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陆懋修的推算 晚清有一位名医,叫陆懋修(公元1818-1886年),儒医兼通,精于临证,在当时极有影响。他说“欲明前人治法之非偏,必先明六气司天之为病”。依据此理,他将公元前2697年(黄帝八年)作为第一甲子的起始,推算至1864年,第76甲子。以人们所熟悉的有影响的古来医家为例,探索六气变化与医家流派的相关性,得出“湿寒、寒湿之运,则以温散温补为治者,非偏矣”,“风火、火风、燥火、火燥之运,则以凉泻清滋为治者,非偏矣”(见表四:六气变化与医家流派的相关性)。
中医门派很多,但主要分为寒凉派和温热派,只有当它们疗效十分明显时,才有可能为人们所认可,成为当时的名医名派。而探究其内在原因,则是与当时的气运变化相应。中医历来主张因人、因时、因地施治,就是对这一规律的认识和应用。
表四:六气变化与医家流派的相关性 甲 子 | 岁 气 | 公元纪年 | 用 药 特 点 | 第49甲子 | 厥阴风木 少阳相火 | 184-213 214-243 | 张仲景以桂枝、麻黄之温,治中风、伤寒之病,用寒凉之青龙白虎汤治温热、湿温之病。时人习用乌、附辛热,为治多误。
| 第65甲子 | 阳明燥金 少阴君火 | 1144-1173 1174-1203 | 刘守真,燥火用事,亦宜于凉。
| 第66甲子 | 太阳寒水 太阴湿土 | 1204-1233 1234-1263 | 李东垣,寒湿用事,故宜于温。
| 第68甲子 | 少阴君火 阳明燥金 | 1324-1353 1354-1383 | 朱丹溪,火燥用事,故宜于清。
| 第72甲子 | 太阳寒水 太阴湿土 | 1564-1593 1594-1623 | 张介宾,寒湿用事,专主温补。
| 第73甲子 | 厥阴风木 少阳相火 | 1624-1653 1654-1683 | 吴又可,风火用事,温热暑疫,多用寒凉。
| 第74甲子 | 少阴君火 阳明燥金 | 1684-1713 1714-1743 | 火燥用事,相延用寒凉。
| 第75甲子 | 太阴湿土 太阳寒水 | 1744-1773 1774-1803 | 循故辙施治多乖。湿寒用事,王朴庄以温散温补见长。
| 第76甲子 | 少阳相火 厥阴风木 | 1804-1833 1834-1863 | 火风、燥火用事,霍乱盛行,尽为热证,陆懋修独以石膏、芩、连,清而愈之,或以凉水调胆矾,吐而愈之。
| 第77甲子 | 阳明燥金 少阴君火 | 1864-1893 1894-1923 |
依据陆懋修《六气大司天上下篇》
我们的再推算 陆懋修的推算,揭示了气运变化与中医医家流派的相关性,“补泻温凉,各随其运”,进一步证实了中医的天人相应的理论。对于《黄帝内经》所说“必先岁气,毋伐天和”,陆懋修指出“此但就逐年之岁气言之,而六十年之岁气不可不讲也”。
按照这个规律,我们继续下推:
表五:第78-81甲子气运表 甲 子 | 主 客 气 | 公元纪年 | 气候特点 | 第78甲子 | 太阳寒水 太阴湿土 | 1924-1953 1954-1983 | 寒湿 | 第79甲子 | 厥阴风木 少阳相火 | 1984-2013 2014-2043 | 风火 | 第80甲子 | 少阴君火 阳明燥金 | 2044-2073 2074-2103 | 火燥 | 第81甲子 | 太阴湿土 太阳寒水 | 2104-2133 2134-2163 | 湿寒 |
由此可见,我们现在正处在风火之第79甲子。现在40岁以上的人都还记得,小时候一到冬天天气很冷,都需要穿棉裤、棉鞋,戴棉帽,有不少人手、脚、耳朵屡犯冻疮。而从1984年之后,据气象观测记载,至2008年之前,已经出现了16个暖冬,这又恰与我们推列的气运的变化规律相符(请看表六:1984-2013年30年气运表)。未来的第80甲子是火上加燥,直到2104年才会回到与1984年相同的坐标横轴,重新开始变冷。
当今的中医,虽然真正有功底的已存世不多,但仍可见寒凉派与温热派两派并存。正因我们这代人的年岁跨了两个不同的甲子,1984年以前为寒湿气运,则温热派多良效,之后为风火气运,与当年张仲景所处年代的气运相似,则又能以寒凉派胜出(见表四、表五)。
顺应大自然的变化而辨证施治,让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正是中医的高明之处,正是我们的老祖宗的高明之处。“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不考虑年运的变化,不从大处着眼,抓不住气运变化的大参数,只去抠脚趾头,又怎么能看好病呢? |
上一篇:姜佐景资料下一篇:仲景生平与传说(转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