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658|回复: 5

[方证] {转帖}还原仲圣手 ——经方辨证论治浅谈

[复制链接]

302

主题

2669

积分

636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胡必江

Rank: 5Rank: 5

积分
2669
QQ
发表于 2013-5-16 19: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还原仲圣手段
              ——经方辨证论治浅谈   

一、经方的辨证法则就是仲景开创的六经辨证法则:
  仲圣留下的《伤寒杂病论》之所以成为中医的万世经典,其实就是因为开创了“病脉证并治”这个六经辨治体系,使得中医从《五十二病方》的“按病处方”的时代,上升到“病脉证并治”“辨证施方”的《伤寒杂病论》时代,从此中医成为了理法方药俱备,体系框架完整的完美医学体系。

二、六经体现出的是中国固有的阴阳观,六经辨证就是三阴三阳辨证:
  六经辨证就是《伤寒论》诸篇开首倡言的“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这些内容,也就是“三阴三阳”辨证观。
中医,究竟到根源上就是阴阳而已,这个是万举万当,毋庸置疑的。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总结升华提出了阴阳观,这个阴阳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被广泛的应用,这其中也自然而然的包括了医学。
太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少阳最早是用于天文中区分时相的,一天中观察阴阳盛衰转化的时相模型,仲圣创造性的运用到疾病的分型上,历史证明,这个创举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三、六经辨证的实质:
六经辨证(太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少阳病)的实质就是把人体对于疾病的反应分为六大总纲,即六大症候群,每一经(纲)都有其特定的病位、病性和病态,这种辨证方法,有利于医者在各种复杂的症状中精确而迅速地抓住疾病的实质;是一个能辨别出各种不同疾病共同症候规律的法则,便于展开论治,由博返约,最能体现出中医的精髓思想——辨证论治(也可叫辨证施治)的精神。
六经的实质就是
              病位——表里
              病性——寒热
              病态——虚实

              太阳病——表实热
              阳明病——里实热
              少阳病——半表里半虚实半寒热之偏于阳者
              少阴病——表虚寒
              太阴病——里虚寒
              厥阴病——半表里半虚实半寒热之偏于阴者

四、经方六经辨证的步骤:
经方的辨证论治是分以下几个步骤的:
1.先辨六经,后辨方证,次辨药症
<1>辨六经:
辨六经的方法是把症候群用六经的实质+提纲症来对应分析属于哪一经或者哪几经以及其中的证型,
比如
太阳病(六经)中风证(证型)=太阳提纲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汗出恶风脉缓;                                          
太 阳病(六经)伤寒证(证型)=太阳提纲症(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无汗,恶寒,脉阴阳俱紧。
      这里中风和伤寒其实就包涵了一部分经方的病因病机:
风行开泄涣散,腠理开则汗出,津液受损外泄,表现在脉上就会和缓涣散一些;
寒性收引凝滞,卫气津液被束缚在体表而聚集,就会汗不得出,表现在脉上就会紧张亢进一些;


<2>辨方证:因为六经和证型确立后,还需要再精确,太阳中风类证有很多方子,太阳伤寒类证也有很多方子,其它的阳明,少阳。。。也是如此,最后确定用哪一首或者那几首方子就需要辨方证了。
比如:喘而汗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大热烦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等。


<.3>辨药症:包括对某类病或某类症状确有特效的药症及其加减法则。
    如半夏止呕,茵陈退黄,乌头蠲痹;
    又如逆气重加桂(桂枝加桂汤),里虚则去芍或减量(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280条: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等。

      综上所述,经过辨六经,辨方证,辨药症这三个步骤,接下来只需“处以汤药”而已,这就是经方的辨证施治过程,并不神秘,经过这一过程的历练,就能最大限度的抓住疾病的本质,最低限度的避免辨证失误和方证的失治,所以大部分娴熟的经方临床家就能达到“一剂知,两剂已”的境界。
    前人有言:“学时方是先易后难,学经方是先难后易”,确为至理名言。


  个人浅见,请大家不吝指正!




上一篇:请问兰洪喜老师:黄连阿胶汤证怎么用清实热的黄连呢?
下一篇:兴趣讨论题:一病案请大家处方

4

主题

991

积分

44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91
发表于 2013-5-16 20: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您这个和前辈医家发表的东西有啥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

积分

151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36
发表于 2013-5-16 20: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理清思路有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

积分

151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36
发表于 2013-5-16 21: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经辩证,方证药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3-5-16 21: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以病位的表里,病性的寒热,病态的虚实,归纳三阴三阳病证,从人体三个部位上辨别疾病的寒热虚实,这就明确了治法,体现了《伤寒论》的简明之法。
只是把少阴病归为表阴病,似与原文有冲突。
如原文曰:“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此条明确小柴胡汤可以治疗半在里半在外的阳微结病证。半在里半在外阳病,与半在里半在外阴病的确定,是根据有没有外证头汗出。此条虽然脉沉,也不得为少阴病。因为少阴病不但是“脉沉,在里”,而且是“悉入在里”,不得有外证头汗出。如果说少阴病属于表阴病,就与原文所谓之少阴病“悉入在里”相冲突。
原文曰:“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表阴病,不可能出现但欲寐的状态。
原文曰:“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表阴病不会虚到引水自救的程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564

积分

1934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http://blog.sina.com.cn/sazaos

Rank: 3Rank: 3

积分
564
发表于 2013-5-17 06: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行开泄涣散,腠理开则汗出,津液受损外泄,表现在脉上就会和缓涣散一些;“风为什么开泄涣散?为什么能够使腠理开汗出?西北有个老风口,平日有风四五级,风大可达十来级,站在老风口,是不是会满身大?天热了出汗吹吹风扇汗就沒了,衣服湿了吹吹风衣服就干了。“”风行开泄故使汗出“”中医上想当然的东西太多了,会害死人的。只有热会使人出汗,风能使热更热,使寒更寒。
a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2:56 , Processed in 0.07719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