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357|回复: 18

裘沛然谈从医六十余年的教训(转载)

[复制链接]

142

主题

7423

积分

255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活法圆通医家诀,不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23
QQ
发表于 2010-11-15 21: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  裘沛然


“瘦因吟过万山归”是清代著名诗人黄仲则的诗句。它深刻地揭示了治学的艰巨性,揭示我们研究学问者既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我走过了医学科学上崎岖曲折的道路,临床上遇到许多挫折和教训。这对我来说,诚然是痛苦的回忆也是深可惭愧的。今把它写出来公之医界同道,也许对初学中医者可以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作为前车之鉴吧。

1934年毕业后即于是年开业行医,当时我对中医学的造诣是颇为自许的。自以为除了学过各门课程之外,还看过不少医书,仅举伤寒一类而言,当时已研读过数十家著作。温病方面、则沉酣于叶、薛、吴、王数家,特别对叶氏的温病学说,曾下过一番功夫。说起温病的症因药治,颇能历历如数家珍。另如金元四家和李时珍、王肯堂、张璐、张景岳、沈金鳌、林佩琴等医家著作亦通读一过。我最爱读的还是历代的医案、医话,因为这一类书多是前人的临床记述,最有裨于实际应用。对西方医学的重要学科书籍、亦曾粗加浏览。有关国学文献、经、史、子、集,茫如烟海,但亦贪多务得,粗涉范篱。故以读书而论,当然不敢说已破万卷,确实也读得不算太少了。


临诊方面,我在青少年时代即跟随叔父看病,后来又侍诊于孟河丁师之门,对于丁氏的一套常用经验效方,几乎熟极如流。并又亲炙海上诸名家之教诲,如谢利恒、夏应堂、秦伯未、程门雪诸先生的处方特色,也稍稍学到一点。故当开业伊始,饶有一种“学成问世”的优越感。满以为挟此以游,真可以天下走得了。


当开始应诊时,也确实看好了一些疾病。但在岁月积累,病人渐多以后,问题也就越来越突出。在诊疗过程中经常遇到很多疾病没有办法解决,过去学过的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的本领全用上了,经方、古方、时方、验方一套套的都用上去,可是仍然有不少疾病不能解决。我开始对祖国医学的价值产生怀疑,信心也有些动摇了。我想中医理论是否是臆测的玄谈?是否真有指导临床价值。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中医理论已是几千年前的东西,是否早已过时?我甚至怀疑古代方书、医籍及医案医话中所载内容的真实性问题……真可说疑窦丛生。


因而就着重进修西医学。在认真学习了相当一段时期西医学并通过临床实践观察以后,我又别有一番感觉:西医分析病原病理,诚然清清楚楚,条理井然,还可从实验室验证,但从临床用药来看,有许多疾病也同样没有好办法,尽管诊断检查的仪器设备新颖精密,而最后落实到治病还是效果不显,甚至毒副作用很大,什么抗药性、药物过敏、药物毒、菌群失调等副作用随时可以发生。于是对西医药也没有多大信心,终日徘徊于中西医学之间,为想找寻一种治病的最佳方法而感到苦闷、发愁!


当时我又回忆过去学医时的情景,曾亲自看到上海名医如夏应堂、王仲奇、丁济万诸先生,他们治好了不少西医所不能治的疾病,程门雪先生亲自给我讲过治愈一个经德国著名医师确诊并谢绝不治的结核性脑膜炎病儿,他用的是《福幼编》中的一张方剂,在近代著名学者郑传笈所撰“丁甘仁墓表”中曾说:“晚年名益重,道益行,不独沪地绅商,争相招致,即西商之侨居者,积资数千万,出其百一,足以尽集诸西药,而有疾必折衷先生。”这使我猛然省悟,自己看不好病,是我没有学习好,不是中医没有办法,其过在我而不在中医学。这就使我在彷徨的歧途中又回过头来,于是磨砺苦学,旧书重温。通过这次学习我终于一间微明,初步有以下几点认识:


1、学而不精:我在中年曾害过一次湿温重症,经医院确诊为肠伤寒,身发高热,中西药物遍投而热不退,病延二周左右,乃邀请甬上名医徐余藻医治,徐以大承气汤加甘草,药后细思,读了伤寒论千百遍,还没有学会用承气汤,良足自愧!其原因由于我只知大承气汤的主证是痞满燥实坚,困守于前人注释的一般概念而不知用巧;同时,湿热蕴蒸气分,清宣透达之说,也禁锢了我的思路。而西医学中肠伤寒在后期禁用泻药的观念也束缚了我处方用药的手脚。这一次提高了我对中西医学是二个不同理论体系的认识,我不再那么迷信西医了。对于娓娓动听的湿温理论以及伤寒与温病的实质问题,认识也较过去有了深化。


在早年行医时,我见到一位医生用熟地、当归、白朮、柴胡以治感冒,心甚鄙之,然而曾目睹其病人服该方而告愈。当时以为偶中而已,未之奇也。后来,我自己也遇到感冒病人,曾屡进桑菊、银翘、杏苏、麻桂等方,久延未愈,最后用“五柴胡饮”而竟收捷效。我过去亦熟读景岳书者,由于没有学到手所以不取用,不会用。


2、学而不广:我曾治疗一个患赤白痢疾病者,用了一系列治痢的正规方,如白头翁汤、木香槟榔丸、芍药汤、香连丸、枳实导滞丸以及丁师常用的治痢效方等,可是均无效果,下痢加剧,日夜登厕近百次,病人精神困惫,已臻危殆。在无可奈何中试用了一张《石室秘录》药味分量配伍奇特的方子,即白芍三两,当归三两,萝卜子一两,枳壳、槟榔、甘草、车前子各三钱,当时按照原书依样画葫芦,以冀幸中,不料服后次日泻痢次数减半,又服一剂而病全除。《石室秘录》是托名天师、雷公、张机、华佗等合著的一本伪书,我平素所不齿,今用此方竟如其所说“一剂即止,二剂全安,可用饮食”的奇妙效果。乃深悔我过去知识之狭和治学之偏见,未能俱收并蓄,有愧昌黎所称的医师之良。


3、学而不化:我感到自己在中医理论和处方方面“化”的功夫很差。譬如偏头痛,历代医书所载,常用全蝎、蜈蚣之类,我也常用,但效果并不好。我深知章次公先生治疗偏头痛效果很不错,他也用全蝎、蜈蚣,但却有几点与众不同。配伍方面:全蝎、蜈蚣常与补气养血药同用(如黄芪、当归),而且用量也重;还配合健脾化湿药(如淮山药、茯苓、制半夏);有时还加用附子。剂型方面常采用粉剂服用,以小剂量日服三次,常取得满意疗效。以后我治偏头痛,多遵循其法而奏效,说明“化裁”的重要性。可见前辈用药圆机活法的一斑。


试再举心胸疼痛为例,目前多习用丹参一味,我亦曾武步其后,临床有效有不效。为此细察并世医家之善治该病者,则并不局限于活血化瘀一路,有的作痰饮治,有的用行气宽胸之法,或用芳香宣窍,也可用养阴或扶阳药,并有用甘缓及和胃或养心等法,效果远胜于用单味丹参。这使我感到“胶柱鼓瑟”之非。即活血化瘀而论,也不必定用丹参,我曾治过一些病人,先用丹参无效,继用手拈散、失笑散也无效,最后考虑到用仲景抵挡汤,服后效果非常好,病情明显缓解。我深深感到自己学而不化的东西太多了,我还进一步理解到,学习一门学问,如果不精、不广、不化,就等于不学。我认识到以前就是犯这个毛病,现在总算是刚刚入门。

学到老,开始懂得一点,以前完全是盲人瞎马,现在对中医学略有粗浅认识:


1、中国医学确实蕴藏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其中有许多宝贵的经验,还没有被我们所掌握,特别是其中高超的理论,更没有被我们所认识,所以要虚心学习而万不可浅尝辄止和武断、臆测。


2、做医生要边读书,边临床,临床不能脱离读书,读书必须结合临床。光读书只有空洞的理论,光看病只有狭隘的经验,都无裨于提高自己,发展学术。


3、要开拓思想,既要精研中医学,也要读西医书,懂现代医学,还要多读现代基础科学和边缘科学的书籍。古代的文、史、哲也要有较好的基础。


4、中药的作用也是非常深奥的,不要用目前西医理论生搬硬套,例如发热、炎症、不要局限于清热解毒,辛温药甚至补益药也可能有消炎或者更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打破中医学中一些人为的“清规戒律”。对目前中药质量,必须迅予改正和提高,否则,正确的处方也难奏良好的疗效。我们要在中医药学原有基础上深入发掘,有所创新突破。




上一篇:学医之路
下一篇:槐杏医话(十一):吐而欲食病之愈
学经方,用经方,学致以用,用经方,学经方,学用结合。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jingfangrensheng

41

主题

182

积分

58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2
发表于 2010-11-15 21: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224

积分

74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大道至简,行医悟道。

Rank: 4

积分
1224
发表于 2010-11-15 22: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经方医师在株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599

积分

47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99
发表于 2010-11-16 05: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的作用也是非常深奥的,不要用目前西医理论生搬硬套,例如发热、炎症、不要局限于清热解毒,辛温药甚至补益药也可能有消炎或者更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打破中医学中一些人为的“清规戒律”。对目前中药质量,必须迅予改正和提高,否则,正确的处方也难奏良好的疗效。我们要在中医药学原有基础上深入发掘,有所创新突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825

积分

146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刘志良

Rank: 5Rank: 5

积分
3825
发表于 2010-11-16 06: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辈的经验感悟, 对我临床,治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461

积分

1788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爱中医,信中医,用中医

Rank: 4

积分
1461
发表于 2010-11-16 07: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辈的经验感悟, 对我临床,治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顶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0

积分

14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1-16 08: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楼主王晓军于2010-11-15 21:16发表的 裘沛然谈从医六十余年的教训(转载) :
当开始应诊时,也确实看好了一些疾病。但在岁月积累,病人渐多以后,问题也就越来越突出。在诊疗过程中经常遇到很多疾病没有办法解决,过去学过的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的本领全用上了,经方、古方、时方、验方一套套的都用上去,可是仍然有不少疾病不能解决。我开始对祖国医学的价值产生怀疑,信心也有些动摇了。我想中医理论是否是臆测的玄谈?是否真有指导临床价值。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中医理论已是几千年前的东西,是否早已过时?我甚至怀疑古代方书、医籍及医案医话中所载内容的真实性问题……真可说疑窦丛生。

因而就着重进修西医学。在认真学习了相当一段时期西医学并通过临床实践观察以后,我又别有一番感觉:西医分析病原病理,诚然清清楚楚,条理井然,还可从实验室验证,但从临床用药来看,有许多疾病也同样没有好办法,尽管诊断检查的仪器设备新颖精密,而最后落实到治病还是效果不显,甚至毒副作用很大,什么抗药性、药物过敏、药物毒、菌群失调等副作用随时可以发生。于是对西医药也没有多大信心,终日徘徊于中西医学之间,为想找寻一种治病的最佳方法而感到苦闷、发愁!

当时我又回忆过去学医时的情景,曾亲自看到上海名医如夏应堂、王仲奇、丁济万诸先生,他们治好了不少西医所不能治的疾病,程门雪先生亲自给我讲过治愈一个经德国著名医师确诊并谢绝不治的结核性脑膜炎病儿,他用的是《福幼编》中的一张方剂,在近代著名学者郑传笈所撰“丁甘仁墓表”中曾说:“晚年名益重,道益行,不独沪地绅商,争相招致,即西商之侨居者,积资数千万,出其百一,足以尽集诸西药,而有疾必折衷先生。”这使我猛然省悟,自己看不好病,是我没有学习好,不是中医没有办法,其过在我而不在中医学。
为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597

积分

232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597
发表于 2010-11-16 09: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作者具有丰富的中医基础与知识
但缺少中医的活法圆通的辩证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205

积分

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日尽千行字,夜枕一床书。

Rank: 2

积分
205
QQ
发表于 2010-11-16 11: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籁声沉灯灭后,剑风楼外月如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205

积分

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日尽千行字,夜枕一床书。

Rank: 2

积分
205
QQ
发表于 2010-11-16 11: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医道纵横,双篇散墨存真理;诗情洋溢,一剑清风解众疑。
   大道重真知,德业永存,医病医人双散墨;圣门垂教化,仁心广被,治身治学一剑风。
                                        上海中医药大学 李鼎教授 挽裘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272

积分

3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勤求古训,博采众长。

Rank: 2

积分
272
发表于 2010-11-16 12: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治不好某种病,是因我们未得其术。自己看不好病,是我没有学习好,不是中医没有办法,其过在我而不在中医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0

积分

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人活着,健康最重要。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1-16 12: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治不好某种病,是因我们未得其术。自己看不好病,是我没有学习好,不是中医没有办法,其过在我而不在中医学。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2986

积分

73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86
发表于 2010-11-17 22: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我曾在沙龙上拜读此文感触颇深,近日忽想起此文,本想搜索此文,不想楼主及时转发此帖,非常感谢!不知为什么,很多时候我都是心想事成。
  裘老此文给我们很多的启发,一、学中医不读书固然不行,仅读书亦不行。我乡曾有位老先生略知医,他常说为医者当有灵心慧耳。二、如何看待前人的经验与观点,中医是一个庞大体系,自然是精华与糟粕并存。要有主见可不能有偏见。三、如何看待西医的知识,在当今医疗环境下不懂西医是很危险的,但又不能被西医的观念所约束。四、如何看待中西医结合,新时期的中医或称中西医结合或称新中医,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似乎很有新意,其实渐渐远离中医的根本。如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等,将中医原本丰富而灵活的治则治法变得单调机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7423

积分

255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活法圆通医家诀,不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2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8 18: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温师兄关注!小弟也是反复阅读裘老此文,感觉其中很多的话都是在说我自己!自责的同时又感到很惭愧,同时读之又觉倍感亲切,裘老对我们后学的淳淳厚意跃然纸上,读之令我恍有所悟,记得干祖望老先生说过“书有未曾经我读,事非亲历话难真。”没有亲身的真切体会和对祖国医学那种入骨渗髓熔乎血脉的热爱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怀念裘老!感谢裘老!
学经方,用经方,学致以用,用经方,学经方,学用结合。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jingfangrenshe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0

积分

6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1-21 22: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1141

积分

213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141
发表于 2010-11-29 15: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先生所言实在,令人敬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积分

1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0-11-30 11: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实有大家风范,谦而不骄,为后世所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3539

积分

87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539
发表于 2012-2-5 21: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言甚是!!
济舟堂主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27

积分

10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27
发表于 2012-3-19 09: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难事勤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8:29 , Processed in 0.08367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