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对“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体现辨证施治精神的体验(郝万山老师语),我仅谈谈我的体会
俺认为《伤寒论》这句话中“随证治之”的“证”应该是“正确”的“正”
《伤寒论》从“症、征、证”三个方面,告诉后人对“治病”医者进行提示,再进行正确的治疗:
一、“症”是疾之“症”候;通过六经;辩“症”候的“表、中、里”之阴阳
“症”,在古时只作“證”,汉代《说文》无此字,所以“症”是近代的俗字。
如:“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韩非子·喻老》
而“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周礼·天官》“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礼记·乐记》说明古人认为有“疾”才“病” ,故俺猜测张仲景先以“六经”辨“症”再论“征”
二、“征”是病之“征”象
繁体字征写作:“徴”。《说文》云:徴,正行也;《尔雅》谓:征,行也。
如:《汉书·艺文志》:“候善恶之征”可以解释为:有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征兆
俺认为:八纲辨“征”!患病,就会有相应的征象,“纲”纲,维纮绳也。《说文》。“纮”(古通“宏”,宏大形容中间宽阔;)
三、“证”是药之“证”明
證,告也。《说文》
证,古,从言,正声。繁体为“登”声。本义:告诉;如《论语·子路》有云:其父攘羊,而子证之。既是“证明”也有“告诉”意
“症、征、证”三者合一,就能使用“正确”的方法,治疗病患 |
上一篇:厥阴病的脉象下一篇:中医腹诊小议 柯雪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