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东方网10月21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石氏伤科、陆氏针灸、顾氏外科、朱氏妇科、魏氏伤科……海派中医历来以流派纷呈、学术张扬为特色,在清末至民国期间逐步形成内外妇儿伤骨针推等各科流派数十家。
最新调查情况显示,54家海派中医流派中,如今保留较好,仍然活跃在临床第一线的有26家,11个曾经名震一时的海派中医流派正濒临断代失传,另外17个流派则已失传。
如何拯救即将失传的海派中医流派?记者昨日从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传承发展处了解到,上海计划在今年年底推进海派中医流派传承工程3年计划,预计在3年内建立10个海派中医传承基地。对于濒临失传的海派中医流派,将尽早整理恢复,并通过政策扶持、培养传人等方法使其后继有人。
不少中医流派 仅能从文献中觅踪影
上海开埠以来,来自江浙等地的中医闯荡上海滩,在这里各逞家技,落地生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海派中医流派,已有140多年历史的石氏伤科就是其中之一。石氏伤科由石兰亭先生创立,于1870年由无锡迁至上海,至第三代石筱山、石幼山已名震沪上,誉及江南,有“江南伤科第一家”之称。如今石氏伤科第四代、第五代传人遍布海内外,成长为当地骨伤专业的领军人才与业务骨干。
2007年,以石仰山先生为主传承的“石氏伤科”被列入上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石氏伤科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医流派成功发展的典范。近日,近百名石氏伤科的海内外传人在沪齐聚一堂,召开石幼山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暨石氏伤科学术思想研讨会,研讨石氏伤科的传承与发展。
然而,像石氏伤科发展传承这样好的海派中医流派如今已是屈指可数。谈起海派中医的发展,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方松春不禁感慨,“在西医的冲击下,各科海派中医流派能够发挥各家之长求生存发展传承至今,必须有真本事。令人惋惜的是,不少名震一时的海派中医流派,由于没有出色的继承人而濒临失传,或者已经失传,只能从文献资料中追溯踪影。”
11家流派濒临断代 17家已无传人
为了摸清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现状,上海市中医文献馆根据上世纪60年代上海市中医学会和上海市卫生局中医处对本市中医流派和老中医名家的调查情况,对解放初期至“文革”前在本市存在的各科中医流派的承续情况,做了一个初步摸底。
调查显示,上海中医流派共有54家,目前情况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目前尚有传人的流派共有26家,以石氏伤科、陆氏针灸、顾氏外科、朱氏妇科、魏氏伤科、董氏儿科、丁氏内科等为代表,其中,石氏伤科、陆氏针灸是仅有的两个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派。这类流派仍有学术继承人,医学活动还有传人延续,但多数代表性继承人已经年老,面临传承方面的危机。此外,目前仍有传人的流派中,以家族中直系子弟作为传人的渐渐稀少,除少数流派仍有中年传承者,多数流派的传人为门人弟子。
第二种濒临断代的流派共有11家,比如姚氏眼科、陈氏妇科、恽氏内科、徐氏儿科等,这类流派的直系传人已无,门人情况亦不清楚。
第三种已经断代的流派共有17家,目前已经没有传人、学术无法继承,比如费氏内科、王氏内科、沈氏外科、佟氏伤科、秦氏伤科等。
院校教育应与中医师承教育相结合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传承发展处处长张怀琼认为,一些中医流派的失传与临床疗效有关系,大部分断代主要是没有很好的传人。由于传统中医流派大多只传直系子女,而有些子女并没有子承父业,有的子女不如学生做得好,有的传人出国了,一些流派就逐渐衰落了。
另一方面,千百年来,中医流派都是通过师承教育为主传承的,自上世纪50年代,现代中医以院校教育为主体,虽打破了中医师承教育的门第局限,但相对忽视了师承教育,使用统一教材,也模糊了中医流派的特色。因此,院校教育应与师承相结合。为此,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师承和学位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开办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请全国及上海的名老中医来作导师,亲自带学生上门诊、学习经典著作。
王氏内科:王氏内科缘起于江苏昆山,世业医。祖父王济堂、父亲王绥之均以善治伤害温病闻名乡里。王慰伯民国初年到沪行医,渐享医名,撰有《医学汇观》二十册,有门生80余人。子王正公承其业,王正公“文革”后受聘于中医文献馆门诊部,1990年代去世,未闻有传人。
陆氏外科:陆挺芝为祖传外科,民国时在沪上名气甚响,以善治发背、落头疽等著名。其子陆振芳、陆振华承父业,后无再传。
林氏痔科:林氏痔科从清咸丰年间起,至林墨园已四代。墨园于民国时期为上海中医痔科名医之一,誉满沪上。林墨园弟林鹤良,子之春、之夏,外甥沈德墉均承家学,“文革”前有一定名气,但“文革”后未再听闻。
秦氏伤科:老上海中医伤科除八大家外,还有不少其他流派,浦东秦鹤岐即为一家。秦氏伤科系祖传,善用成方丸药治内伤。秦鹤岐之侄秦遁非从叔习医,曾任职于曙光医院,后再无传。
于氏眼科:于氏眼科出自奉贤,从清乾隆年间传至民国于昌寿,历八代。于昌寿传徒葛至仁、詹鸿章等,但未闻有子女传承。
单氏小儿推拿:单氏小儿推拿自民国起有医名,单养和曾任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员,其女单吉平继其业,“文革”后,单吉平曾在中医文献馆开小儿推拿门诊,惜未传授门人,单吉平故后无传。
54家海派中医流派 目前尚有传人26家流派:
内科:张氏内科、何氏内科、凌氏内科、丁氏内科
外科:顾氏外科、夏氏外科、严氏外科
妇科:朱氏妇科、蔡氏妇科、胡氏妇科、王氏妇科
儿科:董氏儿科、徐氏儿科(徐丽洲)、
伤科:石氏伤科、魏氏伤科、施氏伤科、陆氏伤科、王氏伤科
眼科:范氏眼科
针灸科:陆氏针灸、杨氏针灸、黄氏针灸
五官科:张氏五官科
推拿科:一指禅、少林内功、滚法
濒临断代的11家流派:
姚氏眼科、陈氏妇科、徐氏儿科(徐小圃)、方氏针灸、恽氏内科、夏氏内科、祝氏内科、范氏内科、奚氏儿科、沈氏妇科、殷-闵氏伤科
已断代的17家流派:
费氏内科、王氏内科(王仲奇)、陈氏内科、王氏内科(王慰伯)、宋氏妇科、沈氏外科、陆氏外科、杜氏外科、林氏外科、佟氏伤科、秦氏伤科、钱氏儿科、单氏小儿推拿、戚氏小儿推拿、唐氏眼科、于氏眼科、叶氏气功推拿
资金支持,人才政策倾斜
海派中医流派如何在新时期下得到传承和发展?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之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石氏伤科医学中心主任石印玉先生认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只能说明过去很伟大,石氏伤科要发展,一方面要继承传统中医的精髓,一方面要与现代医学接轨,利用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来验证中医的作用机制,让别人能看得懂。
张怀琼向记者透露,流派传承更符合中医以师承教育为主的特点,以前上海为振兴中医推出的上海名中医工作室,以每个名中医个体为主,割裂了流派纵向的传承。因此,今后将把名中医工作室归结到流派传承上。在前期研究调查基础上,上海市计划今年年底推出海派中医流派传承3年计划(2010-2012年),计划3年内在全市建立10个海派中医传承基地,以临床疗效、传统诊疗方法、特色技术为研究重点。政府将对海派中医传承基地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并在人才政策上给予倾斜,比如,在职称评定上有特殊的标准。由于中医诊疗价格低,很多医生不愿使用传统中医诊疗方法。为此,政府将对把传统技术应用于临床的医生,给予专项补贴,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同时,鼓励医生使用传统中医技术的积极性。
整理文献,挖掘失传技法
“目前,关键是对于26家有传人的流派要抓紧延续,濒临失传的流派要尽可能延续香火。”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方松春告诉记者,目前海派中医传承的3年计划方案已经草拟好,分为海派中医流派传人的培养、海派中医流派信息平台的建设、海派中医流派文化研究、中医流派基础研究等五大块内容。首先,对于现有的中医流派进行梳理筛选,选出在业内影响较大的十大流派,建设中医传承基地,通过政府政策、资金支持等方式推进流派发展,比如,伤科八大家中的石氏伤科、魏氏伤科,妇科四大家中的蔡氏妇科,发明中医滚法推拿的丁氏推拿等流派。
那么,如何拯救那些濒临失传的海派中医流派呢?张怀琼表示,政府将从前期调查的线索中,挖掘一些传统中医处方、诊疗手段,通过好的政策使其尽早恢复、开发利用,使更多濒临失传的传统中医技术应用于临床。同时,对于濒临失传的流派传人加紧培养,争取每个流派都有两三个学术带头人。对于已经失传的流派,通过在文献资料中整理出流派的特色技法,培养继承人。
记者:肖蓓
来源:东方网 |
评分
-
参与人数 1 | 得分 10 |
收起
理由
|
雍乾
| + 10 |
为什么在动荡的年代成长,而在繁荣的世纪消沉,此是思考的主要!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河北邢台大爱老中医义诊10年 开4万张免费药方下一篇:中国剖宫产率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上限3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