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23.1)。 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23.2)。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23.3)。 第23条,原本有三个条文。
第一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说明时间比较长了。现在病“如疟状”,条文对于这个进行了解释,即“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提示为正邪拉锯,有寒热往来,病有进退。“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提示病并无向里,影响到胃肠功能。 其“脉微缓者”,参第2条桂枝汤证脉缓,提示病有趋缓之势,所以此“为欲愈也”。
第二条,“脉微而恶寒者”,这个脉微,是指脉管内的阴血少,所以这是阴血不足、不能化生阳热的“阴阳俱虚”,这种情况下,当然“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否则更伤其阴阳。
第三条,“面色反有热色者”,因为后续是解表剂,所以,这是提示表病应激发热,但肌肤为寒所束,郁闭不开,汗不能透发的症状,患者感觉“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 当前寒邪与人体应激热交织在肌肤表层,欲出不出,欲入不入,停滞于皮下和肌腠之间,结而为痒,所以对应方剂也在麻黄汤和桂枝汤之间。 因为担心麻黄汤发汗太过,又担心桂枝汤助热太过,所以左右难定,上下二难。于是“宜”用麻黄汤一半,桂枝汤一半,成了桂枝麻黄各半汤。 临床上,不可拘泥守方。本方可以根据病偏麻黄汤证,或桂枝汤证各自占比不同,分别有所侧重,灵活组方用药。 本条是病在里,与第196条“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病在里,完全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