乃水气为患而累及太阳经输所致,非气滞也,香附枳实实为累赘,好在用量均小(在全方中比例小)未酿大患。复诊时痰涎仍多,遂去香附枳实,加细辛化寒饮,略加川木通一则为温阳方药备一条水湿出路,二则监制全方勿过温燥。病程5年,5付治愈,总的疗效很好,病人颇为高兴。
治愈后再回顾:复诊时加川木通不是很好,网友“神用无方”曰:“木通者,木病通于此,但凡肝气制脾之湿,用此无不效”,因该病不犯于肝不涉及肝,不加木通更精纯。医者,仁术也,病人疗效虽好,仍有不足处,亦当总结,以为前鉴。
转自:爱爱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5

主题

2万

积分

601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7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0: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医案系列----桂枝芍药知母汤、耐药性深部真菌感染案

张某,女,23岁,2003年1月15日就诊,住院号13622。
因“咳嗽气紧2月、腹泻高热1周”入院。入院前因关节痛到私人诊所就诊,长期服强的松(剂量不详)后发病,在某医科大附属医院住院一周无好转。入院时高热畏寒,动则气喘,剧烈咳嗽,黏液丝状痰,每日腹泻6~10次,水样便,乏力,纳差。查体:T39.20C,P122次/分,P28次/分。肥胖体型,身高1.58米,体重93公斤,体重指数37.3。双肺呼吸音增粗,双肺中下部闻及大量中粗湿罗音,心律齐无杂音,肠鸣活跃,胸腹臀部与大腿皮下脂肪肥厚,乳房下、下腹部、大腿大量紫纹。大便培养:酵母样菌生长,痰培养:霉菌生长。诊断:肺部真菌感染,肠道真菌感染,药源性柯兴综合征。入院后给予静滴氟康唑抗真菌感染、祛痰平喘、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7天后病情毫无改善,且逐渐加重,精神极差,在床上坐起亦需人搀扶。患者家人对治疗丧失信心,遂出院坐以待毙,求服中药仅尽人情而已。四诊所见:气促而喘,痰多起丝,痰色微黄,发热,纳差,乏力,面色晃白,小便清亮,大便水样,体胖脚冷,口微渴不欲饮,察舌红苔厚微黄腻,脉滑数而沉,重按无力尺部尤甚。
分析病机,本于寒湿,日久伤肾,一者肾不纳气而喘,二者久而化热,寒湿郁热合而为邪,痹阻肺脾,发为诸症。考虑再三,拟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桂枝15g,芍药30g,知母18g,麻黄15g,白术18g,附片20g(先煎),生姜15g,生甘草6g,防风20g,南细辛10g,干姜10g,茯苓30g,车前子30g,五倍子15g,独蒜1个。
服药2剂咳喘有所好转,腹泻停止。去车前继服5剂,咳喘明显减轻,丝状痰减少,发热消失,舌质转淡。再服5剂,除肥胖外,诸症皆愈。

按: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肺部与肠道真菌感染,到两家医院经正规抗真菌治疗、对症治疗等均无效,属耐药性真菌感染,病情危重,高热咳喘、腹泻脚冷、生活不能自理。若贸然下药,极有可能断送患者生命。仔细思量,挽此危症,当首选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方主治历节病,四川名老中医刘梓衡用以治疗脓毒性关节炎、疮痈、慢性气管炎、妇科肿瘤等症收到良好效果。笔者深受启发,予该方加细辛干姜增强温肾之力,加五倍子车前子清肺止泻,独蒜抗真菌。全方寒热并投,宣通气机,温肾运脾清肺,药合病机,故起沉疴.
转自:爱爱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5

主题

2万

积分

601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7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0: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医案系列----桂枝芍药知母汤、特发性心包积液案

汤某,男,70岁。 2004年8月16日初诊。反复胸闷心慌1年。无胸痛、呼吸困难,无盗汗潮热,未予重视,因出国探亲例行体检发现心包积液。查体:心界向双侧轻度扩大,心率106次/分,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水肿。ECG:V1~V5导联ST段上抬0.15~0.2mV,Holter报告:窦性心动过速,偶发房早、室早。心脏多普勒:左室后壁积液前后径5.6mm,右室前壁积液前后径9.6mm,心尖部积液上下径12.1mm;提示:心包少量~中量积液。系统的病因学检查为阴性。诊断:慢性特发性心包积液。患者担心影响出国探亲,拒绝住院,要求中药调理治疗。诊见:舌淡苔薄白,略水滑,舌体右边有淤点,脉弦滑而数。证属寒热错杂,心脉淤阻。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桂枝12g,白芍24g,茯苓24g,白术15g,知母30g,炙麻黄6g,生甘草6g,防己20g,泽泻30g,苡仁24g,扁豆24g,制附片5g。3剂水煎服,两日1剂。
2004年9月2日复诊,脉症同前,上方去甘草,加红藤30g,泽兰12g,3剂。2004年9月14日三诊,仅轻微心慌,续服5剂,舌脉平和,无不适。心脏多普勒:心包积液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
按:慢性特发性心包积液,病因不明,治疗方案缺乏统一的意见,有用激素该方、有用抗炎药或抗结核药,心包穿刺抽液疗效并不好,亦有采用手术治疗。《金匮要略》“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该方寒温并用,具有祛风散寒、滋阴清热、温阳通痹、利水消肿等多种功效。笔者治疗本病2例,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在一月左右治愈。注意加减药物不宜过多,否则,势必影响本方的配伍比例,降低疗效.
转自:爱爱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5

主题

2万

积分

601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7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0: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医案系列----枳实薤白桂枝汤汤、高血压兼胸痹喘咳案

陈某,女,73岁,2009-4-14初诊。血压增高20年,胸部胀满、气喘20天。喘而微咳,痰稀色白,量少,大便溏软,口不渴,纳眠可,舌淡胖苔白厚,脉紧弦。长期服波依定厄贝沙坦等降压药而血压控制不理想,测血压150~160/90mmHg。病属肾阳虚、痰湿阻塞胸阳。降压西药照前服,予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味:
枳实10克,薤白20克,桂枝10克,厚朴20克,全瓜蒌50克,
杏仁15克,制半夏15克,制附片30克先煎。2付。
2009-4-18复诊:胸痞喘咳均大减,自觉胸中舒畅,细察患者情绪不佳,舌象如前,脉紧弦而结,测血压140/90 mmHg。上方去枳实杏仁,加味郁金,复诊察知患者情绪不佳加用郁金,因结脉重用甘草仿炙甘草汤之意:
全瓜蒌50克,炙甘草30克,薤白20克,桂枝20克,厚朴20克,
制半夏15克,制附片30克先煎,郁金10克。3付。
2009-4-21三诊:胸痞喘咳消失,感轻度头昏,有走路腿软似往前冲之感。血压135/90mmHg,舌胖苔厚,脉沉紧而结脉消失,恢复期此乃正虚显露,上盛下虚,重点温补肾阳疏通上下,则不降血压而血压自平:
制附片60克先煎,干姜60克,桂枝30克,炙甘草30克,薤白20克,
郁金10克,怀牛膝30克,石决明30克,水蛭10克,全蝎6克。5付。
半月后家属告知,头昏腿软消失,血压135/85 mmHg。
按:该病例为高血压兼胸痹喘咳案。《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首诊患者痰阻胸痹而喘咳胸胀,故予枳实薤白桂枝汤兼顾之,辅以杏仁半夏;因便溏舌淡胖脉弦紧,故加附子配桂枝温阳散寒。后续两诊随病机调治而诸症消失。
至于高血压,不作为用药考虑因素,中医辨证求本,针对病机治疗,则高血压必定随之而降。初诊2付获显效,收缩压降低20mmHg。三诊时血压135/90mmHg,然正虚显露,头昏足软,上盛下虚,枳实薤白桂枝汤仅留桂枝薤白以巩固胸痹,加牛膝与大剂姜附等药温补肾阳疏通上下,血压由160/90mmHg降为135/85mmHg,目前血压虽是短期疗效,也还算理想。若由我用中药治疗该患者的高血压,有十成希望可把血压控制好,有八成把握把降压西药给慢慢撤下来。但病员不愿继续吃中药,无奈!
转自:爱爱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5

主题

2万

积分

601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7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0: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医案系列----吴茱萸汤、眩晕案

吴某,女,69岁。2009-6-16初诊。
眩晕呕恶2周。视物旋转,伴呕吐,无耳鸣,曾输液3天无好转;上腹不适,足软,便溏不渴。舌黯红苔薄白而滑。脉沉细无力。有慢性胃炎史、颈椎病史。
吴茱萸30沸水洗搅七圈,生姜50,大枣20,红参20,
肉桂10,制附片30先煎1小时。2付。
2009-6-20复诊,眩晕止,呕恶消。仍足软,感烧心嘈杂,疲惫,舌黯滑有瘀斑,脉沉细无力。予半夏泻心汤加黄芪肉桂等调理渐愈。
按:吴茱萸汤在《伤寒论》中有三处,“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本方治疗肝胃虚寒眩晕,屡有报道,本案特点在于①加附片肉桂,变温补肝胃之方为大补中下二焦之阳气;②吴茱萸30克量较大,古人是用沸水冲洗七次,用多少水冲洗多久不易掌握,费水费神不方便,笔者改用沸水洗搅七圈法:锅碗装药,沸水冲入,立即用勺子或筷子搅药七圈,去水取药与它药合煎。
病人未出现烦躁欲呕胸闷等不适,是该病人耐受力强?抑或吴茱萸的新煎煮法之功?一例无法定论,还需日后再试验。
来自:爱爱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5

主题

2万

积分

601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7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0: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医案系列----小半夏加茯苓汤,小儿流涎案
杨丽阳,女,7月龄。流涎5月。清涎太多,低头尤甚,抬眼望人时亦流涎,每日打湿毛巾20余条,颈部潮红潮湿,轻微糜烂。大便软,无泄泻,指纹沉青,舌淡苔白滑。
生姜20,生半夏20,茯苓30,肉桂10克。2付。
煎服,2日服一付。
2009-6-23复诊:流涎减轻八九成,下巴颈部潮湿糜烂处转干燥。偶低头时间稍长时流涎。体重不达标(母亲转述,体重不详),纳少,指纹沉青,舌淡滑。
生姜20,制半夏20,茯苓20,肉桂10克,砂仁15,炒鸡内金15克。
3付,2日一付,痊愈。
按: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有两条,“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7月大的小儿流涎,可排除口腔炎性疾病所致流涎,证属水饮为患,故予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因患儿指纹沉青舌淡滑,加肉桂培补命火以温化水饮;问曰:何以不用附片?见小儿就诊时好动,恐不耐受附子大热之品,故仅加肉桂。首诊2付后流涎即大减,复诊加砂仁鸡金巩固善后。本人在转成经方派风格以前,若治此症,用药多半会从温补脾肾入手,用药不会少于13-14味,此次选小半夏加茯苓加味,共4味药,能获如此速效,确出笔者所料。
来自:爱爱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5

主题

2万

积分

601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7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0: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医案系列----五苓散病案

黄某,女,26岁,2009-4-18初诊。口渴、咽中似有痰阻10天。
颇觉不适,欲热饮,饮水再多仍不解渴,尿少,脉浮数,咽中似有痰阻,咳吐不净,舌质正常苔白。
太阳经邪未尽,水液气化不利,治以五苓散原方:
桂枝30克,茯苓30克,泽泻20克,猪苓30克,白术20克。3付。
一周后电话告知,服药已愈。

按:本案五苓散证与梅核气的合症。阳虚证亦可出现口渴而喜热饮,但不喜多饮且无脉浮,“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而咽中似有痰阻,即《金匮》咽中如有炙脔,未按半夏厚朴汤治疗,分析虽有梅核气症状,但可能是阳郁不能气化蒸腾所致,符合一元论诊治原则,遂不加治咽药物,径直用五苓散原方而两病皆愈。
这个病例的主证是:渴而尿少,饮不解渴。当时用五苓散原方时,我心里还有些忐忑不安,我本人也没想到其疗效这样快这么好,这就是经方魅力啊
来自:爱爱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5

主题

2万

积分

601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7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0: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九天一笑先生来论坛交流经方的临床运用![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7

积分

1028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27
发表于 2011-1-25 08: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案,楼主有心了!
期待九天一笑先生的到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99

积分

618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599
发表于 2011-1-25 09: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3 13:44 , Processed in 0.17798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