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医是什么
翻翻各贤达在经方沙龙的探讨,忽然想起一个题目。于是,再加把劲,熬熬夜,写下来,与大家商榷。算是思想的火花吧。中医是什么?
1.西医的助手。近期一例住院病人,反复高热39。8°C,持续四天,花了上千元检查费,用了抗菌素、炎琥宁、清开灵静滴,口服布洛芬,肌注了柴胡+安痛定,高热持续不退,倒是开水泡石膏100g大黄20g,,一日内分两次开水泡饮,两天退了下来。继续上方三天,未见发热,安全出院。
2.中医的命根子。中医最拿手的就是使用中医方法治疗疾病,或中药,或成药,或针灸理疗。人家找中医,就是因为听说某某中医还能治好病,小儿咳嗽、发热,大人胃痛,妇科闭经、月经不调,妇科手术后发热、切口渗液、大便不通等。甚至医院大夫、护士或后勤人员带来他们的至亲,要求喝几付中药,几付草根根就解决了问题。曾有西医说:你们中医大夫,除了中医什么也不是。或许是吧。
3.穷人的救命稻草。没钱上大医院,没必要去做那么多检查,只好使用一些偏方验方试试。治好了病,也健了身。大剂蒲公英、败酱草煎汤吃菜,治好了阑尾炎的例子大家也不少见。
4.富人的生活补品。肉吃腻了,酒喝烦了,就想法子换换胃口,什么枸杞泡酒补肾,三七益气活血、止血消脂,首乌、黄精乌发延寿,薏米开胃、除痘、散疡等,逐渐走进富人的生活。口淡长寿总比滋腻疾多幸福,是吧。
5.失志者的换心术。自古不为良相即为名医,与其治理国家不成,倒不如自学中医治病救人,自养生息,事亲孝老,乐不也哉。失志后,学学中医转换思路,“秀才学医,笼中捉鸡”,或许还能医鸣一方。
6.亡命者的试金石。大医院判了死罪的人,有的不甘心灭亡,找来中医古籍,遍找偏方验方,处处拜师,靠着一股执着劲,感动了天,终于治愈了“死病”。古今名医不乏此类。
7.中国人生命的守护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医在华夏人种数千年的繁衍成长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医疗实践中形成许许多多的神奇传说,中医文化生焉。舍弃了中医,是一个完整的中华民族吗?可能大多数人有一个否定的回答。
8.老外眼中的发财梦。外国人不善随便服用抗菌素,不爱什么转基因食品,崇尚走向自然,回归自然,治病养生用中医,韩国日本善用伤寒小方制成成品,激发人体防病治病的潜能。传统医学市场颇大,是个发财的好项目。
9.文人作品的润滑剂。许多文学名著里,都有中医中药、针灸、情志治病的例子。活生生的人会生病,小说里的主人公也能患疾。有人说,曹雪芹也是个名医,不无道理。几味子中药起死回生,一根神针救危排难。文学灵气陡然升起,继续不读怎能由人?
10.官员的政治资本。政府官员为了体现在职为民的政绩,根据辖区特点,总要搞几个特色工程。中医是一块短板,中药产业最起码可以使官员位子稳重渐升,中医文化的广博更能体现综合素质。甘肃是一个中医药产出大省,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始祖——《黄帝内经》中的岐伯祖籍在甘肃庆城县,针灸名家皇甫谧是甘肃灵台县人,群众基础深厚,中医底子相对薄弱。这是甘肃中医的省情,刘维忠厅长火眼金睛,明察秋毫,看到发展中医是甘肃卫生事业的着眼点,于是,大刀阔斧,提出并落实了一项项惠民政策,促进甘肃卫生事业大幅度飞跃,刘维忠,这个响亮的名字,在中华大地响彻晴空。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中医十二难下一篇:2013工程院增选中医全军覆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