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7-20 20: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各位老师好!本人有睡着心跳重醒,有过濒死感,有过...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20-7-20 20:57 编辑
确实身上很热,手脚心也是,头也一样,但是非常怕风怕冷,一股风吹过来,就感觉直接进入我的皮肤里,会引头项强痛
我平时的症状就是脉弦滑大搏指,(饥饿时脉偏弱)舌有齿痕,苔腻,前有红点,质偏暗红.怕风怕冷,多梦,耳鸣,四肢乏力,头脑不清醒,胸口闷,心悸,能感觉到心脏的跳动,吸气有点费力,肠胃有水气声,容易打饱嗝,喜欢喝热水,大便两三天一次,粘,不太成型,晨起口苦,黄痰,小便偏黄
大概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症状
从这些症状看,个人认为以气郁、湿热、血瘀为主,兼有脾虚(齿痕)、血虚(手脚心热)。
脾虚血虚血瘀是气郁湿热导致的结果,虽然反过来也会加重气郁和湿热,但目前尚属邪盛伤正阶段。
最近烦心的很,大概一个月前,想着找一个民间中医调理一下,吃了三剂,差点挂掉.出现了脉迟,结代.三更半夜的,心跳很慢,很重,还停一下,后来确定是室性早搏,那时我夜里起来吃了瓜蒌薤白白酒汤,因为寸脉摸不到,关尺弦紧.哎,烦死了。
我也奇怪,那个方子我有看过基本如下:
人参10生附子6肉桂20干姜10丹皮15白芍20半夏15葛根20牡蛎15牛膝10酸枣仁15熟地20生地20炙甘草12 红枣10个
真是奇了怪了,怎么这个方子就给我吃出问题来,搞到现在一个月了,还是有早搏,烦得很
脉弦滑大搏指,“肝胆气郁、脾胃湿热”这么重,还用这么多“温补、滋腻”的药,能不“烧、堵”得慌!
后来去看了别的医生,吃了三剂逍遥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味,三剂补中益气汤加味,还配着保心宁片,精芪双参胶囊,珍珠灵芝片,感觉也不是很对症,吃了梦更多,心跳没减轻,屁是非常多,当然力气有好点,所以停了,没继续看
我也觉得[逍遥散]合[补中益气汤]不是很对症,如果换成[丹栀逍遥散]合[升阳散火汤],有可能会接近一些。
[逍遥散]的“凉血活血、解郁除烦”的力度不如[丹栀逍遥散];[补中益气汤]八分补二分疏,攻补比例不如它的姐妹方[升阳散火汤](八疏二补)更对此证。
我平时饮食非常的节制,早餐一碗白粥一点瘦肉,中午一碗白饭,菜青,猪肉,偶尔海鲜,卤肉,晚饭也是一样,宵夜有时也是粥,面,粉.其它的基本不吃
我觉得你的饮食上存在几个问题:
一、蔬菜、膳食纤维、维生素的摄入量不足
大便两三天一次,粘,不太成型,说明吃得食物比较精细,用来形成粪便的粗纤维的含量少,大便的量自然也就少,而且偏稀。
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粪重有很大的区别,如英国平均每天重100~150g,乌干达农民470g。用X线观察小丸通过胃肠道的时间,英国是40~100小时,乌干达36小时。
蔬菜吃少了,抗氧化的VC和保障能量代谢与神经功能的VB摄入量自然也不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天的蔬菜水果摄入量为一斤到一斤半,叶类菜要占一半,而且应该“餐餐有蔬菜”,早餐也不例外。也就是说平均每顿饭要吃4两蔬菜(生重),不知你吃够没有?
二、缺乏豆制品,蛋白质除了主食,几乎都来自动物性食物
豆制品不仅是植物性优质蛋白的来源,而且里面含一些有利于肠道健康、脂质代谢、保护心脑血管的生物活性物质,比如低聚糖(调整肠道菌群)、豆固醇(抑制胆固醇吸收)、大豆异黄酮(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及肾病)、伽马氨基丁酸(安神助眠)等。
大豆古称“菽”,位列“五谷”之一,《中国传统膳食口诀》第一句就是:“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天的大豆和坚果的摄入总量为30克左右,如果大豆占一半,按15克左右折算,相当于75克南豆腐,或者25克豆腐干。
三、吃宵夜有三大坏处
1、容易引起高血脂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因为晚上是肝脏合成内源性胆固醇的高峰时段,夜宵丰富的营养为胆固醇的合成提供了过多的原料。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深圳高胆固醇人群的比例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主要就是因为深圳人有吃夜宵的饮食习惯。
2、胃不和则卧不安,夜宵影响睡眠,引起多梦、晨起口苦、吐黄痰。
3、晚上是骨髓造血的重要时间,所以长期的熬夜和睡眠质量低都会造成阴血亏虚、阴虚内热。
明代医家吴正伦的《养生类要》中说“空心茶、卯时酒、酉后饭,俱宜少用”,酉时即傍晚5-7点,就是说晚上7点钟以后就不宜再吃东西了。
四、饮食节制是否到位,荤素搭配是否均衡,需参照相关标准客观评价
可以实测一下自己平均每天实际吃了多少量,再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量进行比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天“畜禽肉+水产品+蛋类”的总摄入量为120-200克(生品重量),也就是2两半到4两,再加一盒纯牛奶(250毫升)也就是每人每天全部动物性食品的推荐量了。
生肉做成熟肉之后,重量大概会缩水一半,也就是说80克生肉做熟了只有40克,“40克熟肉的量”是什么概念呢?:普通大小的红烧肉顶多两块:
最后,每人每天的烹调用油推荐量为25-30克,相当于2瓷勺到2.5瓷勺:
以上个见及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