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629|回复: 5

[心得] 汉时治学谈一则

[复制链接]

66

主题

3390

积分

72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90
发表于 2015-1-30 07: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今偶翻《颜氏家训》谈到汉时的治学,谓汉时“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而颜氏所处的南北朝时期,“已来不复尔,空守章句……皆以博涉为贵,不肯专儒”。
   此篇所述有两点可取。一是汉时的研究方法值得重视。即专弘一经,如果这种情况属实的话,那么仲景研究医学的方式也极有可能是专弘一经的,也即是以《汤液经法》为主要研究对象,很显然与之年代不远的皇甫谧却是研究针灸一派为主,因此二人著作绝有不同,如果再推想一下,皇甫氏类编了《素问》等针灸一派的著作,那么他所仿照的方法则可能借鉴了张仲景的研究方法,他在序中似乎是很推崇张氏的治学方法,即“论广汤液为数十卷”,或许因此而受启发也写就了自己的著作《针灸甲乙经》。话转回来,仲景的这种研究方法看来是值得我们学习一番的。
    二是批评博涉为贵。既重视了一经,自然对博涉就持相反态度了。我们讲又博又专,看来颜氏主张还是以专为好。他同时批评当时的教授级别的人去买驴,写个契约之类的,写了三篇还未见到个“驴”字,大意是批评魏晋南北朝时的注疏有些过头了。考晋唐时的佛学注疏,大概也有这样的弊端,只一名题便须写上三五篇,或许当时风气如此吧。古人写书总以简约为贵,也并不是专为了找后世的麻烦,故意写的不令人懂,我倒是觉得他们是宁愿写的最简洁的,只是后世不争气的子孙偏要玄谈的注解一番,以为若不如此便不足显示其学问,当然勤肯研究方便后人的著作是相当好的,毕竟与玄谈空疏出发点不同。如此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如何读书的问题,有心得的伤寒家便直接告诉我们,仲景书还是读原文的好,注解的可参,但却不可以纯以注释为研究对象,看看注疏六百家,一人一伤寒,真的是令我们眼花缭乱了。
    林林总总,写的突然想到了仲景原序的一句话“若能寻余所集则思过半矣”,大概是仲景告诉后人的治学秘诀,只在此上寻便了,虽或有自信之成分(当然有自信之资本),但却透露给了我们治学的诀窍吧!以此句与诸君共勉!




上一篇:金寿山谈“革”脉
下一篇:经方读书社版块改进贴
信解行证

59

主题

4722

积分

449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722
QQ
发表于 2015-1-30 09: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主看法。近读论语,仿佛孔子也有这种思想。不一门深入,何以成卓然学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056

积分

325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56
发表于 2015-1-30 09: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以贯之是好的治学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积分

31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5-1-30 12: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贵专不贵多,好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3

积分

9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93
发表于 2015-1-30 18: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汉武帝设五经博士,在功名利禄的刺激下才出现了这种以儒家经学为研究对象的局面,可以说是不得不为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3

积分

9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93
发表于 2015-1-30 19: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岐黄门生 的帖子

岐黄门生:自汉武帝设五经博士,在功名利禄的刺激下才出现了这种以儒家经学为研究对象的局面,可以说是不得不为之。 (2015-01-30 18:51) 
因此当今的医学考试中心有必要树立诸如《伤寒杂病论》《灵枢经》的绝对权威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3:12 , Processed in 0.07081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