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3|回复: 1

《伤寒论》第23条,实是三个不同条文。

[复制链接]

232

主题

1882

积分

301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882
发表于 2024-12-7 17: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23.1)。
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23.2)。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23.3)。
第23条,原本有三个条文。

第一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说明时间比较长了。现在病“如疟状”,条文对于这个进行了解释,即“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提示为正邪拉锯,有寒热往来,病有进退。“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提示病并无向里,影响到胃肠功能。
其“脉微缓者”,参第2条桂枝汤证脉缓,提示病有趋缓之势,所以此“为欲愈也”。

第二条,“脉微而恶寒者”,这个脉微,是指脉管内的阴血少,所以这是阴血不足、不能化生阳热的“阴阳俱虚”,这种情况下,当然“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否则更伤其阴阳。

第三条,“面色反有热色者”,因为后续是解表剂,所以,这是提示表病应激发热,但肌肤为寒所束,郁闭不开,汗不能透发的症状,患者感觉“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
当前寒邪与人体应激热交织在肌肤表层,欲出不出,欲入不入,停滞于皮下和肌腠之间,结而为痒,所以对应方剂也在麻黄汤和桂枝汤之间。
因为担心麻黄汤发汗太过,又担心桂枝汤助热太过,所以左右难定,上下二难。于是“宜”用麻黄汤一半,桂枝汤一半,成了桂枝麻黄各半汤。
临床上,不可拘泥守方。本方可以根据病偏麻黄汤证,或桂枝汤证各自占比不同,分别有所侧重,灵活组方用药。
本条是病在里,与第196条“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病在里,完全不同。





上一篇:《伤寒论》第29、30条的修订理由
下一篇:《伤寒论》“十枣汤”的问题

232

主题

1882

积分

301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88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7 17: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23.3)。
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25.2)。

第23.3条,本条是原第23条的第三条。
“面色反有热色者”,因为后续是解表剂,所以,这是提示表病应激发热,但肌肤为寒所束,郁闭不开,汗不能透发的症状,患者感觉“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
当前寒邪与人体应激热交织在肌肤表层,欲出不出,欲入不入,停滞于皮下和肌腠之间,结而为痒,所以对应方剂也在麻黄汤和桂枝汤之间。
因为担心麻黄汤发汗太过,又担心桂枝汤助热太过,所以左右难定,上下二难。于是“宜”用麻黄汤一半,桂枝汤一半,成了桂枝麻黄各半汤。
临床上,不可拘泥守方。本方可以根据病偏麻黄汤证,或桂枝汤证各自占比不同,分别有所侧重,灵活组方用药。
本条与第196条“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不同。此处是病在表,第196条是病在里。
第25.2条,本条是原25条的第二条,当是接在第23.3条的最后。
“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参23条“一日二三度发”,提示病势渐退,症状比“桂枝麻黄各半汤”发作缓和,所以当相应减少麻黄汤比例,而偏向桂枝汤用药多一点,条文建议“宜”桂枝二麻黄一汤。这是仲景提示我们要根据病的次第关系,灵活组方用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3 13:19 , Processed in 0.16432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