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175|回复: 0

看到篇打坐的文章看得我很乐特与大家分享

[复制链接]

6

主题

117

积分

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17
QQ
发表于 2010-5-21 21: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四禅八定 南怀瑾《习禅录影》 1965年

唯识道理的推演,是由心理,生理开始分析,而说到天地同根,万物一体的道理。由人的本位开始修持,至解脱人生烦恼,超出宇宙,变成自由自在的生命。但其方法又如何呢?吾人综合所有佛经方法,不外两部分:一是行为上的培养,即善行功德;一为修证,即行为上的求证,在行为上培养善行功德为当然的,不必说它。修持上的求证,综合大小乘的修持,不论何者说法,皆靠禅定。[小乘说戒、定、慧,是以定为中心,得定自然戒、慧皆在其中矣!大乘说六度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大体上也是指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的行修,然后才达到由禅定而般若。四禅八定、九次第定,不论大乘菩萨道,或小乘声闻缘觉圣贤等,都要由禅定而来。[那么大小乘的差别又在哪里?他们的修行方法,皆由禅定而得,只是愿力的不同,以及行为见解的不同。小乘所见者浅,利他利世的愿力浅薄,境界便甚狭小;大乘则见解深厚,利他利世的愿力充沛,所以境界也大。以人世间观念说,小乘是自利的、薄情的、自私的;大乘是大公无私的、多情的。“不俗乃仙骨,多情即佛心。”由至情至性扩而充之,即大慈大悲。人的自私之情,是由爱欲所发生,佛菩萨也由此我而成,但其爱欲化为至情至性的大慈大悲,故佛菩萨者,大多情人也。但无论如何,修持皆须禅定,这绝不会错。当然!禅定不止是盘腿打坐。

  初禅:心一境性,离生喜乐。中国人配合气脉的道理,归纳初禅为念住。说到禅定,前几天说的问题皆来了。由东汉到唐宋之间的大师们,不光是三藏大师,一般的禅师,很多不仅定力好,而且神通具足。当然不是特地去修神通,一个真得道的人,一定具有神通,只是不用罢了。但若自称得道,而实际上却没有神变的能力,那就说不过去,所谓的得道,就大成问题了。但你可以反问我,《大智度论》龙树菩萨说罗汉有两种:一种神通具足;一种见空性是到家了,却没有神通。结果都是一样,而且他未说出无神通者是否可称完备。好!但你但你必相信六祖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既然见性透彻,何人又缺此一面而不具足呢?至少可认为虽见道,但所见不透彻,此其一。而且自古以来,到底有几人真得定了呢?此其二。

  同辈中能得初禅,心一境性,已是寥寥可数,更遑论定生喜乐。谁能定生喜乐来呢?天哪!大家打坐腿麻得不得了,痛苦不堪,心一境性也许谁能做到不敢说,但定生喜乐则似还未见过,则谈何修持呢?何处是喜?何处是乐呢?如此则初禅都未到。念佛者念到一心不乱,参禅要到一念不生,未悟者只一句话头孤零零的,悟了的只悟到本来面目现前,完全定住,心一境性,定久了,就定生喜乐。(这在佛经上都有,可是散在各经中,没有一套完整的可以看出来。)定久了,要达到定生喜与乐,才是初禅。喜是心理的,乐是生理的。如某老当年到达定生喜乐没有?不敢说,反正他很爱打坐就是,倒是处道中人,还有些似乎到相似的定境,但可惜见地不真,无可奈何!

  初禅到达后,愿力大、智慧大。要理事配合了始为初地。

  二禅定生喜乐,身心如同离开,与物理世界脱开一般,有一种远离的感觉。现在你们打坐时,虽在理上都知道了“我”,见到意识清净,但非本来面目,解脱不开身体的感觉,解脱不开时间空间,物理世界的观念习气。要离开这些观念,才得离生喜乐。中国人综合经验来说出入息停止了,名为气住,始能达到离生喜乐。如此,中国道家说,人服气可以才生不老,可以辟谷。印度瑜伽术也有此同样说法,但还没有中国多,如法师昨天表演道家功夫的一套,在印度瑜伽术中也有此功夫,谓之腹贴背。现在世界上有很多炼道家或瑜伽术有功夫者,可达到气住的地步,但要注意这并非二禅。二禅是禅定的功夫深厚了,然后达到出入息自然停止,并不是以气功勉力达到,这是一个关键,非常重要。所以做学问必须要仔细,不能混淆而谈,必须有科学精神。如此出入息自然停止了,达到气住,才能离生喜乐。光想求证果位,不用功不行,要一步一步地努力。

  再进一步的三禅“离喜妙乐”,离喜即离心境上的喜悦,只有定境之乐,浑身十万八千个毛孔无处不乐,故大乘经典说菩萨内触妙乐,然后才可舍欲界粗触之乐,不到达此地步,休妄言无情色之欲。要知此欲界中众生,哪个不是因欲念而来的?中国人综合经验,谓三禅为脉住(这在佛经上是看不到的)。心脏脉搏接近停止了,此与瑜伽术之勉力使心跳停止不同。后者是用妄想之念力控制,使之停止,而三禅是妄念不起,自自然然地就达到的,此是大关键,不可不察。故访道要有眼光,世俗以为有道者,其实此道非彼道。 脉虽住了,然身上暖寿不减,到三禅后,出入息停止,渐渐心脏脉搏接近停止了,但全身暖而柔软,连筋骨都软化了(此时不可碰它),如婴儿之体,如老子所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即如婴儿之体,内触妙乐,可以返还童真天地的境界。

  再进一步到四禅,其境界“舍念清净”,既然气住脉停,如何还有念呢?此是指身见,人我执的小我的念,再舍此我之妄心,才进到相似无我的大我。所以上午告诉你们“念佛是谁?”“是我!”乃理上事,还必须在事上证到才行,还早得很哩!必要在舍念之后才得清净。《楞严经》所说的:“清净圆明,含裹十方”,有些人认为在理上一悟即可到达,即行了,哪有这种事?光是理上悟到是抵不住事的。现在是什么时代!得拿出修证的证据才行。故《楞严经》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不修持还行吗?口头佛法谁不会说?本来如此嘛!但我们既然全心全意深入地学佛法,就应该求证嘛!

  说明了四禅以后,还有四个定境,合起来称为四禅八定:
(一)色无边处定。色代表光明及物理世界,即色法,是很抽象的观念,精神有时也包括在内。此境界将四大:地水火风都化空了,能与宇宙相通,色无边际。现在我们打坐,都不超出肉身四大的范围,如何能有神通?眼识所及要到无边际处才算数。

  (二)空无边处定。现在有些人打坐不是空空洞洞的境界吗?但空的边际只是在此色壳子的范围,更不能包括此虚空,如何能说到求证呢?

  (三)识无边处定。识即意识精神,可在刹那之间,超越十万八千里无边处,放之弥于六合,收之退藏于密。

  (四)非想非非想处定。非现有思想,也非说其无作用,是有作用的,百千万亿化身皆可办到,是妄想又非妄想,也可看到的。

  以上即是四禅八定,所谓九次第定,是加一灭尽定。这是大阿罗汉进果用的,一切境界皆灭尽、丢尽,住在清净境界,暂不再来,即如刚才XX法师他说的:躲在涅槃境界中不再来了。许多行者也都以为住山洞中,了生死,就可以达究竟了。慢说你还没有修到,即使做了,还是小乘罗汉境界,是有余依涅?,习气未尽,阿赖耶识中的习气种子未净,纵然一定可定上八万四千劫,还是要出定的,不要以为不得了。而且须知时间的观念是相对的,在宇宙本体言,不过一弹指时间,如平常打坐境界好时,半小时如一刹那顷,若功夫差时,五分钟时间就觉悠长得很,好不难受。何以罗汉进了果位,纵使经过八万四千劫还要出定?到时为何非要出定不可?这又是一个问题。出定以后仍要回心向大乘,发心发大愿,才能上证菩提大道,否则一转娘胎再来,生在大富大贵之家,至多智慧、品德高超一些,可是若在富贵场中迷误了,再来时也许会转到下三道中去了。地上菩萨,未到不退转位者,以及大阿罗汉,都还有隔阴之迷的挂碍。




上一篇:内经问题请教
下一篇:情志与健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1:40 , Processed in 0.06169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