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剂反药可散结 2013年12月,孩子扁桃体发炎,发烧同时伴随全身点滴状银屑病。先在皮肤科就诊,医生开了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疗癣卡西甫丸,以及一种含激素的药膏。口服阿奇霉素1周后无效,又输了另一种不过敏的消炎药1周,仍然无效。我们决定去看中医。
中医皮肤科开了草药(方子:野菊花15克,土茯苓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因孩子一直嗓子红又开了点舌丸,同时还有两种药膏要混在一起用,这些药还挺见效,治到2014年3月底除小腿还有少量红疹,其余地方的皮损都消失了,只留了些白印。因为小腿上的红疹一直不好,就换了另一个皮肤科专家。
谁知以清热凉血为方向治疗1个月病反而越来越重,我们只好换回原来的皮肤科大夫,但吃了原先的药也不行了,孩子的病一直在发展……
以上是患儿母亲写下的记录。
廖某,女,12岁,2014年7月3日就诊时是“大红脸”,小腿上满布皮损,厚度超过5毫米;服药18剂后,面部皮疹已经全部消失,小腿上有一多半的面积已经恢复正常的出汗状态。回顾她的治疗过程,笔者感慨:中医药的效果竟然有这么快。
患者2013年冬发病,疗效不佳,吃过羚羊角粉、露蜂房。1个月前接触笔者提倡的广汗法后欲来就诊,遂遵医嘱停用所有内服外用药物后,皮损越来越厚,小腿最为严重。素体出汗尚可,容易扁桃腺发炎。来诊时左关细弦滑,右关细缓,舌尖红,舌下淡暗、略瘀。
诊断为银屑病,辨证为腠理郁闭严重,内有郁火上犯,处方:桂枝茯苓丸合气通道方(气通道方为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合方),7剂。外用:润燥止痒方合桂枝茯苓外洗方,无感温度泡洗,干燥处外涂复方蛇脂软膏。
7月10日二诊:出汗变好,面部减轻明显。左关细弦,右关缓滑,舌尖红,苔薄白腻,舌下淡。喉咙无不适(证明服上药未上火),小腿皮疹最厚,重度斑块,大便偏干。
诸诊合参可知:火郁于上,郁于表,根源在整体的气血不足、不通,需要旺盛气血,使气血趋于下、趋于里而不再郁滞。治以笔者自拟的旺盛气血方:
黄芪240克,制附子30克,姜半夏15克,干姜30克,桂枝90克,茯苓12克,桃仁12克,牡丹皮12克,赤芍12克,柴胡48克,黄芩18克,党参18克,石斛120克,远志90克,川牛膝90克,生甘草18克,生姜18克,大枣20克。3剂。
服法:第1剂服4次,第2剂服2次,第3剂1次服下(即顿服)。外用同前。
此方为桂枝茯苓丸、小柴胡汤、桂枝汤、四神煎、四逆汤合方,传统理论认为附子与半夏为反药,笔者反复试用,临床验证有利而无弊。
7月17日三诊:面部皮损几乎消失,小腿出汗明显变薄,肥厚皮损中央已经完全变平,仅留一个“堤坝”,大便已不干(素偏干)。舌苔薄腻,舌下红(由淡变红为气血变旺)。
继用上方,加入散结之药:水蛭1克,炮山甲珠1克,全蝎2克。4剂,第1剂服4次,第2剂服3次,第3剂服2次,第4剂顿服,嘱边喝药边喝温酒。
疗效如此迅捷,笔者在病历上写下“重剂反药可散结”。
7月24日四诊:诸症均好,小腿捂的少,出汗不好,嘱一定要加强小腿的出汗训练。停用外洗,口服药减力,一为向“候气来复”转变,再者为攻散余结。
治以散结四神煎,药用:鳖甲12克,生姜12克,黄芪240克,石斛120克,远志90克,川牛膝90克。4剂。1日服1次,前2天日服1剂,第3天日服2剂。(文中所用口服药均为免煎颗粒剂,一共服药18剂,服用17天)
之后每周复诊1次,停药观察,积极进行广汗法训练。诸症向好。
如此肥厚银屑病,可以在3周内获效,主要力量应该在二诊、三诊的7剂药,不能不对方药的作用作一解析:
一是反药不是禁区。要慎用而非禁用,笔者最初是在特殊病人身上使用,获知安全后慢慢推广,目前已用数百人次,均有利无弊。
二是量大不是浪费。很多医生不喜用四神煎之类的大方,觉得价格会贵,病人吃起来容易有反应。实际上,吃得少就能有效,很快完成攻坚后停用,反而便宜。且治病怕没有反应,如服用四神煎后大便稀但不难受,以及因药量大而引起的涌吐,但吐完精神很好,这是都是“给邪出路”的好反应。
三是治病重在扭转局面。这样会给患者信心,为后续的治疗提供良好的氛围;于是体壮而病坚时,在辨识阴阳的方向后,不妨试用复方大量。治人重在重建秩序,不能完全依赖药物,“候气来复”应该是中医治疗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所谓:治病当论药物,急重宜猛攻;治人当论习性,康复需缓调。
最后需要说的一点是,要想真正治好病、甚至不再复发,不是医生可以左右的事,而是患者自己说了算的。中医讲究“见病知源”,知道病的来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案,就可以让它回头,也可以让病不再来。为此,笔者特别重视患者自身认识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