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428|回复: 6

[内科] 邪论?问论附子治感冒~

[复制链接]

46

主题

448

积分

267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48
发表于 2014-2-14 04: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邪之始入也,泝然起毫毛,开腠理。”外感之初,风寒入侵之时,必先腠理疏,毛孔气门玄府洞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者卫气,卫外之气,真气阳气也。

“谷入于胃,其清气化而为营(),行于脉中,浊气降于下焦,藉由肾中之真阳,蒸腾其气,而行于脉外,直达皮肤为卫气。”

“营卫者(营血卫气),即谷(谷物谷气食物也)之一气所化也。卫行脉外,本下焦命门之真阳蒸谷气而布皮肤,司开阖而固毛孔者也。”清钱潢《伤寒溯源集》

“人身之有卫气,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者也,卫气若壮,邪何由入?邪之入也,由卫外之阳不足也。故《灵枢》曰:虚邪不能独伤人,必因身形之虚而后客之。”《伤寒论后条辨》

命门真火不旺,里阳真气不盛,不足以密​​​​腠理而卫风寒。故感冒必是恃强而乘凉饮冷,致令阳气转盛为虚无以自振所致。正所谓“邪不空见,中必有奸”语出张仲景《平脉法》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瘥,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伤寒论》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为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证,若不瘥,谓服麻黄附子细辛汤后,脉沉未已,而身体疼痛亦未愈也,里气不振,表自难解,故当以本方(四逆汤)救其里。按:脉沉为虚寒在里之证,里气沉衰,则表气不畅,故少阴病(表阴证外感)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亦宜配伍附子,细辛等亢奋性之发表药,振其里而和其外,乃得汗解。
倘若不发热而脉沉,虽始得之,亦宜急温之。
即麻黄附子细辛汤亦不可用 ”胡希恕《病位类方解》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伤寒论》

亡阳者外感不发热(发烧),因为无正气与外邪相争,若发热则亦是发烧热度不高。因为
阳衰气弱。
无热而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阴而又发热,是不当发之热,故云反也。
脉沉里寒在里,虽有表证,是为表阴证,少阴证也。非太阳表阳证。表阳证脉当浮。
“…。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
“…,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之,然以营气不足,血少故也。”


“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尺中迟,尺中脉微,此里虚。里虚者,里无阳也。换言之,血少者,阳少也。伤寒论里的血少、亡血,皆指的是奉生之气少,亡阳、无阳也。

“营为根,尺脉迟,则营不足,奉生之气少也。”“汗生于谷精,胃中阳气所酿也。…
尺脉微迟,即不可发汗,以微迟为阴脉,尺中
无阳,营血必冷可知…虽有可汗证,先救
其里,…。“血与里,俱从尺脉候之,若其人脉虽浮紧,证虽身疼痛,而尺中一迟,便知寒邪自盛,营血自虚,当发汗而不可发汗矣。”

“若脉既微矣,而又恶寒,与脉浮紧之恶寒不同矣。此表里俱虚,以致邪恋不去,虽使
热多寒少,只宜养正助阳,不可行汗吐下攻热。”“其脉微弱,则卫阳原自衰乏可知。”

“太阳之脉必浮,太阳之证必发热,只因太阳一经,与少阴肾为表里,同司寒水,所以
表证源自根里。

脉虽浮,而浮中自分虚实,实则主表,虚则便关乎里。证虽发热,而发热原分标本,标则从邪,本则便关乎正。世人顾表不及里,顾邪不及正,卒病一来,开手便错,…”“所谓表也,证虽见表,然恶知表中不有里气为之根因者。世人据表不察里,轻易与以发散,里气一虚,脉乃变数而肌热甚矣。不谓热本于虚,更清其热,阳不能回,假热蜂起,不知假热由于中寒,辗转在传经上讹乱,至死不悟此热为假热,遂以假热之证,追而名之为温病
,为两感,此等余目击而心伤之者,不啻千百辈矣。”“肾阳素虚,一遇寒侵其腑,脏气辄不能内守,而亡阳于外,
既已亡阳,虽太阳病亦属少阴矣。”清程应旄

“无热恶寒者,虽有头项强痛之表急,当以四逆、真武辈救其里矣。盖病发于阴,便已亡阳,…”清柯琴

亡阳真气虚惫,尺中脉微里虚,卫气不能自振,表疏玄府本自不能固密,不可透过发汗解表,甚至发微汗亦所不宜。“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言不可发汗,则必不可用麻黄。此即何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亦不可用之理。

“命门之真阳,为卫气之根本,皮毛之卫气,乃真阳之外发,发汗则外亡卫气,内丧真阳矣。”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之?

“浮紧,伤寒之脉也,法当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宜以麻黄汤汗解之为是。假若按其脉而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之?夫尺主下焦,迟则为寒,尺中迟,是以知下焦命门真阳不足,不能蒸谷气而为营为卫也。”清钱潢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濇者,复不可下​​之。”《伤寒论》

“汗出阳气所化,岂有亡阳而可发汗者哉!此可见少阴亡阳,但脉微,虽无汗出之证,亦自不可发汗”清汪琥

“少阴本无发汗之理,今禁发汗者,恐人用麻黄附子细辛之属也。况其脉既微,则阳虚已着,即不用表药尚有真阳外越之虞,况可汗之而伤其阳乎!”《伤寒论三注》

“邪在表,则发翕翕之热;邪在里,则发蒸蒸之热。”发热、头痛、畏寒、流鼻水、无汗、尿少(郁热发烧)…太阳证也,邪在太阳必头痛,亡阳者虽太阳证亦少阴也。里阳虚极,不堪攻表。若发汗强发汗,即为误汗误治,虚其虚而复亡其阳,逆变蜂起。故干姜、生姜、桂枝、葱白、细辛、麻黄俱不可用。补其命门真阳自能辛温发散,振其内气温经散寒而表自解。

“少阴受邪,未有不由真阳虚者,故温经即以散邪,一切表药俱不可用。”《伤寒论三注


阴证感冒,阴毒伤寒,少阴恶寒发热等等表阴证,伤寒论的对策即是外感始得用麻黄附子细辛、麻黄附子甘草,不效或恶化转剧则需用四逆、通脉四逆、茯苓四逆、通脉四逆加猪胆汁、白通、白通人尿猪胆汁…重用附子。亡阳者阴证重症不可攻,须急温之以振里气。麻黄附子细辛、麻黄附子甘草、白通等发汗发表方剂亦不宜。里气不振,表自难解。

“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凡中风与伤寒为病,自古通谓之伤寒。《千金》曰:夫伤寒病者,起自风寒,入于腠理,与精气分争,荣卫偏隔,周身不通而病。始表中风寒,入里则不消矣。始自皮肤,入于经络,传于脏腑是也。未有温复而当,不消散者。风寒初客于皮肤,便投汤药,温暖发散而当者,则无不消散之邪。”金成无己

风者,空气也。抵挡风寒,自是真阳正气,能自振的阳和体温。
“解证以得汗为佳兆,邪盛者,得表而出,邪正盛虚半者,得表兼内托而出,全然虚者得温补而出。”清程应旄

单用附子即是在振其里而和其外,温暖发散,不用解表(攻其表)而表自和。以附子振兴里气,里寒逐,则表寒自解矣。所谓暖中温复以发表也。里气者,阳气也。

少阴证见当用附子,太阳热见可用麻黄,已为定法”清周扬俊《伤寒论三注》

“如太阳发热,头痛,脉反沉,身体疼痛,机向少阴。故当救其里。”《伤寒六经辨证治法》

大凡汗多亡阳,及三阴无阳之证,皆以附子温经复阳,乃治之大经,理之自然,一定之法也。”清钱潢

“既已亡阳,虽太阳病亦属少阴”如何知之;何所根据?请玩味伤寒论太阳篇之精彩论述:“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温其里,宜四逆汤。”

一千八百多年前张仲景即告知世人,太阳病若见阴脉,则须以附子挑大梁负重任之四逆汤温里阳振里气以解表。而独用附子更是四逆汤的进阶终极应用。


证有阴阳,何以手淫者会表现出阴证?何以会呈现阴证而非阳证?千百年来伤寒注家咸
认为有两种人无论是感冒或流感一得病即表现为阴证。老人及素体虚弱之人。

虚弱当然是阳虚不会是阴虚,阴虚根本不曾存在过。人活着只会阳气日益削损;不会因
所谓的阴津耗损
(如射精)而反愈形强盛,或凸出阳有余之病态。人愈活器官脏器的功能性只会愈形减弱;绝不会愈来愈强。一如引擎经岁月的操驾磨损只会马力日益衰减。


所以这两种一得病会呈阴证的人实际上只有一种─阳气虚人,手淫者虚寒四逆,阳痿气怯
,甚至脱发秃头,虽非老人,生理功能上却已与老人无异。


手淫者完全符合阳气虚人所有特征。张仲景及​​历来伤寒家并未发现所谓的素体虚弱之人正是为数庞大的手淫亡阳人,无论男女。前人,包括张仲景并无能力告诉世人,手淫会演变成如老人般的素体虚弱。


一外感得病即呈表阴证(少阴证)而非表阳证(太阳证)的正是这些无数的手淫亡阳人;无论手淫者是否已是老人。


所谓的表证(表阳证或表阴证)即是机体欲借发汗的机转,自体表以解除病邪而未得解除的状态。无论中西医,感冒时都需藉由发汗达表机制来驱逐入侵的病邪。


阳证可以透​​过发汗解表,阴证则不行。因为正气虚弱不堪攻表发汗。就算发汗也无济于事
,只会加重病情及恶化。因为沈寒在里,里气不振,表自难解。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伤寒论》


阳虚不可发汗,误汗则阳随汗出而外亡,轻则疾病加剧缠绵不解,重则将有生命危险。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伤寒论》


“少阴受邪,未有不由真阳虚者,故温经即以散邪,一切表药俱不可用,奈何反用麻黄?仲景意中,谓少阴之表即太阳也,邪中阴经,明明贻患,但用本经温药则少阴之邪可去,而太阳之热凭何而解?故以麻黄与附子合用,兼以细辛联属其间,俾表里之邪一时撤去,岂复有他虑耶?”《伤寒论三注》


“少阴之发热而脉沉者,必于表剂中加附子以预固其里,…….夫太阳为少阴之表,发热无汗,…设用麻黄开腠理,细辛散浮热,而无附子以固元气,则少阴之津液越出,太阳之微阳外亡,去生远矣。…”


“按太阳病,发热头痛,其脉当浮,今反沉,少阴脉沉,法当无热,今反热,仲景于此二证各言反者,谓反常也。太阳病而脉似少阴,少阴脉而病似太阳,所以皆谓之反,而治之不同也。…阳证当脉浮,今反不浮者,以里虚久寒所致,又身体痛,故宜救里,使气内复
,逼邪出外。且干姜、生附,亦能发汗。假使里不虚寒,则脉必浮,而正属太阳麻黄证矣
。”《伤寒括要》


虽有断章取义之嫌,但从上述各家片段见解不难得知,虚人外感感冒或流感单用附子绝对是正确治疗对策。若感冒纯是表阴证,纯属少阴无太阳,则单用附子更是如此。藉由附子提振里气,使气内复,逼邪出外。振其里,不用任何发汗剂而发其表!


这即是何以附子能治感冒的医理,以辛温热药治伤寒热性病之原理。缘自精通伤寒论。正气、真气胜,邪能自去。非附子治病,乃附子提振真气,振兴的正气治病也。斥附子治感冒为邪论,真可谓中医文盲。诚可悲也。外感何以服了附子后 须以热食热汤压制附子以提振真气对抗外邪?

人但知卫气行于皮肤,而不知乃下焦之真阳蒸谷气而达皮肤,乃为卫气。 ”“卫为谷气之浊者,降于下焦,为命门真火之所蒸腾,其真阳剽悍之气,不循经脉,直达皮肤而行于脉外。《伤寒溯源集》谷者,谷也。谷气者,食物也。

服附子后以热食热汤压制附子提振真气者,义犹桂枝汤啜稀热粥以助药力,盖谷气内充
,方能有劲力鼓动里气以尽逐外邪勿令复入复留也


何谓真气?岐伯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邪气者,虚风之贼伤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虚邪之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灵枢》

手淫亡阳者卫虚表弱,卫阳不能外固,腠理开疏不密,时时自汗盗汗,卫主皮毛,犹门户之司开阖也。玄府气门不得阖,则入者一任其入,出者一任其出矣。《伤寒溯源集》

任其入故风寒易于入侵,极容易感冒;任其出,则气自泄汗自出矣。

人身以肾为冬脏,命门之真阳,藏于两肾之中,即坎卦之象,乃太极中涵藏之元气也,为生气之本,三焦之原。一阳藏于两肾寒水之中,潜养固密,则元气充足,然后清阳之气
,升越上腾,蒸谷气而外达,则为卫气;游一身而布化,则为三焦。若此火损伤,则三焦无以布其阳气。上焦无此,则耳目失其聪明;中焦无此,则水谷不能运化;下焦无此,则气化不得流行。二阴之窍不利,况不能蒸腾其剽悍滑疾之谷气,以外卫皮肤,致腠理不密
,而风寒温暑之邪,乘虚而
​​中之矣。《伤寒溯源集》





上一篇:麻黄附子细辛汤一例
下一篇:头皮瘙痒

26

主题

634

积分

296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Rank: 3Rank: 3

积分
634
发表于 2014-2-14 09: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從臨牀中看到的自少年時期起即有手淫惡習的男子(婦女祗遇到過一例,總結不出規律來)往往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1]尺脈(雙側或單側)偏浮,上部常有火像(如玉女煎證之類的牙痛、丹梔類的眼紅乾澀、咽部不適或乾痛等)。特別是眼部常有眼眵、乾澀等。多見金匱腎氣丸、三才封髓丹之類的證。
[2]手足心多有熱。多爲怕冷,或怕冷怕熱兼有;少數自述“怕熱”而衣着甚少的,但是實際上特別容易着涼感冒;或一感冒就很長時間不好。呈“虛火”體質。這類人的風寒感冒確實難得發熱,而睏倦思睡卻很常見。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之類確實有良效。
[3]性格柔弱內向,缺乏“陽剛之氣”,喜生悶氣。面色無華,待人接物較懦弱,有迴避對抗的傾向。其形體動作及表情缺乏活力。常表現典型的血虛肝鬱癥。
少年時期的頻繁“手淫”對體質的影響是很明顯的,而且也是全方面的。
我跟我的老師抄方時曾見過他治一位32歲的未婚男民工,因“手淫”過早過頻的緣故,出現典型的“腎上腺皮脂功能減退”(阿狄森氏病)的癥狀,腎陰腎陽大損,治起來是非常頭痛的。
蟲沙猿鶴總堪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326

积分

7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医无止境

Rank: 2

积分
326
发表于 2014-2-14 09: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的不错,赞一个!
医无止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218

积分

507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18
QQ
发表于 2014-2-14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子的现代药理就是强心
医本仁数,不能私藏,愿天下无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1664

积分

355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664
发表于 2014-2-14 10: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我有启发,有感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4 11: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4 11: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0 02:28 , Processed in 0.208385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