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152三)。 第152条,本条最早来自于王叔和《脉经》,在《脉经》中,共有三次提及十枣汤。本条摘自卷七\病可下证第七。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这是经验性文字。放在十枣汤的条文前面,提示表里两感,必须先解决表症。 其后一大段,主要论述临床如何知道表症已除。 “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漐”(zhí)通“滋”,指由内向外,汗一阵阵的出,暗指内热逼汗而出。“头痛”,提示可能有表证不解,或内热挟水上冲;“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提示发病部位为少阳空腔或阳明胃肠;“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提示热犯阳明。 因为患者“其人漐漐汗出”,说明体表通路没有问题,水可以正常排出。中医有个提壶揭盖的说法,和物理实验一个意思,意思是上面通了,下面的水就能更加顺畅的排出。现在肌表已开,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条文解释为“此表解里未和也”,意思当前没有外寒束表,肌表不开的表病症状,只剩下单纯的里症,所以适合用下法攻之。 十枣汤中,“大戟、芫花、甘遂”都是峻下药,能逐水邪,快速利水。 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十枣汤利水的同时,要注意保胃气,存阴液。否则,邪水去了,人的营养物质也流失了。所以,用“十个大枣”来补偿,大枣甘甜,能缓药之峻烈。 关于枣子的用量,体质差点的,稍微用多点大枣没关系,桂枝汤都用到12枚枣子呢,是吧。胡希恕先生就建议用到250克,服汤的同时,把枣子也吃了。 本方后注,将上药别捣为散,先煮大枣,身体强壮的人服一钱匕,也就是1.5克的样子;弱的人减少半服。若下少,病不除者,隔天加半钱再服。服药后得快下利,出现腹泻,就不要吃了,其后可以喝点粥恢复身体。 以药测证,这是心下痞、硬、满,严重腹胀的十枣汤症。身体受到寒热刺激,应激产生了大量的水积,堆积在胸腹,类似今天的腹水。 这可不是一点儿水积,水还蛮多,胀而满。水邪上逆就头痛,水邪凝结胸腹,就会出现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病人翻身、咳嗽,都能够牵引胁下疼痛,这是水积在身体空腔作怪。
本条文字,可能会影响后世对十枣汤适用范围和具体用法的全面理解,所以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就没有收录本条,而是收录了《脉经》中的另外二条,即卷八\平肺痿肺痈咳逆上气淡饮脉证第十五的“咳家,脉弦为有水,可与十枣汤下之”、“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岁,可与十枣汤”。北宋在修订《金匮要略》时,也没有沿用本条,认为“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或“病悬饮者”,才是“十枣汤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