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063|回复: 23

《伤寒论》时代的人参是什么东西?

[复制链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发表于 2010-11-1 09: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百年了争论不休,到底有没有真的搞明白?如果某方真有很有力的证据应该争论早就平息了吧?这个问题大概是本草界争论最厉害的一个问题了,很多国家的学者都加入了争论。

《伤寒论》时代的人参是什么东西?观点主要分几派:

1、五加科人参PanaxGinseng C.A.Meyer
2、桔梗科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
3、折中派(历史上两者实际混用派)
4、非五加科人参亦非桔梗科党参而是其他植物派。


有谁见过比较有说服力的论证文章?请推荐出来参考参考




上一篇:发篇比较有趣的帖子---中医治病的真正秘诀
下一篇:突发奇想,什么是经方?

54

主题

3528

积分

803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经方方证,六经相应

Rank: 8Rank: 8

积分
3528
发表于 2010-11-1 09: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楼主汤一笑于2010-11-01 09:03发表的 《伤寒论》时代的人参是什么东西? :
 近百年了争论不休,到底有没有真的搞明白?如果某方真有很有力的证据应该争论早就平息了吧?这个问题大概是本草界争论最厉害的一个问题了,很多国家的学者都加入了争论。

《伤寒论》时代的人参是什么东西?观点主要分几派:

1、五加科人参PanaxGinseng C.A.Meyer
.......
南北阻隔,可能混用更现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40

积分

110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40
发表于 2010-11-1 13: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与现在的人参同科同种不同属的一种植物,因人为、气候等原因已绝迹。
我猜的。[s:18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3: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收集些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3: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参不产于上党的考证 魏昭远

《神农本草经》:“人参,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

《名医别录》:“如人形者有神,生上党及辽东。O昭远按,上党在今山西长冶及晋城一带。二月、四月、八月上旬采根,竹刀刮,暴干,无令见风。”

陶弘景曰:“上党在冀州西南,今来者形长而黄,状如防风,多润实而甘。俗乃重百济者,形细而坚白,气味薄于上党者。次用高丽者,高丽地近辽东,形大而虚软,不及百济,并不及上党者。其草一茎直上,四五叶相对生,花紫色。高丽人作人参讃云:三桠五叶,背阴向阳。欲来求我,椴树相寻。椴树似桐,甚大,阴广则多生,采作甚有法。”O昭远按,陶弘景所言之:“其草一茎直上,四五叶相对生,花紫色。”并非人参,乃桔梗或荠苨也。吾且尚有两证,其一,弘景于同书桔梗条注云,“桔梗近道处处有之,二三月生苗,可煮食之。桔梗疗蛊毒甚验,俗方用此,乃名荠苨。今别有荠苨,能解药毒,可乱人参,叶甚相似。但荠苨叶下光滑无毛为异,叶生又不如人参相对耳。”其二,弘景又于同书荠苨条下曰,“魏文帝言荠苨乱人参,即此也,荠苨叶甚似桔梗。”由上引文可见,荠苨乱人参是自三国时即有之事,弘景言荠苨可乱人参,叶甚相似;又言荠苨叶甚似桔梗,可见其是把一茎直上,叶互生或轮生的桔梗科沙参属植物当作荠苨,以叶对生的桔梗作人参矣。是故弘景虽引高丽人参讃,仍不明三桠五叶的五加科人参为何物,乃以桔梗为人参也。是桔梗、沙参、荠苨三者与五加科人参相混淆矣!

苏恭曰:“人参见用,多是高丽百济者,潞州太行紫团山所出者,谓之紫团参。

李珣曰:“新罗国所产者,有手足,状如人形,长尺余,以杉木夹定,红丝缠饰之。”

苏颂曰:“今河东诸州及泰山皆有之。O昭远按,河东当为辽东之讹。春生苗,多于深山背阴,近椴漆树下湿润处,初生小者三四寸许,一桠五叶,四五年后生二桠五叶,未有花茎。至十年后生三桠,年深者生四桠,各五叶。中心生一杵。三四月有花,细小如粟,蕊如丝,紫白色。秋后结子,如大豆,生青熟红,自落。根如人形者神。O昭远按,此言之颇详,与人参的生长过程确是相符,甚是。泰山出者,叶干青,根白,殊别。O昭远按,殊别,就是说不一样,不是一个东西。江淮间出一种土人参,苗长一二尺,叶如匙而小,与桔梗相似,相对生,生五、七节。根亦如桔梗相柔,味极甘美。秋生紫花,又带青色。春秋采根,土人或用之。时珍曰:“宋苏颂《图经本草》所绘潞州者,三桠五叶,真人参也。其滁州者,乃沙参之苗叶,沁州、兖州者,皆荠苨之苗叶。其所云江淮土人参者,亦荠苨也,并失之详审。”O昭远按,三桠五叶是人参没错,可地名却标错了。《图经本草》所绘人参凡四图,而三幅有谬,此一图何又能幸免耶!

寇宗奭:“上党出者根颇纤长,根下垂,有及一尺余者,或十歧者,其价与银等,稍为难得。土人得一窠,则置板上,以新彩绒饰之。”O昭远按,此言极模糊,未可以参照。

《本草蒙筌》:“紫团参,紫大稍扁,出潞州紫团山。O昭远按,紫大稍扁,决非人参性状。白条参,白坚且圆,出边外百济国。黄参生辽东上党,黄润有须稍纤长。高丽参,近紫体虚。新罗参,桠黄味薄。根别粗良,独黄参功效易臻,肖人形神具,类鸡腿力洪。”O昭远按,此野山参之特点,读者不可不察也。

《本草纲目》:“上党,今潞州也。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O昭远按,此言非是。“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应该资源保护的很好,怎么今日上党人参竟子遗无存呢?今人李向高于《野山参经验鉴别》一书序中说,明永乐(公元1403—1424年)间“伐木者千百成群,蔽山罗野,斧斤如雨,喊声震天,川木既尽,又进谷中,深山之中砍伐贻尽。”据此人参赖以生存的环境惨遭破坏,这是太行、燕山野山参灭绝的主要原因。然嘉靖朝去永乐未远,何以李时珍竟云:“今潞州者尚不可得,则他处者尤不足信矣!”今所用者皆是辽参。其新罗、高丽、百济三国,今皆属于朝鲜也。其参犹来中国互市。亦可收子,于十月下种,如种菜法。秋冬采者坚实,春秋采者虚软,非地产有虚实也。辽参连皮者黄润色如防风,去皮者坚白如粉。伪者均以沙参、桔梗、荠苨采根造作乱之。沙参体虚无心而味淡,荠苨体虚无心,桔梗体坚有心而味苦。人参体实有心而味甘,微带苦,自有余味,俗名金井玉欗。其似人形者,谓之孩儿参,尤多赝伪。

《本草从新》:“产辽东,宁古达出者,O昭远按,宁古达即宁古塔,清代流民安置地,在黑龙江牡丹江附近。顺治年间盛京以北、以东皆曾归其统辖。光红结实,船场出者,O昭远按,船场待考。空松铅塞,并有糙有熟。”

《本草求真》:“参以黄润紧实似人形者佳。上党虽为参产道地,然民久置不采。O昭远按,此言是从时珍说法,非是。今有所云党参者,皆为假物。其次百济所出,力薄上党,又其次辽东高丽所出,力薄百济。”O昭远按,此陶弘景之言也。

昭远按,人参产地起源争论亦久矣!论者皆断章取义而不恳详审文字,致聚讼不休。余谓,古人重产地而轻品种,且以古代交通之不便,信息之闭塞,故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记载混乱是亦可以想见。本草皆言人参出上党,然或不言其性状,或指鹿为马,具不足凭信。余询问过老一辈的种参人,人参这东西,甭说是过了山海关,就是过了锦州都不易长啊!河南栽培成功过。从地里挖出来,又粗又大的,初颇欢喜,等剖开了,才发现竟是空心大萝卜!

回过头来,再梳理一下本文的考证。陶弘景指的上党人参乃是桔梗科桔梗或桔梗科沙参属的沙参及荠苨。苏恭所言,高丽所出、潞州所出,明是两个品种。苏颂所言之河东诸州,余谓实为辽东诸州之讹。其言辽参性形甚确。且明确指出泰山所出者与辽参并非一物。高见卓识令人钦佩!至于附图及江淮之土人参,时珍辨析甚明,何用余赘言矣!陈嘉谋所言之潞州紫团参性状,明与人参不符,更为吾文之证。《纲目》所言之:“上党之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实为强词,决难自圆其说。《本草求真》尽是拾人牙慧之言,岂可凭信!是故,人参出上党乃古人记载混乱兼且后人以讹传讹之谬也!余谓五加科之人参断不出上党,而出辽东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3: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紫团山,这是壶关的紫团山,这里面有一句,说在三国的时候曹操……“昔曹魏建邺宫,伐上党山材木,规制极盛”。

"后历代砍伐,加以樵牧日繁,虽深山绝巘皆濯濯所呈”,即使到深山里面,山上也是光秃秃的,对上党木材的砍伐是非常严重的,历代砍伐,从曹魏开始。

  位于山西、河南与河北三省交界处的太行山,是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水岭。巍巍太行,头枕京都,脚抵黄河,纵贯南北,逶迤千里,自古以来就是燕赵大地最重要的木材供应基地。人们手舞刀斧利器,持续着从三国时期甚至更早的时代就开始的森林砍伐,这种环境的破坏对人参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而人为的滥采滥乱挖更是把人参推向了灭绝的边缘。


这本《潞安府志》成书于1612年,此时的明朝社会,由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正陷入对人参的狂热崇拜中。《本草纲目》把人参评价为能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人们对人参趋之若鹜,大肆采挖,人参的浩劫不可避免地开始了。繁重的苛捐杂税也被转嫁到上党参农们的头上,加上官吏的巧取豪夺,他们往往得不偿失,种参人愤怒地毁掉了自己的参园。人参就这样集体告别了上党,从这片最早的发现地消失了。此后,党参的药用价值被发现,并进入人们的生活,人参逐渐被它的故乡遗忘了。

这本《潞州志》比先前查找的《潞安府志》早275年,是长治最早的一部地方志。在这本地方志中,我们还是没有找到“人参灭绝”的只言片语,相反,却读到了这样的信息:此时的上党人参已是名噪一时的地方特产,不仅产量可观,而且品质优良,自唐以来,就是朝廷钦点的贡品。而此时距记载人参灭绝的1770年,不过300年时间。

1770年《潞安府志》中明确记载长治“古有人参”,而“后绝”两个字又提醒我们:书中提到的人参绝非今天的党参。因为在长治,至今仍然出产数量可观、品质优良的党参,那么灭绝的也就只能是人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40

积分

110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40
发表于 2010-11-1 19: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东北外中国可以和种植人参的省份不少,但适合野生人参的地方就不多。原因就是人参种子成熟条件很苛刻:“......种子可阴干贮藏,种胚有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特性;前者要求20-10℃变温,后者需要2-4℃低温,需时各为3-4个月,没有完成后熟的种子不能发芽........”。在自然条件下能达到这个条件省份只有辽宁、吉林、河北、山西地区和陕西、湖北的个别山林地区。山西古代也出产人参完全有可能。
        还有在湖北、江西都曾经成功种植过人参、西洋参,药效比起原产地并不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2: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来看,还是五加科人参派的论据比较有力,日本正仓院的唐代人参实物确实是五加科人参。权威人参研究专家两次对其化学成分分析都确定了这一点。

说明唐代的人参肯定包含五加科人参,但也不能据此肯定“上党人参”就是此物。

如果有古代上党本地人描述上党人参的具体文字或图画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2: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专业研究机构从生态气候角度研究表明,目前中国适宜栽培人参的具体地区为:除长白山区一带外,在内蒙、黑龙江的大兴安岭山区、北京河北的燕山山脉、山西的太行山脉及陕西的秦岭一带都有适合生长的山地。这从生态气候角度验证了历史上人参在“上党”有分布的记载。1957——58年在山西新绛县中条山引种栽培成功,证明山西的气候条件可以满足人参的生长需要。山西现在是产人参的。而据中药资源普查,20世纪70和80年代河北、山西、内蒙古、北京、云南、四川、陕西、湖南、湖北、贵州等地都有人参的引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3: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文章说在汉墓里有发现人参实物,我找来找去没有找到相关资料,不知是不是误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主题

3766

积分

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66
发表于 2010-11-2 18: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郝万山教授在民间的探访,五加科人参60年代在上党最后出现,就彻底消失了。传说中的人参大补而不燥,真乃味仙药,让人无限神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主题

7572

积分

14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经方医生黎崇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72
QQ
发表于 2010-11-3 12: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月亮还是张仲景时代的月亮,但是人参却没有人知道到底是什么时候的人参了,[s:182],中医学的多样性
中医已经融入我的血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5: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郝万山教授原话

上党地区的五加科的人参作用介乎于现在的人参和西洋参之间,既孕比较好的补气的作用,也有较好的补津液的作用,所以在白虎加人参汤的适应证中,热那么盛,热盛耗津,热盛耗气,出现了大烦渴不解,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口渴那么厉害,热那么盛,它仍旧要用人参,它尽不是我们今天的东北的人参。要是东北的人参它还不助热啊?所以他用的是上党地区的属于五加科的那个品种。这个品种它的功效我刚刚说过,它介于人参和西洋参之间,既孕补气的作用,又有很好的养阴生津的效果。非常遗憾的是,上党人参已经尽种了。在四五十年前,有个老药工还曾经在长治的某个山上的某个洞前见到过两颗。当地的老药工,我曾经访问过,他说我们过去的时候,把这个党参和人参挖下来,经过炮制,你从表面瞅这个根的话有时候不轻易区别。我们怎么去监别呢,就找两个年龄相同,体质差不多的小伙子,比如说,这是一种参,那是一种参,哪个是党参,哪个是人参,分不清晰的话,就让这两个体质差不多的小伙子,一人从这个地方拿根参含上,另一个从那个地方拿根参含上,然后这两个小伙子去长跑,长跑一万米或五千米,跑完之后,哪个小伙子口不渴,心不跳,不疲惫的,那他含的就是上党人参。哪个小伙子又累又渴、口干舌燥的,他含的就是上党的党参。说明上党的人参,有很好的益气生津的效果。这当然是一种传说的故事,实际上从外瞅上就很轻易监别。非常惋惜,这个品种现在没有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5: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人参
10-04-18 点击:1 【大 中 小】
摘要:【《中药材品种沿革和道地性》中人参的内容请见 http://ywsl.com/blog/blogger/66/archives/2006/1625.shtml 在《中药材品种沿革及道地性》中,对“上党人参”的名实变迁已有详细讨论,此处不再重叙,仅对宋代人啧啧称赞的“紫团参...
【《中药材品种沿革和道地性》中人参的内容请见

http://ywsl.com/blog/blogger/66/archives/2006/1625.shtml

在《中药材品种沿革及道地性》中,对“上党人参”的名实变迁已有详细讨论,此处不再重叙,仅对宋代人啧啧称赞的“紫团参”问题作一些补充。

紫团山在潞州壶关县东南,大约从晚唐开始,紫团山出产的人参逐渐有名。《全唐诗》卷625 陆龟蒙《奉和袭美谢友人惠人参》有句云:“五叶初成椵树阴,紫团峰外即鸡林。”同书卷635周繇《以人参遗段成式》云:“人形上品传方志,我得真英自紫团。”北宋紫团参地位更高。《开宝本草》说:“潞州太行山所出,谓之紫团参。”王安石病哮喘,需要紫团山人参,其《赠张康》诗云:“手中紫团参,一饮宽吾亲。”另据《梦溪笔谈》卷9记载,王安石还曾拒绝薛师政所馈紫团参,并夸口:“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此外,苏轼诗《紫团参寄王定国》也脍炙人口。

今详考文献及图例,这种紫团参既非五加科人参Panax ginseng,也非《中药材品种沿革及道地性》认为的桔梗科党参Codonopsis sp.,而另有其物,理由如下:

金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方论》卷9仙人肢丸,元王好古《医垒元戎》卷12紫苑丸,皆在处方中同时使用紫团参与人参。此从医方使用角度证明紫团参非人参。南宋杨万里《诚斋集》卷20有《紫团参》诗云:“新罗上党各宗枝,有两曾参果是非。入手截来花晕紫,闻香已觉玉池肥。旧传饮子安心妙,新捣珠尘看雪飞。珍重故人相问意,为言老矣只思归。”用真假曾参来比喻新罗人参(朝鲜参)与上党人参(紫团参),这代表普通人的看法。

《证类》绘有威胜军人参图,穗状花序,单叶互生,无地下部分(《绍兴本草》此条增绘根状茎)。据《宋史》卷271云:“太平兴国二年,诏于潞州北乱柳石围中筑城,名威胜军。”壶关遂由威胜军节度,故此威胜军人参即是紫团山人参。复考《证类》卷8之晋州紫参药图,地上部分完全同于此威胜军人参,地下根状茎与《绍兴本草》相同。根据《本草图经》对这种紫参的描述:“苗长一二尺,根淡紫色如地黄状,茎青而细,叶亦青似槐叶,亦有似羊蹄者。五月开花,白色似葱花,亦有红紫而似水荭者。根皮紫黑,肉红白色,肉浅而皮深。”此即蓼科植物拳参Polygonum bistorta,因其根皮紫褐色,故名紫参,这便是宋代鼎鼎大名的紫团参的原植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2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1-3 19: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读一读《本草学》,黄胜白著,有很好的考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0: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深山绿客的 绍兴旧事27  之    人  参  与  冬  虫  夏  草 部分内容
二战以前,绍兴也发现过一支野山参。产地不在什么深山冷岙,而是在市区大名鼎鼎的古越龙山上,这里有战国时期的越国王宫的遗址。越王句践曾在此卧薪尝胆。有人竟在这山上找到一支野生人参,被命名为“越王参”。后来,无数的人上山找人参。你想这么一座小小的龙山,绍兴城里的人一群一群的上山去找,还不把山上的每寸土地都找遍了,哪有什么人参的影子呀。只落下了个话头,让老人们津津乐道。绿客孩提时代,听好多老人讲过。

注:不知是不是真人参 ,人参属Panax L.植物,是五加科的一个小属,全属植物均作药用。全世界约有11种(含变种).我国均产(1个外来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4: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文献记载,100多年前,在河北太行山区、燕山山区都有人参分布,可是,在100年内,就再也没人在河北采集到人参的标本。按照国际标准,50年采集不到标本就可以宣布灭绝,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参可以说在河北已经灭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4: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仲景的老家河南有一种叫仰韶人参的东西,大概是大叶三七,河南伏牛山有分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6: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目前所见,尽管五加科派的论据最有力,但说古代上党人参是五加科人参确实还是有很多疑点的,这也许就是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40

积分

110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40
发表于 2010-11-6 19: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党参的药效与文献记载中的人参相去甚远,东北的生晒参反而在性状上比较接近。故此我推断上党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的一个亚种或五加科植物中与人参种属较接近的一种。五加科植物中人参、西洋参、三七、刺五加俱为补益类药物,也是一个不错佐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15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2-21 11: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时代的人参现已绝迹,与其对其品种争论不休,不如立足当今实际,看看有什么更好的药物可以替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91

积分

4104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91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14: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0楼(1972teo) 的帖子

在没有搞清楚《伤寒论》时代的人参具体是什么的时候,怎么知道它已经绝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积分

2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4-5 14: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06785570_15_1.html

我以前仔细找过相关的资料。都写在博客里,有兴趣的可以看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主题

4519

积分

217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药医不死病 佛度有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19
QQ
发表于 2011-4-6 00: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燕赵之士多侠客,轻风回来了,哈哈哈[s:184]
读书与治病,时合时离。古法与今方,有因有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9:27 , Processed in 0.09345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