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220|回复: 6

看《医林掇英》,功似与大师交谈

[复制链接]

30

主题

419

积分

15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继承仲景,学习锡纯

Rank: 2

积分
419
QQ
发表于 2010-6-25 14: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医林掇英》
此小说系上海中医药大学柯雪帆教授以其老师、沪上名医金寿山临证经验为素材,创作的中医章回小说。文中比较详细地分析了辨证论治思维,恰当引用中医经典。其中病情、用药、剂量、疗效均系如实记载,西医诊断亦可靠,故事情节则经过艺术加工。故作为中医章回小说的医林掇英,既真实可靠而又形象生动,读之如同随诊于名医之侧,既可学得临床经验而又饶有趣味。M第一回 老海员急病多反复 钟医生妙用伤寒方
话说某大城市一条幽静的马路上,有家东方医院。医院里有位著名的钟老医生,为人正派,医术高超,深为大家所尊敬。那天时值冬至,正是未申之交,病房里一片宁静。  “32床来了新病人!正坐在医师办公室里的实习医生小张,听到马护士长在走廊里叫着,忙掩上《景岳全书》,走向3号病室。只见新病人脸色苍白,微微气急,无疑是患有急重病症。额上深深的皱纹,显示患者已年近花甲小张简单地问了病史,做了体检。听病人咳声响亮;看吐出的痰,量少色白。察舌:舌色暗红,边有齿印,苔厚白腻满布,舌面湿润。按脉:两手皆弦而带数(102次/分)
小张回到办公室,翻阅了新病人的门诊卡。
第一页是血液化验单,白细胞35,000/立方毫米,中性96%。
第二页,X线胸透报告:左肺大片阴影,边缘不规则。
小张喃喃自语:确是个大叶性肺炎,炎症好严重。这种病人西药得用青、链霉素,还要加激素。中药非用大剂量清热解毒药不可。前几夭有个肺炎病人,用麻杏石甘汤加黄连9克、银花、连翘各30克,效果还可以。小张一边想一边翻到
第三页,T39.7。下面是一段中医脉案:素体湿胜,新感寒湿,内外合邪,袭于太阳之经。…… 遵仲景法,予麻黄加术汤扩充。小张匆匆看过,未予仔细体会。紧接着是一张药方:
第一味净麻黄3克,第二味桂枝4.5克,第三味制苍术9克,以下是枳实9克,陈皮4.5克,姜半夏9克,茯苓9克,杏仁12克,瓜萎仁9克,生姜9克。1剂,除瓜萎之外,竟然没有一味清热解毒药。不知哪位医师把大叶性肺炎当作风寒感冒治了?再看下面却没有医师的签名,小张有点茫然。  医师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走进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医师,白大褂显得很合身,眼光敏锐而柔和。  应医师,你回来得正好。32床有个新病人,是大叶性肺炎,病情很重,门诊上开的都是温药,你看能不能用?小张急迫地向他求援。应医师听说有重急病人,转身就看病人去了。小张跟着到病房,在一旁看应医师给病人仔细地进行体检、察舌、按脉,详细地询问病倩。小张已经了解到患者口渴欲饮,应医师却进一步问明了喜热饮,量不多;小张已经知道了患者便秘,应医师却进一步问清楚了过去有便秘史,在发烧前一天起至今无大便,但腹部没有胀痛  回到办公室,应医师在小张对面坐下,拿起门诊卡细看,特别注意那一段脉案和下面的中药方,深有体会地说:这个辨证精细确当,这个处方果断有力!我看准是钟老开的,别人开不出来,现在门诊上善用经方的不多啊!"
  小张坐在对面,听得愕然,射出疑问的目光。小张,《素问 生气通天论》里有一句话,叫做体若潘炭,汗出而散,这张方就是用辛温发汗的方法退高烧。我们照这个方用,一味不动。另外,给他补液。应医师讲得干脆利落,好象对这个病胸有成竹。  小张有点似懂非懂。拿出处方笺,抄好药方写上一个字,带着一肚子疑问,匆匆走向药房。  当天晚上,小张学习《伤寒论》直到深夜。23点,小张去探视32床。病人已经睡着,遍身大汗,腋下体温36.7  第二天早晨,天空飘着小雪。钟老与往日一样,七点半就到病房来了。他穿上白大衣,脱下绒帽,露出一头银发,与窗外皑皑瑞雪交相映辉。小张看到钟老来了,泡上一杯热茶递给钟老,说:钟老,昨天下午那个肺炎病人,是你处的方吧?" “是我开的方。病人出汗了没有?病情怎么样?钟老慢条斯理地说。小张把病人的情况作了简要的汇报,又问道:钟老,内科学上说,肺炎与风温相似,早期治疗用辛凉宣肺,没有用辛温发汗的。对这个肺炎病人的辨证用药,为什么与教科书讲的不一样?小张有一肚子问题,急于要解决。  内科书上讲的也没有错,它指的是大多数,昨天这个病人是一个老水手,平时风里来雨里去,受的寒湿很多,这次又是在航行途中发的病,这是第一点。也就是《内经.至真要大论》所说的: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第二看证候:虽然高烧,但没有面红目赤等热象,恶寒很明显;虽然口渴,但只喜小量热饮钟老说到这里,喝了口茶。这时有三个实习医生也围上来听钟老继续讲解:再看,舌不红,苔不干,白腻满布,口淡无味,头不痛而重,寒湿见症非常明显,发病虽然六天,仍发热恶寒,骨楚无汗,表示邪犹在表这个病不是风温而是湿病,目前辨证是太阳寒湿。

  昨天夜里,我把《伤寒论》太阳篇都看过了。太阳病分伤寒、中风、温病三种,没有太阳寒湿呀小张最善于提问。太阳寒湿在《金匮要略》第二篇,要知道,《伤寒论》中有杂病的内容,《金匮要略》也有外感的条文,两者原是一本书啊钟老总是那样诲人不倦。这个病人也有热象啊!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脉数,病已六天,是否已经化热了呢?小张反问道。这个问题提得好啊!钟老感到小张对病情观察得很仔细,分析能力也有所提高,因而高兴而详尽地解答说:大便秘结,有虚实寒热之分。这个病人在发病前就有便秘,发病六天,便秘已七天,这不是外邪入里热结阳明,而是老年肠液不足腹无胀痛也是一个重要的鉴别点。因而只宜润肠,不宜攻下。小便短赤是高热所引起,高热病人绝大多数见数脉,这两个见症,对表寒、表热的辨证意义不大。病人有这些现象,比较容易化热,因此,在治疗上更应该积极地透表祛邪。听到这里,小张思想上豁然开朗。  八时正,钟老带着大家一起查房。看到32床热退神爽,脉静身凉可是舌苔厚腻满布,仍然润滑。回到办公室,钟老对应医师说:我看32床还会有反复。一是舌苔未化,热病要重舌啊!二是昨夜汗出太多,湿病不宜大汗。《金匮要略》湿病篇有一段话很值得我们思考: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第三,我感到湿病与风寒外感不同,风寒外感可以一汗而解,湿病没有那么快。今天先给原方1剂,苍术加到12克,桂枝减到3克,你看好不好?此外,要注意传变。今天已经第七天了,正好一经,是容易传经的时候。我下午有外院会诊,希望你们密切观察。

  今天星期五,下午是政治学习时间。大家正在学文件,三时正,电话铃响。小张拿起听筒,马护士长清脆的嗓音又在耳边响起:"32床高热40.2,现在正在呕吐。小张赶紧告诉应医师。两个人一起赶到病房,发现病人恶寒发热,皮肤灼热无汗,烦躁,咳嗽,胁痛,吐出物主要是二煎药汁。脉弦滑带数,苔白腻转微黄,大便未通,但腹部柔软无压痛。回到办公室,还没有坐下,小张口快:传经了。昨天我看过《伤寒论》,第四条说: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32床完全符合。太阳传经应该先传阳明吧
"
  应医师一边作病程记录,一边接着小张的话说:对!已经传经了。但还没有离开太阳,不象传阳明,而是传少阳,属于太少合病小张又问道:太少合病是否要用柴胡桂枝汤?应医师沉吟地说:这个病人,高热无汗,不能用桂枝汤啊!仲景说过: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那该用什么方呢?小张感到没有头绪。看看应医师的脸色,也有些犹豫不决。  经过反复推敲,应医师自言自语又自信地说:按照伤寒六经辨证的原则,在方药上来个灵活运用毅然提笔处方。小张在一旁并息凝神地看着。第一味柴胡3克,第二味黄芩12克,以下药物与上午的处方相同,即原方加了柴、芩二味。小张禁不住脱口而出:柴胡麻黄汤,《伤寒论》中哪一条呀?  《伤寒论》中没有这个方。是根据太阳表实证兼少阳证这个辨证结果,灵活运用而来的。应医师认真地回答,并在处方右上角写上一个字。  病人服药后,全身微微有汗,到午夜体温退至39.1。第三天早晨体温退至37.6,大便自解,质软量多  钟老一早查房,称赞应医师的处方既不离原则,又不拘一格,用得及时。患者神情软弱,呼吸平静,咳嗽消失,胸痛轻微,略有恶心,苔转黄腻,但已化薄,脉弦细滑,但不甚数。钟老认为,病已化险为夷。按疾病发展过程来辨证,是太阳已罢,转属少阳,用小柴胡汤加味(柴胡9克,太子参9克,姜半夏9克,黄芩4.5克,茯苓9克,蔻仁3克,六曲9克,生姜9克)。第四天,体温正常。再用二陈汤加味调理一周,症状、体征全部消失,X线复查,病人的肺炎已消散吸收,乃出院。  小张回顾整个治疗经过,写出院小结的时候又产生了两个问题:入院第二天下午,应医师用柴麻合方的时候,患者大便已9日未通,为什么不用硝黄承气?为什么在麻黄加术汤中加了柴胡黄芩,大便就通了?小张问应医师,应医师不象钟老那样原原本本详尽答复,而是启发小张说:这两个问题,你去翻了《伤寒论》阳明病篇就知道了。

  小张随手翻开《阳明篇》,看到:" 204条,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截然汗出而解。

  到这时,小张对这个病人治疗过程中的理法方药才得到全部理解。回顾十一天的治疗过程,一深有感触。她写下两句古诗:运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我们诊病施治,既要象花序那样开得井井有条具有规律性,又要象轻燕飞舞那样敏捷……  还没有来得及写结束,电话铃响了。应医师拿起听筒问道:是急诊室!?有心力衰竭病人!我们马上来。

  应医师放下听筒,匆匆对小张说:快到图书馆,请钟老到急诊室会诊。我也一起去。这正是:慢郎中原是轻蔑话,救急诊扁鹊有遗风。  要知他们老、中、青三人到急诊室如何用中医中药治疗心力衰竭,且听下回分解。

    (《医林掇英》真的很难得,读起来好像在柯老面前亲得其授!




上一篇:橘皮枳实生姜汤的运用和思考
下一篇:异病同治之金匮肾气丸

6

主题

0

积分

24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0-6-25 16: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柯雪帆教授有本书.疑难病证思辩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224

积分

74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大道至简,行医悟道。

Rank: 4

积分
1224
发表于 2010-6-25 18: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小说 正想找这种书看
经方医师在株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0

积分

24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0-6-26 09: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楼(飞鱼) 的帖子

我可以借给你..我在海珠区沙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224

积分

74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大道至简,行医悟道。

Rank: 4

积分
1224
发表于 2010-6-26 23: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3楼(朱斯洪) 的帖子

谢谢,你很热心!如果有网络版的更好,我的原则是书非买不能读也。
经方医师在株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4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6-27 15: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s:184]  [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1093

积分

207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新手发言,请多指正!

Rank: 4

积分
1093
QQ
发表于 2011-5-9 10: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序
柯雪帆/著

自序

繁體版序


【第 一 回】 老海員急病多反覆 鍾醫生妙用傷寒方

【第 二 回】 赴急診鍾老下決心 治心衰中西醫結合

【第 三 回】 陳某臨垂危而獲救 鍾老融古今於一爐

【第 四 回】 論辨病巧斷蛔蟲症 用土方消散大腸癰

【第 五 回】 辨主次鍾老抓重點 論標本《素問》有明文

【第 六 回】 論病情集各家所長 治濕熱得守方之效

【第 七 回】 選藥務須精當慎重 治痿何必獨取陽明

【第 八 回】 評五行宜一分為二 論心火有物質可求

【第 九 回】 審病情分虛實動靜 論針麻辨寒熱陰陽

【第 十 回】 論虛火虛中豈無實 變異病異中卻有同

【第 十 一 回】 陰得陽升泉源不竭 病與證合法度宣明

【第 十 二 回】 外病求內在之根源 中醫用X光以辨證

【第 十 三 回】 治腹痛用甘緩辛散 論眩暈主痰火風虛

【第 十 四 回】 知常達變辨證嚴密 酌古論今施治精詳

【第 十 五 回】 論肝腎知眩暈之本 辨虛實明勞損之變

【第 十 六 回】 虛勞證治有三要點 陰陽虛實與五臟連

【第 十 七 回】 藥貴精專豈可亂投 方雖有名還須足量

【第 十 八 回】 痙攣症將虛實細辨 舞蹈病按風痰論治

【第 十 九 回】 瀉心證辨寒熱多少 胃反病宜攻補兼施

【第 二 十 回】 五臟六腑皆分寒熱 選方用藥明辨陰陽

【第二十一回】 處方乃醫理之體現 X光是望診之延長

【第二十二回】 辨症情實中有虛象 用黃耆扶正以達邪

【第二十三回】 議劑型分大小緩急 論藥量有輕重懸殊

【第二十四回】 陰陽亂而盛夏無汗 溫涼併仍處方有法

【第二十五回】 沈痾痼疾難治難癒 古方新用相反相成

【第二十六回】 治冠心辨胸悶胸痛 用經方分通陽降逆

【第二十七回】 製丸劑分緩和峻急 識溫病辨伏氣新感

【第二十八回】 欲墮胎丈夫思路窄 益氣血母女兩平安

【第二十九回】 論標本辨輕重緩急 治脾腎分長幼淺深

【第三 十 回】 肺脾腎司氣機升降 中西醫論眩暈機理

http://ishare.iask.sina.com.cn/s ... ile&format=
新手发言,请多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9 08:04 , Processed in 0.22928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