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勋中医少儿学习班[国医启蒙口诀]总纲
《做人之道-中医医德-中医理念-中医思维》
(一)做人之道
做事先做人,学医先学道,诚信与包容,天道之核心,
济世与救人,学医之初衷,救死与扶伤,医生之天职。
肯定与否定,对象是自我,环节有四个,认识与把握,
战胜与超越,唯天道为上,唯实践为上,唯患者为上。
忌人云亦云,忌惟我独尊,忌一叶障目,忌本本主义,
忌教条主义,忌经验主义,学医之诀窍,虔诚与潜心,
勤学与磨练,悟性与灵通,从医之诀窍,一心为患者,
修德贯始终,长者为我师,患者为我师,师生相对言,
患者为我师、师生相对言、普天有老师、善学永拜师、
反省永不息、继承是前提、整合是通道、创新是提升、
纲目疏理清、复杂变为简、重在个性化、效在个性化。
(二)中医医德
闻过而则喜,过而立改之,民间之医药,中医药本源,
名医是民医,百姓心中医,名医非民医,远离百姓医,
历来之医圣,皆为百姓医,贫富和官民,民医视同仁,
患者是准星,端平一碗水,黄金确有价,人格则无价,
民医苦和乐,互动在患者,患者危转安,苦自转为乐。
患者病转康,民医苦化乐,同分异构律,宇宙生命纲,
学医和从医,视角三同源,中医和易经,源与宇宙道,
治国和治人,脉络自相通,良相或良医,同处一层面,
视野天地人,思维整体观,人随天地动,人间乃互动,
人自身组织,功能间互动,随动和互动,有序与无序。
(三)中医理念
凡大医治病,必安神定志,必无欲无求,大慈恻隐心,
普救含灵苦,夫为医之法,禁多语谈笑,禁谈谑喧哗,
禁道说是非,禁议论人物,禁炫耀声名,禁訾毁诸医,
禁自矜己德,医人之膏肓,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
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人若行阳德,人必自报之。
人若行阴恶,鬼神必害之,医德之基础,平等是灵魂,
大凡良医者,爱人知人观,德术为一体,必仁爱之士,
必聪明理达,必廉洁淳良,仁恕博爱德,宣畅曲解智,
疗君亲之疾,救贫贱之厄,扬人道主义,托任信皆可,
力以真求美,实事求是本,虔勤求古训,善博采众方。
(四)中医思维
勤求不盲从,精究不迷信,古而不泥古,承旧不守旧,
知难而进取,博采三渠道,典籍与旧方,民间之验方,
方学之本源,持精密思考,善参合施行,诊疗中结合,
良医之风范,古善为医者,上医致医国,中医致医人,
下医致医病,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病,下医医已病。
上医依相色,中医依听声,下医依诊脉,善诊治医者,
邪在皮毛治,诊治稍次者,邪至肌肤治,诊治次医者,
邪在筋脉治,诊治更次者,邪至六腑治,诊治极差者,
邪至五脏治,半死半生效,医必通药性,不拘于古方,
不趋奇立异,随病症而调,善通变化裁,古方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