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题记:此文是作为本人经方脉证研究的一个小章节,参与了不久前的南京聚会的论文交流。学而问之,问而辩之,我以为是学问之道。今在此重发此贴,是希望大家对我的研究品头论足,并期以对经方医学事业发展有所推进。
有关葛根汤及其类方的应用研究正方兴未艾,笔者对葛根汤也情有独钟,每日处方葛根汤的几率至少60%,涵盖的病种十分广泛。葛根的剂量一般在30—60—90克之间,一年用量达数千公斤,从疗效中真切地感受到葛根汤的奇妙,对张仲景应用葛根汤及王叔和推广发明葛根汤应用的思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葛根汤及其类方的原文复习
葛根汤见于《伤寒杂病论》凡三:
1.《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载: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 ,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2.《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载: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方二。用前第一方,一云用后第四方。”
3.《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载: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上七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
注:对照发现,葛根汤的煎煮法介绍用词稍有不同,《伤寒论》中“以水一斗”,后注“诸汤皆仿此”。《金匮要略》中“口父咀,以水七升”,增加了“不须啜粥”一句,系明显的转抄之误,对正确理解条文无关紧要。
葛根汤的类方(指含葛根的处方)亦见有三:
1.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载: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方三。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二两,去皮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臣亿等谨按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用麻黄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汤,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
注:以主方加味扩大主治、拓展方规,是张仲景提倡“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辨证论治法则的示范例举。此方以桂枝汤主治“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因“项背强几几”再加葛根,提示葛根乃“项背强几几”的专治药证。葛根加半夏汤的“但呕者”加半夏,提示半夏止呕是药证。主证主方,兼证加味,凡以“XX加XX汤”之名称谓的所加之药味,皆是药证。主证加药证,是张仲景学术思想的一大特色。
另:桂林古本《伤寒论》载:
“寒病,骨痛,阴痹,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引痛,脉沉而迟,此寒邪干肾也,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其著也则两腘痛,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葛根四两
右六味,先以水七升,煮葛根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不须啜粥,余如桂枝将息及禁忌法。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
甘草二两(炙) 白术二两 干姜四两 茯苓四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伤寒论》的现存版本多种,该桂枝加葛根汤条文的写作体例,与王叔和编次的《伤寒论》体例大不相同,显然伪文。殆由于年湮代革,医家在辗转传抄的过程中掺杂己见,致使如今“一人一仲景,一家一伤寒”,并不奇怪。从临床计议,即便那文例不合训诂,只要符合实际效果,也极有价值。此条文症候描述不但与桂枝加葛根汤的主治功效颇为吻合,且与王叔和推理的六经病证中太阳病极为相同(见本文三:王叔和推理六经病证的思路),足见作伪文者的学识高明
2.葛根加半夏汤,《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载: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方三。
葛根(四两)麻黄(去节,三两)甘草(炙,二两)芍药(二两)桂枝(去皮,二两)生姜(切,二两)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3.葛根黄芩黄连汤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载: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方四。促,一作纵。葛根(半斤)甘草(炙,二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二、葛根的主治功效
葛根的功效有传奇色彩,与《伤寒杂病论》、《脉经》成书年代相近的《神农本草经》记载: “ 葛根, 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主下利,十岁以上。”
据原文分析,可获许多启发:葛根味甘平:近于食品,无怪乎现代人把它当保健品开发;
主消渴:提示可润燥生津,消渴,一般认为近似于糖尿病,糖尿病无葛根效不显;
身大热:提示可退烧,可解表散热;
呕吐:由胃气不和所致,止呕吐,可和胃,提示可
畅气机;
诸痹:风寒湿杂而为痹,痹则不通,治诸痹,提示可通络,可调畅经脉血气;
起阴气:提示可升发阳气,和阳助阴;
解诸毒:凡毒皆可解,毒之义甚广,药毒、食毒、内毒、外毒等等,凡毒皆可解,后世认为尤可解酒毒;代谢综合症形成的机理主要在于食毒蕴积,故葛根必用。
葛谷,主下利,十岁以上:葛谷,葛根的果实,止泄泻,年代越久远的越好,也许葛谷不易找到,故张仲景治下利也只用葛根。
葛根在现代有两类,一为干葛,一为粉葛,用途相混,距张仲景时代真伪难分,但我只用干葛,粉葛堪当食用佳品。
现代分析葛根的化学成分 含多种黄酮类成分,主要活性成分为大豆素(daidzein)、大豆甙(daidzin)、葛根素(puerarin)、葛根素-7-木糖甙(puerarin-7-xyloside)等。葛根及其提取物具有抗缺氧和抗氧化作用,对多种脏器细胞有保护作用;对冠心病、动脉硬化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可降低血压,增加脑血流量,增加冠脉血流量,对心肌有保护作用;有解痉、解热及降低血糖作用;有雌性激素样作用。
黄煌老师认为葛根汤是强壮剂,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明。
我推测葛根汤的药效不仅仅是对症治疗,并且极可能有电解质的营养作用,以为在一定程度上可媲美输液,或某个阶段可替代输液的。
有人总结葛根可以治疗的病症有:(1)冠心病心绞痛; (2)肺心病;(3)脑动脉硬化及脑梗塞症;(4)高血压病;(5)糖尿病;(6)视网膜阻塞;(7)突发性耳聋;(8)血管神经性头痛;(9)病毒性心肌炎;(10)神经性耳聋和眩晕;(11)迟发性运动障碍;(12)输尿管结石;(13)变态反应性皮肤病;(14)痛风性关节炎,等等,应用的范围确实十分广泛。
三、由葛根汤证启发的六经病本质的思考
奠基张仲景学术思想基础两大支柱,一为六经辨证,一为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的相互支撑,构建了传统中医学的基本框架。现代中医在西方医学模式影响之下,对张仲景学术思想的精髓即六经辨证法的研究应用日渐式微。有识之士提倡方证辨证法,且提出方证是辨证的尖端,我以为尚有依样画葫芦之嫌,其实解析张仲景的六经病证本质,仍是正确理解方证、推演主治、扩大方规的唯一途径。葛根汤及其类方的条文开首均冠名“太阳病”、或“太阳阳明合病”,《伤寒论》所谓的“病”与现代指称的“病”,名同实异,经典意义的“病”不仅仅只是证候的简称、类证的指代,一如现代疾病中对症状多、病位广而诊断不明的命名一般,是具有概括归纳意义的综合征。 在《伤寒论》,张仲景借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之名称谓的“病”,实际上已经包涵了病发时间、病发过程、病发程度、甚至多脏器病变等内容,是相类证与相类病结合的症候群综合征,故将六经病统称为六经病综合征,如太阳病综合征、阳明病综合征、少阳病综合征、太阴病综合征、少阴病综合征、厥阴病综合征,如此来理解或许更为允当。
张仲景将方证的主治范围主要定位于六经病,实质也是为了辨证规范化与方证主治的规范化,如葛根汤界定在太阳病、阳明病综合征的框架之内,对应用葛根汤的思路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经络辨证从经络病变、甚至包括循经感传机理将相关的病和证予以归类,以规律性给予概括,是中医临证思维的最大特点。学习王叔和从经络病脉证解读张仲景伤寒六经辨证的方法思路,对正确理解《伤寒论》原文、推广扩大经方应用,我以为在现代医学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尤有指导意义。
三、王叔和推理六经病证的思路
王叔和是千百年来悟道张仲景的第一人。宋•林亿感叹“自仲景于今八百余年,惟王叔和能学之”,此评价我以为十分公正,当今距王叔和又历一千余年,伤寒之学的名家繁如星河,但与王叔和的悟道相比,离仲景思想的原旨却是越去越远。
所以,我以为步王叔和之后尘,从流溯源,复读《脉经》,是学习《伤寒杂病论》、研究张仲景思想的唯一的最佳捷径。
王叔和推理六经病证的方法,首先是从《黄帝内经》中引出手足六经的循行部位及其主病,再辅以脉象分析,进而剖析张仲景伤寒六经辨证的实质。张仲景将葛根汤及其类方的应用范畴定位于太阳病、太阳与阳明合病,故本文只将太阳经病证、阳明经病证予以解读。以此类推,少阳、太阴、厥阴、少阴经脉的病脉证可以在复习《脉经》相关原文的过程中体会。
《脉经•小肠手太阳经病证第四》载:
“手太阳之脉,起之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膈外后廉,出肩解绕肩甲,交肩上,入缺盆,向腋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兑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者,别颊,上臑,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颔肿、颈、肩、肘、臂外后廉痛。
盛者,则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则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脉经•膀胱足太阳经病证第十》载:
“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会于后阴,下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髋,过髀枢,循髀外后廉,过腘中,以下贯腨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腨如列,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颠疾,头脑顶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腨、脚皆痛,小指不用。
盛者,则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则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解读:
凡手、足太阳经脉循行部位的所有病证皆属太阳经病证范畴。
手太阳经病证有: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似折,耳聋,目黄,颊颔肿、颈、肩、肘、臂外后廉痛,等等。
足太阳经病证有: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腨如列,是为踝厥,痔,疟,狂,颠疾,头脑顶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腨、脚皆痛,小指不用,等等 。
太阳经脉络属在表,故张仲景对于太阳经脉相关病证的辨识,亦只以该经脉病变最易见的症状为纲,如“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一条文,不但强调了脉证合参的辨识方法,更明确了凡太阳病症候均在表的特征。
《脉经•大肠手阳明经病证第八》载:
“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外侧,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上入肘后廉,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直入上颈,贯颊,入下齿缝中,还出侠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侠鼻孔。
是动则病齿痛,肿。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气盛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盛者,则人迎大三倍寸口;虚者,则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脉经•胃足阳明经病证第六》载:
“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侠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侠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菟,下入膝膑中,下循胻外廉,不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是动则病凄凄然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心动,欲独闭户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唇紧,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痛循膺、乳、街、股、伏菟、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
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
盛者,则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则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解读:凡手、足阳明经脉循行部位的所有病证皆属阳明病范畴。
手阳明经病证有:齿痛,肿,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气盛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等等。
足阳明经病证:病凄凄然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心动,欲独闭户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唇紧,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痛循膺、乳、街、股、伏菟、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 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等等
阳明经脉络属在里,故张仲景 对于阳明病相关病证的辨识,首先提出“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的阳明病本质,再辅以“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的外证表现,加上“伤寒三日,阳明脉大”的发病时间界定与脉象特征,就足以明确凡阳明病症候均病在里实的病候特征。
张仲景伤寒六经病辨证法则,实质就是手足三阳、三阴经脉辩证的剪辑。本文例举仅仅从王叔和论述手足太阳、阳明经脉的道理,是为了正确解读葛根汤及其类方的应用。故葛根汤证及其类方证必须首先在太阳病提纲的基础之上辨识,明确其属表或表兼里,属表为太阳病,表兼里为太阳阳明合病,故举凡太阳病综合征的所有病症,均在葛根汤和葛根汤类方的主治范畴之内,或均有应用葛根汤和葛根汤类方的机会。我认为在真正的经方医生眼中,经方的运用是融会贯通的, 一个小柴胡汤可以驰聘天下,一个葛根汤同样可以占据半壁江山。
四、葛根汤证对应的脉:
《脉经》云:“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左寸部脉为人迎,心所主;右寸部脉为寸口,肺所主。
心主血,肺主气,血宜升,气宜降,血为气主,气为血帅,二者互为因果,但有多少与偏颇。
气机变化左升右降,乃生理之常,若升降失宜,乃是病理之变。血脉不畅的病证,多见左寸脉浮。气机不利的病证,多见右寸脉浮。脉变机理我认为主要在于是否病在气,或是否病在血,而有多少与偏颇的差异。如头痛等与心、血管相关的病变必见左寸脉异常,咳嗽、鼻塞等与肺系呼吸相关的病证必见右寸脉异常之类。
王叔和认定太阳病的脉象特征即“盛者,则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则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是以虚实分辨,实证则左寸脉的浮实与右寸的浮弱比较,有一倍之差,虚证则正相反,左寸脉浮弱,右寸浮实,也有一倍之差。
《脉经》记载:“寸口脉浮,中风,发热,头痛,宜服桂枝汤、葛根汤,针风池、风府,向火灸身,摩治风膏,覆令汗出。”
此处王叔和从“寸口脉浮”推理出桂枝汤、葛根汤的主证中必有“中风,发热,头痛”,为太阳病篇中桂枝汤与葛根汤及其类方的主治异同作了极明确的注脚。寸口脉浮实者即“盛者,则人迎大再倍于寸口”,取葛根汤;寸口脉浮弱者即“虚者,则人迎反小于寸口也”,就是桂枝汤了,简便易施。
王叔和认定的阳明病的脉象特征即“盛者,则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则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亦以虚实辨,即实证,左寸部脉的浮大比较右寸部的浮大有三倍之差,虚证反之亦然。此脉象的浮大,张仲景谓之“阳明脉大”,即是寸部见大脉,是阳盛实热之象。
王叔和《脉经》记载:“寸口脉实,即生热,在脾肺,呕逆气塞;虚,即生寒,在脾胃,食不消化。有热,即宜服竹叶汤、葛根汤;有寒,即宜服茱萸汤,生姜汤。 尺寸俱浮,直上直下,此为督脉。腰背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病、小儿风痫疾。”
故阳明病取法葛根汤,必须具备“寸口脉实”这一特征,故寸口脉的虚实强弱也是鉴别阳明病虚实的重要方法。
脉象形态有绝对性与相对性,所谓绝对性,指脉象的固定形态不变;所谓相对性,指固定的脉象有强弱之分,与病人的体质相关,肥胖、瘦弱之人的固定脉象的强弱仅是相对而言。如葛根汤证的主脉,只在于寸部脉的浮或弦或实,相对于关尺的沉或细或弱,而显得突出就可认定。
五、葛根汤及其类方的证治规律反思
张仲景将葛根汤的证治规律界定于太阳病、太阳阳明合病之内,必须具备“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必自下利”、 “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等等之类的条件的一项或数项。即在满足“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诊断前提下,“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 “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的见证,当是葛根汤的主证。
太阳病主表,阳明病在里,太阳与阳明合病,即是表里合病,治疗上既要治表,也要治里,表里同治。
如: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即从半夏治呕吐的药证着手,示人以举一反三的临证思路,对合方应用或药证加减颇有启发。
至于“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方二。用前第一方,一云用后第四方。”对这一条文的理解,我以为尚必须结合葛根黄芩黄连汤证分析。葛根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均可治下利,葛根汤用于表里合病,偏重于寒湿困脾引致的腹泻下利,即寒泻;葛根黄芩黄连汤也用于表里合病,而偏重于湿热泄泻,即热利,病位于太阳病,证见利遂不止,脉促,喘而汗出,效在升清降浊,泻热除湿,条畅气机,治喘也治痢。而葛根汤主治下利,效在表里同调,和胃化湿,机理似于后世的藿香正气散,对暑湿尤为适宜。
葛根汤的类方主要用于主证之外又间杂有兼证,如桂枝加葛根汤主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 葛根加半夏汤主“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兼证的治疗特点在于对症下药,兼证兼治。尤其是桂林古本《伤寒论》中桂枝加葛根汤主治的“寒病,骨痛,阴痹,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引痛,脉沉而迟,此寒邪干肾也”的诸多病证,我以为是对六经病证推理的充分把握。
葛根汤主治功效的改变取决于配伍药味的剂量,合方使用更能够增强或增加葛根汤及其类方的主治功效。如葛根汤中麻黄的发散之力较强,葛根汤的解表发散功效就决定于麻黄的用量,麻黄量大可助葛根增强发汗解表之功,麻黄量少即辅助葛根通络活血。
张仲景说“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不可下之。”攻下必犯虚虚实实之诫,葛根大剂量可滑肠通便,恰正好可以解决太阳阳明合病的里实问题。
反思葛根汤及其类方的证治规律,除了悟道张仲景,尚必须学习王叔和,重点在于从脉与证两方面推演太阳病、太阳阳明合病的范畴,即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认定太阳经脉、阳明经脉病证的症候群表现,而不局限于现代医学检查确诊的病,将葛根汤及其类方的证治规律扩大化、规范化。
葛根汤与小柴胡汤相比,葛根汤的主治范畴在表,在项背以上,经脉之间。小柴胡汤的主治范畴在里,在脘腹、在三焦。应用鉴别的要点,在于葛根汤证及其类方证的脉象特征为寸部脉浮,柴胡汤证的脉象特征为关脉弦,平脉辨证尤可简便。
网友沙丘沙曾与我数日相处,亲睹我对葛根汤及其类方的运用,我以为他对葛根汤评价的一段话较为中肯,现引用在此:
葛根汤是由桂枝汤加味而来,统属阳旦。阳旦者升阳之方,此方以督脉为体,以任脉为用。自汉代之后,医家多重用而轻体,如吉益东洞言桂枝主降冲,即是从用考虑的。其体升,其用降。言用后人容易接受,言体就难免为人垢病。我们应当知道,从体入手更直接、更简单、更不可思议。所以葛根汤不仅可当作颈椎病、高血压的特效方,也可以用于脑出血、脑肿瘤、脊髓病变。全在阳旦者升阳一句可概括。相反柴胡剂即名阴旦,自当以任为体,以督为用。本以言柴胡:“主治心腹,去肠中结气,饮食积聚,推陈致新……”明明是腹部胃肠之药,正与阴旦之名相符。阴旦主降,后人偏偏说他升提,不是不对,是只知用不知体之过。虽然柴胡剂其体在任,但其用在督,其体降,其用升。所以也能治颈椎、腰椎的病变。从体还是从用,不在于药物本身,全在用药的人。
经方应用的原则在于“类例相从,比类相附”,后世医家据此原则总结为方证、药证。宋•林亿表示:“尝以对方证对者,施之于人,其效若神。”此言一点也不夸张,疗效就是我们推行经方研究的动力。我以为推广拓展方治范畴,从脉证合参,方证、药证的辨识运用更易掌握,也非常简便。若葛根汤及其类方的应用,凡太阳病症候群综合征中无论何病,只要符合寸口脉浮的特征,就可认定,即取葛根汤或其类方对证治疗必效。张仲景在序言中自诩“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我相信绝非狂言。
六、附2010年8月4日门诊应用葛根汤的处方思路
2010年8月4日即本文完成初稿的日子,这一天不忙,仅开出中药处方19张,其中应有葛根汤的处方计8张,全部附录于此,未加修饰,不揣其陋,以俟读者指正。
处方1、朱XX 女 51岁 上模
2010/8/4 右关弦、寸沉弦、尺弦,左寸浮弦、关尺沉细弦。舌淡白苔白腻。诉:胸闷,后背痛,周身不适,咽干,咽喉梗阻感,痰白粘稠。
葛根60麻黄6桂枝10赤芍60生姜15大枣30甘草15法半夏15厚朴30茯苓15苏叶10射干20马勃10花粉15 旋复花15代赭石30 党参15 七剂
按:此案系复诊,患者在南昌大学一附院胃镜检查确诊为非萎缩性胃炎、胃底息肉,病理诊断:胃底粘膜中度慢性浅表性炎。处方由葛根汤、半夏厚朴汤、旋复代赭汤加味合成,脉左寸浮弦,右寸沉弦,符合阳明病实证“盛者,则人迎大三倍于寸口” 的描述,是主方取用葛根汤的主要依据。
处方2:刘XX 女 40岁 塘洲
2010/8/4 右寸细稍浮、关细微弦、尺沉细弦,左寸沉细微弦、关沉细弦、尺细弦稍滑。舌红胖大苔黄白。诉:右耳中耳炎轻度化脓,输液2天治疗不效。手足潮红,手心出汗,大便干结。
葛根60麻黄6桂枝10赤芍60生姜15甘草10大枣15怀牛膝10泽泻10连翘30虎杖60紫花地丁30蒲公英30 七剂
按:中耳炎轻度化脓属痈毒,脉右寸细稍浮、左寸沉细微弦、符合太阳阳明合病机理,故在主方葛根汤的基础上,又仿照葛根黄芩黄连汤,将黄芩黄连的功效改作近似的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以对症治疗。
处方3、朱 XX 女 52岁 水槎
2010/8/4女儿代诉:其母右手臂外伤引起疼痛不能抬举,有风湿病史,要求处方。
葛根60麻黄10桂枝30赤芍60生姜15大枣30甘草10当归30细辛10木通10白芥子15没药10土鳖6桑枝30马伸筋15忍冬藤60 七剂
按:此案系经验用药,含葛根汤、当归四逆汤、白芥子散三方合用,思路乃从手阳明经病证推理,处方从方证药证着手。
处方4:罗XX 男 42岁 冠朝罗溪
2010/8/4 右关弦、寸沉细弦、尺弦细稍紧,左关弦稍浮、寸沉弦、尺细弦稍滑。舌淡红苔白。诉:偶有胸闷,憋气。腰酸困,右肘关节肿胀疼痛。封闭疗法无效。大小便正常。
葛根60麻黄10桂枝30赤芍60生姜15大枣15甘草10桑枝15附片15细辛10法半夏15厚朴10白术10白芥子15忍冬藤30没药10 七剂
按:此案左寸脉沉弦,右寸沉细弦,有少阴之嫌,不支持葛根汤脉证,但从手太阳经病证推理,病位仍属太阳,为风痰在隔,攻走肢体,留滞关节,风伤经络之证,故选取太阳病主方葛根汤合少阴病主方麻黄附子细辛汤,酌以对症下药。
处方5:帅X 女 24岁 南门
2010/8/4 右寸细弦、关沉细弦、尺沉细微弦,左寸细弦、关沉弦、尺沉细微弦。舌淡红苔白。诉:月经推后十日左右,月经夹块,六、七天干净,经期少腹胀。结婚2年未孕,曾有刮宫、药流史。输卵管通水后白带量多。
葛根60麻黄10桂枝30赤芍60生姜15大枣15甘草6茯苓15桃仁15丹皮10当归30泽泻15白术10枳壳10川芎10益母草60茺蔚子15 七剂
按:继发性不孕症,脉象双寸脉细弦,相对于关尺的沉细弦而言,为虚中夹实之象,故选取了葛根汤为主方,考虑了葛根汤的补虚强壮作用,再参合当归芍药散活血利水、桂枝茯苓丸加益母草、茺蔚子化癥散结,如此综合调节的疗效自在帷幄之中。
处方6:赖XX 女 74岁 万安夏造
2010/7/2 右脉寸细弦稍浮(向内斜飞)、关细弦、尺脉细弦偏紧,左脉寸浮细弦紧、关浮弦、尺脉细弦稍紧,舌淡红,前半苔光剥少津,下半部苔白腻。下肢膝关节微浮肿,诉:左膝关节肿胀、痹痛。口干喜饮,饮食大小便如常。
葛根60麻黄10桂枝15生姜15甘草10大枣15赤芍15白芍60怀牛膝10石斛10当归30丹参15乳香6没药6土茯苓60附片15熟地30仙灵脾30 十剂
2010/7/12 右寸浮细弦滑(向内斜飞),关细弦滑、尺脉弦滑偏紧,左脉寸浮细弦、关尺沉细涩。舌淡青苔薄白。诉:肿胀已消,痹痛稍减轻,但手指感觉麻木。血压:130/70mmHg。
葛根60麻黄10桂枝15生姜15甘草10大枣15赤芍15白芍60怀牛膝10石斛10当归30丹参15乳香6没药6土茯苓60附片15熟地30仙灵脾30忍冬藤30 十剂
2010/8/4右寸浮弦滑(向内斜飞)、关细弦滑、尺沉细弦滑,左寸浮弦滑、关弦细滑稍紧、尺沉细弦稍紧。舌红苔薄白。血压:130/60mmHg。诉:左膝关节不肿,仍觉轻微痛感,足肚易抽筋。
葛根60麻黄10桂枝15生姜15甘草10大枣15赤芍15白芍60怀牛膝10石斛10当归30丹参15乳香6没药6土茯苓60附片15熟地30仙灵脾30忍冬藤30 木瓜30 十剂
按:患者诉左膝关节滑膜炎多年,久治不效。诊脉左寸浮细弦紧、右寸细弦稍浮(向内斜飞),符合王叔和“寸口脉实,即生热,在脾肺,呕逆气塞;虚,即生寒,在脾胃,食不消化。有热,即宜服竹叶汤、葛根汤;有寒,即宜服茱萸汤,生姜汤”的机理,定位太阳经病表实之证,故以葛根汤担纲,辅助以黄煌老师的四味健步丸,活络效灵丹加味,标本通治,起到条畅气机、泻实补虚、壮骨强筋的作用。
处方7:陈XX 男 51岁 万安夏造
2010/7/2 右脉寸浮细弦稍滑过寸、关弦稍缓、尺脉弦细稍紧,左脉寸沉细涩微弦、关细弦、尺脉细弦稍紧。咽峡暗红,舌尖红苔黄。诉:下肢踝关节以下疼痛,偶有肿胀,有痛风史5-6年,经常头昏,小便色黄。大便平。
葛根60麻黄10桂枝15赤芍60生姜15甘草10大枣15怀牛膝10苍术10黄柏15薏苡仁30忍冬藤30海风藤30防己15黄芪30土茯苓30虎杖30车前子15 十剂
2010/7/12 右寸浮细弦滑过寸、关弦缓过寸、尺脉弦偏紧,左脉寸浮细弦滑偏短、关细弦、尺脉细弦稍紧,舌红稍紫苔薄黄,咽峡红,诉:服药后症状减轻,头昏。余无明显不适。
葛根60麻黄10桂枝15赤芍60生姜15甘草10大枣15怀牛膝10苍术10黄柏15薏苡仁30忍冬藤30海风藤30防己15黄芪30土茯苓30虎杖30车前子15 十剂
2010/8/3 右寸浮弦细过寸、关细弦、尺细弦稍紧,左寸细弦、关细弦稍沉、尺沉细弦。舌淡红苔薄白夹裂纹。诉:无明显不适,大便偏紧,三日一解。
葛根60麻黄10桂枝15赤芍60生姜15甘草10大枣15怀牛膝10苍术10黄柏15薏苡仁30忍冬藤30海风藤30防己15黄芪30土茯苓30虎杖60石斛15白芍60 十剂
按:痛风性关节炎通常以湿热流注论治,本案也不例外,但处方中除了效方四妙散、黄芪防己汤,药证的车前子之类,还合了似乎不搭界的葛根汤,是不是个例外呢?非也!患者脉左寸沉细涩微弦、右脉寸浮细弦稍滑过寸,分明属太阳阳明合病之证,所以从了葛根汤,疗效非常的好。
处方8 :李XX 女 75岁 安福
2010/6/26 血压:140/60mmHg。右脉寸浮弦稍滑、关沉弦滑、尺脉沉细涩微弦,左脉寸弦滑偶有结、关沉弦、尺脉沉弦稍紧,舌紫红瘦苔白。 诉:腰酸困,咽喉不适,咳嗽,心悸动。胃脘隐痛。大便数日不解。嘱:停服西医降压药。
葛根60麻黄10桂枝10赤芍30生姜15甘草6大枣15瓜蒌皮30薤白15黄连10枳实10怀牛膝60法半夏15川芎10钩藤40附片10北山楂15 三剂
2010/6/30 右脉关弦滑、寸细滑稍弦、尺脉细弦滑,左脉关弦滑、寸沉弦、尺脉沉细。舌红苔薄水滑。诉:咽喉不适、胸闷、咳嗽症状均减轻。但胃脘胀,腰困。血压:120/78mmHg。
葛根60麻黄10桂枝10赤芍30生姜15甘草6大枣15瓜蒌皮30薤白15黄连10枳实10怀牛膝60法半夏15川芎10钩藤40附片10北山楂15陈皮10厚朴15仙灵脾30 三剂
2010/7/5 右脉关弦细稍滑、寸浮细弦滑、尺脉沉细弦,左脉关沉细微弦、寸细弦、尺脉细弦滑偏短,舌淡红稍青苔薄湿润,咽峡红。血压:120/60mmHg。诉:仍感轻微胸闷,气逆,咳嗽痰少,胃脘仍微胀,大便略稀,腰酸困。
葛根60麻黄10桂枝10赤芍30生姜15甘草6大枣15瓜蒌皮30薤白15黄连10枳实10怀牛膝10法半夏15川芎10附片10北山楂15陈皮10厚朴15仙灵脾30巴戟天15淮山30 三剂
2010/7/25 右脉寸细弦滑、尺沉细微弦、关细弦稍滑,左脉寸细弦、关细弦滑稍沉、尺脉沉细弦。舌淡红稍青苔水滑湿润。血压:150/70mmHg,诉:胃脘胀、隐痛不适,腰背痛,心烦,头昏。
葛根60麻黄10桂枝10赤芍30生姜15甘草6大枣15瓜蒌皮30薤白10黄连15枳实10怀牛膝10法半夏15北山楂15陈皮10厚朴15仙灵脾30益智仁10车前子10淮山30 三剂
2010/8/4 右脉关弦、寸细弦稍滑、尺脉细弦稍滑。左脉寸细弦、关尺沉细稍弦。舌红稍紫苔薄。血压:130/68mmHg。诉:纳稍差,大便秘,眼屎多,余症不显。
葛根60麻黄6桂枝10赤芍30生姜15甘草6大枣15瓜蒌皮30薤白10黄连15枳实10怀牛膝10法半夏15北山楂15陈皮10仙灵脾30黄芩10淮山30生麦芽30草决明30 三剂
按:患者经多家医院确诊为高血压、肺心病,我诊之前中西药杂投不知凡几。初诊扶携而来,再诊步履稳健,现已能早晚锻炼,体力恢复之快,患者自己说是奇迹。其实此案选用葛根汤为主的思路,仅止脉象左脉寸弦滑偶有结、右脉寸浮弦稍滑而已。
|
上一篇:李兴培教授谈日本“小柴胡汤事件”后汉方医学的变化下一篇:讀何紹奇《讀書析疑與臨證得失》析侯氏黑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