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7044|回复: 26

我的学医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4 14: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跟好师傅走对路
     屈指算来,我行医三十年了,总结自己的学习历程,不得不为司马迁有关人生的预言所折服: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恰如我人生经历五味俱全苦尽甘来的写照。

        1982年我高中毕业,那年77日,我清楚记得是高考的第一天,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政治,当晚住县城大伯家,我告诉考试不难,大家特别高兴,伯母当晚煲了红参煲肉汤要我喝了提神,又切了平时难得吃上的西瓜说可以解暑。我大约晚上九点多上床,刚躺下,就感觉一股热气从胸膈间上冲咽喉,一阵恶心,随即大口的血喷出,血腥味顿时弥漫整个昏暗的房间。大伯一家人慌了神,赶紧送我去泰和县人民医院就诊,接诊的是一位老年女性大夫,简单问了我几句,告诉大伯说可能是“肺痨”,最好照个X光,但现在太晚,先止血,待考完后再确诊。接下来两天的考试,简直昏天黑地,剧烈的咳嗽,不停地咯血,手帕上、试卷上血迹斑斑。710日考试结束,上午去医院照X光,一看结果,示:左上肺结核。医生告知,这个病就是古人谈之色变的“肺痨”,有一定的生命危险,有传染性,不要乱吐痰,要加强营养,好好休息。又告诉大伯,我至少需要服两年的药,高考即便考上了,体检也未必能过关。我感觉整个天都要塌下来了,其实在高考前约半年,我就感觉自己不对劲,咳嗽,吐痰,胸痛,烦热,乏力,消瘦,经常一觉醒来,汗出全身湿透,多次前往学校旁边的卫生院和到县城医院求治,医生总是诊断为感冒、气管炎,开了一些消炎药片与咳嗽糖浆给我,服了也不见效,无奈在考试约两个月,学护理的三堂姐托人送药来,要我注射青霉素、链霉素,用药一个月,胸前区针刺样疼痛不减,但剧烈的咳嗽、夜晚烦热、出汗明显好转,才得以继续参加紧张的考前复习。一个月后,高考成绩出来,六门课程300多分,其中未咯血那天考试的语文89分(满分100分)、政治75分,比录取的最低分数少了10几分,我伤心大哭,没读多少书的父母更是愁眉苦脸。我为长子,下面尚有6个弟弟妹妹,吃饭都不饱,原指望我读书跳出“农门”,吃上“商品粮”,一家人的命运可以改变,但现在一切希望都破灭了,大学没考上,还得了可能连命都不保住的“痨病”。这一年的夏天特别热、秋天特别长、冬天特别冷,治疗的药物利福平28元一瓶,父亲工资才48元,幸好有叔叔伯伯接济着给我治疗。此时我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人生路,寻找一切与医学有关的文字,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机理,发现历史上不少医学名家都是“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在遭受挫折或生病后选择了学医,崇拜的文学家如鲁迅、冰心竟然也是学医出身,于是给父母及大伯提出:“我要去学医,一以治病,一以谋生。”大伯欣然同意,说认识几位医生,看看人家是否愿意收徒弟。母亲也说,一位给她看过病的姓曾的医生,原来教书,现在行医,技术不错,没有徒弟。但接下来的消息并不妙,大伯说,那个技术好的杨医生,收徒弟需要城镇“商品粮”户口证明与卫生局的指标;母亲找了那个曾医生,人家告诉:“富不学道,穷不学医”,连饭都吃不上,三年的学徒怎么过?不过又说,如果真的要学,就照着他开的书单去买书,读了这些书再去找他拜师。母亲拿书单去书店问了问,人家说买这些书至少一千元:医学三字经、药性赋、药性歌括四百味、濒湖歌诀、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妇人大全、黄帝内经……,一长串,数十种,一些书还没卖。父亲一月工资才48元,母亲赚生产队的工分年年超支,一家九口连饭都吃不饱。父亲无奈叹了叹气,说还是去跟他去学做木工吧,一天可以赚3毛钱,一个月有9块钱工资。其时大伯给我弄得一本小书,名《中医入门》,自己花了0.36元,从书店买了一本《中医自我疗养丛书——肺结核》,照着书上的症状,抄着书上的处方,到圩镇上的小药店抓药,治自己的咳嗽、咯血,竟然一两剂就见效,心想治病也不难呀,此时暗下决心,不去作木工,一定要学医。终于在1983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我正在小河边铲草皮,二伯从城里捎来了好消息,大伯找到了一位医生,答应明天下午见我。
    第二天中午烈日当空,我把十几担一百多斤重的、已经干燥可以填猪栏了的草皮挑回家,满身大汗兴冲冲地赶到县城大伯家,只见一位穿着白色的确良衬衣、藏青色长裤、打着领带、黑皮鞋与头发一样油光,年龄、身高、体型与大伯相仿的男人,正与大伯侃侃而谈。见我进门,他笑眯眯的打量着我,大伯说:“这是我给你找的师父。”那时正值文革后期,人们的穿着不是蓝色的工作服,就是绿色的假军装,白色的确良还是稀罕之物。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如此神态轩昂的人物,十分紧张,原本就口吃,人唤“结巴子”,此时更结结巴巴,手足无措,大脑一片空白,也不知道他问了什么,我回答了什么,只听得他出门时说:“这小子可以学,是个学医的料,叫他元旦来。”每当我回忆起这个改变我人生的情景,那份喜悦的心跳至今依然然可以感觉在狂奔。大伯告诉,那师父姓关,是个特有名的中医。
     秋去冬来,转眼就到了1984年元旦,大伯、父亲带着我提着满满一篮的礼物,其中猪肉2斤、面条2封、红毛老公鸡1只、大鱼1条,酒2瓶,搭乘班车前往离家约60公里的山里小镇——泰和县桥头乡津洞村正式拜师。津洞村说是小镇,其实只是几个小村落,但有粮站、邮政所、林站、供销社、汽车站、小学校,一如当时的乡镇建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医院都两家。一家公办,属于桥头乡中心卫生院的分院,一家私营,即我拜师学习的津洞关坚医务所。两家医疗单位,相距不过50米,斜对面挤在不到十米宽的街道上,相互竞争。但我师父名气大,前来求治的外地人络绎不绝。那公立医院的院长姓游,时不时到门外瞧瞧,只要我师父不在家,就叫我与他作伴,去出诊,其实是向我打听师父的业务状况,随带找酒喝。游院长是个西医,特爱喝酒。我从来没有喝过酒,仍在吃抗结核的药,已经吃近两年了,可有时仍胸痛。请出诊的那家主人非常热情,与游院长一道,极力要我尝一尝酒味。喝下半碗,感觉非常难受。没料到我平生第一次喝酒就醉得一塌糊涂,头痛得要命。泰和自古两大名产:泰和酒,武山鸡。泰和酒,在桥头叫做“腊八酒”,顾名思义,腊月作的酒,封缸密闭,自然发酵,酒色清澈,等到次年或多年之后才再用来待客。此酒入口甘醇,后劲十足,不明底细者往往上当喝醉。师父也是豪饮之士,医术与酒量齐名,不过他出门喝酒之前,一般先吃一把碳酸氢钠片(苏打片)、食母生(酵母片),大约十几二十粒,说可以保护胃,且数碗不醉(花边大碗,一碗约250毫升),但我也见过他醉了几回。武山鸡,产出县城西郊武山脚下汪陂村,自古视作奇珍异宝,在中医历史有一些故事,容后再叙。
    师父姓关,名培善,笔名关坚,爱好文艺、喜写对联,擅长针灸推拿,治疗疑难大病颇具特色,号称“半壁江山”。泰和县境以从南往北流向的赣江为界,分河东、河西两大片区。师父在河西片区的名气极大。我为河东片区人,竟然不知师父在老百姓中竟有如此盛名。据说师父世居清江樟树,几代从医,亦曾拜师,太师爷在50年代“三反五反”运动中被枪毙了,师父则被送往上海承淡安的针灸专门学校学习,其后参与组建江西省实验中医院(即今江西省中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因家庭成分受牵连,文革期间又犯错误,遂致遣送原籍,以所学所长的医疗技术谋生,育有子女9人,至今只有长子继承其衣钵。
    津洞医务所人员众多,但领工资的正式员工只有五六人,其余都是慕名前来学习的徒弟。我报到时,师兄师姐们告诉,我是师父所带徒弟的第17位,叫我小徐。中医学徒的生活比较简单,老学徒跟诊抄方,帮忙药房抓药,后来的新徒弟则负责清洁打扫,学习制药技术,按照樟帮中药加工的炒、浸、泡、炙、烘、切、藏等规矩炮制。由于中药使用量大,所以徒弟们个个都有活干。师父忙碌时也需要徒弟们打下手,比如扎针、艾灸、推拿、按摩等,多般由老学徒来操作。白天忙完了,晚上则大家集中上课,师父亲自主讲,有时也由早来了几年的师兄替代,上课内容一般为中医诊断基础,偶尔也练习针灸推拿术的指功。师父治病以中医药为主,但也用西药,注射也多。师兄师姐们都争着学打针,学会了注射就有出诊的机会。出诊一般较远,有时候要背着药箱走大半天的山路,病家多般会事先准备招待,山里人淳朴而热情,好酒好菜是少不了的,所以大家都抢着要去出诊。我之前遭受青、链霉素注射过多,又不了解注射的机理,故我非常害怕打针,几个顽皮的师兄师姐时不时的嘲笑我,出诊的机会从来没有轮到过。只要不切药时,我就读书背书,先背《药性赋》、《医学三字经》,再背《药性歌括四百味》、《汤头歌诀》等,每一天安排都紧张而有序。按照师门的规矩,徒弟必须自带伙食,砍柴煮饭,生活自理。我是新来的生手,没有学会打针,除了干切药或搬运工的活,也就只有每天负责给大家挑水煮饭,砍柴劈柴。家里每月给我寄生活费来,但不够开销,需要节省出来买一些学习用品,书籍之类,虽然很拮据,但可以沉下心来学医,故每天感觉快乐无比。那时一些不知我身体状况底细的平时要好的高中同学,写信前来劝我复读考大学,我回信告诉他们,立志要成为一个好医生。终于有一天,我见几个学徒两三年的师兄师姐还在捧着一本《汤头歌诀》,直言他们不认真,说我一星期内已经背完《药性赋》,半个月内可以背熟《濒湖脉诀》,当时师父在场,师兄师姐们起哄,与我打赌,说若真能背了,则免去每天挑水煮饭的工作。十天后,我果真当师父的面背诵,他们都惊呆了。师父说:“从今往后,小徐到我家里吃饭,你们自己煮饭。”此后我即随师父一家人生活,好吃好住,没有了后顾之忧,更以感恩之心读书,学习刻苦认真,故学徒三年期未满,我就可以独立应诊了,并通过政府考试获得了乡村医生处方权,业务水平很快超越那些师兄师姐,成了师父最得意的弟子。三年学徒经历,故事多多,尤其有三件事难以忘怀:
    其一,改名:我原名徐新华,是爷爷按照当时社会热潮现象而取的,一家子两个伯伯,一个叔叔,孙女十几个、孙子才几个,爷爷重男轻女,特别看重男孩,故孙子之名由他取,大伯的大儿子即长孙,将来要建设中华,所以叫建华;我是老三的长子,但排名第二,是新中国的希望,叫新华;第三个孙子,希望洪福齐天,所以叫洪华;以此类推,什么风华正茂,类比谐音,所以我弟弟叫锋华,等等。到津洞医务所拜师不久的一个晚上,我梦到一位白头发的老先生对我说:“你应该改名,叫徐汝奇,这样你学医,将来才会有出息。”一早醒来,记忆十分清晰。上午,大伯从县城打电话到隔壁的邮电所,告诉《光明日报》登载有一个“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招生消息,我学徒没有学历,可以参加这个以自学为主、跟师为辅,考试及格就能够毕业的学校,取得医学学历文凭。接电话时,我还在疑乎这个有关改名的稀奇古怪的梦,当即从邮电所找到一份《光明日报》,剪下报名表,在姓名一栏不自觉地填上了“徐汝奇”三字寄出。三个月后参加“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吉安辅导站”面授学习,老师点名“徐汝奇”,我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才意识到改变自己身份名称对于一个成年人的社会交际,是一件多么麻烦的事。此后白头发的老先生经常出现到我梦中,最神奇的一次,是一位来自偏僻乡村的、姓肖的女性老年患者,尿毒症晚期,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均已上千单位,无钱透析洗肾,全身浮肿,殃殃垂亡,其男人希望我用中医让她得过且过,暂缓时日。当晚入梦,迷迷糊糊中白头发的老先生又出现了,他说:“此病当用附子泻心汤合越婢汤”。醒来已是天亮,记忆非常深刻。约7点许打开诊所大门,很奇怪患者两夫妻就在门口等着,说天亮就赶来了,等了有一小时了。我当即为患者处方:附子泻心汤合越婢汤,两剂。第三天患者男人打电话来,说他老婆没救了,回光返照,现在浮肿也消了,饭也特别能吃。我问他大小便状况,回答说大小便通畅。我心理也没底,嘱告别慌,去做个检查看看。下午约1点半,患者两夫妻带来检查单,一看,我与旁边跟诊的几位同道都大为惊骇,因为那些肾功能指标都正常了。再看患者,浮肿确实已消,精神面貌确实是如同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化之大无法想象。此后,我把附子泻心汤合上越婢汤作为替代洗肾透析的急救方传授给随我学习的同道,他们都反馈有效。再应用附子泻心汤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急危重症,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凡西医治疗需要激素、抗生素并联使用类型,都是附子泻心汤的适应证,
     其二,参加“光明函授大学”学习:为了弥补私自拜师学徒没有学历的缺陷,大伯建议我参加北京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学习。这是一所没有围墙或者说是借助别人的围墙而建立起来的大学,当时主管卫生部的崔月犁部长,主管中医工作的吕炳奎司长,还有业余爱好中医的领导如李德生、王恩厚等都挂职当校长。授课的老师也许特别,教材是由中医学院的著名中医教授编著的,负责教学的却是分布在全国各地享有盛名的老中医。大家以振兴中医事业为己任,为培养中医后继人才为宗旨,把全国的名老中医及中医爱好者、支持者的中医热情都激发起来,各省均设立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分校,辅导站则以地级市为单位设立,学员数以万计,无论在职非在职,只有爱好中医、拥护中医就行,这是一个真真正正向社会大众普及中医、传承中医的壮举。吉安辅导站尹质明站长是本地名医,虽然腿脚不便,日常诊务繁忙,教学工作却极其认真。郭志荣主任医师是个闻名全国的不孕不育症专家,授课深入浅出,结合实际病例,每堂课都引人入胜。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教材至今仍为中医同道赞许,编写的内容既适应课堂教学、也适应业余自学,教材系列的专科建设特色分明。读这所大学入门没有门槛,但毕业却没有那么容易。由于教学管理采取了学分淘汰制,考试过程又都由法律公证员监考,故每门课程的学分考试都非常严格,都自有一定难度。我这一期的学员初次上课时达一百六十多人,然而在一次次面授开课之后、一门门课程结业考试下来,学员人数一天天锐减,坚持四年学习考试取得毕业证的同期同学竟然只有18人。据称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早期毕业生,如今许多都已成为民间基层中医的骨干。前年我撰写《悟道张仲景》出版,请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老师作序,郝万山老师说:“你算来是我的嫡亲学生了。”我颇为不解,然郝万山老师告诉,我这个光明学子读的《伤寒论》教材,虽然作者署名刘渡舟教授,实际上是他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当年尚没有电脑,郝万山老师及其其他老师编著教材的难度、写作的辛苦可知。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个教学卓有成效的学校,尽管考试过程、考试成绩经过了法律公证,可最终毕业证的学历仍不为政府主管部位所认可。所以我在2000年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时,获准参考的身份认定,属于师承非学历人员。令人欣慰的是,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四年课程学习,使我完整地接受了中医学全科教育,并在拜师学徒的三年里,获得师父以及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吉安辅导站许多学验俱丰的老师的指导并学以致用,为未来的中医人生奠基了坚实基础。当时参与授课的中医专家中,有一位来自江西中医学院的教授——伤寒大家陈瑞春老师,为我们主讲过一场非常生动的有关“小柴胡汤的应用”的课,我当场就萌生了以后要向他学习的意愿,而十年后我在庐山“第四届仲景学术研讨会”上再次与陈瑞春老师不期而遇,能够实现拜师的心愿,成为老师的入室弟子,专致《伤寒杂病论》的学习,成长为铁杆中医,成为坚定的仲景门墙,这些或许都是完成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学习历程的未续之缘。
     其三,希望师父讲解《伤寒论》:初到津洞医务所拜师学徒的日子,时间非常充裕,在完成切药、抓药等工作之后,剩下的事情就是背书、读报。师父兴趣爱好广泛,存书丰富,杂志订阅众多,尤其喜欢集报,以至于二十年后成了闻名全国的集报家。我自识字始就爱好阅读,可惜家徒四壁,片纸不留。那时父亲在永昌粮站做木工活,永昌粮站有图书馆,由于父亲不是单位的正式工,没有借书证,所以只好四处去问别人借书,好在我的看书速度极快,经常是一本二三十万字的小说一口气在一个通宵读完,也很爱护书,所以大家都乐意转借书来给父亲,并且都夸父亲有一个会读书的儿子,将来有出息之类。父亲非常得意,所以当我患病没有考上大学之时,父亲遭受的打击甚至比我还大,因此很长时候我都不敢提同学升学的事。师父家里有这么多书报可读,我感觉自己真是到了天堂。那时读的书很杂,除了师父要求必须熟记背诵的传统师承读本,我最关心的就是名医传纪。其时《山东中医药杂志》每月一期登载“名老中医之路”的系列文章,由名医本人或其弟子撰写,叙述名医成长过程、讲解经典传承的重要性,这样的内容每每令我陶醉。名医故事的主题无一例外地都提到中医成才的要素,必须勤求博采,必须学习《黄帝内经》、《伤寒论》、《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四大经典。了解相关故事后,趁师父晚上授课,我兴冲冲提出,是否可以学习《伤寒论》?哪知师父把脸色一沉,斥责道:“还没有学走路,就想飞跑!”我当时摸不着头脑,那些平时对我有成见的师兄师姐,见师父骂我,自然十分高兴,七嘴八舌,也嘲笑我想吃天鹅肉。我感觉自己无地自容,以为自己真的是好高骛远。当如今我传授仲景之学举办平脉辨证学习班,见证海内外上千中医师随我学习,在短期内业务水准、技术能力迅速提升,专家名医辈出的时候,回忆往事,直有惋心之痛!反思师父一辈子,用方用药从不拘束,中药、西药、针灸、推拿等等,治病方案如十八般武艺,惟取效是务,不拘学术门派,患者口口相传,也算一方名医。几年后我后来才知道,师父对仲景学术的认知,只是源于口口相传、以讹传讹的中医学术流派纷争的传说,反映的却是中医学界根深蒂固的傲慢与偏见!极目所见,当代中医的现状依然令人堪忧。仲景之学同天地之化,参赞化育众生,确立三阴三阳六经,规范平脉辨证,经方运用原则大道至简,真真切切乃是中医学科的正宗、中医学者入门的捷径。其实如果用西药鉴别诊断内容对照《伤寒》《金匮》学习,医学原理昭然若揭;用《内经》《难经》解读《伤寒》《金匮》原文,仲景思想慧然独明;用《伤寒》《金匮》记载方药治疗现代疾病,对证经方灵验无比;仲景著述,原本医学公式定理,仲景经方,自是医学教育精华。故打基础,学规矩,忽略《伤寒论》,又岂止是中医学者的不幸?!
    时常有同道问我如何学习中医?如此成为名医?我的回答仅一句:跟好师傅走对路!医学传承自有正途,名医成长必有规律。历史长河中,医学名家辈出,师徒相授是古代中医药教育的最重要形式,如张仲景、朱丹溪、李东垣、张景岳等医学大家均受惠于此种学术传承方式;有部分医家通过自学方式成才,如徐大椿、吴鞠通、黄元御、岳美中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尚有家族相袭、官办教学、书院研讨等一系列教育方式,亦可培养人才,但同时都非常重视并秉承传统中医教育的理念,遵循并提倡
师不必
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学习方法,尊师重教。
[/table]
    现代社会资讯发达,交通便利,应该说,我们的生活环境、学习途径比古人优越得多。然而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当代中医人才培养仅仅限于仿效西医教育制度而建立起来的学院教育,且忽略经典体系,舍弃师承教育,显然违背了中医成长规律,不利于中医学子的成长。只有正确发挥师徒授受的优势,读经典,拜明师,注重中医传统,兼容科学创新,把
现代科技成果融会贯通,将中西医各自学科优势互为整合,中医师通过自我提升的业务进修与培训,才是中医成长的快捷之路。[table=100%,white]


     作者简介:徐汝奇,男,1963年生,江西省泰和县人。1984年从医,北京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首届毕业生,初拜师于泰和县桥头镇名老中医关培善老先生门下学徒三年,再受教于当代著名伤寒学家陈瑞春教授专修仲景之学。临证独重经方,擅长平脉辨证,以弘扬仲景学术为己任。个体开业,经常应邀到各地讲学,尚承办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十一届经方运用(仲景脉学)高级研修班”,创办平脉辨证学习班(第26期已定于2015年7月15日开班),亲身带教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智利等地中医师上千人。现为泰和县政协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分会常委,江西省健康服务行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医药产业分会副理事长,台湾中医临床医学会永久顾问。
     地址:江西省泰和县城经四路18 徐汝奇中医馆   邮箱:jgsjfyxlt@163.com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分 20 收起 理由
黄煌 + 20 好文章!期待下集。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加石膏治疗感冒及感冒引发中耳炎
下一篇:黄煌经方医案

26

主题

170

积分

20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70
发表于 2015-7-4 15: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正值文革后期,人们的穿着不是蓝色的工作服,就是绿色的假军装,白色的确良还是稀罕之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85

积分

7764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985
发表于 2015-7-4 16: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非常不错,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571

积分

1384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师仲景方证 &

Rank: 3Rank: 3

积分
571
QQ
发表于 2015-7-4 16: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迁有关人生的预言所折服:“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出自【孟子】,不是司马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7: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四海承风 的帖子

四海承风:司马迁有关人生的预言所折服:“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出自【孟子】,不是司马迁。 (2015-07-04 16:56) 
谢谢更正!我只记得司马迁在《史记》里引用了这段话,凡忽略了它的原始出处。抱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7: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江湖医侠 的帖子

江湖医侠:谢谢更正!我只记得司马迁在《史记》里引用了这段话,凡忽略了它的原始出处。抱歉! (2015-07-04 17:10) 
江湖医侠: 谢谢更正!我只记得司马迁在《史记》里引用了这段话,反而忽略了它的原始出处。抱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7: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江湖医侠 的帖子

江湖医侠:

谢谢更正!我只记得司马迁在《史记》里引用了这段话,反而忽略了它的原始出处。抱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积分

87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28
发表于 2015-7-4 17: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医之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积分

125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34
发表于 2015-7-4 19: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476

积分

913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我要为我的理想奋斗,

Rank: 2

积分
476
QQ
发表于 2015-7-4 20: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读初中时的假期,爷爷叫我明天自己去某某山岭採些草药‘坡油麻’回来,说上回已跟我採过了,自己去就行了,此时搜遍脑海里的记忆,这草药坡油麻是个新词,当晚在床上翻来覆去,回忆跟爷爷所到过的山岭与所採过的草药,不知不觉睡着了,做了个梦,梦见在某山坡开满了金黄色的花,时不时有微风吹过,荡起圈儿。早上起床吃饱了饭,步行四五公里的路,来到梦里出现过的地方,奇怪的是,没有什么金黄色的花,遍野都是一样的小木,每颗都结了不少花生仁大的果麻,觉得就是它,採了一大堆挑回家,爷爷满脸的笑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15-7-4 21: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期待下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69

积分

958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69
发表于 2015-7-4 22: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楼黄虎舟:(那时正值文革后期,人们的穿着不是蓝色的工作服,就是绿色的假军装,白色的确良还是稀罕之物?? )


那时候的“白色的确良”确实是稀罕之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96

积分

48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96
发表于 2015-7-4 23: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海绵322 的帖子

海绵322:回1楼黄虎舟:(那时正值文革后期,人们的穿着不是蓝色的工作服,就是绿色的假军装,白色的确良还是稀罕之物?? )


那时候的“白色的确良”确实是稀罕之物! (2015-07-04 22:20) 
80年代还文革?不解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655

积分

1415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55
QQ
发表于 2015-7-4 23: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是一位大家 写的可以   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以古方为主打   再去触类旁通  左右逢源  学习后世的时方知识   了解点现代医学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571

积分

1293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71
发表于 2015-7-5 08: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真好,激励人又亲切,希望有机会能拜访先生
但愿杏花开满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3713

积分

19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713
发表于 2015-7-5 13: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80年代初,一千多块钱的中医书,你知道是多少本吗?才区区数十种?文中,你自己花0.36元买了一本《肺结核》。就算平均一本5毛钱吧,一千多块至少买2000本书,一本1块钱,也还有1000本书。行医30年,请问,你现在家里有2000本中医书吗?你到现在读过1000本中医书吗?什么样的牛逼中医才能开出这么一份书单,要求别人读完才能去跟他拜师?
           司马迁也没有在《史记》中引用孟子的那段话。你记得的恐怕是初中课文中有篇文章写司马迁的,文中作者引用此语称赞司马迁艰苦卓绝写史记。
           读书少没有错,邓小平就说自己没读过啥书,但又说周恩来把什么什么重要文件的起草任务交给他,以此鼓励年轻人大胆闯。有见识就可以啊。
            写这么个文章都不老实……还搞出什么梦境来,兄弟,你可真行。即便真有这回事,现在这个时代,也不宜写出来吧。难道你的意思是,除了你自学、拜师学之外,你这中医还是梦中神授的了?
            吹牛也有得有点谱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6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5-7-5 15: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这么多,就是为了参加他什么培训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积分

29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5-7-5 15: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兰州抚弄 的帖子

兰州抚弄:写这么多,就是为了参加他什么培训班。 (2015-07-05 15:41) 
够直接,我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1536

积分

329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536
QQ
发表于 2015-7-5 16: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与“怀念干祖望老”相辉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0

积分

12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5-7-5 17: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人家睡觉也在为病人着想,应该值得我们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2986

积分

73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86
发表于 2015-7-5 18: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艰难困苦玉汝成,勤求古训得奇方。
师兄坎坷经历令人动容,执着精神令人叹服,卓著疗效令人称道,脉学成就令人景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6

主题

8185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185
发表于 2015-7-5 18: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梦中得方,有过类似经历
反复思虑而不得,大脑放松时灵光一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729

积分

795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君若问我何妙招,全靠

Rank: 3Rank: 3

积分
729
QQ
发表于 2015-7-8 16: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励志之文,激励自己努力研读中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69

积分

958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69
发表于 2015-7-12 00: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思过半 的帖子

思过半:80年代还文革?不解啊 (2015-07-04 23:32) 
文革结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生活在贫苦之中。80年代托邓小平同志的福,从(上山下乡)农村回来的青年进街道工场,月工资36元…。记得那时候除了勉强应付生活,连理发的钱都没有…。
我不厌其烦的回复你,是想告诉你,到经方论台来是来学习的,要谦虚。学到了东西要感恩。不要学那些不学无术的,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不知天高地厚之辈。请好之为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96

积分

48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96
发表于 2015-7-12 11: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海绵322 的帖子

海绵322:文革结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生活在贫苦之中。80年代托邓小平同志的福,从(上山下乡)农村回来的青年进街道工场,月工资36元…。记得那时候除了勉强应付生活,连理发的钱都没有…。
.. (2015-07-12 00:19) 
恕我肤浅,没看出你有啥能耐
说话如此不严谨,还要如此洗地的
我是不会鸟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03

积分

5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岐黄生涯伴一生。

Rank: 2

积分
103
发表于 2015-11-30 00: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天还是需要多来看看大家的思路和过程了。补补。
岐黄生涯伴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5883

积分

32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883
发表于 2016-5-2 05: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奇人怪夢。
奇醫妙方。〜[s:1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08:29 , Processed in 0.357580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