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791|回复: 4

[推荐]《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与糖尿病

[复制链接]

884

主题

2万

积分

5996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61
发表于 2008-1-3 19: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与糖尿病作者:赵进喜

关于《伤寒论》三阴三阳的实质问题,即所谓“六经”实质的问题,是古今研究《伤寒论》者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古今医家争议最大的问题。综合古今医家之论,计有经络说、脏腑说、六经形层说、六区地面说、阶段说、八纲说、气化说、证候群说、系统说、综合说等。目前,教材基本倾向于综合说,认为三阴三阳,即六经,是三阴三阳相应的经络、脏腑及其气化功能的综合体,是伤寒疾病不同病理阶段。三阴三阳辨证方法主要适用于风寒外感病临床。但也有不少医家认为,三阴三阳辨证方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各种外感热病,并不限于风寒外感。甚至有医家主张“六经钤百病”,认为可以统治内伤、外感各种疾病。笔者潜心研究《伤寒论》多年,并长期从事中医临床,致力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对《伤寒论》三阴三阳的实质问题,略有所悟,并对应用三阴三阳辨证方法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略有所得。

1、三阴三阳系统的生理与病理变化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到秦汉三国时代,是中医基本理论体系的形成时期。限于当时的条件,中医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认识只能通过疾病的表现来分析,只能基于“有诸内,必形诸外”的思路,而采取宏观观察的方法进行。同时,中医理论体系形成,又受到当时哲学尤其是阴阳五行学说的巨大影响。以五行学说为指导,归纳人体生理功能则为五脏五大系统,即脏象学说。由此,派生出脏腑辨证方法。以阴阳学说为指导,阴阳可进一步分为三阴三阳,则可归纳人体生理功能为三阴三阳6个系统。由此,产生了三阴三阳辨证方法。三阴三阳六系统与五脏系统既有关系,又有区别,绝对不能等同视之,以此代彼。近现代医家认识到了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而常常忽视三阴三阳六系统生理功能的客观存在。可以说这已严重影响了中医临床思维,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1.1 三阳系统

(1) 实际上,《伤寒论》的太阳系统是人体肌表抵御外邪、营卫调和功能的概括。肺主气,外合皮毛,开窍于鼻,督脉主持诸阳,足太阳膀胱之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因此,太阳系统功能的维持与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脉功能的正常发挥密切相关。生理情况下,肌表无外邪侵袭,则营卫调和,肺气宣降有序,汗出有度,体温正常。病理情况下,正邪交争于表、营卫不和、肺失宣降,汗出异常,表现为恶寒、发热、汗出异常,头项强痛,鼻塞,咳喘等,此为太阳系统病变的典型证候。

(2)阳明系统是人体胃肠通降、传导化物功能的概括。胃主受纳,主腐熟水谷,与脾相表里,共为气血生化之源。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所以,阳明系统功能的维持与脾胃和大小肠功能的正常发挥密切相关。在生理情况下,胃肠通降有常,胃实则肠虚,肠实则胃虚,更虚更实,大便通畅。在病理情况下,胃肠通降功能失调,肠道传导失职,表现为大便不通的“胃家实”证,这是阳明系统病变的证候特点。

(3)少阳系统是人体调节情志、生发阳气、疏利气机功能的概括。肝主情志,主疏泄,主气机;胆主决断,主人体春升之气;三焦为元气之别使,主气化。所以,少阳系统功能的维持与肝胆和三焦功能的正常发挥密切相关。生理情况下,情志调畅,阳气升降出入有序,气机条达。病理情况下,情志抑郁,阳气不伸,气郁化热,则表现为胸胁苦满、心烦郁闷、口苦咽干、头晕耳鸣等,此为少阳系统病变的典型证候。

1.2 三阴系统

(1)太阴系统是人体脾胃运化、化生输布水谷精微功能的概括。脾主运化,与胃相表里,生化气血,输布津液;小肠为受盛之官,分清泌浊;大肠主传导。所以,太阴系统功能的维持与脾胃和大小肠功能的正常发挥密切相关。生理情况下,脾胃健运,气血生化有源,津液输布有常。病理情况下,脾胃运化功能失职,升降失司,则可表现为腹满时痛、呕吐下利等证,此为太阴系统病变的典型证候。

(2)少阴系统是人体内部阴阳固秘、水火交济功能的概括。心肾同属少阴,心主火、主神明,肾主水而内寓元阴元阳。所以,少阴系统功能的维持与心肾功能的正常发挥密切相关。生理情况下,体内阴阳调和,阴平阳秘,精神内守。病理情况下,心肾水火不交,甚至阴阳亡脱,神失舍守,则可表现为心中烦、不得眠,或神疲肢冷、脉微细,甚者可出现四肢厥冷、汗出淋漓、脉微欲绝等少阴系统病变的典型证候。

(3)厥阴系统是人体控制情绪、潜藏阳气、平调气机功能的概括。肝主气机、主情志,体阴而用阳,与脾胃密切相关,与心母子相应,与肾精血同源。所以,厥阴系统功能的维持有赖于肝与脾胃、心肾功能的正常发挥。生理情况下,情绪稳定,阴精闭藏,阳气有制,气机平调。病理情况下,人的情绪控制无力、阳气不能潜藏、肝气横逆犯胃,则可表现为性急易怒,头晕头痛,咽干口渴,自觉气上撞心,心中痛热等厥阴系统病变典型证候。

由上可见,三阴三阳六系统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绝对不能把三阴三阳理解为相应的脏腑、经络及其气化功能的综合体。如太阳系统与肺关系密切而与手太阳小肠及其经络无涉;太阴系统与脾胃、大肠、小肠关系密切,而与手太阴肺及其经络无涉。三阴三阳六系统病变的表现也各有特点,但因为不同系统之间,与五脏五系统一样存在着有机联系,且临床上常有两个或多个系统同时受病的情况。这种多系统证候并见,称为并病。如太阳少阳并病刺期门、大椎证即是。更有一个系统病变为主,累及其他系统功能,表现为一个系统证候为主,多系统证候同见。这种情况称为合病。如太阳阳明合病麻黄汤证,三阳合病白虎汤证即是。而且三阴三阳各系统病变之间与五脏病变一样,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如太阳体质的人,患太阳系统病变,若失治误治,热结胃肠,则可表现为调胃承气汤证;若太阳病误下,中阳受伤,转属太阴,则可表现为腹满时痛桂枝加芍药汤证。

2 三阴三阳体质的分类与发病

三阴三阳作为人体6个生理系统,与五脏五系统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由于个体差异的绝对性,就形成了不同的体质类型。五脏系统功能不平衡,决定了人群体质可划分为木、火、土、金、水5个类型。《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就是以五行学说为指导来划分人群体质类型的。三阴三阳各系统功能的不平衡决定了人群体质亦可划分为三阴三阳6个类型。即太阳体质、阳明体质、少阳体质、太阴体质、少阴体质和厥阴体质。《灵枢・通天》篇就是以阴阳学说为指导来划分人群体质类型的。

2.1 三阳体质

(1)太阳体质之人又可分为卫阳充实之人、卫阳虚弱之人和卫阳亢盛之人。卫阳充实之人体质壮实,腠理致密,卫阳充实,机体抗邪能力较强,感受外邪后易表现为发热、恶寒、身痛、无汗等表实证(太阳病伤寒)。卫阳虚弱之人体质虚弱,腠理疏松,卫阳不足,平素易感,感受外邪后易表现为发热、恶风、汗出等表虚证(太阳病中风)。卫阳亢盛之人体质较强,阳气过盛,或素有内热,感受外邪后则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痛、汗出不畅、口渴等表热证(太阳病温病、风温)。

(2)阳明体质之人又可分为胃阳亢盛之人、胃热阴虚之人和胃寒气实之人。胃阳亢盛之人体格壮实,肌肉丰满,胃肠消化功能好,食欲亢进,平素能吃能睡,工作效率高。发病易表现为发热、大便干结等阳明腑实证,即所谓“正阳阳明”、“胃家实”。胃热阴虚之人体格较弱,体形较胃阳亢盛之人瘦,食欲较好,有大便干倾向。发病易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次数多等脾约证,即所谓“太阳阳明”。胃寒气实之人体质尚壮实,食欲好,但有大便不畅倾向,平素畏寒、不任生冷饮食,发病易表现为大便不通、胃痛、呕吐等胃寒实证。

(3)少阳体质之人又可分为少阳气虚之人、少阳气郁之人和少阳郁热之人。少阳体质的女性相对多见。少阳气虚之人体质虚弱,体力不足,性情忧郁,喜悲观,发病易表现为胸胁胀满,情志抑郁,疲乏无力,腹胀腹泻,月经不调等证。少阳气郁之人体质相对稍好,平素性喜抑郁,体力尚可。发病易表现为胸胁苦满,抑郁心烦,恶心呕吐,口苦咽干,头晕耳鸣等证。少阳郁热之人体质较强,体力较好,或素有内热,喜生气。发病易表现为心烦郁怒、头晕头痛、口苦咽干、胁痛腹满等证。

2.2 三阴体质

(1)太阴体质之人又可分为太阴气虚之人、太阴阳虚之人和太阴湿阻之人。太阴气虚之人体质虚弱,体力不足,进食生冷油腻有腹泻倾向。发病易表现为腹满胀痛、呕吐、腹泻等证。太阴阳虚之人体质虚弱,体力不足,平素畏寒,四肢不温,大便溏稀。发病易表现为腹满冷痛,畏寒肢冷,呕吐下利清水等证。太阴湿阻之人体质较弱,体形虚胖,或素有痰湿。发病则表现为头重、肢体沉重、脘腹胀满、口中粘腻、大便不爽等证。

(2) 少阴体质之人又可分为少阴阳虚之人、少阴阴虚之人和少阴阴阳俱虚之人。少阴阳虚之人体质虚弱,平素畏寒,腰膝酸冷,性功能减退,发病易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冷痛、神疲思睡,甚至可见四肢厥冷、冷汗淋漓等阳衰危证(少阴寒化证)。少阴阴虚之人体质虚弱,平素怕热,喜思考,有失眠倾向,性功能虚性亢奋。发病易表现为发热、心烦、失眠、五心烦热、遗精等证(少阴热化证)。少阴阴阳俱虚之人体质虚弱,体力不足,神疲气短,易冷易热,发病则表现为四末冷凉而手足心热,心悸气短,心烦而神疲,甚至出现四肢厥冷、汗出淋漓、躁扰不宁,或神昏、脉微欲绝等阴阳两脱险证。

(3)厥阴体质之人又可分为厥阴阳亢之人、阴虚阳亢之人和虚阳亢奋之人。厥阴阳亢之人体质壮实,性急易怒,控制情绪能力较差。发病易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头痛,或胃脘灼热疼痛,自觉气上撞心等证。阴虚阳亢之人体质较虚,体力相对不足,平素控制情绪能力较差,易怒。发病易表现为咽干口燥,头晕眼花,耳鸣,烘热汗出,失眠健忘,腰膝酸软等证。虚阳亢奋之人体质虚弱,体力严重不足,神疲乏力,性急易躁。发病则表现为头晕眼花,虚烦不宁,头痛耳鸣,腰膝酸冷,甚至出现面红如妆,时时汗出、四肢厥冷等危证。

由上可见,三阴三阳不同体质的人各有不同的易感外邪和易受病因。发病后,其临床表现也不同,且转归预后也有区别。三阴三阳不同体质的人发病,由于“从化”的机转,很容易表现为相应的三阴三阳6系统病变。即太阳体质之人易发生太阳系统病变;阳明体质之人易发生阳明系统病变;少阳体质之人易发生少阳系统病变;太阴体质之人易发生太阴系统病变;少阴体质之人易发生少阴系统病变;厥阴体质之人易发生厥阴系统病变。如太阳体质之人易发生麻黄汤证、桂枝汤证、大青龙汤证和小青龙汤证等;阳明体质之人易发生承气汤证、麻子仁丸证等。但这也不是绝对的。阳明体质之人初受风寒,也可暂时表现为阳明病麻黄汤证;少阴体质之人初受风寒,可表现为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少阴体质之人情志不畅,气机郁滞,也可表现为少阴病四逆散证;阳明体质之人感受外邪,郁热不解,也可表现为阳明病小柴胡汤证。这里的阳明病、少阴病是指阳明、少阴体质之人为病,并不等同于阳明系统病变或少阴系统病变。

3 三阴三阳辨证与糖尿病

三阴三阳辨证即“六经辨证”,实际上就是在辨三阴三阳6系统病变的基础上,参照患者不同的体质类型所进行的方剂辨证,即“辨方证”。对于三阴三阳辨证方法的适应范围笔者认为,既然三阴三阳是客观存在的人体生理6系统,那么三阴三阳辨证方法就有可能适用于各种疾病,也包括糖尿病等内伤杂病。笔者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阳明、少阴、少阳、厥阴、太阴5大系统的病变有关。结合体质学说分析,调查发现,最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类型为阳明体质、少阴体质、少阳体质、厥阴体质和太阴体质。所以,糖尿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阳明、少阴、少阳、厥阴、太阴系统病变。其合并感染,尤其是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有时也可表现为太阳系统病变。

一般说,阳明体质之人,如关羽,平素体壮,能吃、能睡、能干,有便干倾向,患病易表现为阳明系统病变,多食、大便难,进一步发展可发生糖尿病胃肠病变、糖尿病脑病、糖尿病肾病等,常表现为增液承气汤证、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和升降散证等。

少阴体质之人,如诸葛亮,平素体虚,体形瘦长,善思、有失眠倾向,患病易表现为少阴系统病变,心烦失眠、小便异常、性功能障碍,进一步发展可发生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阳痿等,常表现为六味地黄汤证、肾气丸证、真武汤证等。

少阳体质之人,如林黛玉,平素体虚,性抑郁,多愁善感。患病易表现为少阳系统病变,情志抑郁、胸胁苦满、口苦咽干,进一步发展可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月经不调等,常表现为小柴胡汤证、加味逍遥丸证、四逆散证等。

厥阴体质之人,如张飞,平素性急易怒,不善于控制情绪。患病易表现为厥阴系统病变,急躁易怒、头晕头痛、甚至呕血、飧泻,易合并高血压,进一步发展可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常表现为建瓴汤证、杞菊地黄丸证、白术芍药散证等。

太阴体质之人体质相对虚弱,平素食欲较差,有腹泻倾向,面色黄,消瘦或虚胖。患病易表现为太阴系统病变,腹满腹泻等,进一步可发展为糖尿病胃肠植物神经病变等,常表现为参苓白术散证、人参汤证、平胃散证等。

由上可见,不同体质的人患糖尿病后,会表现出不同系统病变的证候,进一步发生并发症也各有特点。体质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基础。正因为有这种体质,才患上这种病;正因为患上这种病,才表现为这种证。因此,笔者认为,辨体质是辨病与辨证的基础,辨病是与辨证紧密联系的环节,辨证是决定选方用药的关键。这种辨证方法称之为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辨证模式。该模式重视体质,体现“治病求本”,重视辨病,强调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重视辨方证,强调有是证用是方,用药针对性强,能够突出中医个体化治疗优势,临床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常可取得较好疗效。




上一篇:细辛用量小考
下一篇:[原创]对于“症状群”的思考

8

主题

1959

积分

2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59
发表于 2008-1-16 23: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s:52]  [s:55]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0

积分

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8-2-1 22: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言不烦,明白晓畅,且多新义,但尚需深入研究。
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8-5-1 19: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新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8-5-5 14: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保留自己的看法, 我很同意台湾彭医师和倪医师的说法:很多症状是西药带来的!
以我个人生病的经验来看, 我注射胰岛素之前,即使血糖到了20几,也从未有过小腿发胀,皮肤神经敏感度降低等并发症!注射胰岛素之后,虽然高血糖引起的症状减轻了不少,但是出现了新的问题,左右肋隐痛,从脚到腿容易发胀等等。

以上是自我的感觉,我也不是学医的,但是很喜欢传统经方医学理论。
希望有机会能向各位经方老师多多学习。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4 06:13 , Processed in 0.08395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