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1.杜甫
析: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原籍襄阳,曾祖是迁居河南巩县,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早年漫游吴越齐鲁等地,35岁入京求官,固居10年.玄宗时授兵曹参军,安史之乱时因故触怒肃宗,贬华州司功参军,客秦州,后入蜀,严武荐为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蜀东下,飘泊不定,贫困交加,惨死于湘江孤舟上.杜诗涵浑雄健,题材众多,广泛反映唐代社会由盛到衰的急剧变化,再现了安史之乱前后许多重大事件,成为时代人的一面镜子被称为"诗史".在他的诗里,有富饶的疆域,山河的壮丽,天朝的威仪,淳朴的风俗,迷人的乡情,统治者的荒淫,小吏的讹诈,落魄江湖的王孙,失落风尘的佳人,田园竹篱的恬静,动人的真情,世俗的白眼....元微之谓诗人以来,无如子美者.子美如史记,太白似庄子,杜诗体例之多,内容之丰,是任何一个诗人都望尘莫及的,其名直读:肚子美,度过(经历)腐败的社会.
12.王维
析: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王者维护)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驸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宝应中,代宗问缙:“朕常于诸王坐闻维乐章,今存几何?”缙集诗六卷,文四卷,表上之。敕答云,卿伯氏位列先朝,名高希代。抗行周雅,长揖楚辞。诗家者流,时论归美。克成编录,叹息良深。(王者维护)他早期很佩服贤相张九龄,政治上也有抱负,后李林甫入相,敢言之士受打击,他为此感到沮丧,40岁后隐居蓝田辋川,妻亡无子,孑然一身,他本来就信佛,至此更布衣素服,退朝后以禅诵为事,过着万事不关心的隐士加居士生活.王维15岁就开始作诗,但真正能代表他作品特色的却是晚年的山水诗,寻常的一点云彩,一片竹林,一道溪流,在他笔下都有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在当时的诗坛开拓了自己的艺术天地,形成了一种流派,后人谓之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名王维有无为意,维摩诘(梵语vimalakīrti)的省称。意译为"净名"或"无垢称"。《维摩经》中说维摩诘是毘耶离城中一位大乘居士﹐和释迦牟尼同时﹐善于应机化导。曾经以称病为由﹐向释迦佛遣来问讯的舍利弗及文殊师利等宣扬大乘深义﹐为佛典中现身说法﹐辩才无碍的代表人物。这又提示了其人的境界:炉火纯青,平淡自然,化腐朽为神奇.至于去世时的神异,佛门历来多见,在此从略.故名中之意蕴:朝廷官员,能蒙天恩,佛徒,有修持.
13.罗贯中
析: 罗贯中(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三国演义》。从罗贯中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中,体现出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著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他主张国家统一,热爱中华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元末明初,我国的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尤其是章回体小说步入日臻完善的阶段。中国的第一部流传最广、影响最深、成就最高、气魄最大的章回体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即《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通过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杰出的小说大家——罗贯中的椽笔诞生并风行于世的。他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同时,为世界文学的宝库,也增添了灿烂的光彩。在这部名著中,贯中寄托了自己个人的爱憎情感,客观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之间政治的、军事的、公开的、隐蔽的、合法的和非法的矛盾斗争。至于《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则是多方面的,充分地显示了罗贯中在小说的创作方面有着惊人的技巧。全书四百多个人物形象中,不管是曹操、刘备、孙权这些群雄之首,还是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鲁肃、周瑜、黄盖、郭嘉、许攸、张辽、陆逊以及王允、董卓、吕布这些巨谋勇将,忠奸之臣,都具有鲜明的生动的个人特性。尤其是对张飞、诸葛亮和曹操的形象塑造,真可谓出神人化,呼之欲出。罗贯中对战争的描绘是极其成功的,能够把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场,瞬息变化的战斗形势,描述的那样千变万化,各具特色,显示出战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后来的很多学者和作家曾给予他极高的评价,把他同司马迁、关汉卿相提并论。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名中罗字,有包罗,网罗之意,指内涵丰富,细看三国,到处都在网罗人才,到处都在编织罗网,充满了正与邪的智慧,无怪乎满人和日本人都把它做兵书看.故此名中之意为:包罗万象,名贯中外。
16.岑参 析: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天宝3年(744)及进士,初为小官,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他少经孤寒,早有抱负,两赴边塞后,意气舒发,诗歌有了新的生命,西北的大风沙,大风雪,大战役,进入了他的生活,也进入了他的诗篇,他以乐观豪迈的气概,歌颂了那些在艰苦荒凉的环境中镇守边关的将士们,军威也经他的诗流传而发扬,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里,他的诗境空前开扩了,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在他的创作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主要风格。
旧评其诗中有所谓阳刚境界,真恰如其分.严羽说岑诗悲壮,翁方纲说岑诗奇峭为入唐来所未有,但这种悲壮奇峭,却又是在语言的明朗,音节的浏亮之基础上形成的.他的七言古诗最为人称道.他的诗在当时就为人所推重,并且流传很广,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天宝后期,唐帝国内政已极腐败,但在安西边塞,兵力依然相当强大,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岑参的边塞诗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岑参边塞诗中杰出代表作有《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其名岑参,有长短不一,参差不齐之意,这与诗歌的创作是多么的神似,他能成为伟大的边塞诗人,是偶然,更是必然,再则,他祖上显贵,至他中落,早年丧父,依兄成人,这又是人生的参差不齐,佛称我们这个日月所照的世界是"娑婆世界",意为有缺陷,不完美.而岑大师之名及其经历,很大程度演绎了这句名言的内涵,由此观之,命名岂可不慎乎哉!
17.高适 析:高适(700—765)字达夫。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 天宝八载(749),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谥"忠"世称“高常侍”。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适50学诗,初与王之涣王昌龄齐名,继与岑参齐名,其时适每一篇出,为时传颂. 感情深挚,意气骏爽,语言端直,笔力浑厚,是高适诗风的基本特点。以诗体而论,高诗古体胜过近体,尤以七古最为擅长。歌行长篇,波澜浩瀚,声情顿挫,最是沉雄激壮。五古质朴古直,接近汉魏古诗的气息。近体则以七律和七绝为优。高适作品的编集,原有天宝七载左右张九皋编、颜真卿作序的诗集,今佚。新、旧《唐书》著录其文集20卷,亦不存。今有《四库全书》所收明汲古阁影宋抄本《高常侍集》,凡诗8卷、文2卷等.高适属唐代诗人中显达能诗之人,这和他的政治才能和卓越的见识是分不开的,《旧唐书·高适传》说:“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唐音癸签语:"高适诗人之达者也,其为政不同,甫善房相,适议独与其左,白(李白)误受永王之辟,适独察其反萌,预为备,二人穷而适达,又何疑也."高适,字达夫,(后世有一散文大家郁达夫,与此有些共性,留作后叙)这个名字已经很清楚地概括了他一生:适合高层,显达之人.能在高层而又显达,当然不可能是书腐或笨蛋一类,那么政治才能和见识卓越就是情理之中了,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四柱预测中的一句断语:"月令官印,见识高,有辅佐之功",想必高翁就是此类四柱结构吧.
18.韩愈[/td][/tr][/table] |
上一篇:戏说姓名下一篇:李可为朱良春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