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11|回复: 2

经方家孙秉严治癌医案

[复制链接]

328

主题

7572

积分

146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经方医生黎崇裕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72
QQ
发表于 2012-7-31 19: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孙秉严,1927年生,祖籍山东省莱阳市,天津著名肿瘤专家,擅用大剂量附子、干姜、肉桂等,结合破瘀攻下等法,治愈许多癌症患者,其疗效时人罕有其匹。在其所著《孙秉严40年治癌经验集》、《孙秉严治疗肿瘤临床经验》、《孙秉严治癌秘方》中有许多治愈案例,本节所选即出自上述各书。
    孙氏是一位富于创新精神的医家,在辨证和治病等方面都有很多独到之处,简要介绍如下。

    ●独创“三印、两触、一点”的辨证方法
    “三印”属于望诊范围,指察望甲印、舌齿印、腮齿印,用以辨识机体之寒热虚实;“两触”属于切诊范围,包括触按胃、脐和触摸耳壳增生物,用以辨体内瘀滞之有无;“一点”即查看全身皮肤小白点,测知毒结的有无。
    (1)甲印是指甲根部白色半月状弧(亦称月痘),是甲板的新生部分
    关于甲印的变化古医书记载较少,孙氏对甲印的认识是在观察大量病人中产生的。发现病人甲印的形状、大小、数目都是不同的,与他们的体质、寒热症候是有关联的。这是孙氏辨证最为独到之处。
    正常甲印为健康甲印,两手数目应为8个,即除去2个小指之外,其余8指都应有甲印。甲印大小从甲根向甲缘量起应在2mm左右(拇指可到3mm)。甲印边缘整齐、清晰,中部凸出显得饱满。此种甲印多见于健康无恙者,说明气血冲和,阴阳平衡。
    异常甲印与正常者相比较,甲印增大或缩小,有甲印的指数增多或减少,指全有或全无甲印,都称为异常甲印。分为以下3种类型;
    ①寒型:甲印偏小或有甲印的指数减少,均属寒型甲印。按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偏寒、寒、大寒3型。甲印变小在l-2mm之间,或个别手指甲印缺失(两手共合3-7个甲印)为偏寒型;仅两拇指有甲印,余8指均无者为寒型10指均无甲印为大寒型。
    寒型甲印是体内阳气虚衰而阴寒偏盛的表现。
    ②热型:甲印变大或有甲印的指数增多,均属热型甲印。按程度不同也可分为偏热、热、大热3型。8个手指的中印大小正常或略大,又见1个或2个小指有甲印(一般较小)为偏热型;9指以上有较大甲印(均在2mm以上),或除2小指甲印较小外,余8指甲印均大于正常者为热型;10指都有特大甲印(超过甲体的1/2)为大热型。
    热型甲印是体内阳气旺盛,脏腑功能强壮的表现。
    ②寒热交错型:此型介于寒热之间,又叫溶合甲,是由原有热型甲印发展而来。
    此型甲印表现为甲印的模糊不清,颜色亦逐渐接近甲体的颜色。
    一个人甲印与其父母的甲印表现出相似性,父母如果是大寒无甲印,子女也多无甲印。
    说明甲印的生长具有遗传性。张景岳说过:“脏气各有强弱,禀赋各有阴阳。”
    孙氏通过对大量肿瘤病人的临床调查表明,寒型甲印者占了绝大多数(80%)。说明恶性肿瘤病人中体质虚寒者占大多数。
    编者按:孙氏关于观察甲印以辨寒热的观点确实新颖,为分辨阴阳寒热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指标。编者曾亲予检验,发现这一方法并不完全合乎实际,所称甲印多者,不一定俱是阳热,甲印少者也不一定皆是虚寒。庄严先生亦曾对此发表看法:“我接手的患者,阳热体质近两三年从未见过,阴寒体质者比比皆是,甲印多者属阴寒之体也不少见。只不过甲印多者服用阳药易于见效。疗程较短,用药量相对较轻就有显效。甲印多者出现寒象一般属于骤虚性质,寒实证为多,非遗传体质使然。寒性体质甲印少者经过阳药的治疗,短时间甲印没有太大的变化,虚寒证为多。但如果是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生活起居的调养,身体状况好转,或是体质发生逆转,甲印有的会有明显的改善,且先于体质的逆转出现变化。”因此,孙氏甲印辨证法可供参考,不宜拘泥。
    (2)齿印包括望舌齿印和腮齿印
    所谓舌齿印即舌体边缘牙齿的压痕,是体内寒凝湿聚的表现,亦即中医通常所称的“齿痕”,其主病意义确实是寒湿偏盛,因此可以说,孙氏所称舌齿印的辨证价值并无独到意义,至少与辨甲印相比如此。
    所谓腮齿印是口腔内两侧腮部粘膜受齿缘压迫的印痕(甚至颊粘膜被牙齿反复咬破成为突起),多由胃腑寒痰湿停,上阻于口所致。印浅者,寒湿痰郁较轻;印深者,寒湿痰郁较重。寒郁越久齿印越深,颜色越重(呈紫黑色),甚至咬成血疱。应该说,孙氏所称腮齿印,中医学显然已有认识,通常称之为“腮印”。
    孙氏认为,三印之中,以腮齿印的变化最明显,中阳虚寒得辛热可很快消失,饮食不慎、寒凉过度又可出现;甲印的变化最不明显,治疗有效,体质增强,甲印新出的变化情况亦有。
    (3)两触是指触摸耳壳和胃脘部
    前者指触模耳壳有无增生物、包括有无增厚和结节出现。正常人耳壳平整无结节或增厚。凡见到耳壳上出现反应物的患者,多有明显的唇爪青紫,舌质紫暗瘀斑、舌下静脉怒张等表现,提示肿瘤病人气血郁滞比其他疾病严重。
    后者指触按胃脘部,相当于中脘穴部位和脐左距脐2寸(3横指)左右处,有无板滞感和压痛。正常人腹软而平坦,无压痛,如出现胃脘板滞压痛,应考虑停饮或食积;脐左触之坚硬而有压痛,是肝郁气滞的明显标志,提示肝气郁结、癥瘕积聚。两触在以化瘀驱毒攻下为原则的肿瘤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意义。“胃脐压痛就是行气破瘀攻下的依据,这是必须明确的。”“如果没有两触的阳性,是断然不敢用大剂破瘀攻下的。”
    孙氏认为,临床肿瘤患者,两触阳性占80%左右,证明肿瘤的形成与肝郁、胃肠结滞有密切关系,也为确立行气破痰攻下的治则奠定了理论基础。
    孙氏指出,印法不仅用于肿瘤的诊断,而且可以用于其他疾病的诊断,在辨别症侯的寒热虚实上道理都是相同的。
    (4)“一点”是指皮肤表面出现的乳白色小点
    正常人皮肤是没有白点的。病理状况下的小白点边缘清晰,较健康皮肤有凹陷,大小不等,小者如小米粒,大者如黄豆粒或更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局部无病痒感觉,无脱屑、角化、萎缩、溃疡等现象。这种小白点以躯干部位较多,四肢较少。有诊断意义的是指达到3个以上,随时间推移增加,注意与汗斑和白癜风区别。
    主病意义:皮肤小白点是体内蓄积毒结的外在表现。癌症经过驱毒治疗,有的人皮肤上小白点的颜色可渐渐变没,甚至模糊消失。
    ●肿瘤病人中寒型占80%
    孙秉严认为,肿瘤患者“不论是长江以北还是长江以南,也不论是沿海还是内地,寒型和偏寒型症候者最多,约80%。”这是根据对1000人的总结分析得出的结论。另外,根据孙氏“1978年11月对门诊200例肿瘤患者的统计来看,属于大寒型、寒型、偏寒型的占82%,大热型和热型者仅六18%”。孙氏这一观点显然与近现代火神派名家如吴佩衡、祝味菊、李可的观点十分吻合。
    众所周知,目前大多数医家包括许多所谓名医都认为肿瘤是热毒为患,癌细胞等同于热毒,用药不离白花蛇舌草、半支莲等寒凉药物,其疗效并不尽如人意。如果以阴阳两纲为指导,以阴阳辨诀为标准,不难看出大多数肿瘤的病机属于阳虚阴盛。近年来,许多有识者接受了这一观点,按此认识投以温热药物,包括姜附之品,常能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如卢祟汉教授接诊的病人中,“肿瘤病人占l/3,最长的现在已经30年了”。
    ●擅用附子、干姜、肉桂等热药,具有火神派风格
    孙氏说,寒证需用温药,认为张景岳对温药的使用很有独到之处:“凡用热之法,如干姜能温中亦能散表;肉桂能行血善达四肢,血滞多痛者宜之;吴茱萸善暖下焦,腹痛泄泻者极妙;肉豆蔻可温脾肾,餐泄滑利者最奇;胡椒温胃和中……制附子性行,加酒无处不到,能救急回阳。至若半夏、南星、细辛、乌药、高良姜、香附、木香、茴香、仙茅、巴戟天之属,皆性温之当辨者。”
    孙氏认为,“上面列举的药物,既补中散寒又补益命门助心火,对于寒证皆当使用。”“其中干姜、附子、肉桂回阳,视为必用,大寒用30g,寒轻用15g;高良姜、香附、木香、乌药、茴香温运阳气,能加强胃肠道吸收消化功能。总之,用温热药时,剂量要掌握好,还要有适当的阴药牵制。”
    对肿瘤之外的杂病亦擅用附子、干姜、肉桂等,本节即选了几个验案。
    ●独特的用药套路
    孙氏积几十年临床经验,用药自成套路,无论肿瘤,还是其他杂病有鲜明独特的用药风格。归纳他最常用药的套路如下:
    扶阳:常用附子、干姜、肉桂、高良姜、荜拨、吴茱萸等,以附、姜、桂三味尤为常用。
    攻下:常用牵牛子、槟榔、大黄、芒硝4味等。
    活血:常用桃仁、红花、三棱、莪术4味等。
    行气:常用木香、砂仁、枳壳、厚朴、陈皮等。
    扶正:常用党参、黄芪、熟地等。
    虫蚁通络:常用全蝎、蜈蚣、僵蚕、乌蛇等。
    此外,按照肿瘤部位不同,加入相关脏腑引经药:如脑瘤用川芎、白芷、蔓荆子;直肠癌用槐花、地榆;鼻咽癌用白芷、荆芥、僵蚕、苍耳子等。
    另外,孙氏还自制十几种成药,主要用于驱毒,药性偏峻,每案都在配用,即汤丸并进,是其治癌用药的另一特色。这些成药简介如下:
    化毒片:主要成分是轻粉、雄黄、毛慈姑、蜂房、元明粉。
    化郁丸:主要成分是丁香、沉香、木香、檀香等香类理气药。
    化坚液:主要成分是核桃树枝。
    新丹:主要成分是蜈蚣、穿山甲、山慈姑、土茯苓、鹿角。
    消瘤丸:主要成分是铜绿、蜈蚣、黄药子、巴豆仁、雄黄。
    寒证丸:主要成分是硫磺、附子、干姜、党参、熟地。
    还有很多药物,详细情况对查孙氏著作。
    1.胃癌——辛热驱毒,化痰攻下
    王某,男,42岁,住天津虹桥区。家有胃痛病史,1965年疼痛加剧,呕吐不能食,天津市某医院诊为胃溃疡。手术中发现胃穿孔,贲门下淋巴结肿大,弥漫性腹膜炎,行胃次全切除术,病理检查为“溃疡型腺癌”。曾经一段化疗,仍不能减轻痛苦,于1966年4月28日来诊。
    查体见身体消瘦,体重46.5千克,精神萎靡,面色苍白(中度贫血貌)。左腋下及左鼠蹊部淋巴结肿大,胃脘部肿物约3cmx3cm。舌苔白厚腻,十指均无甲印,舌、腮印(++),脐左旁压痛(+)。证属大寒瘀毒结,治以辛热驱毒化瘀攻下。汤药处方:
    附子30g,干姜30g,肉桂30g,高良姜10g,荜拨10g,枳壳15g,厚朴15g,陈皮lOg,桃仁15g,红花15g,三棱15g,莪术15g,党参15g,熟地30g,牵牛子30g,槟榔30g,大黄15g,元明粉15g。日1剂,早晚各1服。
    成药处方:化毒片,每日5片;化郁丸,日1剂。
    服药后,随大便排出许多粘冻状和烂肉状物,胃、腹部疼痛减轻,食欲好转。因久病胃气受伤,恐其正气不支,数日后方又加芪、术、苓(取四君子意),两周后食量大增。患者大便虽日行数次,但日渐身体有力,颜面亦转红润。服药5个月后,体重增至71千克,某医院复查,胃腹部软,无压痛,腋及鼠蹊部肿大之淋巴结均消失。
    点评:此案具有明显的孙氏用药风格:辛温扶阳用附子、干姜、肉桂、高良姜、荜拨;行气用枳壳、厚朴、陈皮;活血用桃仁、红花、三棱、莪术;攻下用牵牛子、槟榔、大黄、元明粉;扶正用党参、熟地等。另用成药驱毒攻癌,与汤剂互相配合,不应忽略。
各案大致类此。
    2.胃癌——辛热破瘀,驱毒攻下
    李某,男,46岁,住天津向河北区。1967年开始上腹部经常疼痛,1968年经天津市某医院等检查,诊为十二指肠溃疡,治疗1年无效,考虑为胃部肿瘤。1969年3月于天津市某医院手术治疗(胃部分切除),病理报告为“胃淋巴肉瘤”,同年7月开始放疗、化疗,1年后停止,很快在右腮腺及鼻咽部出现肿物,1970年12月来诊。
    查体见身体消瘦,精神状况差,舌淡苔白腻,脉沉紧。舌面中前部(相当脾胃区及其与心区之间的部分)有横坚不规则的裂纹,将舌面割成6-7块。十指甲印特大,但赤白边际已模糊不清(溶合甲印后期),舌、腮印(+),左耳壳结节(+),胃脘及脐左侧压痛(+)。证属寒瘀毒结,治以辛热破瘀,驱毒攻下。汤药处方:
    附子30g,肉桂30g,干姜30g,高良姜10g,吴茱萸15g,肉蔻10g,小茴香20g,乌药10g,砂仁6g,桑螵蛸30g,熟地30g,三棱15g,莪术15g,柴胡10g,升麻10g,牵牛子30g,槟榔30g,川大黄15g,元明粉15g(冲)。每日1剂,早晚分服。
    成药处方:化毒片,日3-5片;新瘤丸,日30-60丸;寒证丸,日1-2剂;化坚液,日100ml口服。
    服药1年以后,一切不适消失,舌上裂纹变浅,10多年来感觉良好。
    3.胃窦癌——辛温驱毒,破瘀攻下
    王某,男,62岁,天津市人。1967年12月开始上腹部经常疼痛,恶心、呕吐、大便秘结不通。1968年1月在某医院做胃次全切除术,术中见胃穿孔,取病理为胃窦部“溃疡型腺癌”,已广泛转移。
    1968年4月29日来诊:查体见消瘦,重度贫血面容。左上腹部有长约5cm之纵行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有脓性分泌物流出。舌淡苔白腻,脉沉细弦。甲印小而不全,舌、腮印(+),左耳壳结节(+),胃脘及脐左板滞、压痛明显。证属寒瘀毒结,治以辛温驱毒,破瘀攻下。汤药处方:
    附子15g,干姜15g,肉桂15g,高良姜10g,荜拨10g,海藻15g,牡蛎20g,莪术15g,三棱15g,穿山甲10g,鳖甲20g,陈皮10g,香附15g,白术10g,党参15g,熟地30g,牵牛子30g,槟榔30g,大黄15g,元明粉12g(冲)。水煎两次服,日1剂。
    成药处方:化毒片,间日3-5片;消瘤丸,间日服30-50丸(时间与化毒片交叉开);化坚液,每日100ml口服。
    服药后,大便中排出很多粘冻状和烂肉状物,至1970年8月一切不适消失,伤口愈合。1981年追访健在。
    4.
肺癌——温热回阳扶正,驱毒破痰攻下
    虞某,女,4l岁,住北京。1977年3月开始咳嗽,痰少带血。北京某医院诊为
肺癌,5月病情恶化,胸水,持续高烧(39.5-40℃之间)。3个多月来经西药退烧、输液,中药羚羊角、犀角等治疗.烧仍不退。每日进食1两许,勉强吃下,大便数周末解,已卧床不起。血红蛋白3g。1977年8月来诊。
    查见体质消瘦,面色苍白水肿,重度贫血貌,舌苔灰白厚腻,脉沉迟无力。两手十指均无甲印,舌、腮印(++),双侧耳壳增厚,胃脘部高突,压痛明显,脐左旁压痛(+)。证属大寒瘀滞毒结,正虚邪实蓄毒,治以温热回阳扶正,驱毒破瘀攻下。汤药处方:
    附子25g,炮姜25g,肉桂25g,党参15g,熟地30g,黄芪30g,枳实15g,木香15g,牵牛子30g,槟榔30g,大黄15g,元明粉15g(冲),白茅根15g,百部30g,白花蛇舌草15g,葶苈子30g,白蒺黎30g,麦冬25g,白芍15g,地骨皮15g,茯苓25g。水煎2次,早晚服。
    成药处方:化毒片:每日5片;化坚液:日l00ml口服。
    服药3剂之后,烧退能食,大便下黑粪及烂肉状物很多。服药1个月后两拇指出现小甲印,日食约800g粮食,能起坐,血红蛋白8.7g。
    5.直肠癌——温寒化瘀,驱毒通便
    卢某,男,60岁,住牡丹江市。1981年出现脓血便,每日大便8-10次,小腹下坠,纳食减少。经某医院直肠镜检查,诊为直肠癌,病理报告为“腺癌”;经放疗1个月,服用中草药,放疗后复查癌灶由10.2cm缩小到6.2cm,但症状末减,1981年10月6日来我院就诊。
    诊见:面色黄瘦,形体消瘦,耳壳硬结(+),甲印溶合,舌腮印(+),脉沉弦紧。证属寒热瘀滞毒结型,治以温寒化瘀,驱毒通便。汤药处方:
    附子15g,干姜15g,油桂15g,地榆15g,槐花角20g,黄药子30g,天葵子15g,藤梨根15g,麦冬10g,天花粉20g,牵牛子30g,海藻15g,牡蛎15,皂荚6g,蜈蚣3条,蝉蜕10g,斑蝥3个,滑石15g,党参15g,生芪30g,陈皮10g,半夏15g,大枣10g。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成药处方:化毒片:日5片;化坚液:日100ml;新丹:日1剂。
    自服药后1年,大便日1-2次,下腹部不适诸症消失,饮食正常,体力恢复,能上班工作。于1983年复查直肠癌病灶完全消失。于1985年10月21日经天津某医院等复查,未见异常。
    6.结肠癌——驱毒破瘀,回阳攻下
    崔某,男,36岁,工人。1970年3月10日被木头砸伤腹部疼痛难忍,次日在某医院手术治疗。术后20天上腹部出现肿物伴有肠梗阻,5月19日又以“肿物待查”在该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横结肠与胃之间有一手拳大小肿物,肝、胆囊、小肠、横结肠有广泛的白色小结节,即关闭腹腔,取病理报告为“结肠腺癌”。同年10月来诊,当时血红蛋白3.8g,体弱,面色苍白水肿,上腹部肿物隆起,大小如拳,触之质硬,右肋下亦可触到鸡蛋大小的肿块。四诊结合印法,其证属寒瘀毒结,治以驱毒破瘀,回阳攻下。汤药处方:
    附子15g,肉桂15g,干姜15g,高良姜10g,熟地20g,白术10g,党参10g,三棱15g,莪术15g,木香10g,佛手10g,厚朴10g,海藻15g,牡蛎15g,蜈蚣5条,斑蝥5个,滑石10g,牵牛子30g,槟榔30g,大黄15g,元明粉15g(冲)。每日l剂,煎2次早晚服。
    成药处方:化毒片:每日2-5片(视耐受情况定,下同);化郁丸:隔日1剂;化坚口服液:每日50-100mL。
    服药后大便排出物甚多,如烂肉,或如粘冻。9个月后,腹部肿块基本消失,血象基本恢复正常。1974年4月,天津市某医院征得病人同意后做剖腹探查,证实腹腔转移癌已完全消失,1980年该医院再次复查,末见异常变化,正常工作。
    7.乙状结肠癌——辛温驱毒,破瘀攻下
    刘某,男,47岁,华东某学院干部。1970年患乙状结肠癌,术后3个月复发,当时左颈淋巴结及左腹股沟淋巴结均有转移,腹部胀痛,有少量腹水。天津某医院钡灌肠见肠道狭窄区仅0.15-0.6cm,大便阻塞不通,1971年2月来诊。
    查体见面色苍白,痛苦病容,身体消瘦。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弦。两拇指甲印(+),微小,余八指甲印(-),舌、腮印(+),左耳壳硬结(+),胃及脐左侧压痛(+)。肝掌明显,延及大、小鱼际及十指端,肝大肋下两指。证属寒瘀毒结,治以辛温驱毒,破瘀攻下。汤药处方:
    附子15g,干姜15g,肉桂15g,党参15g,熟地30g,莪术15g,三棱15g,土茯苓30g,斑蝥3个,滑石15g,香附15g,枳实15g,槟榔片30g,牵牛子30g,大黄15g,元明粉15g(冲)。日l剂,早晚分服。
    成药处方:和肝丸,日1剂;化毒片,日2-5片;化坚口服50-100mL口服。
    化疗药口服:复方氟腮密啶片,日5片(每片50mg),口服。
    服药后,每日排便数次,身轻,精神亦好。服药半年后饮食增加
复,体力恢复,肝掌亦消失。1972年9月拍片,复发病灶消失,淋巴结肿大消失。在北京某医院检查CEA(癌胚抗原)为正常值,恢复工作。
    1983年底再次复发且转移.出现腹痛,北京某医院B超查,左下腹肿块5.0cmx3.9cm,压迫左下肢动脉,不宜手术。化疗2月余,腹痛加剧,日夜不能卧,天津某医院CT复查为左髂脉管周围淋巴转移。患者拒绝手术于1984年3月再次来诊,仅治2个月,左腹肿块即明显缩小,不适亦消失。病人于1985年腹腔癌复发而死亡,但中医药治疗为他延长了生命。
    点评:孙氏此案除用化毒片等成药驱毒外,尚配合化疗药复方氟脲嘧啶片口服,此亦他的一个治癌套路,即“晚期癌症,邪逼正危,单用中药难以速效,单用化疗药患者难以接受,此时中西药配合,各自发挥特长是必要的”。“化疗药最多应用的情况是复发癌或转移癌、晚期癌,正败邪强,欲在短期内改善这种危重状况,这也是急则治标的方法。”
    考此老常用化疗药如下。供读者参考:
    脑瘤、喉癌、胃癌、肝癌,加用争光霉素注射液1支(15mg),对入50%葡萄糖20ml口服;
    淋巴肉瘤、
肺癌、结肠癌,加用环磷酰胺或5-氟脲嘧啶;
    膀肤癌、卵巢癌,加用塞替派。
    孙氏凡用斑蝥攻癌,必配滑石,以减轻尿道刺激反应。
    8.肠系膜恶性肿瘤——温阳破瘀,驱毒攻下
    左某,女,49岁,住天津市河西区。1979年3月发现下腹部有肿物,疼痛剧烈时则呕吐出冷汗。4月6日经天津某医院检查,下腹可触及如妊娠5月大小之肿物。19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两侧卵巢呈皱缩状,左侧卵巢部位附有直径分别为2cm及1cm的囊肿。两侧卵巢的正中部位有一18cmxl6cmx8cm的肿物,坚硬凹凸不平,被小肠系膜包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系膜淋巴结病理检查,报告为“肠系膜恶性肿瘤”。病情日益恶化,腹胀痛剧烈,腹水增多,不能安眠,行动困难,纳少,大便多日不解,1979年10月20日来诊。
    以四诊结合印法,诊得证属寒毒结,治以温阳破瘀,驱毒攻下。汤药处方:
    附子15g,炮姜20g,高良姜10g,桃仁15g,红花10g,三棱15g,莪术15g,厚朴15g,香附15g,陈皮10g,乌药10g,海藻15g,牡蛎20g,泽泻15g,车前子20g。
    成药处方:新丹,每日1剂;消瘤丸,每日30丸;化坚口服液,每日100mL。
    服药后大便中排出很多黑色粘冻状和烂肉状物,逐渐身轻有力,食量增加,服药6个月后,下腹肿物和诸不适症状消失。
    9.肝癌——温寒化瘀,攻下
    邓某,男,44岁,广东省高州县人。1990年4月初经某医科大学B超及CT检查,确诊为肝癌,肝左叶病灶4.5cmx6.8cm大小,肝功能正常,于1990年5月间初诊,来人代诉病情开药。经服药后,肝区疼痛消失,病情好转,B超检查,病灶缩小,血象正常,体力恢复。1990年9月4日病人亲自来诊。
    查体:体质消瘦,腹水(+),舌印(+),腮印(+),甲印偏寒,脉沉弦。证属寒瘀毒结型,治以温寒化瘀,攻毒下法。服药1个月,腹水消失,带3个月药回家。1990年10月8日B超复查结果为肝癌消失,肝硬化结节。汤药处方:
    附子20g,肉桂20g,干姜20g,茵陈15g,栀子10g,川楝子15g,蜈蚣3条,天虫10g,全蝎6g,自然铜20g,党参15g,生黄芪30g,熟地30g,白芍20g,厚朴10g,木通1Og,茯苓15g,泽泻10g,穿山甲10g,天葵子15g,柴胡10g,竹茹10g,代赭石30g,番泻叶10g,大枣15g。
    成药处分:化坚液,日100mL口服;化郁丸,日10丸;新丹,日1剂;消瘤丸,日20丸;和剂丸,日1丸。
    199l年1月2日来电话,已上班工作1个月。
    10.卵巢癌——温肾暖脾,破瘀攻水,化毒
    赵某,女,59岁,住天津市和平区。1975年4月发病,腹胀不欲食,日渐消瘦,周身倦怠,大便不畅,小便短少。6月经天津某医院取腹水涂片检查,找到癌细胞,诊为右侧卵巢癌。1975午7月腹水发展很快,腹胀憋闷,饮水即吐,前来就诊。
    查体见身体消瘦,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语音低微(被别人抱进诊室)。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细而弦,舌、腮印(+),十指全无甲印,左耳壳结节(+)。腹水使腹胀高于胸口。证属寒瘀水停毒结,治以温肾暖脾,破瘀攻水化毒。汤药处方:
    附子15g,干姜15g,陈皮10g,半夏10g,白术15g,白参10g,茯苓15g,桂枝lOg,泽泻15g,猪苓15g,黑牵牛30g,白牵牛30g,槟榔30g,大黄15g,番泻叶15g,山药15g,熟地25g,补骨脂10g,核桃仁15g,阿胶6g(冲),鸡血藤15g。每日1剂,早晚分服。
    成药处方:消瘤丸,日5-10丸;化坚液,日100mL。
    服药后大便通畅,排出很多烂肉状物(有的长约15cm),小便亦畅,自7月11日开始服药至8月1日,历时20天后能下床活动,治疗3个月后又到某医院检查,肿瘤已摸不到。
    11.卵巢乳头状腺瘤——温寒化瘀,驱毒攻下
    田某,女,36岁,住上海新乐路。腹部胀痛数月,1981年12月22日经某保健院手术治疗,术中见大网膜与子宫体粘连,大网膜上散在大小不等的乳头状结节,乙状结肠上有2cm大小之结节,子宫壁有肿瘤种植灶,双侧卵巢为巧克力囊肿约6cmx6cm×5cm,无法手术,病理报告为卵巢乳头状腺瘤。患者是上海某医院医生,在本院腹腔插管化疗加放疗,因反应大而停止。1984年9月19日来诊。
    查见面色苍白(血红蛋白4.7g),身体消瘦。十指大甲印溶合,舌、腮印(+).双耳壳结节(+)。腹胀如鼓,按之坚硬,大便多日未解。证属寒热交错瘀滞毒结,治以温寒化瘀,驱毒攻下。汤药处方:
    附子25g,干姜25g,肉桂25g,当归10g,熟地30g,黄芪30g,党参15g,麦冬20g,天花粉20g,三棱10g,莪术10g,鳖甲15g,厚朴10g,阿胶10g(冲),大枣5枚,竹茄10g,代赭石30g,斑蝥3个,滑石15g,大黄15g,元明粉15g。每日1剂,早晚分服。
    成药处方:利肝丸,日1剂(自制);化结丸,日2次,每次20丸;化坚注射液,日3支(每支2mL),肌注。
    服药至9月28日,症状明显减轻,大便畅快,食欲佳,血红蛋白5.6g,能下床活动,要求带1个月的药回上海。10月23日派人来门诊取回2个月的药,并告知腹部肿块明显缩小,体力日渐恢复。
    12脑瘤——祛寒豁痰,破瘀通络,攻下
    丛某,男,46岁,住天津东南角某地。因患脑瘤于1953—1966年间在天津某医院脑系科两次手术切除,病理检查为“不嗜色性垂体腺瘤”。左眼视力o,有眼视力o.2。1968年复发曾放疗。病人呕吐、水肿,卧床不起,每日
癫痫发作7.8次.痛苦不堪。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1969年12月来诊。
    查见面色苍白,周身水肿,精神疲惫,舌苔白厚腻,脉沉细无力。十指全无甲印,舌、腮印(+),胃脘及脐左旁压痛(+)。证属寒湿瘀结滞于经络,治以祛寒豁痰,破瘀通络攻下。汤药处方:
    附子15g,肉桂15g,干姜15g,川芎10g,荆芥穗10g,三棱15g,莪术25g,桃仁15g,红花15g,蜈蚣3条,全蝎6g,僵蚕6g,蝉蜕10g,白芥子10g,熟地15g,菟丝子15g,大黄15g,元明粉15g。每日l剂,早晚分服。
    成药处方:消瘤丸,日20-30丸;新丹,日1剂;化郁丸,间日1剂。
    服药2周后从大便中排出许多黑色粘冻状物,头痛减,呕吐止,能食流质食物,水肿略消。治疗7个月后,失明19年的左眼能看见灯光,右眼视力0.8,能看书读报,1981年追访无异常。
    13.脑瘤——回阳破瘀,驱毒攻下
    周某,女,23岁,天津某工厂工人。前额部、两侧颞部阵发性疼痛交替发作已2年,后来头痛、头晕加重,伴有喷射性呕吐。于1979年1月8日入天津某医院检查,开颅探查见有瘤组织广泛浸润,与正常脑组织间无明显界限。因右侧基底部肿瘤部位较深,瘤体较大而无法切除,只做颞肌减压术,去除右侧翼骨,病理报告“星形细胞瘤”Ⅱ级。放疗后仍头痛、头晕、头胀,时呕吐,乏力,于1979年4月11日来诊。
    查体消瘦,面色苍白,右侧颞顶部高突无头发(放疗反应)。两脉沉弦而紧,十指全无甲印,舌、腮印(++),左耳壳结节(+),胃脘及脐左侧压痛(+),胸腹白点(+)。证属大寒瘀滞毒结,治以回阳破瘀,驱毒攻下。汤药处方:
    附子30g,干姜30g,肉桂30g,川芎1Og,白芷1Og,荆芥穗10g,
蔓荆子lOg,当归10g,莪术109,枳壳10g,蝉蜕10g,僵蚕10g,全蝎10g,蜈蚣5条,乌蛇10g,斑蝥5个,滑石15g,熟地30g,党参10g,牵牛子30g,大黄15g,元明粉15g(冲)。水煎2次,早晚分服。
    成药处方:消瘤丸,每早20丸;新丹,日1剂。
    化疗药口服:5—氟脲嘧啶片,日5片(每片250mg)。
    服药后,大便中排出许多粘液状物。治疗1年至1980年3月29日,头痛、呕吐、复视等不适症状消失。X线复查,肿瘤消失,去掉之翼骨重新长出,骨质坚硬,放疗脱发之处又重新长出头发。1986年追访仍健在。
    14.膀胱癌——辛温化瘀,驱毒通利
    冯某,男,59岁,住天津市。1965年1月出现血尿,逐渐增多,4月病情加剧。入天津某医院,膀胱镜检查见右侧输尿管口外上方有珊瑚状肿物2cm×2cm×2cm,病理检查为膀胱“乳头状癌”,经治疗未能控制病情,1966年11月26日复查,膀胱三角区粘膜可疑有广泛转移浸润。患者拒绝手术,于1966年12月来诊。
    查体见面色发青,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而紧。十指全无甲印,舌、腮印(+),双耳壳结节(-),胃及脐左侧压痛(+),肋腹部小白点56个。证属寒湿瘀滞毒结,治以辛温化瘀驱毒通利。汤药处方:
    附子30g,肉桂30g,炮姜30g,当归15g,赤芍15g,三棱15g,莪术15g,桃仁15g,麻黄10g,熟地30g,牛膝15g,斑蝥5个,滑石15g,鹿角霜10g,金钱草15g,牵牛子20g,槟榔30g。水煎2次,早晚分服。
    成药处方:新丹,每日1剂;化毒片,每日5片;附子理中丸,每日1-2剂。
    服药后,从小便小排出许多白色坏死组织,大便中排出粘冻状物。至1967年6月4日来复诊时,一切不适症状基本消失。1983年追访,膀胱癌未复发,仍健在。
    15.颈椎癌——温阳化瘀,驱毒攻下
    李某,女,39岁,天津某工厂工人。1966年5月开始感到颈部疼痛,抬头和转动受限制,逐渐痛重而卧床,天津某医院X线检查见第六颈椎(右侧)椎体破坏,椎弓不连,诊为第六颈椎癌,无法手术治疗,于1966年8月17日来诊。
    查体见消瘦、面色萎黄,重度贫血面容。右侧颈项局部肿硬,压痛,头不能转动,右上肢不能抬举。十指甲印全无,舌、腮印(+),胃脘压痛(+)。体重45千克。证属寒瘀毒结,治以温阳化瘀,驱毒攻下。汤药处方:
    附子20g,干姜20g,肉桂20g,川乌10g,草乌10g,三棱12g,莪术12g,当归15g,桔梗10g,细辛6g,川断15g,木香15g,枳实15g,陈皮10g,大黄15g,槟榔15g,牵牛子15g,鹿角胶15g,元明粉10g(冲)。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成药处方:消瘤丸,每日20丸;化郁丸,每日半剂。
    服药10个月后,一切不适症状消失,体重增至63.5千克,1968年6月7日恢复工作。厂里同志称之“活见鬼”,1985年5月迫访仍健在。
    16.腹壁、主动脉瘤——破疽化毒,驱寒攻下
    范某,男,44岁,住天津市河东区。患腹壁瘤、主动脉瘤,4年来经常胃脘胀痛,嗳气吞酸频作,大便燥结,数日不下。1967年10月由天津某医院确诊,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同年11月腹痛昏厥不省人事,来医院求治时已10余日不进汤水(在家输液),单位正为其准备后事。经用四诊结合印法,证属寒瘀毒结,予破瘀化毒,驱寒攻下法治疗。
    成药处方:化郁丸,每日1剂;化坚口服液,每日100mL。
    汤药处方:附子30g,干姜30g,肉桂30g,吴茱萸25g,乌药15g,小茴香15g,厚朴25g,香附25g,枳壳15g,三棱25g,莪术25g,牵牛子30g,槟榔60g,大黄60g,党参15g,熟地25g。灌药2小时后,下黑色粪便一脸盆,神志遂即清醒,想吃东西。以后又继续服药数年,无任何不适。
    17.食道癌——温寒化瘀,攻下
    王某,男,36岁,住天津市南开区。1967年9月吃东西噎塞,12月间加重,经某医院检查确诊为食管瘤(良性),建议手术未允,1968年4月来我院门诊。
    检查:体质虚弱,中度贫血,胃脐部压痛(+),舌苔薄内,舌齿印(+),腮齿印(+),甲印全无(寒型),脉沉细弦。证属寒瘀毒结,治以温寒化瘀攻下。汤药处方:
    附子15g,干姜15g,肉桂15g,黄药子30g,半支莲10g,沙苑子10g,川断10g,远志10g,柿蒂15g,海藻10g,牡蛎10g,乌贼骨15g,穿山甲10g,生黄芪30g,熟地20g,砂仁6g,枇杷叶10g,鸡内金10g,肉苁蓉15g,竹茄10g,代赭石30g,大枣15g。
    成药处方:消瘤丸,日30丸;化结丸,日1剂。
    服药至1968年6月19日,一切不适症状完全消失,1969年1月3日
某医院检查“瘤完全消失”,恢复工作,1985年9月信访健在。
    18。食道炎——辛热破瘀,攻下
    翟某,女,44岁,住天津南郊区。胸痛满闷,咽堵如有物,进食噎涩数年。常手足心烦热,大便燥结,或通而不畅。天津某医院检查诊为“食道炎”。
    查体见面色苍白,身体消瘦(39kg),重度贫血面容。舌淡苔白,脉沉细而弦。十指皆无甲印,齿、腮印(+),双耳壳结节(+),胃脐部拒按压痛。证属寒瘀积滞,治以辛热破瘀攻下。汤药处方:
    附子30g,干姜30g,肉桂30g,高良姜10g,桃仁15g,红花10g,
三棱15g,莪术15g,厚朴15g,香附15g,陈皮10g,乌药10g,小茴香15g,熟地30g,党参10g,牵牛子30g,皂荚6g,大黄30g,元明15g(冲),日1剂,分2次服。
    成药处方:藿香正气丸,日2丸;附子理中丸,日2丸。
    服药后,大便立通,下黑色粪便很多。治疗1年后噎食症消失,胃脐部压痛不明显,甲印长出4个,10多年来一切良好。
    19.慢性
肝炎——辛热破瘀,攻下
    程某,男,61岁,住天津市和平区,患慢性
肝炎20年,经常腹胀,食后不消化。平时不敢饮水,饮水后即滑精。失眠,头晕,乏力,
感冒不断,身寒、手足凉冷,便秘且有下坠感,已住院治疗多次。
    查体见面色灰仍晦暗,中度贫血面容,舌质淡,苔白厚腻,脉象沉细弦紧。十指全无甲印(大寒),舌、腮均有齿痕,左耳壳有结节,胃脘及脐旁压痛,证属大寒瘀滞,治以辛热破瘀攻下。
    成药处方:寒证丸(附子理中丸加硫磺6g),1-2丸;附子理中丸,日1-2丸。
    汤药处方:附子30g,肉桂30g,干姜30g,白术15g,党参15g,熟地30g,木香10g,砂仁6g,枳壳10g,厚朴10g,陈皮10g,三棱15g,莪术15g,牵牛子30g,槟榔30g,大黄10g,元明粉10g(冲)。水煎早晚服,日1剂。
    服药后,从大便中排出很多粘冻状物,自觉身轻力增,20天后面色转红润。半年后上述一切寒凉症状消失,睡眠饮食均佳人,两手出现6个甲印,肝功逐渐恢复正常。
    20.胆石症——辛温破瘀,攻下
    丁某,男,63岁。北京某部队干部。脘腹胀痛纳少,时有呕吐,夜晚疼痛加剧,不能安卧,身倦怠无力。某医院诊为胆石症,手术治疗后复发。1973年1月来诊,此为第4次术后。
    查体见面色灰白,中度贫血貌,体质消瘦。舌淡红苔白厚腻,脉沉细弦紧。十指甲印全无,舌、腮印(+),胃脘及脐左侧压痛(+)。证属寒郁积滞,治以辛温破瘀攻下。处方:
    附子20g,干姜20g,肉桂20g,荜拨12g,高良姜10g,半夏10g,陈皮10g,木香10g,厚朴10g,枳壳10g,三棱15g,莪术15g,人参9g(单煎),熟地20g,牵牛子30g,槟榔30g,大黄15g,元明粉15g。日1剂,早晚分服;
    服药后,大便下粘冻状及烂肉状物很多,服至60剂,以上不适症状基本消失,身轻有力。服至80剂,两手甲印长出6个,舌、腮印(+),胃脐压痛消失。患者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21.高烧——辛散温通,破瘀攻下
    匡某,男,62岁。既往有结核病史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高烧20多天不迟,最高达40.5℃,在北京某医院治疗无效。身体消瘦,体重44.5千克,进食少,大便数日末解,身上有数十处伤(战争时留下)。1971年1月会诊。
    查体见十指全无甲印,甲体粗糙有纵纹,色暗红舌、腮印(+),左耳壳细节(+),胃脐压痛(+)。舌淡苔厚而干,脉沉细而弦。证属寒瘀气结停滞,治以辛散温通,破瘀攻下。处方:
    附子25g,肉桂25g,干姜25g,吴茱萸15g,陈皮12g,佛手10g,乌药10g,厚朴12g,枳壳15g,桃仁5g,红花15g,三棱15g,莪术15g,槟榔30g,牵牛子30g,大黄15g,元明粉15g(冲),海螵蛸12g,熟地25g,人参15g。日1剂,频频灌服。服药后,下黑便与燥粪很多,发烧渐退。3剂之后,完全消退,能进食,下床活动转自: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zhaodongqi_679886940.htm





上一篇:邀约八月份去南昌的网友,一路同行
下一篇:学中医不易
中医已经融入我的血脉

33

主题

2628

积分

100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澄心静志,博极医源。

Rank: 5Rank: 5

积分
2628
发表于 2012-7-31 19: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看,慢慢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2210

积分

89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10
发表于 2012-7-31 20: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3 06:45 , Processed in 0.163858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