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病案一:患者许某,男,18岁,学生,是2006年8月25日初诊的。该患者一周前,在学校因为不慎受凉感冒,恶寒、怕冷、发烧38.5℃,刺激性干咳,校医给予阿莫西林,甘草片,肌注先锋必,安痛定等治疗。用药两天症状不减轻,发烧不退。后来校医又给予输液,药用:头孢曲松纳,病毒唑,加地塞米松,用后发烧退,症状仍不减轻,不久后又复发烧38.5℃, 学校打电话由家长接回家,至我门诊。刻下:刺激性干咳,无痰,微气短,体温38.7℃,汗出,不恶寒,心烦躁,大便微干不爽,舌苔干白稍厚,脉数。
此时我欲处方中药治疗,家长说话了,并提出了质疑,说:在学校已打针、输液,都好不了,服用中药能有效吗?家长仍然坚持按原处方输液治疗,我当时无法说服家长,只好按家长的意见(在基层门诊往往就是这样,想必在座的基层很多同行们也都有过此类经历吧),继续输液治疗。用后证稍减,体温降为37.4℃。第二天体温37.6℃,刺激性干咳依旧,晚上睡时心烦躁,诸症不减。这时我仍然要求服用中药治疗,因患者父亲的一位同学在我们县第二医院工作,于是其父亲就让其同学另外处方:嘱以阿奇霉素、病毒唑方药继续输液治疗,至中午12时左右输液完毕,患者体温升至38℃,咳嗽更剧。
我只好对其家长说你们先回家去吧,到下午4点钟,症不减,可再来找我,但那时一定要服用中药的。下午3点半左右患者家人打电话说:孩子体温已到38.7℃,咳嗽不止怎么办,我说:你们若是相信中医中药能治病的话就过来吧。患者来后仍然不汗出,已不恶寒,身不痛,观舌苔白干厚,脉象浮数,余症如前。根据患者的当前症候,我辩证为:寒郁化热,影响肺之宣肃。处方如下:麻黄6克、杏仁15克、甘草10克、生石膏30克、桔梗10克、紫苑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白前15克、陈皮6克、百部10克、蝉蜕6克、生姜4片,一剂。水煎,早晚分二次温服。服药后卧床休息1小时左右,明天复诊。第二天复诊患者诉:晚上7点左右服药后即卧床睡觉,约30分钟后身出汗,后睡着(原来咳嗽不能睡)至现在复诊,体温36.5℃,刺激性干咳已大为缓解,且有少量痰易咳出,自觉轻松舒爽。服完第二剂药后病愈,上学去了。
病案一分析:对于感冒大家都知道在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疾病。而对于感冒的治疗,西医一般从病毒、细菌分析论治,但有时效果并不如意,并且我们基层中医门诊的大夫,还往往不能左右患者的用药,这种不能左右患者按照我们的医嘱用药的现象,恐怕有基层中医门诊从医经历的朋友们都遇到过,尤其是年轻一点的大夫。这例感冒患者的不适表现明显的是受寒凉而致,打针、服西药、输液等治疗数日,症不但不减而且还有加重之势。分析其治疗不愈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的就是抗生素及甘草片等用之太早。临床观察:凡受寒感冒初期,应该宣肺散寒为主,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应该不难治愈。抗生素用中医理论来看大多数好像具有寒凉之性,甘草片之组成成分中有敛肺之功,易致留邪不出,表邪不解,郁而化热。所以凡是在感冒初期而咳嗽者,我们认为当以宣肺散表邪为主,切不可过早使用敛肺止咳药及抗生素,否则,极易延长病程,导致经久不愈,尤其是感冒后遗留咳嗽的患者。其中感冒后遗留咳嗽的患者恐怕大多数的医生都遇到过,并且用西医、西药很难缓解、治愈。
此例患者据脉证我们认为应当辨证为:受寒感冒、郁而化热,影响肺之宣肃。服中药应该有良好的疗效(作为中医师我们自己必须要树立起对中医药治病的疗效信心),但其家长偏信西医,且对中医药抱有怀疑,坚持要用输液治疗,又用药两天其症状不减轻,在无奈的情况下,才同意服用中药一试。(于此亦可见中医药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于是我们据脉证处方麻杏石甘汤合《医学心悟》之止嗽散加减以疏表、清热、宣肺。结果该患者服用中药后其病霍然而愈,家长自此对中医药治病之疑虑也霍然而释,并且信任有加。
病案二:2007年8月17日,一女性患者年19岁,某纺纱厂职工,半月前被摩托车烟囱烫伤左小腿中段外侧,大约鸡蛋大小一块。经本地某医用验方膏药外贴,治疗数日后烫伤将愈时,突然左腿外侧以烫伤部位为中心起大面积红斑,微瘙痒,略肿胀。后又延请数医均以为是烫伤膏药过敏,治之,乏效,且渐次加重、红斑面积扩大。又延请一医输液7天,红斑不但不减轻,面积又进一步扩大,更增不欲食、嗜卧、懒动等症,家长甚恐惧。经人介绍,至我处诊治。
刻诊:整条左腿外侧从脚踝至大腿根部全是红斑,略高出皮肤,微痒,有肿胀感,身体其它部位也出现散在性的红斑及疹。浑身乏力、头晕、口粘、大便粘滞不爽,腹胀、不欲食、在家欲躺欲卧。舌苔微黄厚腻,脉濡。据中医理论我辩证为:湿热郁阻于内,日久化毒外发。治疗宜:化湿浊,解郁毒。处方如下:龙胆草6克、黄芩10克、蒲公英15克、苦参10克、藿香15克、石菖蒲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土茯苓10克、冬瓜子15克、生姜5片,两剂。水煎二次分早晚温服。两天后复诊,患者乏力大减,饮食正常,红斑已不甚红,精神状态良好。宗效不改方,又服两剂后红斑已基本消失,余症亦消除,其母恐复发又取两剂药以巩固之,痊愈。
病案二分析:该患者为一青年女性,在纺纱厂工作4年余,据了解纺纱厂为了在纺纱时使纱线不断头,需要经常在地上洒水以保持环境潮湿。该患者常年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必然逐渐会形成湿困之体质,日久则湿浊之邪易困脾胃、化热、化毒。这次湿热浊毒发作时正赶上使用烫伤药以后,虽然延医多人,(大部分为西医对中医的基本知识不掌握)都从用烫伤药过敏论治,乏效。后来又延请一医竟然输液7天(具体用药不详)。从中医理论来看,此时患者本来就已经是湿浊内阻。不论用了什么西药,单从输入液体来看,就又额外的给机体增加了水液,脾的运化功能必然会进一步受困,导致症状进一步加重(作为中医这时就更应该戒之、戒之)。
我们据其脉症,从湿热郁毒论治,用我的自拟方:龙胆化湿解毒汤(散),该方我经常用于湿热浊毒郁阻导致的皮肤病变,疗效卓著。方中龙胆、黄芩味苦、性寒,清热燥湿。藿香、菖蒲芳香化浊、醒脾祛湿。土茯苓、冬瓜子淡渗利湿兼能解毒。川芎、白芷辛香燥湿,又有止痛痒、消肿胀之功。蒲公英、苦参清湿热、解毒止痒。诸药相伍为用,具有祛湿化浊、解毒止痒之功效。服用以后果然效若桴鼓。仅用药四剂即告痊愈。
另外,我们平时也经常听到、看到这样的言论说:在当今社会中医师必须要学习、掌握一定的西医知识,不然在临床过程中很容易给患者造成误诊、误治,此论信然。然而,通过对本病案治疗、分析,看来西医师也应该尽量掌握一些中医的基本知识,不然也同样会给患者造成误诊、误治,图增烦恼,愿此案能够与诸同道带来收获。
病案三:某女,54岁、2006年3月11日初诊,本县某村人。阵发性不自主头身发抖、发紧、拘挛(类似寒战)8个月余,近10余天来加重。8个月前不明原因不明出现上症,其后就无规律的每隔一、二天或三、四天等发作,或持续一、二天或三、四天不等,甚是苦恼。曾在县医院检查无异常,服用西药治疗无效。后又找某中医服用中药20余剂仍无效。于最近10天来发作频繁,似无休时,苦不堪言。经人介绍诊于余处,刻诊:症状如上述,伴口干、心烦躁,下午尤甚,大便干结。舌红苔剥,脉细促。据此辩证为:阴虚津亏,风动之兆。治宜:滋阴生津、息风。处方如下:生、熟地各20克、白芍30克、甘草10克、丹皮15克、泽泻15克、茯苓15克、山药30克、枣皮15克、砂仁10克、生、炒麦芽各30克、钩藤10克、全蝎2克(研吞)、蜈蚣1条(研吞),三剂。水煎二次分早晚温服。二诊,2006年3月14日。服药3剂诸症大减,方以对症,综效不更方,原方5剂。服后遂愈,随访至今无复发。
病案四:某女,68岁,2006年11月25日诊,本县某村人。阵发性不自主全身发抖、发紧、拘挛(类似寒战)半年余,近3天来加重。该患者1年半前曾患“带状疱疹”,经治疹愈,遗留神经痛至今。半年前又不明原因的出现类似寒战的浑身发抖、发紧、拘挛,其后又无规律的时发时止,曾在本村医及镇卫生院诊治无效。于近日发作加重,以致发无休时,甚是苦恼。诊于余处,刻诊:症如上述,伴见头晕、微腹胀、口微干渴而不欲饮水,乏力,偶现长叹息,神经痛依旧。舌淡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濡。余据此辩证为:脾虚湿困、稍兼肝郁。治宜:健脾化湿、疏肝解痉。处方如下:党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甘草10克、白芍20克、仙鹤草30克、生麦芽50克、山药30克、白豆蔻10克、神曲15克、生地15克,三剂。水煎二次分早晚温服。服药三剂后,来告知曰:服第一剂,即诸症大减,服完后以健康如常人。病案三和四两例患者无论从中医、西医分析,我的阅历所及,皆无以名之。但是从其发作时类似寒战的发抖、拘挛等症状来看当属同病。然而用中医药治病,临证辨析病机,常多因而一果,我们临床切不可单一论之。治疗之时尤其当明辨、详辩。
病案三、四分析:此两例患者皆浑身发抖、发紧、拘挛(类似寒战)为突出症状,貌似相同,但是仔细玩味、分析,内在病机是不一样的。案三,除主症外,伴随症状及舌脉皆一派阴津亏少、风欲动之候,由此症侯之临床表现,我们药用六味地黄丸滋阴生津,加钩藤、全蝎、蜈蚣及芍药甘草汤。以息风止痉,服药3剂即诸症大减,说明辨析病机已对。综效不更方,又服5剂而使8个月的痛苦之状得以解除。
案四,除主症以外,从伴见症状头晕、乏力、腹胀及舌脉来看均属脾虚之候,偶长叹息一证当从肝郁分析之。脾主四肢肌肉、主升清,肝主筋、主气机。脾虚则四肢肌肉无所主,清阳不升,肝郁则气机不畅,筋无所主。该患者出现此等症状。我们当药用四君子汤合芍药甘草汤健脾解痉,加生麦芽50克以疏解肝郁,仙鹤草又名脱离草,加用之能缓解头晕、乏力之症,白豆蔻、神曲健胃化湿。诸方药合用共同起到健脾化湿、疏解肝郁之功,方证对应,服药三剂而病愈。
案三、案四两个病例的主症虽然相同,然据中医之理法分析,病机各异,当属同病异治之列。根据各自的病机,用药后均取得了理想的疗效。故记于此,以与诸同道共勉。
以上所列病案均是我在临床过程中治疗过的普通病案,这些患者之所以迁延不愈,并不是其所患疾病多么复杂,从传统中医药的理论来分析、论治,其疗效基本都是确切的。 |
上一篇:李翰卿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下一篇:李士懋老师病案选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