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按:这个系列的文章,我曾发过一部分在同有三和中医论坛上,现在为了说明我“仲景之道,平易至简——参加第11期经方班随想(4)”这个贴子以及我后面相关贴子中的一些东西,我把这篇放上来。
迷失的经方——理中人参黄芩汤
——兼谈泻心法
《伤寒论》156条生姜泻心汤方后注有一段为人所忽视的论述:“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术,加黄连并泻肝法”。此句话点明了生姜泻心汤、甚至是整个泻心法的来源,但查历代注家之书,对于此却无人问津。
1.理中人参黄芩汤
据方后注可得出理中人参黄芩汤的组成为生姜泻心汤去黄连加桂枝、术:人参、术、干姜、炙甘草、桂枝、黄芩、大枣、生姜、半夏。此方为理中汤、桂枝去芍药汤、或黄芩去芍药汤及小半夏汤合方而成。仲景原文并未记载此方之来源、功效、主治,但从方剂结构布局来看,其方证病机当涉及少阳、阳明、太阴三经。
(1)桂枝汤与黄芩汤的前世今生
此二方看上去无特殊联系,一治太阳中风,一治少阳下利。但细纠其组成,若黄芩汤加上生姜(黄芩汤有加半夏生姜之法),则与桂枝汤仅一味之差:桂枝与黄芩。而此二方,在以《汤液经法》为基础而写成的《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上分别为小阳旦汤、小阴旦汤(关于《辅行诀》、《汤液经》及经方十一家的问题,在此不做讨论)。而仲景可知,桂枝、黄芩二药,及桂枝汤、黄芩加生姜汤二方,一阳一阴,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向。
这个事物是什么?从太阳气化的升降出入之理可知(见前文《太阳为开与升降出入》),这二方即是针对太阳为开的气化过程起到一阳一阴的作用。桂枝汤宣发太阴之精气而外达腠理以助太阳为开之化,黄芩汤则解少阳三焦之郁火而通太阳为开之道路。
太阳少阳合病与黄芩汤证的机理。《伤寒论》172条谓:“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本条历代医家皆谓“有太阳之名而无太阳之实”,认为此是少阳郁火内迫阳明而为利为呕。但若真如此,仲景为何冠以“太阳”之名?若谓此为错简,恐难以服人。其实,本条“太阳与少阳合病”之理,隐庵论之最精,其谓:“少阳枢转不能从开而气机内陷”(《伤寒论集注》),张令韶进一步解为:“太阳为能从枢以外出,而反从枢以内陷”。
宗钱塘之意,太阳与少阳合病而为利为呕之机,即少阳三焦之枢机郁滞,太阳为开之道路受阻,其气不能从胸以敷布于一身之表,故逆于中土,迫于胃腑则为呕,迫于肠腑则为利。此但以黄芩汤清解少阳,则三焦通利而枢机得转,太阳从其道而出,则阳明之逆气自解。由此可知,不但桂枝汤是行太阳之方,黄芩汤亦是行太阳之方,一为温升,一为清解,一阳一阴,故为相对。
(2)寒水之气逆于中土
上文已论太阳之气逆于阳明而为利为呕,故以黄芩汤。但若少阳郁滞而太阳之气逆于太阴,则寒水与湿土相合,发为太阴之病;三焦不行而脾寒湿郁,则腹满而吐、自利益甚之太阴本症皆发。此时,即可用理中人参黄芩汤为治。
细究此方,四方的布局亦可化为二方:桂枝人参汤与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去芍药)。而桂枝人参汤,温化太阴、外达太阳;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清解少阳而宣发胃气,与此病机正为合拍,于此可知此方之主治当为少阳郁火不行而寒水逆于太阴之证。由此可知,本方证治与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又有互参之处。
然方中却无芍药一味,颇为耐人寻味。细思其理,一者此方或非仲景所创,只是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又一例证;二者,从仲景每于阳气不振时去芍药(如21条)可推知,本方证之机为太阴脾寒,故去有理中汤,并采小阴旦汤与小阳旦汤而去芍药,此与桂枝加芍药汤又有不同。若无此太阴之机,自可加芍药,如173条既有太阳之机,就可以用黄芩汤或其与桂枝汤之合方了,若仿柴胡桂枝汤例,可谓之黄芩桂枝汤。仲圣之所以单列黄芩一方而舍桂枝不用,或是以此示“太阳与少阳合病”之机理,此即仲景条文中无字处之意了。
2.泻心法之来源
之所以不称“类方”而称“法”,是突出之类方药背后之法则,即以寒温并用而行太阴阳明升降斡旋之法。
由上文可知,生姜泻心汤来源于“理中人参黄芩汤”,而与其相类的半夏泻心汤与甘草泻心汤的源流又让人不得不深思了。先从仲景原文考虑,其先谓“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指出二方的关系,紧接着说“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从文字背后的语气可以推知,半夏泻心汤与生姜泻心汤的关系大为密切。再从其方剂组成——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之量加生姜即为生姜泻心汤,可知半夏泻心汤或许与生姜泻心汤的来源相同,而非后世所认为的小柴胡汤。
半夏泻心汤首见于149条,原文内容为小柴胡汤误下之后,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者正气未损而柴胡证仍在;二者少阳之邪内陷与膈间之饮相搏而为结胸症;三者中土素虚,误下则脾阳受损而少阳之邪入于阳明,则发为太阴阳明合病、脾寒胃热之半夏泻心汤证。而少阳余邪、太阴脾寒、阳明胃逆这三者半夏泻心汤证皆存在的病机,正合上文所述理中人参黄芩汤之立义。可见,从病势之来路及方证病机的角度,半夏泻心汤都与理中人参黄芩汤极为密切,说其与生姜泻心汤一样来源于此,并不为过。
3.泻心法的背后
理中人参黄芩汤证中,最主要的病机莫过于太阴脾寒湿郁之机;而方中之格局理中汤自然也处于主导地位。而由此演化而来的生姜泻心汤,甚至是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其与原文的最大差异就是条文中所说的“去桂枝、术,加黄连并泻肝法”。去桂枝、术的机理,一者本证明显太阳内陷之机,二者脾气之损并不严重。而加黄连,又谓其为“泻肝”所设,一者邪入阳明、燥气逆乱,以黄连清肃之;二者,阳明、厥阴共为阖,阳明之逆极易引动厥阴风木之逆乱,故黄连泻胃即所以泻肝。
可见,所谓的泻心汤类方,其背后有一个统领的法则——即温开太阳、阖降阳明、斡旋中土、宣达上下,仿仲景原文以方名法之例(如桂枝法、柴胡法),则可称之为“泻心法”。泻心者,泻心下之胃也;泻胃者,以升降之机散其痞结之气。
而大黄黄连汤心汤证,其病机则为阳明燥气上逆,少阴君火无以下转以交肾水,故以大黄、黄连清降胃火,再以黄芩清三焦以畅君火下达之路,则戊土右转,君火随之下降。而若又素有肾中元阳不振,则肾水亦不能上济心火,故加附子以温升肾水。则可知水火交济之轴,亦在中土,而泻心法则以脾胃之左旋右转、为开为阖,以引导一身之气化。
未曾想,一个不起眼的方后注,一个理中人参黄芩汤,背后有如此深遂之理。仲景书中,其至精至微之处,不胜枚举,我等当寻仲圣之所集,以探其至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墨家思想与医学流变下一篇:胃咳与经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