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前言
家父的遗著《中医内科学评讲》即将出版,对此我心存感激,感谢众多为这本书的出版而尽心出力的朋友与同事,也感谢人民卫生出版社看中这一选题。有关家父的简略生平、为人处世、治学视疾,我已在“作者简介”中进行了概述,在此就不再重复。仅就本书的成书过程稍加补充,用以说明中医治学之不易,传承之必须。
1957年,家父工作的重心转入书斋,着力进行中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由于家父的中医学术根底和临床疗效在江西省的影响,故被江西中医学院延聘,为本科班讲授《中医内科学》。对家父而言这是培养中医人才的机会,必须努力讲好的。为此,他在完成正常的研究工作之外,奋力备课,针对当时并不完备的《中医内科学》一版教材,旁征博引了200多种历代中医内科名著,尤其是增添了大量自己的临床心得体验和案例,以丰富教材内容,并且对教材中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褒贬。在备课的过程中,他甚至萌发过由他自己来编写一部《中医内科学》的念头。
当时的听课者主要是江西中医学院66届(1960~1966年)的本科学生,再就是一部分学院的中青年教师。
以家父的学识以及为此而作的准备,一开讲,便顿时引来截然相反的评价,赞赏者大呼“过瘾”,批评者认为脱离了教材,如坠云里雾中,尤其是对教材的针贬更觉不能接受,个别批评者甚至联系到家父当时的“右派”身份。为此,家父经冷静分析,认为如此讲授,确易使初学者难以复习和记忆,遂将扩充和发挥式的讲课方式,改为依教材顺序逐段逐句的评讲,并尽量采用板书的形式,而原先准备的资料则择要融于这种讲评之中。这种讲课方法,被所有听课者欣然接受,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家父的课堂讲评终至成书,我在此还要真诚地感谢我的学长邓必隆教授。邓教授当时是那个班里好学用功的学生,后来成为家父的高足和学术传承人之一。他听课中全神贯注,记录下全部的板书以及尽可能的语言叙述。毕业工作后,他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认真整理这些笔记,共计三大本。
近年,邓必隆教授将这三大本笔记献于成立不久的姚荷生研究室,后又经研究室相关研究人员一年多的努力,这部评讲体中医著作终于呈现于读者面前。
我认为,通过对这部著作成书过程的介绍,特别对于中医的传承和教育来说,有四点启示:一是有饱学而又有为中医献身的好老师;二是要有一群热爱中医,肯学而又较有悟性的学生;三是要有好的教学参考教材;四是要有切合实际应用的好的教学方法。如此,则中医幸甚。
姚梅龄
2012年11月18日 |
上一篇:黄煌先生论经方、体质、方证下一篇:陈道隆学术经验集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