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41次天地生人学术座谈会
“振兴中医民间论坛”发言摘编
2012 年4月18日,“振兴中医民间论坛”(第41次天地生人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力拔山兮书画社”召开。会议围绕“中医在21世纪如何发展”、“阻碍中医发展的瓶颈问题”以及“中医成为国际大医的必要与可能”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参会的有著名中医师、专家学者及关注振兴中医的各方面人士70多人。
会议开始天地生人讲座的组织者和发起人宋正海研究员向大会致辞。他首先回顾了2005年在所谓“伪科学”问题上的一场大辩论,有人借反对“伪科学”为名,否定甚至建议取消中医。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组织了150位专家学者联名发表了题为“不要让伪科学一词成为灭亡传统文化的借口”的文章。文章“肯请中央把伪科学一词中从科技进步法中删除”,建议上报后受到中央肯定,使这次大辨论取得了胜利,为中医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正《科技进步法》草案时,正式决定删除这个“伪科学”一词,宣布了科学主义在中国绝对统治地位的终结,也宣告了中医发展春天的到来,中医开始全面复兴。但是任何事物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中医当前的发展,主要依靠政策的倾斜和大量资金的投入,今后要继续发展更主要的是靠苦练内功、加强体制改革、端正服务观念和打破还原论的精神枷锁,依靠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天地生人讲座以前保护过中医,现在自然更希望她在21世纪蓬勃发展,成为国际大医,在为民解除病痛和两种科学体系的斗争中,尤其在商业竞争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天地生人讲座再次出手,除了和以往一样举办介绍中医理论和技术的讲座以外,特别开辟了“号脉中医——如何使中医成为国际大医”的系列讨论专栏(已组织10期讲座,17期快讯),目的是促进中医药事业在21世纪的发展。关于如何解决当前出中医发展的瓶颈问题他提出了九点参考意见:第一、防止中医继续西化,不亢不卑地处理好中西医的关系,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第二、民间中医藏龙卧虎,民间中医是创新的源头和重要力量。要彻底释放民间中医的创造性,真正实现官方与民间中医齐心协力,协调发展。第三、当前中医应得到国家的保护,但又应当防止变成温室里的花朵,吸取历史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训。第四、中医要继承发扬仁心仁术的传统,防止腐败、浪费和金钱挂帅等社会丑恶行为对中医的侵袭,中医应该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做出更大贡献。第五、中医要苦练内功,进行技术大比武,迅速提高水平,不断淘汰庸医庸术。第六、中医如何吸收现代信息和科技成果,迅速拿来为中医服务。第七、发表中医理论文章、经验总结和科研成果,尽量少用古文以使其通俗化、大众化,这样容易为广大群众理解,也便于国际间交流。第八、中医如何能打造成为国际性主流医学,为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做贡献。第九、如何改变中医创新慢、创新成果少见的状况。
接着许多专家学者发言对中医药发展面临的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尤其对中医要不要现代化、如何现代化,如何发展中医文化、加强中医理论体系建设、人才队伍的培养等问题,提纷纷发表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浙江温州的著名老中医潘德孚老先生,學养深厚经验丰富,他为会议代表提供了《相信自己的自愈力》、《人体生命医学纲要》等4本医学专著。他从“哈医大杀医事件”谈起,说明现行医疗体制下医患矛盾突出,群众严重不满,迫切需要改革。他深入剖析目前“医政一体化”的医疗体系。医疗与权利、市场结合,导致“过度医疗”、“医疗腐败”等一系列恶劣现象,有些医生不以为患者服务为目的,而以赚钱为目的。有些医院甚至由国际大型药厂所控制,严重损害患者健康,形成的医疗“坏医化”,必然会死人!这些事件敲响了现代医疗体系的丧钟,也证明我国中医的伟大和成功,中医复兴的时机已经到来。
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李致重主任医师着阐述了“确立中医科学发展观”的几个问题。第一,中医是成熟的医学还是经验医学。李教授认为,中医在2000年前就达到了成熟科学的水平,《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是重要标志。中医的衰落是在1958年以后,最主要的是把经典的东西丢掉了,把西方的东西引进来,把临床理论体系,辨证论治体系技术搞乱了,中医的水平大踏步倒退,倒退到《黄帝内经》形成之前。中医振兴的关键就要从理论科学、临床技术经验方面做起。第二、中医当然是要自主发展,不要中医西化。50年来,整个中医教学科研长期大踏步地走在“不可能被西化的西化道路”上,而且今天还在走。中医在西化的模式下管理,是“教堂当寺院,神父管和尚”。这种管理对中医是摧残性的。第三、中医不应有城市与乡村,官办民办的区别。中医学术自古以来只有一个标准,没有几个标准。有人讲农村乡村卧虎藏龙,这句话讲过了,中医院早已西化了甚至关门了。第四、振兴中医,要保存中医学术的本质和特色,否则空谈发展中医没有意义。过去对中医是连根拔起,现在要把中医从根上救起,这才是首要的战略重点。中医单有绝招特技不管用,中医学术不能振兴,就不能真正发展,不能堂堂正正拿出去。中医的突破口在哪里,要把中医理论彰显清楚。一个是“中医我是谁”,这是科学定义,另一个是“中医我是怎么来的”,这是中医形成的方法论和认识论问题。要成为中医大师有三个条件:有深厚的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精通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基本理论;熟练掌握辨证论治体系并应用于临床实践。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讲过,一个大学,不但有要有大楼,更要有大师;没有一帮大师汇萃起来,振兴中医的战略目标恐难达到。我们呼吁要有一大批中医大师走出来。第五、彻底摆脱“因药害医”困境,这是振兴中医的第二个战略中心。目前中医最发愁没有好药用,不了解来源产地如何炮制,就不敢开方。药材的地道化是核心问题,不考虑中药材的质量问题,战略制订得再好,也是无法实施。
著名的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家贾谦教授发言,介绍了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扶持中医发展的一系列举措,例如,从急诊抢救到灾疫预防,都让中医打头阵;鼓励民间老中医师带徒,给予资金支持;大胆引进高水平的中医,不论其有证无证,只要临床技术过硬就给予信任使用;公布医生抗生素的使用量,以控制减少抗生素使用等等。现在甘肃的中医药事业蒸蒸日上,做得最好。
他表示反对中西医结合和中医现代化的提法。因为现在的中医院西化得很厉害,中医不是同化外来文化,而是在异化自己,异化自己成为二流的西医。现在如果不提科学两字,没法讲话;没科学二字,写不成论文。而现在科学究竟好在什么方面?农药化肥、瘦肉等产生了种种危害,就是科学引进的结果。盖茨讲,转基因食物和疫苗的控制人口的好办法。而我们国家批准转基因作物大田生产,使转基因这样的垃圾技术一下变成黄金技术,救了孟山都公司,危害中国,甚至威胁到了人口的生育力,影响中华民族的繁衍。几十年管理已经把中医管没了;对中医实行保护,也只能把她放到博物馆里;现在只要提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只要提就好不了。所以中医应当自主发展。
中医是道,不可能天天创新,科学不是真理的代名词,中医是科学更是文化。目前国外把中医引进医院,在种种限制之下,治疗效果好了,利润却减少了一半,因为治疗时间更短,费用更少。医院是凭药物和仪器赚钱,所以中医发展必然遇到利益集团的阻碍。
关于中药出口当初周总理提出“先国内后国外,先饮片后成药,先治疗后滋补”现在并未执行。他表示赞成中医走向世界,但是实现这一目标要“以医带药”。设想如果培养出2000万真正的中医师,在国外建立1000万个中医连锁店,这不仅有益于保障世界人民的健康,而且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知识产权法当下保护不了中医药的发明专利。有人今天把发明报到药监局,明天可能药品配方就可能泄露。例如河南一个中医开发了一种治脑血管病非常有效的新药,由于开发者没有行医证,新发明的药物被称为假医假药。他到加拿大行医,专治医院治不了推到院外的病人。外国人要开发他的药,他不敢在国外申请专利,怕不利于中国,想把方子要留在国内。然而回国三年来做了多方努力而无结果,最后被迫与外国人合作。
社科院中医药国情调研组组长陈其广教授发言介绍了调研组的工作情况。他们的工作目标是了解中医国情,分析中医国现状并向国家提出切实可行的中近期的政策建议。经过几年调研,深刻认识到中医药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想要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中央提出建立健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进展不很顺利:北京的重点是偏重中医文化建设;上海的特点是中医药进社区;甘肃则是中医药进基层农村。中医发展的现状是:第一、中医药自近代以来持续衰退,最根本的原因是外来社会思潮的影响。五四运动矫枉过正直接影响了社会公众和政府管理机关,造成中医衰微。第二、体制方面的原因:西医管中医,造成管理错位。第三、医药领域利益分配机制问题。中医药国情调研组将尽可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向中央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议,努力改变中医发展的现状。
中华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万国中医院的赵建国主任提出,振兴中医药学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工作,形势不容乐观。目前中医相对于西医的地位日趋下降;中医教育日益衰退,中医药学研究发展缓慢;很多中医理论、实用技术已经呈现萎缩、失传的势态。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社会上不少人对中医存在着误解;中医向现代化进军的模式存在误区,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中医药学自身存在着种种不足,包括中医诊疗程序繁复、中医教育周期长、部分中医医术上不求上进,还有中药质量下降严重等等。发展中医事业国家应当在政策上给予倾斜,经济上给予支持;中医药的科研必须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应加强中医药特殊保护的制度和法律建设;各相关部门和媒体应当加大中医宣传的力度,使民众正确认识中医药,转变观念,促进中医发扬光大。
北京博爱国际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高级顾问、独立学者傅荆原先生讲,为什么要振兴中医,因为五四运动把中华传统文化砍掉了,做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中医,也就倒下了。加上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推销他的药品,资助发展中国家办医学院,科技文化渗透入中国,也加快了中医衰退的速度。应当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尤其要加强传统哲学的研究。中医到底科学不科学,从经典的机械唯物主义看不科学,从前沿的复杂性科学、系统科学来看,中医很科学。恢复传统文化要有学理上的支持。
年轻的民间中医吴震铭在发言中详细地例举了基层中医师行医的种种困难,来说明目前中医发展的瓶颈。一、中医界存在学院派和实践派。双方互相看不起,学院派不屑与实践派为伍,实践派觉得学院派纸上谈兵,但目前考试制度却是学院派的一套内容,不考核疗效。实践派的技术缺少可复制和可推广性,老百姓只容易接触到学院派。二、是中西医结合的问题,老前辈排斥西医检查,其实中医完全可以拿来应用,因为中医不可视,所以就容易被指为“伪科学“。三、因为“五四”和“文革”,阴阳五行等学说被指为封建迷信,而现代人没有文言文的基础,不了解中医和传统文化,看病当然首选西医,不选中医。四、现在的医疗体制使专家太容易当了,多如牛毛;还有实践派的老中医有很多独到之外,但是一旦编入体制,只能看专科,而中医是不分科的,很多经验技术荒废了。五、新生代的中医以创新掩盖了不足。中医创新是必要的,但不能代替传承和学习,不能有了电针就不学经络。穷其一生的智慧,也不可能超过几千年先辈们的经验!六、传统文化要从小去学,而现中的中医十八岁高中毕业以后才学,这时思维已被固化了、效果不好。第七、报酬待遇问题,学中医毕业生几年后还在抄方子跟老师学徒,而学西医同期毕业生已经开始买房、买车了,所以年轻人不想学中医。无能的大夫急功近利的行为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过去医生不卖药,现在医院全是卖药的,西医也是一样。这种混乱的程度,使中医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八、治疗对象问题。由于患者首选西医,等西医治不好了才找中医,已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万一治不好,就说你中医不行。九、用西医标准来衡量中医。中药讲求君臣配伍,但目前对中药量进行限制,只管药量不管疗效是削足适履。他提倡中医人才的培养要从小打基础,培养对传统文化和中医的兴趣。学习中医的年轻人如果缺乏自信,自己都瞧不起自己,如何叫别人瞧得起我们?应该用中医理论来指导而使用西医的技术手段,如袁所长的中医可视化研究,有很强的说服力,能使大众更能理解中医。中央应当加强对中医的扶持,不能让中医跟着西医的屁股后面走。
孙文鹏教授发言认为中医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医复兴有赖于政府、爱国人士和所有关注中医人士的共同扶持。现在传统文化受到重视,中医就叫人看得起。但是他提醒大家,光讲中医怎么好、西医不好等等没有用。不能脑袋太发热,复兴中医面临很多的问题,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光靠中央不行。比如老中医如何发挥作用;中医政策贯彻不下去;怎么摆脱西医的制约;院校如何培养中医师,都是大问题,都需要拿出可行的办法。开会之外,应该好好地静下来,专门做研究工作,出点子,拿出具体办法来,给中央建言献策。
关于中医现代化研究共有四位代表发言,提出了各自的研究思路、方法。301医院的袁云娥主任带来了“数字红外技术在中医诊病中的应用”的论文。她发言介绍了数字红外成像技术与计算机识别技术相结合,能够清晰地显示人体的热态分布,充分证实了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为中医理论的可视化研究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例如,通过数字红外仪器测出正常人的热值分布完全符合中医“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背为阳,腹为阴”传统理论。把正常人热态分布图与隋朝的人体解剖图相比较,充分说明阴阳五行学说千真万确,显示以五脏六腑为中心,通过经络贯穿四肢九窍百骸的解剖结构。她举出了近些年循证医学的研究成果:如艾滋病、病毒性肺炎、梅核气等等都与中医理论相符合。又如结合动物实验检测到猝死小鼠“虚阳外越”的真实变化。她根据钱学森对生命医学的论述,提出人体生命的三个层次:宇宙、自然环境与人体关系、体内脏腑的变化。袁主任说,数字红外影像技术的应用不是来改造中医理论,而是用科学技术证实了中医理论,并且说明了中医的标准化、可视化是可能做到的事情。
沈阳天慈力生物场导应用技术研究所的袁心洲所长向大会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补偿生物技术能量以抵抗疾病、逆转衰老”。生物技术能量是生物分子在代谢过程中发出生物电磁波,这种波与信息不能分离,是维持生命秩序的生物量子,是生命健康长寿的基础,相当于中医的补气,与中医理论是相通的。利用中医的补泻思想,利用各种植物小苗,来给不同人体补充信息能量。2009年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周杰博士,带着美国仪器现声测试这种方法对脑电和大脑的影响,结论是:对大脑的修复作用惊人。利用活体植物苗的保健疗法,已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得到国家工商局的批准可用于保健服务。
中科院建筑工程设计院原总设计师曹一民教授和许文工程师谈了“中医诊断信息化”的技术思路。他认为我们国家医疗队伍严重不足,药费很贵。目前国家的政策是医疗要面向基层,进入社区和农村,但是西医没有全科医生,中医虽是全科医生,但数量少又难以培养。六七十年代,我国曾建立了一批赤脚医生队伍,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赞许。中医具备简便廉验的特点,往往一针一药就治好了病人,可是中医师的培养很费力,俗话说“三代方成名医”,现在很多中医不会号脉。现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适合中医使用的仪器却很少。为什么不开发符合中医理论的仪器呢?他的设想是研制“智能赤脚医生”:利用高灵敏的检测技术把望、闻、问、切所得到信息输入电脑,结合中医“四诊八纲”理论进行分析,将来还可加上仪器开方、针灸、按摩等等。利用这样的仪器,可便携进入广大农村和基层厂矿,解决群众大部分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就诊难的问题;疑难的病症信息还可以通过网络传递给名、老中医从而获得诊治指导。
电脑专家高路在会上提出了“医学网脑”的设想,预示了医学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走向。利用他们开发的智能语义搜索引擎,可以吸取海量的文献、数据、图像、病例等建立医学知识库,为复杂系统建立分析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远程的循证医学;集合全样本采集,形成虚拟机器人;进一步结合专家诊疗模块,建立专家辅助决策系统,最终形成未来医学的智能网脑。
中华博学院院长王静心先生发言强调了加强中医文化建设的问题。他认为中医发展的瓶颈,外因是政策社会环境,内因是传统文化。仁者无敌,只有自重自爱,人家才能重视你、爱你。中医不受尊重被边缘化,主要是人才素质问题,这个内因是主要的。中医是伟大的,不是所有的中医师都伟大。现在中医师的医德也是个问题,商业大潮下中医也难免走到赚钱的路子上去。大医精诚,真正讲做人的中医太少了。怎么办?一是中医要培养职业操守;二要有传统文化基础。中医不读黄帝内经,不是真正的中医。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一辈子离不开。现在的中医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行,院校的学生没文化,十三经不知道,中医不懂心经、金刚经不是好中医。
关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建设问题,中国地震局研究员徐道一先生认为,中西医的理论与科学是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应该区别对待。目前中医药发展存在很多阻碍。第一是理论概念不清,中医科学院的专家讲,西医解决本质,即“所以然”的问题,而中医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二是中医是有效果的,但是说不清楚,不能用西医指标衡量。三是医生资格评定的问题,老中医的名声是怎么来的,有的人自己研究把病治好了,有的民间中医治疗很有办法。四是中医是“看病救人”,医生向病人学习,治疗只是帮助病人,发挥自己的治愈力。如果提“一国两医”,把中医作为独立的医疗体系对待,把中医的教育、医疗、资格评定等独立来搞,问题就会容易得到解决。
重构智因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王红旗先生发言。他讲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医能不能振兴”。中医已衰落多年,目前已走到了谷底。中医能不能振兴和东西方文化发展总的趋势有关。现在看西方文化的霸主地位走到最高点,开始走下坡路了。西方医学、经济学、物理学,在实践中都走到了死胡同,说明西方的理论框架体系需要更好的理论来取代它。中医要抓住这个时机,从谷底重新振兴起来。第二个问题,中医战略突破口,要从生命科学角度突破。中西医理论本身是不能嫁接,不能融合的。是不是有一个更好的理论体系取代之,象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论最后用量子力学来把它统一一样。突破口应选择在中医理论的现代化上,现化化不一定是科学化。新的理论既要把原有中医理论拿进来,也可以吸收西医理论合理的部分。如致病机制,从更宽的角度来观察这个现象。现代生命科学的大缺陷,就是回答不了“生命是什么”。现代高等院校所讲,生命是自组织信息系统还是从物理学角度定义的,这个离真正生命体的本质还有距离。从自组织到生命,有其突破点。王红旗先生提出了“生命智力系统”理论,这一系统包括信息系统、能量系统、操作系统等等,能比较好地解释经络现象。多细胞生物之间信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和影响,不是神经细胞来控制。生命智力系统之间是可以互相影响的,思维可以影响到身体。中医所发现的大量的科学事实,是用二千多年前的符号体系来阐述表达的,现在要用用现代化的词汇重新诠释,将现代科学和传统中医用新的理论体系对接起来。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管理系的桂银才教授介绍了他对非药物疗法及针灸的大量实践体会;张以宽教授介绍了意念针灸的良好作用。还有张吉昌、殷杰、夏斌、韦军民、彭华胜、张同立等学者均在会上做了精彩发言。
会议由国家专利局高级工程师王文光先生作为嘉宾主持。孙惠军教授最后发言做会议小结。他认为会议开得很成功,因为会议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振兴中医、强国健民。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今年是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一年。这对中医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形势。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就请从弘扬中医文化做起!因为中医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之一,可以说,是最能集中体现传统文化精髓的部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以人为本的政治观,是刚健自强(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斗争品格,“和实生物”、“兼容并包”的哲学思想。例如中医讲天人合一,为老百姓治病要医德为先:讲精神论整体,重视精气神;中医讲究“治未病”,治疗生命的全过程,讲动态与辨证、讲阴阳平衡、四维八纲,这些都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所以研究、发掘和继承中医文化是振兴中医的基础和关键。第二、振兴中医还要倡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正确处理好与西医的关系。西医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创造,我们并不一概排斥西医的成果,尽管它存在着不少机械唯物论和还原论造成的失误,我们还是要采取科学和理性的态度,进行“合理的扬弃”,要提倡中西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创造新医学,为维护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第三、大家的发言认真分析了中医发展的瓶颈。这些问题来自历史潮流、社会体制以及人们的认识误区,来自近百年来尤其是五四以来西方文化的冲击,但是实践证明,中医绝不会亡,从在座各位发言中就体现出了中医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中医要振兴既需要外在环境的改善,也需要多练内功,解决好自身的问题,例如建立中医周密完备的理论系统;做好中医经典的现代诠释;扩大中医的宣传,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加强人才培养,解决青黄不接,人才断档的问题等。第四、中医必须现代化。中医诊断常常使用黑箱方法,有些中医理论不一定按照西方的实证主义的要求,必须用数理统计数据或实验来证实。301医院的袁云娥主任以及曹一民、高路、许文等学者都做了不少工作,提出了发展中医的新思路,其意义不仅是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证实和发展中医,而且为中医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做了有益的探索。中医发展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我们不能躺在老祖宗的遗产上过日子,不但要继承和发扬,还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有所前进,那么中医振兴就大有希望。
民间论坛是由四合正源生物有限公司、《祖国》杂志社、力拔山兮书画社及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四单位联合举办的,通力合作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作为会议成果之一,潘德孚大夫提出建立“振兴中医联谊会”的倡议,得到大家的一致响应。参加论坛的代表来自全国各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体现了多学科、多层次、大交叉、大交流的特点。会议主题明确,专家学者欢聚一堂,气氛热烈,发言踊跃,表现出人们对医疗改革和振兴中医事业极大的关注和期待,会议的成功举办必将对振兴中医的伟大事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2012-5-7) |
上一篇:《李阳波时相养生手册》已经出版下一篇:中医同道联合起来,共同呼吁规范中药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