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黄星楼(1901~1984年)。江苏如皋人,受业于镇江褚鹏飞先生,后复师于河北名医张锡纯。擅长内科,以善治温热病和危重症而闻名,晚年研究肿瘤病,亦颇有成就。二十年代曾协同陈霭堂等创办《如皋医学报》,并出任主编,参与反废止中医的斗争。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受聘为中央国医院撰述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县科协副主席,南通地区医学会副理事长、省中医学会理事、省四届政协委员、如皋县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曾于1958年兴办如城中医学校,同期受聘为江苏省第一期名老中医继承班教师。代表著有《餐菊轩医辑》、《内科临证识见》。
1.论温病重视夹证
黄老青年从医时期,适温病流行之际,他从大量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对于温病的治疗,一是提出:“要注意时令气候特点,并以之分析当时引发温疫流行的寒、温、燥、湿的病因属性”;二是指出:“温为阳邪,化热最速,极易耗液伤阴,阴液受耗则阳热更亢,阳热亢则阴液愈耗,如此恶性循环,必至阴液枯竭。所以在整体(温病)病程的辨治中,必须牢牢抓住刻刻顾其津液这个关键性问题”;三是重视夹证的辨治,指出:“温病最多是夹证,其病因内外二邪夹发,较兼证尤为难治。……因此,除掌握温热本证的辨治外,还必须重视夹证的辨证与治疗,这样才能提高疗效。”“一些夹证有时在病初就可能同时出现,有时则在发病过程中出现,而由于某些夹证的出现,就大大地增加了辨证论治的复杂性,所以从温病初起就必须注意其有无夹证,或者经过针对温热本证治疗,而不见好转,甚或反而加剧者,则更就注意到夹证存在的可能”。“温病夹证,如夹痰饮、夹肾虚及诸失血等属虚。对于夹实者,宜先清理夹邪而后郁热(伏邪)始能透发;对于夹虚者则宜治温热为主,养正为辅,切不可养正而遗邪,热邪羁留则正气益伤。其它如有哮喘、胃痛等旧病,亦应先治温热,热退则旧病自已。”由于黄老在临证中,重视夹证的辨治,故每遇温热危重症和复杂多变的证情,常表现胸有成竹而游刃有余。
2.诊危症善抓关键
在黄老一生中,诊治危急病例甚多,宝贵经验是善于抓住病证关键。例如诊治内科闭证,总结出“闭证急诊辨症法”:一、从年龄、性别分析。即:青、中年病人之闭证以温热闭证居多;中年以上则以痰火、风痰闭证(如中风)为主。而妇女之突然昏仆,不省人事者应注意情志刺激之病史,以便与“厥证”作鉴别。如因中邪恶(包括各种中毒)而致闭者,各类年龄均可出现。二、从发病时间、环境分析。即:温热闭证在发病前多有历时不同的外感卫分症状(温、暑风可以例外);内科闭证则多突然起病,病程中无表证出现,例如中风。如系中邪恶,必定有中邪恶的环境(如中瘴气、中痧暑、中煤气的特定环境及周围人同时发病的相关资料)。三、从现症、望诊预测病机。从全身性症状辨析,闭证伴有高热者为“热陷心包”;发热而兼有腹满便秘者为“热结阳明”;发热而兼有抽搐者为“热动肝风”,发热而兼有喉间痰鸣者为“痰热内闭”;不发热而伴有抽搐者为“肝风内动”。望诊上,因热病致闭者多呈热病面容;湿温致闭者,面色多呈晦垢。如面(目)赤气粗,口歪舌斜,半身不遂者,多为卒中;如面色青紫,唇绀,常与中邪恶相关;如系服毒,多具有各种毒物的中毒表现,有经验的医生,从病人口气(味)及分泌物中即可发觉。若闭证诊得眼皮、手心湿润,瞳神有光,印堂明亮,脉虽弱小而有根者为可治;额上汗出如油,瞳神无光,印堂灰暗,舌卷囊缩,脉象散大或细如游丝者,则为闭证转脱,多为不治。上述辨证方法,对基层中医在处理内科闭证急诊时,提供了简明而便捷的辨证方法。
又如诊治“乙脑”,他指出:“高热是产生痉厥的重要因素,而痉厥则常常是昏迷的前驱症状。发热高低程度大部分可以决定疾病的预后,故诊治乙脑,应及早抓住高热症的有效治疗。”又说:“乙脑的痉厥,不外虚实两端。实证多为暑热亢极,阳明热盛,心营灼热,扰及神明,横窜经脉,引动肝风。肝脏内寄相火,而主筋脉,热邪亢胜,风火相煽,则产生痉挛抽搐,表现劲而有力,且通常与高热同时出现;虚证多在后期,由于邪热久羁,真阴被劫,精血亏耗,水不涵木,筋失濡养,肝风内动,则产生搐搦蠕动,表现软而无力,此时多不发热,或表现为低热。”痉厥治疗的关键:“实证在于清热开闭,热解闭开,痉厥自止;虚证在于滋阴养血,濡润筋脉,柔肝熄风”,对于乙脑昏迷的辨治,指出:“要时刻注意内闭外脱一症。由于乙脑高烧,伤津耗气太过,若失治于前,或误治于后,势必酿成邪热内闭,元气外脱之候。此时不能专顾外脱,又不能单开内闭,必须两者兼顾”等等。又如诊治“崩漏”,对于大崩之后出现的腹痛,提出“人皆以为瘀血者多,其实并不尽然。根据个人经验。崩后腹痛,多系血去之后气无所附,血愈去而气愈乱,此时必须补脾养胃,运气和肝,慎不可用破气消瘀之药而耗气损血”等。以上都是他从多年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3.用古方灵活多变
黄老善用古方,而更善通变之。他在《三承气汤合论》(“窗课”——学徒的作文)评语中指出:“诊病之难难在变,用药之难亦难在变。虽然病之变也固难辨,而用药欲随之变而变,岂非难之又难乎!苟不识成法,焉有准绳?拘守成法,何能治变?必也守经通权,由常达变,则为医之能事毕矣。”在该论后他还补述了四承气汤(三承气变方),以为后学示范。此外,在其现存医案中,治放射性直肠炎用赤小豆当归散加除湿热,去恶血药;治过缓性心律失常,用参附汤、当归四逆汤、二仙汤合方;治肺痈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或加味桔梗汤合黄昏汤(合欢皮);治吐血用泻心汤合代赭石散;治急性黄疸发热用秦艽散、大连翘饮;治肿瘤用普济内消散等,组方表现恪守绳法而灵活多变。黄老一生中极少有自制方剂,他说“古人之方,仅历代遴选列目者,就有数十万之多,今人读方不多,常以自制方许人,实则多不能脱出古方加减之窠臼”。
4.重继承融会新知
黄老带教学生,重在指导他们学习经典医籍,指定《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脉经》、《温热论》为必读,《诸病源候论》和金元四家著作为选读。两年内完成规定教程者,方许临证。尝谓:“辨证要以《内经》、《病源》之说为指南,治病应以仲景诸方为准绳,而后旁及金元明清诸家,始能在临证之际,切中绳墨,不逾规矩。若一味求新探异,其根基终不牢固。”黄老从医60多年,誉满省内外,与他一生治学谨严的执业精神有很大的关系。“学以致用”,继承是学习,是打基础,发扬是用,创新则是用的深化。黄老治学,重视继承,更注意发扬创新。他在《内科临证识见•卷头语》中,首先引用了《内经》“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再从徐灵胎:“天地之气运,数百年一更易,而人身之疾病应之”的大自然变迁与古今疾病演化的论点引申到他自己的见解,指出:“方今之世,科学昌明,诊病技术日益发展,辨症认证趋向微观。集思广益,荟萃古今,殆为发扬祖国医学必由之径焉。”这种学术思想与张寿甫氏的“与古为新”是一脉相承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读故事学经方 苓桂术甘汤下一篇:读故事学经方 五苓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