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论》,是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经典著作。脱离中医基础理论而研习经典方证,就丢掉了方证的精华。同样,脱离临床实践而研习经典理论,也就丢掉了理论的精华。
如有学者说《伤寒论》不讲理论,学《伤寒论》就是学方证对应,说理论那是瞎忽悠。持这种学习心态者,蔑视一切中医理论,认为《伤寒论》与《黄帝内经》没有任何关系,不知《伤寒论》与《黄帝内经》有一样的论说。如《伤寒论》曰:“荣行脉中,卫行脉外。”《黄帝内经》曰:“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也有学者说《伤寒论》方证源于易经,小柴胡汤用药七味,是火的格局,柴胡汤黄芩三两、柴胡八两,此三八之数是解少阳。若果真如此,那么柴胡加芒硝汤方之黄芩一两、柴胡二两十六铢,这个黄芩一两、柴胡二两十六铢,就不是解少阳了吗?
脱离中医理论而谈临床实践,对《伤寒论》说理的条文视而不见,以及脱离中医临床而谈理论,对《伤寒论》的实践性淡然置之,这两种倾向,都不能真正传承经典。
比如脱离中医基本理论而读方证,就不能读出桂枝汤证的精华,不知桃核承气汤、当归四逆汤、肾气丸等方为何要用桂枝?不知发泄水气上冲是桂枝的特性,而桃核承气汤证之“少腹急”,就是属于水气上冲,所以用桂;当归四逆汤证之“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而不下利,也是因为水气上冲,所以用桂;肾气丸证之“少腹拘急,小便不利”,也是属于水气上冲,所以用桂。
又如脱离中医临床实践而谈理论,对《伤寒论》的实践性不管不顾,那样的理论就没有实际意义。如说什么小柴胡汤用药七味是火的格局,与相火相应。那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当归四逆汤等,也都是用药七味,也都是火的格局,也都与相火相应吗?实际上,小柴胡汤是少阳与太阴合方,还有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等,也是少阳与太阴合方。黄芩黄连用于少阳,半夏干姜用于太阴,这是简明的东西。把简明的东西说的那么复杂,对学习经方有什么意义呢?
忽视中医基本理论和忽视中医临床实践的倾向,都是需要警惕和必须反对的,否则必然离经叛道,将中医学习引向歧途。
|
上一篇:转载:生气时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下一篇:三言两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