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凡例
一、诊断学之内容,充分言之,固不仅脉证两端。然本书以提纲名,凡所言者,皆其纲领耳。若求完备,当让诸专书。
一、本书于脉之举例,数仅三十。其余似嫌枝蔓,概不采入。严格言之,临床应用上,即此所举之三十种脉,已觉其多,殊无兼收并蓄之必要也。
一、脉学至繁,旧有专籍,本书仅于诸脉之想,分例四项,加以科学的说明,挂一漏万,知所不免。惟活法在人,是在临床家之隅反耳。
一、如何脉象而见如何之主要疾病,此盖言其常。自其变者而观之,亦每有见此脉在不见此病者。此古人所以有舍脉从证,余证从脉之论也。读者宜明辨之。
一、舌之与证,关系至密,而于胃肠病,尤为显著焉。本书论舌,多有为前人所未道及者。盖皆从临床经验上得来,与好为矜奇立异之谈者,迥不相侔。
一、疾病之来,千变万化,苟欲一一罗其证状,而为之详细说明,固非本书之职责。然于个中所叙述者,实皆本诸心得,无一空论,斯则敢为读者诸君正告焉。
祝氏医学丛书之二
诊断提纲
山阴 祝味菊 著
胞弟 敬铭
受业 曾济和 罗济安 徐伯远 徐仲才 王仪均 参校
导言
西医于诊断,则偏重听诊、打诊、测诊,而于持脉之触诊,乃不甚注意。例之国医,适成反比。盖国医视切脉为诊断上重要之一端,以其观察点,则在人身之气血方面。(气血之真谛详拙著病理发挥)既病之后,气之变化如何,可于脉之势态上得之。血之变化奚若,可于脉之形态上求之。因种种病,而现种种脉。临床经验,信而有征,与硝烟触诊之仅计其脉搏次数者,未可相提并论。而病理上气血之变化,表现于外部者,厥惟诸般之证状,故内经云:能合色(指证状言)脉,可以万全。斯诚为诊断学上之铁板注脚也。且任何疾病,未有不影响于气血者,就气血之观察而下诊断,理论上殊为圆满。故本书以脉证为二大提纲,如能心领神会,运用愉快,则于诊断学思过半矣。外此姑从略焉。
脉理
脉理者,乃由脉搏变化而考察其病理机转之谓也。然脉有形势之分,浮沉者,言其形,于此而可以觇其血之贫富焉。迟数者,言其势,于此可以窥其气之强弱焉。而浮沉迟数,又往往不能单纯独见,更兼有其它各象。故必于脉之形势病理,有深刻之了解,而后乃可下主要疾病之诊断,更能推知其兼象之何属焉。根据以上所述,分列四项如左。此节取材,系本石顽老人之诊宗三昧。
◎浮脉
形态:下指即显,按之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流利,不似虚脉之按之不振、芤脉之寻之中空、濡脉之绵耎而无力也。按下指即显,殊不甚确实。如肥人富于脂肪,何能下指即显。故须推其肉空,始能有得。
病理:浮为经络肌表之应。盖言正气机转,有向外抵抗之势。脉管软滑,而血液充实。但本脉有时间性,初病见之者顺,久病见之者逆。
主要疾病:伤寒太阳病。
兼象:浮而缓,为中风。浮而紧,为伤寒。浮而数,为温病。余类推。
◎沉脉
形态:轻取不应,重按乃得,举之减小,更按益力。不似实脉之举指迫迫,伏脉之匿于筋下也。
病理:沉为脏腑筋骨之应。盖言血压低降,末稍动脉血液减少,正气衰微不能外抗之象。
主要疾病:寒邪直中少阴。石水、正水、寒疝等。
兼象:沉而紧、为里寒。沉而迟,为阳虚。沉而数,为郁热。余类推。
◎迟脉
势态:呼吸定息,不及四至(一分钟不及六十至)而举按皆迟。不似涩脉之参伍不调、缓脉之去来徐缓也。按定息者,似一呼一吸之间。略为停顿之意。
病理:迟为阳气不显,营气自和之象。阳气不显,盖谓官能低减。营气自和,乃云生温机能无亢进能力,以补充其散失之体温。而营气自和之自字,殊觉耐人寻味,盖言营气仅能维持其自身之现状,不能顾及卫气之消耗故也。
主要疾病:阳虚、寒积等。
兼象:迟而滑,为气病。迟而涩,为血病。余类推。
◎数脉
势态:呼吸定息,六至以上(一分钟八十至以上)而应指急数。不似滑脉之往来流利、动脉之厥厥动摇、疾脉之过于急疾也。
病理:数为阴胜,热邪流搏于经络之象。经谓神经,络指脉管。盖因官能亢进,生温升腾,致使神经兴奋,脉搏增加故也。
主要疾病:诸热病等。
兼象:数而虚,为中气不足。(虚火)数而涩,为血虚。(即阴虚生内热)余类推。
◎滑脉
形态:举之浮紧,按之滑石。不似实脉之逼逼应指、紧脉之往来劲疾、动脉之见于一部、疾脉之过于急疾也。按按之滑石,石谓宋。又动脉之见于一部,征诸临床经验,殊为不合。其理由,容于动脉中详之。
病理:滑为血实气壅之象。盖谓气血兼盛,而脉波乃见充实流利也。
主要疾病:中风(中风属于脑充血者)畜血等。
兼象:滑而数,为宿食。滑而实,为病在外。滑而大,为元气内伤。余类推。
◎涩脉
形态:指下涩滞不前,内经谓之参伍不调。不似迟脉之指下迟缓、缓脉之脉象迂徐、濡脉之来去绵软也。
病理:涩为津血亏少,不能濡润经络之象。乃因血液枯减,神经失养,动脉血流濡滞之故。
主要疾病:血痹、虚劳等。
兼象:涩而数,为虚热。涩而浮弱,为无子。余类推。
◎虚脉
势态:
指下虚大而耎,如循鸡羽之状。中取重按,皆弱而少力,久按仍不乏根。不似芤脉之豁然中空,按久渐出、散脉之散脉无根,重按久按,绝不可得也。
病理:虚为营血不调之候。按此说,征诸病理为非是。营血不调,应改为营气衰弱,乃合。盖气谓神经之官能。脉搏之动,由于心脏弛张,而神经实为之主。神经衰弱,则心脏弛张之力,当然减少,脉安得不见虚象。可知此非血虚,乃气虚耳。故秉浮中沉三部,均可见。
主要疾病:气虚。
兼象:虚而涩,为气血两亏。虚而数,为气虚之极。(此处之数字,不宜作热论。盖为神经虚性兴奋之自然结果。如将灭之火,必见回光之象。)余类推。
◎实脉
形态势态:重浊滑盛,相应如参舂,而按之石坚。不似紧脉之迸急不和、滑脉之往来流利、洪脉之来盛去衰也。按本脉,形势两态兼而有之,更应注意者,参舂系状脉搏鼓指之态,盖言其石坚故也。
病理:实为中外壅满之象,乃因动脉血液充盈,血压亢进故也。经云邪盛则实,非正气本充之谓。按非正气本充云者,非谓正气衰弱,乃指邪正相争而言。盖必邪正之势相当,始能脉见实象,以其自然疗能健在故耳。但本脉有时间性。如下后、或大汗后见之者,均危。
主要疾病:伤寒阳明府实等。
兼象:实而浮,为表实。实而细,为有积滞。(此处之细字不可认作虚象,以其中有积滞,致血液不能流畅。于此更可证明邪盛则实之言,为有味也。)余类推。
◎弦脉
形态:端直以长,举之应指,按之不移。不似紧脉之状如转索、革脉之劲如弓弦也。但应注意者,按之不移之按字,宜作推字解。以弦脉非按之可得,必推其肉空而后乃能取之也。
病理:弦为阳中伏阴之象,乃言脉管紧张而富于弹性也。此处之阴阳,系谓寒热,因弦脉皆为寒热相搏之候。
主要疾病:水饮、冷积、伤寒少阳病(太阳伤寒必见紧脉。紧为弦疾之合,以其自身抵抗力足与病势相争,盖乃脉管紧张,疾乃血行过甚,病至少阳,则正气虽欲抵抗病机,而因其血行减退,故脉仅弦而不疾)等。
兼象:弦而迟,为寒积。弦而滑,为瘀血。(于此有须郑重注意之点,必弦而兼滑,乃可攻。若在妇人,仅滑而不弦,则为孕脉,攻之必贻大害。)弦而涩,为虚劳、内伤。余类推。
◎缓脉
形态势态:从容和缓,不疾不徐。似迟而实未为迟。不似濡脉之指下绵耎、虚脉之瞥瞥虚大、微脉之微细而濡、弱脉之细软无力也。按本脉,形势两态兼而有之,且有时间性。如下后汗后,及厥阴病而见本脉者,皆属正气机转之好现象,以其有胃气故也。但须说明者,缓与紧相对待,不必专从至数论。
病理:缓为脾家之本脉,盖言阴阳调协,脉搏冲和也。故此脉象,乃属生理的,单纯无病理可言。
主要疾病:无有。以其在病理上,不能单纯独立故。
兼象:缓而弱,为脾虚。缓而浮,为伤风。缓而细,为中湿。余类推。
◎洪脉
形态势态:既大且数,指下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而按之稍缓。不似实脉之举按逼逼、滑脉之软滑流利、大脉之大而且长也。按本脉,形势两态兼而有之,且属兼象,观既大且数四字可知。故凡言洪脉,必有大数之涵义存焉。
病理:洪为火气燔灼之候。乃因生温升腾,血流加速,血压增高,末稍之动脉充血故也。
主要疾病:温病。伤寒阳明经病等。
兼象:无其它兼象,惟有时间性。如失血,久病,洞下、及大汗后见之者,均属危候。内经所云脉证相反,即指此而言。
◎微脉
势态:似有若无,欲绝非绝,而按之稍有模糊之状。不似弱脉之小弱分明、细脉之纤细有力也。按本脉,与虚脉最易混淆,其分别处,在本脉则至数不明,脉波起落均稍觉模糊,而虚脉则浮中沉三部至数均分明,惟少力而已,并无模糊之状。故本脉较虚脉病为更甚,是不可不知也。
病理:微为阳气衰微之候,乃因神经衰惫,动脉血压低降故也。
主要疾病:亡阳、失精、脱泻、类中等。
兼象:微而细,为伤寒少阴病。微而缓,为伤寒厥阴病。(伤寒传至厥阴,虽病邪减退,而正气亦感不足耳。)余类推。
◎紧脉
形态:状如转索,按之虽实而不坚。不似弦脉之端直如弦、牢革之强直搏指也。按本脉为弦疾之合,弦则脉管紧张,紧则反是。故曰按之虽实而不坚,而疾乃血行过甚之谓。故本脉当察其形态,不能审其至数,盖其至数,甚有一百数十至者,若仅注意其至数,认疾为亢阳无制,则鲜不偾事矣。
病理:紧为寒邪收引,热因寒束之象。盖言放温机能减退,体温蕴蓄,心脏搏动亢进,血压增高,动脉血液充盈所致。按热因寒束之热字,系指自身体温言,非谓热病,故治当发散,即内经所谓火郁发之是也。若认为热病而进以凉药,则无异于操刀杀人矣。
主要疾病:伤寒太阳病。及寒邪凝滞,血郁气阻之痛证等。(多数痛证皆见本脉。若太阳伤寒,则痛在全身。若寒凝邪滞,血郁气阻,则痛在局所。即炎证初期,亦有属于寒凝之象者。)
兼象:紧而浮,为表寒。紧而沉,为里寒。余类推。
◎弱脉
势态:沉细而耎,按之乃得,举之如无。不似微脉之按之欲绝、濡脉之按之若无、细脉之浮沉皆细也。
病理:弱为阳气衰微之候,乃因神经衰惫,官能减退,动脉血压低降故也。
主要疾病:虚劳。脾胃虚寒等。
兼象:弱而迟,为虚寒。弱而滑,为新产。余类推。
◎长脉
形态:指下迢迢而故于本位,三部举按皆然。不似大脉之举之甚大,按之力少也。按古人对于长脉之观念,注重部位,多以上鱼际下尺泽释之,故曰过于 本位。然吾人之意,殊不尔,以长脉须从脉波上诊察,而着意于其应指面积之长短何如,不能以部位面积长短定之。盖瘦人以瘦故,每多见长,肥人以肥故,每多见短,若专注重部位,又将何说之辞耶。
病理:长为气治之象,乃因神经条达,血流和畅而然。在平人则为气血充足,在病理则为管能亢进,而有向愈之机矣。
主要疾病:无有。以其在病理上,不能单纯独立故。
兼象:长而浮,为经邪方盛。其它则无。
◎短脉
形态:尺寸俱短,不及本位。不似小脉之三部皆小弱不振、伏脉之一部独伏匿不前也。按不及本位之观念,错误与长脉等,可参照而知,不赘述。
病理:短为气病之象。盖缘神经衰弱,动脉血流减退故也。
主要疾病:无有。盖病时而见本脉,必因其人心脏衰弱,已达极度,病机至此,皆属危候。如古人所云,亡阳谵语脉短者死,是也。
兼象:短而涩,为痰食积滞。其它则无。
◎大脉
形态:应指满溢,倍于寻常。不似长脉之但长不大、洪脉之既大且数也。按本脉有时间性。如痢疾初期见之无妨,久则足征其正气衰败也。又如伤寒未发汗前,见脉大而紧者,固无碍,若中风证而误用麻黄发汗,以致亡阳而见本脉者,则为危候矣。
病理:大为病进,又为正虚之象。乃因神经弛缓,脉管扩张所致。按此应于虚实上着眼,病进之大,必见充实,正象之大,必见软弱。前者由于脉管血液充盈,其大也,乃被动而扩张。后者由于脉管软化,失却弹力,其大也,乃自动而扩张。细心体会,当能辨之。
主要疾病:伤寒阳明病。(此属实者)痨瘵。(此属虚者)
兼象:大而涩,为胀满。大而浮,为正虚,余类推。
◎小脉
形态:三部俱小,而指下显然。不似微脉之微弱依稀、细脉之微细如发、弱脉之软弱不前、短脉之首尾不及也。按本脉有时间性,如汗后下后而见之者,佳。
病理:小为正气不充之象。乃因神经衰弱,动脉血压低减,抵抗力薄使然。主要疾病:无有。以其在病理上,不能单纯独立故。
兼象:小而弦滑,为实邪固结。(如水饮之澼囊等)小而迟,为虚寒。余类推。
◎芤脉
形态:浮大弦耎,按之中空,中取虽不应指,细推仍有根气。不似虚脉之瞥瞥虚大,按之忽然无力也。
病理:芤为血虚,不能濡气。按气字有语病。以气指神经作用而言,此因血少脉空,濡气奚益。盖由血液骤减,脉管之形质如故,惟须注意者,本脉必在暴亡血与液时,始得见之,迨生理上起救济作用后,则其脉必由芤而弦涩矣。
主要疾病:失血亡津等。
兼象:无有。盖见本脉后,体工旋起反应,故无其它之兼象也。
◎濡脉
势态:虚细而耎,如絮浮水面,轻取乍来,重取乍去。不似虚脉之虚大无力、微脉之欲绝非绝、弱脉之沉细软弱也。
病理:濡为胃气不充之象,乃因消化不良,营养障碍,神经衰疲而然。
主要疾病:内伤虚劳,脾湿泄泻等。
兼象:濡而迟,为寒湿。濡而数,为湿热。余类推。
◎动脉
形态:厥厥动摇,指下滑数如珠,见于关上。不似滑脉之诸部皆滑数流利也。按见于关上,殊不确实。昔人云:妇人尺脉动甚为有子,足征本脉非仅见于关上耳。
病理:动为阴阳相搏之候,盖因气血俱充,脉波乃见圆滑。故单纯无病理可言。
主要疾病:无有。以其在病理上,不能单纯独立故。
兼象:动而弱,为惊悸。动而浮,为自汗。余类推。
◎浮脉
形态:隐于筋下,轻取不得,重按涩难,委曲求之,附着于骨,而有三部皆伏,一部独伏。不似短脉之尺寸短缩,而中部显然,沉脉之三部皆沉,而按之即得也。按三部,非谓寸关尺,乃指人迎、寸口、趺阳三部之动脉而言。必如此解,乃有一部独伏之可能,否则寸、关尺,同为一脉管之领域,伏则皆伏,岂能伏其一,而遗其二者耶。故在临床经验上,殊不能不否认之也。
病理:伏为阴阳潜伏之候。乃因血压低降,末梢动脉血液将竭故也。此处之阴阳,系指物质与势力言。
主要疾病:霍乱、疝瘕、留饮、伤寒失表、卫气不达等。
兼象:无有。盖本脉之原态,已附着于骨,必须委曲求之,始有所得,故无其它之兼象也。
◎细脉
形态:往来如发,而指下显然。不似微脉之微弱模糊也。
病理:细为阳气衰弱之候。盖言神经衰疲,血压低降,末梢动脉管收缩使然。
主要疾病:卒中暴寒,泄泻等。
兼象:细而涩,为血虚。细而然,为忧思过度。余类推。
◎疾脉
势态:呼吸之间,脉七八至,虽急疾而不实大。不似洪脉之既大且数,却无躁疾之形也。
病理:疾为亢阳无制,真阴垂绝之候。又为阴邪暴虐,虚阳发露之征。乃因神经紧张,心动亢进,脉管内血流过甚故也。但有实性虚性之分,前者属于阳实,后者属于阳虚。
主要疾病:阳毒。阴毒。虚劳等。
兼象:疾而洪大,为烦满。疾而沉细,为腹痛。余类推。
◎牢脉
形态:弦大而长,举之减小,按之实强,如弦缕之状。不似实脉之滑石流利、伏脉之匿伏涩难、革脉之按之中空也。
病理:牢为病气牢固之征。盖由血液郁滞,脉管痉挛所致。按病气牢固四字,殊欠推敲,其意盖谓邪实正虚也。
主要疾病:湿痉拘急。寒积内伏。胃气竭蹶等。
兼象:无有。盖病时而见本脉,已属危殆,故无其它之兼象也。
◎革脉
形态:弦大而数,浮取强直,重按中空,如鼓皮之状。不似紧脉之按之实而不坚、弦脉之按之不移、牢脉之按之亦坚也。
病理:革为变革之象,乃由营养失常,血液稀薄,神经虚性兴奋,脉管硬变而来。按变革二字,虽似隐合病机,究嫌笼统。特为补正如上。
主要疾病:半产漏下,亡血失精等。
兼象:无有。其原因可与牢脉参照之。
◎促脉
势态:往来数急中,忽一止复来。不似结脉之迟缓中,有止息也。
病理:促为阳邪内陷之象。乃因生温升腾,想脏博动亢进,血流数急,动脉瓣闭镇不全故也。按阳邪内陷,乃国医之术语。举例言之,如伤寒太阳病,应发汗而反下之者,致违反体温外越之趋势,蕴蓄于里而成之机转也。
主要疾病:温热发斑,瘀血发狂,暴怒气逆,伤寒太阳病误下等。
兼象:无有。盖迟 而一止复来,则为结。止而不还,则为代。故无其它决象也。
◎结脉
势态:指下迟缓中,频见息止,而少顷复来,不似代脉之动止不能自还也。
病理:结为阴邪固结之象。乃因生温低降,静脉还流减少,心脏搏动失其平衡使然。按阴邪固结云者,其反面实有阳气不足之涵义也。
主要疾病:癫痫(血不)积。寒饮气郁等。
兼象:无有。其原因可与促脉相参。
◎代脉
势态: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不似促结脉,虽见息止而复来有力也。按不能自还,非谓脉搏中止后,不能复见,盖状其正气衰疲,不振之态耳。
病理:代为元气不续之象。乃因神经衰惫,心脏搏动时有间歇性之休止故也。按本脉有时间性,如孕妇在二三月时见之者,则无妨碍,若高年,或病后,其脉见中止而有一定次数者,多属不治。
主要疾病:颠仆重伤,气血骤损等。
兼象:无有。其原因见于促结脉中。
◎散脉
形态势态:举之浮散,按之则无。来去不明,漫无根蒂。不似虚脉之重按虽虚,而不至于散漫也。按本脉,形势两态兼而有之。
病理:散为元气离散之虚。盖言神经衰痹,血压低微,血流将竭,脉管弹力丧失也。
主要疾病:无有。以其在病理上,不能单纯独立,大凡病势至此,皆属绝候故耳。
兼象:无有。因其既无主要疾病,更何有于兼象耶。
证候
证候云者,乃概括诸般之病状而言。种类颇多,范围至广,而于诊断上之关系,殊深密切。就中如舌苔之变化,寒热之真假,乃至神色声音之观察,皆为西医所不屑道。而国医则视为临床医典中之鸿秘焉。抑犹有言,国医之所以为国医者,亦于是乎在,舍此而欲他求,吾未见其有得也。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下例所举,不过全豹中之一斑耳。
验舌:前人验舌之法,系将整个的舌,划分数部,如前中后左右,以配脏腑。说近于鑿,殊不可信。吾人就临床上之经验,以为舌之诊察,应分舌本与舌苔。舌本者,即舌之体质,舌苔者,即附着于舌面之衣也。其它凿说,概不与焉。盖验舌本,可以辨气血之障碍。验舌苔,可以明胃肠之变。故本书于验舌,固重视其苔,而同时亦兼察其本也。试约略分述于下。
白苔:微白而润者,为表寒。白润中黑者,为里寒。白而滑者,为水邪。白而厚腻者,为中湿。白而干燥者,为津伤。白如积粉者,为疫疠。同时更宜兼察其舌本,如舌本淡红者,为阳气不足,红者为化热之渐。淡白者,为血虚。萎白者,为亡血。
黄苔:微黄而润者,表证失汗,热郁于里。纯黄而干者,为阳明府热。纯黄而腻者,为湿已热化。纯黄中黑而燥者,为热甚伤津。(以上苔色,皆属鲜明。若见晦暗者,多属假象。即前人水极似火之谓。临床家应加以郑重注意)舌本鲜绛者为里热已炽。余则可与上述之舌本互参。
灰苔:有寒热之别。如纯灰而润,舌本淡红,或暗紫者,为寒邪直中三阴,及伤生冷。(倘服药后,而苔转微黄色者,生。见灰缩者,死。是宜注意及之。)灰而腻,舌本淡红者,为寒湿,此属于寒者。灰而干燥,舌本深红,或鲜绛者,为里热已炽,胃液受伤,此属于热者。
黑苔:见之者皆属危候。亦有寒热之别。如纯黑而润,边底淡白,舌本不红者,为阳微寒甚。纯黑而干,舌本不红者,为脾阳将竭,水精不布,此属于寒者。纯黑而干,边底深黄,舌本红绛者,为府热亢甚,此属于热者。(即前人火极似水之谓。)
浊苔:其色驳杂,而姤腻如浆,凡胃有积滞时,多见之。但有寒热虚实之别。如浊而白滑者,为寒积。浊而黄燥者,为热滞。浊而拂之不去者,为邪实。浊而拂之剥离者,为正虚。舌本,可与首节白苔下参照之。
裂舌:苔中呈裂纹,如界划之状者。裂而干白者,为寒积胸中,脾津不布。裂而燥黄者,为热极伤津。裂而纯黑者,为胃阳将竭,津液枯涸。而舌本亦有见裂纹者,无论平时病时,皆为中气衰薄,饮邪内聚之征。其它舌本之诊候,与前互参可也。
剥苔:有全部与限局之分。凡剥之见于全部而润者,为中气虚寒。干者,(即前人所谓镜面舌。)为阴虚液竭。其剥之限局于一处,或在中心,或在左右,厥如钱如条者,皆为中有积饮。今人每视剥苔为阴虚者,殊与事实不符。其有腻苔中,兼见局部剥落者,亦以阴虚名之。几何而不杀人也。吁可慨哉。舌本之参证如前。
刺苔:乃因舌面乳头燥硬,扪之如芒刺也。(即俗所谓杨梅苔。)刺而深黄者,为热邪内陷。刺而灰者,为少阴热结。刺而黑者,为不治之候。舌本鲜而刺者,为热甚亡阴。余皆无刺可觅。
按上述外,尚有其它多种之舌别。如卷舌、萎舌、硬舌等。前人言之綦详,恕不备载。又苔之生成,必由根达尖,故病重者,其苔满布,轻者,乃不及尖。而苔之化也,则与生成为反比。故病解时,必先化其尖,而后及其根,已成为临床上之公例。至前人所谓苔之在尖者,主某病,殊属非是。盖未有根无苔,而尖独见之者。此亟应纠正其谬误焉。
察色:
有苍、黄、赤、白、黑之分。例如色苍者,多属寒。黄者,多属湿。赤者,多属热。白者,多属血虚。黑者,多属水病。其详分隶于各该主证下,参照自明。兹不赘述。而其要点,在鲜泽与暗晦之间。色泽者,其病易差,色晦者,其病难已也。
恶寒:此为自觉证状。盖言病者自觉寒冷之可畏,但有真假虚实之分。例如抵抗不足,卫气衰弱之恶寒,惟遇寒时,始呈畏怯之状,此属于真者虚者。反之热被寒郁之恶寒,虽在夏月,亦有非御重棉不可之势。此属于假者实者。恶寒而限于局部者,如金匮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如掌大是也。大都恶寒,除由于阳虚者外,属表证者居多。
发热:此为自觉而兼他觉的证状。盖言病者医者,皆能感觉其热度之如何也。亦有真假虚实之分。例如壮热不减,烦渴便燥,脉数而实,小溲赤涩,发言壮厉,此属于真而实者。反之,热而不壮,且有起伏,燥渴不欲饮,便秘溲浊,脉大而虚,或细弱,语声低微,脚下不热,此属于假而虚者。其局部发热,而身有恶寒现象者,乃将发痈肿之征。他如疟疾、阳明府实、虚劳等,发热有定时者,名曰潮热,以其如潮之有信然。
大便:此种证候中,关于泄泻、滞下、便秘之寒热虚实,前人所言者,多有可取,无俟申说。惟于滞下便秘二端,尚有补充之意见,试略言之。滞下之属于湿热者,其初期,亦必因滥食生冷,或腹为寒侵所致,必无由纯热而成者,此应补充者,其一。便秘非仅由津血虚涸使然,而阳虚失化者亦有之,此应补充者,又其一也。
小溲:此种证候中,属于闭、癃、频、数、遗尿、淋浊等之寒热虚实。前人已辨之甚晰,二烦赘述。惟须加以说明者,仅在其色之清浊耳。通常皆认溲色黄而浊者,为热。殊不知凡患湿病者,其溲皆浊,于此而亦可谓之热乎。故其着眼处,应于清浊上辨之。如黄而清者,始属于热。白而清者,则属于寒。白而浊者,属于寒湿。黄而浊者,乃系阳为湿郁,故肾阳虚损失化者,亦多见之。
呕吐:有声无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但有寒热之不同。例如喜热、恶寒、苔白、肢冷、吐蛔、脉弦迟者,为寒。喜冷、恶热、烦渴、泛酸、苔滑、脉洪者,为热。又呕吐清水甚多,不生渴感,而胸中反觉舒畅者,盖缘夙欲所致。此又不可不知也。
呕逆:即古之所谓哕。喉胸间呃呃作声而无物也。但有虚实寒热之别。如伤寒发汗、吐、下后,下利日久,及妇人产后等,皆虚之例也。饮食停积,暴怒气逆,及阳明热结失下等,皆实之例也。然虚实中,又当脉苔参合,辨其寒热焉。
嘈杂:其状似饥非饥、懊憹不宁,病经发汗吐下后,及小儿食积时,多见之。
齘齿:齿牙相摩作声也。除痉厥外,多见于睡眠中。小儿胃有积滞时,每呈此种状态,成人则罕见之。
口渴:渴必喜饮。例如伤寒阳明病,温病、三消等,皆是。倘欲饮而不喜咽,如伤寒少阴病、湿病等,由于中寒脾津不布者,皆干而非渴他。设使喜热饮者,则亦中寒之类耳。
口靡:口腔舌面布,如糜粥之浑浊物也。多由中寒脾败所致。大概伤寒湿温,初病时为苦寒之剂所伤,或重用滋腻者,多呈此状。时师以为热邪伤阴,是认糜烂为口糜,殊不可从。
痞满:胸中气机阻滞,痹而不舒,按之濡软,为一种无形的障碍也。见之者,皆由脾胃虚寒,中阳失化之故。俗谓肝气横阻,良堪喷饭。即以旧说论,肝主疏泄,岂有不能泄其痞满,而反增其痞满者乎。盖亦不思之甚矣。
肿胀:肿由组织侵润而起之病变,故多见于全身,如水肿是。胀为水液蓄积而来之病变,故仅见于体腔。如胸水、腹水是。但有充血与郁血之分。大凡充血性者,皆属于热,郁血性者,皆属于寒。
积聚:有形固定而不散移者,为积。为形散在而非固定者,为聚。积之病变在形质,如瘀血癖块等是也。聚之病变在势力,如肝气胃气等是也。
咳嗽:无痰有声曰咳。有痰有声者曰嗽。皆有虚实之别。如肺劳则属于虚,痰饮则属于实。惟咳之中,寒热均有,而嗽则有寒无热也。
哮喘:哮与喘相类似,哮为呼吸紧迫,喉中如水鸡声。喘乃呼吸急促,息粗有音。但哮属于寒,喘属于热。故哮虽有寒包热者,而其原因究由于寒也。喘虽有积饮而致者,然其原因,究由于阳气上逆也。
上气:其状似喘,口张肩息。但觉气由脐下上冲,此缘肝肾下虚,不能潜纳使然。但须注意,上气固有兼痰喘者,惟痰喘非必由于上气耳。
短气:呼吸皆短。即仲景所谓,短气不足以息者是也。但有虚有实,如病后、产后、及高年正虚,皆虚之例也。如饮食壅滞,皆实之例也。
瘖哑:语言失声也。但有虚实之不同。虚者,如久病正虚,津血枯槁是也。实者,如寒邪外束,及先感而后食冷物者是也。惟无论虚之与实,皆系间接。他如白喉、喉痹、候头结核等,乃由直接伤其音带故耳。
鼻冷:鼻尖有他觉上之冷感也。此为中阳衰败,故虽表热甚者,亦当于解表中兼顾及之。
鼻扇:呼吸时鼻孔扇动,为肺气将绝之征。凡病之末其,见此状态者,皆属危候。小儿麻疹时为尤甚。
鼻煤:鼻孔色黑,如着烟煤状。此为阳毒热极所致。见之者多属不治之证。
颠狂:颠之为状,沉默寡言,失其常态。狂之为状,妄言诟詈,昏不识人。故颠系神经郁滞,多见于末其之忧郁病时。狂乃神经错乱,每显于极度之实热病时。盖前者为阴性,后者为阳性,即书所谓重阴为颠,重阳为狂是也。
失神:知觉迟钝,神志不清也。神经衰败者,每易见之。他如伤寒,湿温,滥用苦寒,真阳被伤者,亦多呈此状。
郑声谵语:郑声者,即郑重言之,语多重复,而其声低微。谵语者,即乱言无次,如见鬼状,而其声洪厉。郑声属虚,谵语属实。
头眩:头部昏晕,如坐舟中。例如脑贫血时见之,病痰饮者亦见之。
耳鸣:耳中作响,如闻风雨声。例如气虚、精损、肾衰、暴怒、及痰饮格拒等,皆见之。但有虚实之互异。凡手按之而响剧者,为实。按之不响,或微减者,为虚也。
惊悸:恐慌之由他动而起者,为惊。由自动而来者,为悸。而其原因,则皆为神虚。故惊悸多见于心肾不足之人。惟悸则有独见于水饮病者。
多寐失眠:多寐系嗜眠,失眠乃不寐也。前者为神经疲劳,后者为神经兴奋。但均有虚实之别,当与其它之证状,及色脉等参合自知。
项强脊强:皆为肌肉紧张,转侧不遂之状态也。例如伤寒中风之太阳病,及小儿痉病等皆见之。
拘挛:四肢搐搦,不能伸展也。凡病见此,皆为病邪入脑之征。证象殊恶。例如伤寒、温病、痨瘵之末期。中风、及小儿惊痫等,均呈此态。
麻痹:筋肉疲滞,麻木不仁,此末梢神经之为病,而虚实皆有。虚者言其正虚,例如营养不足,气血衰败是也。寒者言其邪实,例如风、寒、湿、三气交阻是也。
痿废:组织坏死,肢体废而不用也。例如偏枯、瘫、痪等,皆是。
战栗:战为振振动摇,栗系皮肤粟起。例如伤寒、温病欲解时,则作战,此乃正与邪争也。暴感寒邪,则见栗,此因卫气郁闭也。
厥逆:谓四肢寒冷。与内经之大厥、颠厥,由脑出血与充血而成者迥异。但二者有别。寒及肢膝者,为厥。寒在四末者,为逆。厥系阳伏,逆乃阳虚。故伤寒厥阴病,多见肢厥。而少阴病,多见四逆也。
自汗盗汗:醒时汗出,曰自汗。寝时汗出,曰盗汗。但自汗有虚有实,而盗汗则仅有虚之一种。例如伤寒阳明病、中风、温病之自汗出者,为实。亡阳、卫虚之自汗出者,为虚。而盗汗皆系无意识神经之虚性兴奋所致。故有虚无实也。
上视歧视:上视系眼球上戴,歧视乃视线分歧,前者多见于痉厥,后者多见于虚损。盖一则目系紧张,一则神经衰惫故也。
散瞳缩瞳:瞳孔之散大缩小,其病变在交感与副交感神经。例如小儿痉病、虚脱,及热病之热已入脑时,(即前人所谓热入心包。)皆见散瞳。小儿痫病、中寒、及各种痹证等,皆见缩瞳。
露睛:睡眠时目睛显露,由于脑力衰微,神不内敛。例如老人、气衰、小儿慢惊,及病后正虚等,皆见之。
阴缩囊缩:阴茎肾囊收缩也。但须知者,上述两种证状,多有连带关系。不能截然划分。盖阴缩时,每并见囊缩,而囊缩时,亦每并见阴缩焉。例如伤寒脏结之入阴筋者(即阴缩之谓)寒疝、及温病之热入厥阴等,皆呈此状。而其原因,则多属于寒。
肌肤甲错:肌肤枯糙,扪之如鳞甲错逆,此系内有干血之征。例如血痹、虚劳等末期,多见之。
癍疹:癍则成片,发由肌肉。疹则为粒,出自皮肤。例如伤寒、温病之已至阳明者,多发癍。风湿多出疹。但于此有须加以说明者,普通所谓麻、(疒昔)、痧、(疒立/口)等,皆疹之类也。
诸痛:皆属血郁气滞使然。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也。大都为寒证。个中虽有阳气被郁而痛者,然其原因毕竟属于寒也。世固有明系痛证,清散之而反得愈者,此盖由阳郁热化而来,时间性有不同耳。
诸血:凡血证之来,皆由血管破裂而招致之。但有寒热虚实之区别。例如肺病之咳血,下虚上盛之咯血、吐血,及脾肾不足之下血、尿血等,皆属于寒者、虚者。伤寒太阳病之衄血,厥阴病之下血,及内经热移膀胱之溺血等,皆属于热者实者。 |
上一篇:阮霖经验方下一篇:陈 士 铎 医 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