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562|回复: 12

[方证] 建中系和理中系的方子有何不同?

[复制链接]

20

主题

0

积分

10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0-28 21: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初学请教,哪位老师能简单说说区别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分 5 收起 理由
李小荣 + 5 欢迎交流!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伤寒论里面药物不过百味,原因何在
下一篇:病人额头发麻沉重如何理解

885

主题

2万

积分

6017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73
发表于 2012-10-28 21: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将提问细化,例如:某建中汤与某理中汤的方证鉴别?或异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0

积分

16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0-28 22: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理解,太阴病可以分为两部分理解,一者为腹痛证,一者为下利证。
前者,《伤寒》云“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桂枝加芍药汤主之”,此类为代表的演化为桂枝加大黄汤及小建中汤,甚至“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 都是一类,算是主腹痛的动的代表
后者,《伤寒》云“自利不渴者属太阴~~~宜服四逆辈”,包括,四逆汤,理中汤等,若再不差者,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宜赤石脂禹余粮汤,这算是个主下利的静的代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0

积分

16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10-28 22: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这些都是阳虚表现,既要温,又要通,二者没有严格的界限,统称作太阴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064

积分

33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4
发表于 2012-10-29 00: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刺疟 的帖子

刺疟:我的理解,太阴病可以分为两部分理解,一者为腹痛证,一者为下利证。
前者,《伤寒》云“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桂枝加芍药汤主之”,此类为代表的演化为桂枝加大黄 .. (2012-10-28 22:49) 
以“动”和“静”的特性,区别小建中证和理中证,可谓简明。
阴弱阳强则动,阳弱阴强则静。小建中证和理中证都有腹痛,不同点是小建中证阳强无下利,理中证阳弱有下利。小建中证阳强,若是里阳强,则当有大便硬,而实际上,小建中证并无大便硬,所以应排除里部病证,即小建中证既不是阳明证,也不是太阴证。桂枝加芍药汤证“腹满时痛属太阴”,只能是因为其本为太阳病,医反下之,从而出现了“腹满时痛”,这种情况属于太阴不足,这是“本太阳病,医反下之”所造成的,而不是其证本属太阴。太阴证是脏有寒,当温之。芍药、大黄药性寒凉,是不能用于太阴下利的,所以“其人续自便利者”宜减之,而不宜加之。再由桂枝人参汤证“外证未除,……协热而利,……表里不解”而用理中汤加桂枝来看,桂枝是用于解表邪的。籍此可以认为,桂枝加芍药、桂枝加大黄汤方中之桂枝,也是用于解表邪的,其方中芍药之用是补血活血,大黄之用也是活血,而不是攻下,因为大黄只用二两,服法是日三服。伤寒攻下用大黄者,都是三两以上,服法是一服得利,停后服。所以,据此而断,小建中证在疾病性质上应属于厥阴,而不属于太阴,更不属于阳明。
小建中证的“动”有什么特点呢?主要是有烦,如“心中悸而烦”,“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理中证的“静”有什么特点呢?主要是没有烦,没有咽干口燥。
小建中证之腹中痛表现为拘急疼痛,并不转气下趋少腹,没有下利;理中证之腹中痛表现为“转气下趣少腹”,必有下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069

积分

184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69
发表于 2012-10-29 09: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熟读伤寒,其意自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020

积分

219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不戴帽子

Rank: 4

积分
1020
发表于 2012-10-29 11: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建中汤与理中汤都有腹痛症状,但小建中腹痛缓,而理中汤的腹痛则有些急,不可忍。
不戴帽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01

积分

1130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101
发表于 2012-10-29 17: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问题问得真好,期待诸位高贤的高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63

积分

11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63
发表于 2012-10-29 21: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什么叫“中”?理解为中焦和脾胃都是错误的!《本经》大枣条云“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桂枝“补中气”等,《伤寒杂病论》有“除中”绝症,由此可见,后世无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我其实以前已经解释过,只是绝大多数中医人几乎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够正确回答才怪呢![s:18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63

积分

11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63
发表于 2012-10-30 21: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李小荣先生:
拙作《左手易经 右手内经》有详细解释。

其实,这还不是我的最高理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0

积分

10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09: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lgdaz 的帖子

lgdaz:以“动”和“静”的特性,区别小建中证和理中证,可谓简明。
阴弱阳强则动,阳弱阴强则静。小建中证和理中证都有腹痛,不同点是小建中证阳强无下利,理中证阳弱有下利。小建中证阳强, .. (2012-10-29 00:39) 
谢谢指点 前辈的看法:

柯琴曰∶仲景有建中、理中二法。风木内干中气,用甘草、饴、枣,培土以御木;姜、桂、芍药,平木而驱风,故名曰建中。寒水内凝于中气,用参、术、甘草,补土以制水,佐干姜而生土以御寒,故名曰理中。至若劳倦形衰,气少阴虚而生内热者,表证颇同外感,惟李杲知其为劳倦伤脾,谷气不胜阳气,下陷阴中而发热,制补中益气之法,谓风寒外伤其形,为有余;脾胃内伤其气,为不足。遵《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义,大忌苦寒之药,选用甘温之品升其阳,以达阳春升生之令。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 护皮毛而闭腠理,不令自汗。元气不足,懒言、气喘,人参以补之。炙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烦,补脾胃而生气。此三味,除烦热之圣药也,佐白术以健脾,当归以和血。气乱于胸,清浊相干,用陈皮以理之,且以散诸甘药之滞。胃中清气下陷,用升麻、柴胡气之轻而味之薄者,引胃气以上腾,复其本位,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矣。
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培,此用药有相须之妙。是方也,用以补脾,使地道卑而上行,亦可以补心、肺,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也。亦可以补肝木,郁则达之也。惟不宜于肾,阴虚于下者不宜升,阳虚于下者更不宜升也。凡李杲治脾胃方,俱是益气,去当归、白术,加苍术、木香便是调中,加麦冬、五味辈,便是清暑。此正是医不执方,亦是医必有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0

积分

10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09: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leiyuanmo 的帖子

leiyuanmo: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什么叫“中”?理解为中焦和脾胃都是错误的!《本经》大枣条云“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桂枝“补中气” .. (2012-10-29 21:25) 
中是中焦,先生以为何物?

先生的书不好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4-6-10 13: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lgdaz 的帖子

lgdaz:以“动”和“静”的特性,区别小建中证和理中证,可谓简明。
阴弱阳强则动,阳弱阴强则静。小建中证和理中证都有腹痛,不同点是小建中证阳强无下利,理中证阳弱有下利。小建中证阳强, .. (2012-10-29 00:39) 
分析有据,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18:17 , Processed in 0.175635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