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6-27 08: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士懋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汤经验总结
作者:董亚川
虚弱土不生金,肺卫失养则洒淅恶寒。然此恶寒并非表症之恶寒,乃由脾胃内伤中气不足,卫阳不能顾护于外则洒淅恶寒。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脾胃论》明确提出“唯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清阳不升阳气不能充养于胸中,胸阳不振而惨惨不乐,经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故方中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以培其本,黄芪甘温,补脾肺气,益气固表升提阳气,半夏陈皮化湿理气,少佐黄连以泻阴火,泽泻利湿清热以降浊阴,羌独活、柴胡、防风其性辛温升散皆属风药。东垣为何贯用风药?此本方之妙处所在:一则风药可以化湿,风药入通于肝能补肝之用助肝疏泄,土必得木之疏泄方能升降而不壅滞,此风能胜湿之理。二则风药能助肝之升发,实乃补肝之药。《灵枢》曰:“中有疾旁取之,中者脾胃也,旁者少阳甲胆也。”肝之少阳之气升则脾之清阳升,全身气机调畅。《六节藏象论》曰:“十一藏取决于胆。”只有少阳胆气的升发则五藏六腑之气才能升发,故取风药以升发少阳之气。方中用白芍作用有二:1.补肝之体,益肝之用。2.以敛其逆气防止风药升散太过。甘草大枣益胃气。
此方升清降浊,补中有泻,散中有收,使气足而阳升,正旺而邪服矣。
余随李老师临证近两年以来见其应用范围较广,疗效卓著。现总结其应用要点如下:
柴胡
1.脉象:脾胃虚弱脉可见缓滑无力,肝郁不疏则见脉弦,清阳不升则寸脉沉。因此脉弦缓滑无力、寸脉弱即为主证。或见脉缓滑无力、弦濡无力。
2.舌象:常可见舌质淡齿痕苔白。
3.症状:脾胃虚弱常见腹痛,腹泻,纳呆,倦怠乏力,腹胀,便秘等。清阳不升则九窍不利,九窍者五藏主之,五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故可常见清窍失养的病症如头昏,头痛,耳鸣,鼻塞等。
只要主证见,兼证或见一二即可以升阳益胃汤治之,不拘限于治疗脾胃病症,符合上述指征不论内外妇儿皆可用之。
服用方法:方后注早饭午饭之间温服。早上7—9时之间乃辰巳之时正是肝当令,阳升之时,肝得时助则更能发挥升发疏泄之功。
病例分析:
1.脾虚不升胃脘胀满案
刘成虎: 男 22岁
初诊时间 2007年7月10日
纳谷不馨 胃胀 便稀不爽 头昏不清 上午重 脉弦濡寸沉 舌质淡红齿痕苔白
陈皮9克, 黄连9克 ,茯苓12克 ,羌活7克, 白术10克, 半夏10 克, 泽泻12克 ,柴胡7克 ,生黄芪12克, 党参12克, 防风7克 ,白芍10克 ,甘松8克 . 14剂愈。
[临证体会]:“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虚则纳谷不馨。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而下利,浊阴不降则胃脘胀满。《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上午乃阳气生发之时,今脾虚清阳不升故见头昏不清,上午重,后又因颈项酸楚找我(因此人乃我同学)又予原方加葛根愈。
2.脾虚不升胸阳不振案
张贵军:男 37岁
初诊时间 2007年5月28日
胸闷 头疼 大便不爽 小便不畅 肩臂痛 脉弦缓滑 舌偏红苔腻灰
方予升阳益胃汤加减:陈皮10克 ,半夏10克, 防风8克 ,白术10克, 党参12克, 羌活8克, 生黄芪12克, 茯苓12克, 柴胡8克, 黄连9克, 泽泻12克, 白芍10克, 焦三仙各15克 ,鸡内金15克.
[临证体会]:胸闷胸疼之病多从心治之。然脾胃有疾亦可引起。《湿热病篇》曰:“阳明之表肌肉也胸中也。”胸中乃大气所在,大气者虚弱土不生金,肺卫失养则洒淅恶寒。然此恶寒并非表症之恶寒,乃由脾胃内伤中气不足,卫阳不能顾护于外则洒淅恶寒。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脾胃论》明确提出 “唯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清阳不升阳气不能充养于胸中,胸阳不振而惨惨不乐,经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故方中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以培其本,黄芪甘温,补脾肺气,益气固表升提阳气,半夏陈皮化湿理气,少佐黄连以泻阴火,泽泻利湿清热以降浊阴,羌独活、柴胡、防风其性辛温升散皆属风药。东垣为何贯用风药?此本方之妙处所在:一则风药可以化湿,风药入通于肝能补肝之用助肝疏泄,土必得木之疏泄方能升降而不壅滞,此风能胜湿之理。二则风药能助肝之升发,实乃补肝之药。《灵枢》曰:“中有疾旁取之,中者脾胃也,旁者少阳甲胆也。”肝之少阳之气升则脾之清阳升,全身气机调畅。《六节藏象论》曰:“十一藏取决于胆。”只有少阳胆气的升发则五藏六腑之气才能升发,故取风药以升发少阳之气。方中用白芍作用有二:1.补肝之体,益肝之用。2.以敛其逆气防止风药升散太过。甘草大枣益胃气。
此方升清降浊,补中有泻,散中有收,使气足而阳升,正旺而邪服矣。
余随李老师临证近两年以来见其应用范围较广,疗效卓著。现总结其应用要点如下:
柴胡
1.脉象:脾胃虚弱脉可见缓滑无力,肝郁不疏则见脉弦,清阳不升则寸脉沉。因此脉弦缓滑无力、寸脉弱即为主证。或见脉缓滑无力、弦濡无力。
2.舌象:常可见舌质淡齿痕苔白。
3.症状:脾胃虚弱常见腹痛,腹泻,纳呆,倦怠乏力,腹胀,便秘等。清阳不升则九窍不利,九窍者五藏主之,五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故可常见清窍失养的病症如头昏,头痛,耳鸣,鼻塞等。
只要主证见,兼证或见一二即可以升阳益胃汤治之,不拘限于治疗脾胃病症,符合上述指征不论内外妇儿皆可用之。
服用方法:方后注早饭午饭之间温服。早上7—9时之间乃辰巳之时正是肝当令,阳升之时,肝得时助则更能发挥升发疏泄之功。
病例分析:
1.脾虚不升胃脘胀满案
刘成虎:男 22岁
初诊时间 2007年7月10日
纳谷不馨 胃胀 便稀不爽 头昏不清 上午重 脉弦濡寸沉 舌质淡红齿痕苔白
陈皮9克, 黄连9克, 茯苓12克, 羌活7克 ,白术10克, 半夏10 克, 泽泻12克 ,柴胡7克, 生黄芪12克, 党参12克 ,防风7克, 白芍10克 ,甘松8克。 14剂愈。
[临证体会]:“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虚则纳谷不馨。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而下利,浊阴不降则胃脘胀满。《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上午乃阳气生发之时,今脾虚清阳不升故见头昏不清,上午重,后又因颈项酸楚找我(因此人乃我同学)又予原方加葛根愈。
2.脾虚不升胸阳不振案
张贵军:男 37岁
初诊时间 2007年5月28日
胸闷 头疼 大便不爽 小便不畅 肩臂痛 脉弦缓滑 舌偏红苔腻灰
方予升阳益胃汤加减:陈皮10克 ,半夏10克, 防风8克 ,白术10克 ,党参12克, 羌活8克 ,生黄芪12克, 茯苓12克, 柴胡8克 ,黄连9克 ,泽泻12克 ,白芍10克, 焦三仙各15克, 鸡内金15克 。
[临证体会]:胸闷胸疼之病多从心治之。然脾胃有疾亦可引起。《湿热病篇》曰:“阳明之表肌肉也胸中也。”胸中乃大气所在,大气者贯心脉行气血,胸为清旷之野为阳气所居,今脾胃虚弱,清阳不能充养于胸中,故而胸闷。二便不畅者乃由中气不足所致。《黄帝真经》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肩臂痛者手太阳气郁而不行,故取风药散之。
3.脾虚不升痰阻失眠案
梁联书:男 50岁
初诊时间 2007年7月10日
寐差可睡四五个小时 梦多 胸脘满 不欲食 恶心便秘 脉弦濡 舌淡红苔薄腻
脾虚肝郁湿困升降失司,拟健脾化湿升清。方宗升阳益胃汤:陈皮9克, 黄连9克, 茯苓15克, 羌活7克,白术12克 ,半夏18克, 泽泻15克 ,柴胡7克, 生黄芪12克, 党参12克 ,干姜5克 ,郁李仁30克 ,夜交藤30克, 白芍10克, 防风7克 。 14剂。
药后恶心止,胸不闷食寐可,便已不干,尚脘痞,脉弦濡寸弱。
上方加生麦芽15克 鸡内金15克 升麻6克14剂愈
[临证体会]:“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乃阴阳升降之枢纽,正常情况下心火下降,肾水上承,阴阳相交,则可成寐。《营卫生会篇》曰:“阳入于阴则寐。”今脾虚湿困,阴阳交通之道路不畅,故而不寐。故方中取重用半夏化其痰浊交通阴阳,重者半夏还可用至30—50克。清阳不升浊气不降则胃脘胀满、恶心、便秘,故以升阳除湿,举其阳则浊气自降矣。
4.脾虚不升清窍失养案
马凤秀:女 53岁
初诊时间 2007年5月25日
头痛三四年右著 醒后出汗 稍累则出
汗三四年 口干 食差 左下腹痛 便稀一日三四次 寐则腿烦无力 西诊为结肠炎脉濡滑 舌质暗苔白
方宗升阳益胃汤加减:陈皮9克, 黄连9克 ,茯苓15克 ,羌独活各8克, 白术10克, 半夏10克, 泽泻12克, 柴胡8克, 生黄芪12克 ,党参12克 ,干姜5克 ,木香6克 ,白芍10克, 防风8克。7剂。
药后头痛饮食睡眠好转,累后汗出减少,又于上方加浮小麦30克 生龙牡20克 蒲黄10克 五灵脂12克
连服十四剂诸症减。
[临证体会]:头乃清窍必赖于清阳充养,今脾虚夹湿清阳不能上达,清窍失养,故可见头痛。《通评虚实论》曰:“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脾虚肝郁不疏而左下腹痛,脾虚清阳不升则下利,《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评语:
靳红微:该生在从师临床学习中,注重观察、积累、总结经验。尤其对李老师升阳益胃汤的临床应用要点,从脉象、舌象、症状进行归纳,切合临床实际,又易于掌握,使学者有规可循。同时通过病案举例,以学学者在其规矩之外。体会灵活应用的秒趣。
本文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说理分析恰当,是一篇实用性很强的文章。
田淑宵:升阳益脾汤,出自《脾胃论》一书,虽为常用方,但能灵活运用也不易。文中用于脾虚不升痰阻失眠,及脾虚之头痛,实为罕见。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确实难以做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