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229|回复: 20

[行业弊端] 学习《伤寒论》必须反对两种倾向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8-4-20 06: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论》,是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经典著作。脱离中医基础理论而研习经典方证,就丢掉了方证的精华。同样,脱离临床实践而研习经典理论,也就丢掉了理论的精华。
如有学者说《伤寒论》不讲理论,学《伤寒论》就是学方证对应,说理论那是瞎忽悠。持这种学习心态者,蔑视一切中医理论,认为《伤寒论》与《黄帝内经》没有任何关系,不知《伤寒论》与《黄帝内经》有一样的论说。如《伤寒论》曰:“荣行脉中,卫行脉外。”《黄帝内经》曰:“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也有学者说《伤寒论》方证源于易经,小柴胡汤用药七味,是火的格局,柴胡汤黄芩三两、柴胡八两,此三八之数是解少阳。若果真如此,那么柴胡加芒硝汤方之黄芩一两、柴胡二两十六铢,这个黄芩一两、柴胡二两十六铢,就不是解少阳了吗?
脱离中医理论而谈临床实践,对《伤寒论》说理的条文视而不见,以及脱离中医临床而谈理论,对《伤寒论》的实践性淡然置之,这两种倾向,都不能真正传承经典。
比如脱离中医基本理论而读方证,就不能读出桂枝汤证的精华,不知桃核承气汤、当归四逆汤、肾气丸等方为何要用桂枝?不知发泄水气上冲是桂枝的特性,而桃核承气汤证之“少腹急”,就是属于水气上冲,所以用桂;当归四逆汤证之“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而不下利,也是因为水气上冲,所以用桂;肾气丸证之“少腹拘急,小便不利”,也是属于水气上冲,所以用桂。
又如脱离中医临床实践而谈理论,对《伤寒论》的实践性不管不顾,那样的理论就没有实际意义。如说什么小柴胡汤用药七味是火的格局,与相火相应。那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当归四逆汤等,也都是用药七味,也都是火的格局,也都与相火相应吗?实际上,小柴胡汤是少阳与太阴合方,还有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等,也是少阳与太阴合方。黄芩黄连用于少阳,半夏干姜用于太阴,这是简明的东西。把简明的东西说的那么复杂,对学习经方有什么意义呢?
忽视中医基本理论和忽视中医临床实践的倾向,都是需要警惕和必须反对的,否则必然离经叛道,将中医学习引向歧途。




上一篇:转载:生气时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
下一篇:三言两语

59

主题

4722

积分

450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722
QQ
发表于 2018-4-20 07: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98
发表于 2018-4-20 08: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脱离中医基本理论而读方证,就不能读出桂枝汤证的精华,不知桃核承气汤、当归四逆汤、肾气丸等方为何要用桂枝?不知发泄水气上冲是桂枝的特性,而桃核承气汤证之“少腹急”,就是属于水气上冲,所以用桂;当归四逆汤证之“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而不下利,也是因为水气上冲,所以用桂;肾气丸证之“少腹拘急,小便不利”,也是属于水气上冲,所以用桂。

  扩张外周血管的药应有发散水气的作用,非唯独桂枝,上面这些方为何不用黄芪、葛根、川芎、丹参来发散水气呢,尤其是川芎、丹参,扩张下肢血管的作用还相对较强,那发散上冲的水气,少腹的水气为何不用这两味?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4-20 09: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芪是补药,用于虚证;桂枝是攻药,用实证。葛根起阴气,主用于外气内陷;桂枝发阳气,主用于内气上浮。川芎、丹参,为血分药,偏于走里;桂枝为气分药,偏于走外,凡肌肤瞤动,心肌悸动,脐下悸动,脐上筑动等属于肾气发动,水气上冲者,桂枝最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4-20 11: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枝汤证病机,《伤寒论》53、54条已经说清楚,即桂枝汤证的表现有53条常发热自汗出者,也有54条时发热自汗出者,不论是“常自汗出”,还是“时自汗出”,都是荣气和,卫气不和,是卫气不与荣气谐和,这就是荣弱卫强。荣弱卫强并不是荣气虚弱,而是荣气与卫气相比,荣气和,卫气不和。荣气和则荣气相对为弱,卫气不和则卫气自然会逼迫荣气外出,所以桂枝汤方以芍药敛荣,以桂枝发卫,从而达到谐和荣卫的目的。麻黄汤证荣卫俱强,所以麻黄汤方有桂枝而无芍药,乃为荣卫俱发。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4-20 11: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论“荣弱卫强”是不是真理,这是中医阴阳学说的基本道理。抛弃这个基本道理,中医就成了没有理论的东西。没有理论的东西,不可能成为系统的学科,世界上没有哪一门学科没有理论作为指导。抛弃中医理论,实质就是抛弃中医。因为方证对应,西医比中医更优秀。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98

积分

206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98
发表于 2018-4-20 14: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得头晕,还是方证相应使头脑清醒!我始终认为伤寒杂病论就是一本治疗疾病的病案集,在实践的结论与结论之间来讨论问题比较靠谱,离开了这点来谈中医理论十有八九都是神吹!(纯属个人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4-20 15: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证相应使头脑清醒吗?请看52和57条。“52.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52和57条,都是脉浮数,为什么52条宜麻黄汤,而57条宜桂枝汤?清醒吗?

以下仅列太阳篇有关条文,请看《伤寒论》有没有理论性?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49.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50.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58.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92.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瘥,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130.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一云,寒而不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134.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一云头痛即眩)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151.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153.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瞤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对经典具有理论意义的条文视而不见,却说经典著作不过是病案集,把方证相应捧上天,一味抹杀《伤寒论》的理论性,不是无意,就是有意抹杀中医学经典。
世界上没有绝对真理,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真理也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但是不能因为没有绝对的真理,就否认理论的重要性。否认中医经典的理论性,就等于否认中医学。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98
发表于 2018-4-20 16: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学习《伤寒论》必须反对两种倾向

李国栋 发表于 2018-4-20 15:47
方证相应使头脑清醒吗?请看52和57条。“52.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 ...
  不论“荣弱卫强”是不是真理,这是中医阴阳学说的基本道理。抛弃这个基本道理,中医就成了没有理论的东西。没有理论的东西,不可能成为系统的学科,世界上没有哪一门学科没有理论作为指导。抛弃中医理论,实质就是抛弃中医。因为方证对应,西医比中医更优秀。

  有道理,学习了。
  中医的优势就在于有防治思想,有辨证理论。
  中医的“方证相应”相当于西医的“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又称实证医学。


今天(1990-2010)中医药和西医药的区别--黄熙:《方剂 - 草药药理的过去、现在、与.jpg
20世纪以前中医药和西医药的区别--黄熙:《方剂 - 草药药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4-20 18: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8-4-20 18:54 编辑

感谢2楼、3楼、7楼、9楼等网友关注!

《伤寒论》50、53、54条说明,桂枝汤证不是荣气不足。若为“荣气不足”,则是脉迟,荣气不足者不可发汗,经文没有说“可与桂枝汤”,就是麻黄汤和桂枝汤都不可与。故可知桂枝汤用于“荣弱卫强”,其“荣弱”是和“卫强”相对比而言,“荣弱”是“荣气和”而不是荣气不足,“荣气和”与“卫气强”相比,则为“荣弱”。
摘录50、53、54条原文:
50.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方十九。
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1019

积分

999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19
发表于 2018-4-20 20: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要结合实际,实践理论再实践,反复临床,不断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2626

积分

633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26
发表于 2018-4-20 21: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学习《伤寒论》必须反对两种倾向

李国栋 发表于 2018-4-20 18:31
感谢2楼、3楼、7楼、9楼等网友关注!

《伤寒论》50、53、54条说明,桂枝汤证不是荣气不足。若为“荣气不足 ...
《伤寒论》50、53、54条说明,桂枝汤证不是荣气不足。若为“荣气不足”,则是脉迟,荣气不足者不可发汗,经文没有说“可与桂枝汤”,就是麻黄汤和桂枝汤都不可与。
50.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李师,脉浮紧者,本不是桂枝汤证,与桂枝汤无关。我觉得,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 是不可与麻黄汤发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617

积分

5704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617
发表于 2018-4-20 21:39:13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桂枝之用 学会排除法就能精简 李老师功德无量!
每个人理解不同 反对也好 赞同也好  你拿走你需要的就行!你有启发就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4

积分

35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94
发表于 2018-4-20 22: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好伤寒真的很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015

积分

335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15
发表于 2018-4-20 22: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学习《伤寒论》必须反对两种倾向

本帖最后由 cuijiang999 于 2018-4-20 22:31 编辑
李国栋 发表于 2018-4-20 18:31
感谢2楼、3楼、7楼、9楼等网友关注!

伤寒论》50、53、54条说明,桂枝汤证不是荣气不足。若为“荣气不足 ...

50~57条李先生的疑虑可参考《伤寒论今释》,陆渊雷在这里都有解释,不想在这里再争辩什么,我想以陆的学识他的认识还是有一定份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4-21 06: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学习《伤寒论》必须反对两种倾向

syzr 发表于 2018-4-20 21:25
李师,脉浮紧者,本不是桂枝汤证,与桂枝汤无关。我觉得,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 是不可与麻黄汤发汗 ...

脉迟为里寒,如经曰:“脉浮而迟,表热里寒。”尺中迟又为里虚,故不可发汗。仲师没有说可与桂枝汤,应是麻黄汤、桂枝汤皆不可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4-21 15: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学习《伤寒论》必须反对两种倾向

cuijiang999 发表于 2018-4-20 22:30
50~57条李先生的疑虑可参考《伤寒论今释》,陆渊雷在这里都有解释,不想在这里再争辩什么,我想以陆的学识 ...

此贴不是要争辨52条和57条是什么意思?而是针对一种说法:《伤寒论》就是讲方证相应,没有什么理论可谈。真是这样吗?那都是脉浮数,为什么又宜麻黄汤,又宜桂枝汤?脉浮数者到底宜哪个汤?
还有《金匮要略》曰:“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枳实薤白桂枝汤是攻实的,人参汤是补虚的,到底是那个汤主之?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苓桂朮甘汤主泄实,肾气丸主益虚,到底是哪个汤主之?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大青龙汤有石膏清内热,小青龙汤有细辛搜内寒,到底应是哪个汤主之?
《伤寒卒病论》是只论方证对应,不论方证病机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015

积分

335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15
发表于 2018-4-21 21: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学习《伤寒论》必须反对两种倾向

李国栋 发表于 2018-4-21 15:40
此贴不是要争辨52条和57条是什么意思?而是针对一种说法:《伤寒论》就是讲方证相应,没有什么理论可谈。 ...

哦,是这样。我赞成方证相应,但我也不否认理论,我仍然觉得《内经》用经络知识解释《伤寒论》有一定意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8-4-22 06:51:51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十年了,着意强调伤寒去内经化,流弊至深。李生自始强调中医基础理论的不可偏废,令人敬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12: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学习《伤寒论》必须反对两种倾向

槐杏 发表于 2018-4-22 06:51
近十年了,着意强调伤寒去内经化,流弊至深。李生自始强调中医基础理论的不可偏废,令人敬佩!
...

谢槐兄关注,以能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64
发表于 2018-4-26 17: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这个问题欧阳卫权老师的书说得很在理的,可以参考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08:38 , Processed in 0.231050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