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160|回复: 0

《伤寒论再发掘》竟然有了译文

[复制链接]

1

主题

26

积分

144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26
QQ
发表于 2024-12-13 10: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论再发掘》第十六章 生药的药能 1-2


16•(1)

回顾之前的论述,首先提到了名为“康治本伤寒论”的著作,并讨论了它是“伤寒论”的“原型”,进一步推测了成为该“原始伤寒论”素材的“传来的条文群”的真正形态。最终,在前一章节中,我们尝试从“基本四汤”的视角整理这些“传来的条文群”。这可以说是到达了“伤寒论”这条大河的“源头”。立刻离开这个地方,确实有些可惜。让我们暂时享受这片宁静清澈的泉水和周边无人的风景之后,再沿着河流探索通往山麓的道路。

通过仔细观察前一章节中被分为四组的条文群,我们可以获得哪些见解呢?我们将进行各种考察。 首先,考虑A组(汗方汤的群)的条文(参照前一章节)。这里包括桂枝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麻黄汤、青龙汤等七种汤剂,它们共同的生药组合基础是(桂枝甘草)基。因此,可以认为(桂枝甘草)基与发汗有密切关联,为了方便起见,我们称之为汗方作用基。

仔细观察拥有汗方作用基的A组汤剂时,会发现它们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以桂枝汤为代表的一类(不包含麻黄作为成分)和以麻黄汤为代表的一类(包含麻黄作为成分)。此外,不含麻黄的桂枝汤类用于治疗自然出汗(自汗)倾向的病态,而含麻黄的麻黄汤类则用于治疗不易出汗(无汗)倾向的病态。由此推断,麻黄可能具有促进通过皮肤排泄水分的作用(经皮排水作用)。

在A组之外寻找含有麻黄的汤剂时,发现了麻黄甘草杏仁石膏汤。根据其条文(C-4: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麻黄甘草杏仁石膏汤主之),此汤适用于已出汗且喘息的病态。实际上,使用此汤后得到的效果显示,它并非通过发汗或泻下来改善异常状态,而是通过利尿来改善。此外,这个汤并不含有汗方作用基。因此,可以推断麻黄在没有汗方作用基的情况下不会显示经皮排水作用,反而显示出经肾脏排水作用。

从以上考察可以看出,麻黄似乎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基本作用。是否能够将这两种作用统一解释呢?如果可以的话,这样的解释无疑更加令人满意。我们将努力尝试,并希望找到一种具体且可验证的形式来解释,这对学术立场来说也是更好的。

假设麻黄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影响心脏,增加心脏的搏动,从而增加全身的血液供应。那么,皮肤和肾脏的血流量也应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经皮排水作用还是经肾排水作用的增强都不会奇怪。假设当汗方作用基存在时,主要是促进了皮肤的血液供应;当汗方作用基不存在时,则主要是促进了肾脏的血液供应。“康治本伤寒论”中关于麻黄的临床使用经验,可以以此种近代合理的方式得到充分理解。事实上,服用麻黄汤后出现出汗并改善各种异常状态时,通常也能感受到心脏搏动的显著增强。

基于这些考察,在汉方治疗中,特别是基于“伤寒论”或更准确地说“原始伤寒论”的治疗,麻黄的药能可以描述如下: 基本作用:通过促进心脏的搏动来增加心输出量,进而增加全身各处的血流量。 诱导作用:当汗方作用基同时存在时,主要促进皮肤中的血流增加,从而通过经皮排水作用改善异常状态。当汗方作用基不存在时,则主要促进肾脏中的血流增加,通过经肾排水作用改善异常状态。

以上是从麻黄对全身的影响(全身作用)来看的结果,那么对各个局部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稍作考察。 局部作用:通过经皮排水作用或经肾排水作用去除胸部异常积聚的水分,减轻哮喘发作或咳嗽。同样地,通过去除面部、躯干、四肢异常积聚的水分,改善全身各处的浮肿。并且,通过去除肌肉、关节及其周围异常积聚的水分,改善肌肉痛、关节痛或神经痛。

上述内容可以通过研究含有麻黄的药方条文轻易推断出来,并且可以从实际应用这些药方所取得的各种效果中得到认同。无论是一般的感冒,还是流感、哮喘、由肾炎引起的全身浮肿、肌肉风湿、关节风湿或其他各种炎症疾病的不同阶段,麻黄的药能都被巧妙利用。

因此,在考虑生药的药能时,站在个体水分分布和排泄的统一立场上进行综合考察,对于临床上真正有效地使用这些生药复合物(药方),继承传统优势,是非常重要的。未来,我们应该继续站在汉方治疗学的立场上,统一地进行考察。如果这种尝试能够成功,那将形成一种新的意义的“药征”,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目前,除了站在现代生药学立场上的书籍外,几乎所有关于汉方相关生药药能的解说书都受到中国式观念论(如阴阳五行说)或日本式观念论(如气血水说)的束缚。如果坦率地说,这些观念论不过是“牵强附会”,仅仅是暂时掩盖自身缺乏思考的“欺骗”,或者是单纯的“空洞臆测”。持有近代理性精神的人应该拒绝这样的观念论,但从事汉方领域的人却未必如此。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一旦移除这些观念论,人们可能会感到“不安”,因为什么都没有留下来。而且,试图在实证性的现代生药学中寻找填补这一空白的东西,也无法满足汉方临床医生的需求。现代生药学还远未成熟,除非在未来有很大的飞跃性发展,否则不可能满足需求。因为要实现这一点,必须超越对单一生药成分的研究阶段,实证地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困难的是,不仅要研究对单个细胞的影响,还要研究对整个有机体——即大量细胞群的有机统一体——的成分间相互作用。

总之,如果想要持续秉持近代理性精神并执行汉方治疗,就必须始终通过临床实践自行开辟道路。这是一条极其困难的道路,因此许多人倾向于依赖披着“经典”权威外衣的观念论。最初可能是暂时让近代精神休眠,接受充满观念论的知识,但很快就会像吸毒者无法戒掉毒品一样,不仅无法放弃观念论,甚至开始礼赞它,并试图传播给更多人。许多受过充分近代教育、能够实证观察事物、合理思考的年轻人一旦进入汉方研究领域,就会加入那些让近代精神休眠的人群,同样让自己的近代精神休眠下去,这是非常悲哀的。

为了克服在日本、中国及其他国家中普遍存在于汉方治疗领域的前近代风气,我们必须尽管困难也要追求通过临床实践,在实证事实的基础上合理考察事物的近代立场。作为这一追求的一部分,就是基于汉方治疗学立场的统一考察,开展不受现代生药学或前近代观念论影响的药能研究。如果能够形成对汉方治疗真正有用的近代“药征”,那么反过来,这也应该为近代生药学研究提供宝贵的指南。因此,我将继续以相同立场考察生药的药能。

同样地,向东洋医学的许多前辈、同事和后辈呼吁“近代精神的觉醒”有时会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但我将其视为热爱东洋医学的宿命,所以决定继续走在这条道路上。

16•(2)

接着上一节的内容,我们将继续探讨生药的药能。首先,我们来考察与麻黄有特别紧密关联的杏仁。

使用杏仁的汤剂包括(参照第15章):麻黄汤、青龙汤、麻黄甘草杏仁石膏汤等。在这些汤剂中,杏仁和麻黄总是同时使用,这使得区分麻黄的作用和杏仁的作用变得困难。也就是说,如果杏仁具有类似于麻黄的作用,那么至少对于那些作用来说,在这些汤剂之间的比较研究中是不可能区分开来的。因此,我们寻找只含麻黄或只含杏仁的汤剂。然而,在“康治本伤寒论”中找不到只含有杏仁的汤剂,但找到了两种只含有麻黄而不含杏仁的汤剂,即葛根汤和葛根加半夏汤。在这两种汤剂中,麻黄的主要药效特征是经皮排水作用。因此可以推断,对于经皮排水作用而言,杏仁并不是必需的成分。实际上,笔者自身经历过,在感冒初期,如发热、恶寒、骨节痛、肌肉痛等症状时,即使从麻黄汤中去掉杏仁,以麻黄桂枝甘草汤的形式使用,也能表现出良好的发汗作用和镇痛作用。虽然不能完全断定杏仁没有经皮排水作用,但至少可以推测它不是主体作用。

如果我们从麻黄的药能中暂时排除经皮排水作用,就会浮现出来经肾排水作用。

另一方面,在上述三种含有杏仁的汤剂中,青龙汤以其强烈的经皮排水作用闻名,所以暂且将其排除在外。剩下的两种汤剂,即麻黄汤(A-8: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和麻黄甘草杏仁石膏汤(C-4: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它们共同的适应症状是“喘”。关于这种局部症状“喘”,已经在前一节(第16章1项)中讨论过,无论是通过经皮排水作用还是经肾排水作用,异常状态都应该得到改善。根据之前的讨论,杏仁改善“喘”的作用更可能与其经肾排水作用有关。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推测“杏仁”的药能如下: 基本作用:可能与麻黄的基本作用相似,但并不十分明确,至少不是相反的。 诱导作用:虽然不能完全否定经皮排水作用,但更多的是通过促进经肾排水作用来改善异常状态。 局部作用:通过其经肾排水作用去除胸部积聚的水分,从而改善“哮喘发作”、“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此外,通过经肾排水作用去除全身各处积聚的水分,改善各处的“浮肿”。

备注:“类聚方广义”提到茯苓杏仁甘草汤适用于胸痹、胸部气塞、短气、心下悸而喘的情况,并且提到在苓姜术甘汤中加入杏仁制成肾著汤,用于治疗孕妇浮肿、小便自利、腰髀冷痛、喘咳等情况。可以看出杏仁在改善胸部不适和浮肿方面发挥了作用。“金匮要略”中痰饮咳嗽篇提到苓甘姜味辛夏仁汤的条文说:“……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表明在浮肿的情况下,加入杏仁进行改善。

接下来,我们考察葛根。使用葛根的汤剂有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和葛根加半夏汤三种。其中,明确显示葛根药能的条文是桂枝加葛根汤(A-4: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和葛根汤(A-5: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无论是在自汗还是无汗的状态下,只要存在“项背强”的情况,就是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而使用的。

桂枝汤是一种轻微发汗以改善异常状态的汤剂,而加入了麻黄的汤剂(这里命名为桂枝加麻黄汤)则是大量发汗以改善异常状态。这两种汤剂最终都是通过经皮排水作用来改善异常状态。由于葛根仅与这两种汤剂一同使用,推测葛根本身也可能具有一定的经皮排水作用。因此,葛根的药能可以总结为:

基本作用:与经皮排水作用相关的项背部血流增加作用。 诱导作用:在汗方作用基存在的条件下,通过促进经皮排水作用来改善异常状态。 局部作用:通过经皮排水作用去除项背部积聚的水分,改善“肩凝”、“颈部僵硬”、“肩背痛”、“腰痛”等症状。还可能改善与颈部僵硬、肩凝相关的一系列症状,例如“头痛”、“头重”、“鼻塞”、“耳鼻喉部或眼部的各种异常状态”。

备注:“金匮要略”的痉湿喝病篇中有条文记载,“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表明葛根汤可用于治疗类似现代医学中的破伤风所引起的全身肌肉或咀嚼肌强直。因此,葛根不仅限于项背部的肌肉,也适用于腰部肌肉的僵硬。此外,葛根汤的使用还包括治疗腹泻(A-6:自下利者)。与此相关的还有普通的伤寒论中的葛根黄连黄芩汤,其条文为:“太3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 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在这种情况下,改善腹泻的作用主要基于该汤剂中的(黄芩甘草基),但葛根也可能通过其经皮排水作用对腹泻的改善有一定影响。因此,考虑到葛根的局部作用,也可以考虑“改善腹泻的作用”。另外,条文最后提到“喘而汗出者”,意味着葛根可能对“喘”这一局部症状也有一定影响。如果“改善腹泻的作用”是基于经皮排水作用的话,那么“改善喘的作用”也可以暂时认为是基于经皮排水作用。

这样的葛根的局部作用,如果从现代医学基础的“细胞病理学”立场出发考察,将来可能会发现葛根中多种成分中的某些成分的药理作用导致了这些效果。一旦阐明,那将是极其令人高兴的事。但是,不知道这样的时代何时会到来。从临床的角度来看,不能因为等待成分的明确就停止使用葛根。治疗学的立场是尽快解除眼前患者们的痛苦,所以在传统用法中真正有用的东西应该大胆使用。这不仅限于葛根,任何需要的生药都可以使用,但不能乱用。尽可能规律地使用才是目标。因此,有必要尽可能规律地整理生药的使用方法。为了从临床和治疗学的立场找出“生药使用法则”,笔者试图在“个体病理学”(参考日东医会杂志第23卷第2号49页,“汉方研究”1984年9月号,17页)的概念基础上,特别是从生物体水分的存在方式这一视角,统一地整理生药的药能。希望能在汉方治疗的临床实践中提供真正有用的东西。今后也将以这种立场继续考察生药的药能。如果有错误的部分,希望读者们充分纠正,并创造出更好的东西。如果笔者的努力能够成为实现这一点的一个线索,那么笔者将感到非常满意。

在这样的尝试过程中,尽可能统一地整理临床事实,并用近代人能够明确理解的语言和概念描述它们,是非常重要的。摆脱阴阳五行说和其他“前近代概念”的束缚,不局限于“细胞病理学”的视角,而是更多地站在汉方治疗的实际临床立场和治疗学立场上,创造一个近代合理的基础理论,这是现代汉方历史上的最重要课题。因此,作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旨在实际汉方治疗立场上,基于近代合理的“视角”,创造统一的药能论。这也被认为是重新发掘伤寒论的重大意义之一。

转载至《伤寒论再发掘》第十六章 生药的药能 1-2
微信公众号:咸匠斋




上一篇:大柴胡汤验案二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8 21:12 , Processed in 0.203462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