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切寒热疾病都是人体的气血分配不均造成的.
一杯热水倒在地上很快就凉了, 而盛在茶瓶里的开水能保持好几天都是热的.这是阳气的聚散快慢造成的. 我们的人体每天都在不断地制造阳气, 消耗阳气. 这一制造一消耗之间若能达到相对的平衡, 人体的体温和基础代谢就保持相对稳定. 否则, 人就发病. 制造阳气是靠先天的肾阳和后天的脾胃. 布散阳气靠心肝和肺. 一个人的一生所得的疾病的性质通常取决于体质的因素. 即机体制造阳气的大小, 功率小, 易发寒病; 功率大, 易发热病. 先说阳气制造方面吧.
肾和脾胃是我们人体的后勤,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我们制造阳气.古代的医家对肾和脾胃到底谁最重要有过争议,所谓"补脾不如补肾",或"补肾不如补脾".古人也是很注意到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你看<<伤寒论>>里面的方子,真武汤,四逆汤或四逆辈,里面都有壮肾阳的附子。真武汤是治水的方子,水属阴性,说明阳气不足,具体来讲是太阴里和少阴表的阳气不足。哪里的阳气不足,水邪就往哪里入侵。于是就有了真武汤条文里的“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机体的制造阳气的水平下降了,或因为发汗过多阳气受伤了。故用白术,炮附子来激发脾肾的阳气,同时用生姜和茯苓来散表里的水邪。加芍药,是因为有腹痛,有医家认为芍药可以利小便祛水邪。这里面“其人仍发热”,说明人体虽说被寒与水弥漫着,但机体仍然还能制造能量,故身体还能发热,所以真武汤证没有死证,死证是不敢用生姜,芍药的。
而死证是哪个方子呢?那就是四逆汤方证,或四逆辈方证。古人是很谨慎的,只要是下利清谷,手足寒冷过肘膝,呕,脉沉或脉微欲绝这几个阴寒极盛的脉症,哪怕是兼有身热,身体疼痛的表证,也不再考虑表证了,直投四逆汤,连温性的桂枝汤都靠边站了。人体在这个时候已经是星火燎原的状态,一点外来的风寒湿邪都足以把它熄灭。十万火急的情况下,古人选择了生附子,干姜,炙甘草。生附子的回阳力量要大于真武汤里面的炮附子;干姜温脾阳,守而不走;炙甘草的土性很强,能存放阳气。我在郑州跟随一位老年中医学习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病案,病人七十多岁,意识模糊,手脚冰冷过肘膝,爱喝滚烫的开水,家属怕他烫着没敢让他喝。我这个老师当时就说胃阳快要绝了就爱喝烫水以自救,就开了四逆汤,第二天,病号的精神就好些了,手脚有点温度了,后来就好了。这是机体产生阳气的原动力衰减了,是肾的问题。
人们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说在冬天我们早上要是不吃早餐,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手脚到中午也难以暖和起来,而一旦我们吃了饭以后,通常身体很快就暖和起来了。还有就是在临床上,我们会发现脾胃虚寒的人通常怕冷,也怕风吹,所谓 "脾胃好,营卫调" 。反过来想,《伤寒论》里面的阳明证的白虎汤证和承气汤证却有身大热的症状出现,说明后天的脾胃是供养全身阳气的。
说到阳气的分配问题,就要提到四逆散了,这是疏肝的祖方。〈〈伤寒论〉〉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这是少阳病,因有四逆,脉微细的类似于少阴的症状而冠以少阴字头。这个方证有许多叫人疑惑的地方,我读这个方证的医案的时候也常被现有的症状所迷惑,因为阳气一旦郁结了很容易出现寒热夹杂的现象.但是有一点上肯定的,出现里热的小便赤,心烦,大便干结,即使有四逆,也要考虑此方证. 判断这个方证首先要看有没有柴胡证,胡希恕先生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大柴胡汤证没有呕也不能下”的方证。我曾经用这个方子加鱼腥草,蒲公英治疗几例小便急痛的膀胱炎,效果要好于西药。
|
上一篇:《伤寒论》“太阳病”之概念下一篇:《伤寒论》第30条之真伪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