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820|回复: 12

转帖-我的学医心得-任之堂主人

[复制链接]

13

主题

395

积分

88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95
发表于 2011-3-20 17: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各位老师,各位同行,以及各位同学:
大家好!很高兴在国医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与大家一同交流中医方面的问题,在交流个人心得之前,首先感谢福建中医药大学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让我们聚在一起,能够面对面的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感谢丁香园的支持,中医药发展,除了我们中医人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各种平台的支持,丁香园是个很好的医学专业网站,它将我们连在了一起,有了丁香园,才有了这次的聚会。感谢丁香园,感谢李天天。最后感谢豆爸和这次会议的所有组织人员。
今天我想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我的学医心得
中医的学习,有他的特殊性,它有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每个人对于这套理论体系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各不相同,对中医中很多东西的理解,都有差异,结合我自己学习中医的过程,我想从如下五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学中医!这五个方面可以概括为五个字:



信,就是信念,也就是学习中医首先的信中医,相信中医。
求,就是求知,有了信,就得去求,要有求知的渴望,求知的动力。
疑,就是存疑,求到了知识,在对知识理解的过程中要存疑,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悟,就是开悟,脑海中有了疑惑,就要想,要悟,想通了,就开悟了。
行,就是身体力行,也就是亲身体验,努力实践,在实践中验证你所悟的结果。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

信,两个问题,信什么?为什么要信?
信什么,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讲:
第一、要信中医基础理论。
我们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讲到: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肝主筋,膝为筋之府肺主皮毛,肾主骨;这些基本的中医理论必须要信,因为这是中医的骨架,中医的标准。如果我们不信这些,只相信中药能够解决一些问题,那是买椟还珠。
临床上很多西医大夫不相信中医,首先就是不相信这些中医的基本理论,认为它是错的,认为中医水平的高低在于用药经验的积累,与这些基本理论无关。更有***存药之说。
在这里,结合我个人的学习心得,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些基本理论非常有用,它就是我们进入中医之门的钥匙。
举几个例子:
1
、临床上经常遇到面部长痤疮、长黄褐斑的患者,治疗时如果思路不对,效果就很差,但如果我们想到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认识到面部疾病要从心入手,面部的所有问题,都与心有关,当我们把治疗的重点放在心脏的调理上,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
、临床上遇到湿疹、荨麻疹的患者时,我们要首先想到肺主皮毛,而是不把目光放在是否过敏这个问题上。立足于肺,从肺求找答案,才能够治愈这些疾病。
3
、当我们遇到膝关节疼痛的病人,患者膝关节屈伸不利,活动受限。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往往采用注射玻璃酸钠来治疗,如果你相信中医理论,相信:肾主骨,肝主筋,膝为筋之府,从肝肾入手,养阴柔筋来治疗,三五天往往就能解决问题。
4
、对于骨折后延迟愈合的患者,我们首先用该想到肾主骨,从肾入手进行调理,而不是只想到接骨疗伤,活血化瘀。
大家可能都会说,我信啊!我不信这些中医基础理论,我就不会学中医了!
临床上遇到面部长斑的病人时,很多中医认为是内分泌失调呢;遇到腿抽筋的病人时,告诉病人是缺钙所致,要求病人补钙。这些都是对中医基础理论掌握不够,信心不够。
只有我们相信了中医基础理论,并将这些理论灵活的运用于临床,才会会发现,中医疗效确实很好。

第二、要相信中医的疗效。
首先我想问一下,对中医疗效有疑问的人试过没有?有没有采取中医的思维,运用中医的治疗手段?
刘力红先生在《开启中医之门》的序言中写道:我们看到中医确实能治病,而且,不但能治疗小病,亦能治疗大病,更能治未病。
举个例子,前年夏天,一个患者找到我,要求打吊瓶,我问为什么?患者说重感冒了,打吊瓶好得快!
因为我是采用纯中医疗法,我告诉患者,我这里不打吊瓶,并问他,你认为几天好才算快呢?
患者笑道,每次感冒打吊瓶,三天就好了。
那我一天给你治好,算不算快?
那当然快了,中医可以吗?
当然可以了!我毫不犹豫的说。
患者因为晚上睡觉时空调温度开的太低,受寒所致。于是我采用生姜油在患者背部刮痧,沿着膀胱经刮出不少紫黑色淤点,前后也就十来分钟,患者感觉好了一大半,随后开了一付麻黄附子细辛汤。所谓的重感冒,采用中医治疗,一天就好了。在随后的这几年,这位患者每次感冒,必喝中药,常常一剂就搞定,轻点的感冒,自己熬点葱姜水喝喝就没事了。建立在患者脑海中感冒必须要打吊瓶的思想,也就消失了,代之的是如何预防感冒,感冒初期如何调理。而且,在患者的影响下,以前一家人都不吃中药,不看中医,现在也开始看中医,尝试中医疗法。
临床上经常遇到小儿饮食停滞,出现食积发热的情况,在治病八法之泻法的指导下,采用二丑粉内服治疗食积发热,一次就好。
临床上经常遇到白睛溢血病,是指白睛血络破裂,血溢于白睛外膜之下,呈一片鲜红色,界限分明的眼疾,相当于西医学之结膜下出血。患者往往一觉醒来,变成兔子眼了,通过中医辨证,肝开窍于目,按照五轮学说,白睛为肺所主,白睛溢血从肝肺入手,清肝肺之火,采用桑叶三十到五十克,煎水内服,两三天就好了,而且至于之后,不易复发。
去年秋天,,全国很多地方红眼病暴发流行,给这些患者切脉时,发现肺金过亢,克制肝木太过,重用桑叶清肝肺之火,同时配伍生大黄、黄芩泻肺,薄荷疏肝,蒲公英清热解毒,许多患者三剂而愈,病情重的,五剂而愈,我将此方公布于药房宣传栏,很多患者照方抓药,三剂药,十块钱,三天治愈流行性结膜炎。当时我自己感到双眼干涩、发痒,服用此方预防,虽然每天接触不少患者,但我并未感染发病。当时我讲典型案例发在丁香园眼科版,大家可以看看。
在针灸学里面,有个《四总穴歌》,即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临床遇到痄腮,也就是西医虽说的流行性腮腺炎。借用面口合谷收,针刺合谷穴,留针十五分钟,每日两次,一次见效,三天就好,快的两天就好。
学习中医,一定要相信中医的疗效,这很关键。
因为疗效就是你处方的信心,没有这个信心,你就无法开出自信的处方来!

第三、要相信中医的思维方式
提到中医的思维方式,谈到取象类比,天人相应,很多人常常是嗤之以鼻,认为这是荒谬的逻辑,须不知现代很多的科研成果,仿生技术,都是利用了这种思维模式,他不是落后,是人类向自然界学习的一种本能,只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这种本能在逐步退化,人的取象类比思维能力在不断进减弱,培养这种思维方式,对学好中医非常重要。
相信这种思维模式,并熟练运用这种思维模式,将会大大的拓宽你的思维空间,让你的思想时刻充满灵感。
举个例子来看看取象类比的思维方式:
竹沥是竹子经加工后提取的汁液。将鲜竹杆截成3050厘米长,两端去节,架起后,中部用火烤,两端就会有汁液流出,汁液呈青黄色或黄棕色液汁,透明,具有焦香的气味。性味甘寒,能清心肺胃之火,有豁痰润燥、定惊之效。《丹溪心法》中描述:竹沥能滑痰。痰在膈间,使人颠狂,或健忘,或风痰,皆用竹沥,亦能养血。
我们思考一下,凡植物之浆液,汁水,其性多粘稠,性滑利者少,竹沥何以能滑痰?
有位老中医给我讲,观竹之形态,中空而直,从头至根,看似节节受阻,气机实属相通,就好比人之体腔,被隔膜分为胸腔、腹腔、盆腔,好似竹之三节,看似不通,其实经三焦上下贯穿,内外相连,竹之内质为竹茹,清热化痰,贯通竹之全身,借用于人,实能贯通人之三焦。竹茹非简单的化痰之品,实为清化痰热自三焦水道而出。竹沥为竹之精,其通利三焦,化三焦痰热最速。三焦与心包互为表里,凡心包受痰热所困,心神不宁者,用竹沥皆有捷效。
这位老中医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竹之一物,看似普通,实禀天地之造化,具有神奇的功效,其竹茹、竹沥、竹黄,均有通利之性,凡热痰、顽痰阻滞三焦、六腑,均可配伍使用。
几月前,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奶奶,感冒后咳嗽咳痰,家人自购咳嗽药。治疗一周无效,患者出现胸闷不舒。于是在当地医院住院,抗生素治疗月余,病情未能缓解,出院后寻求中医治疗。
老年患者,年事已高,原本就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胆囊息肉等宿疾,每餐服用西药一大把,现在胸腹胀满,出气困难,每日咳吐大量粘稠黄痰。三焦六腑不同,大便一周未行。我建议患者服用中药治疗。但患者惧怕中药汤剂之味,加之食欲不佳,不敢服用汤剂。思虑再三后,告知家人,可以到山中伐竹,置于炉火之上,烤竹取沥,每次30ml,每日两次。因竹沥清香,清新爽口,无异味,具有清热化痰,具有通利三焦六腑之功,与病机丝丝入扣,理当有效。
患者家属按照吩咐,上山伐竹,烤竹取沥。服用两天后,矢气连连,解不少粘腻大便,咳嗽胸闷大减,胃口已开,连续服用一周后,诸证平息。
相信中医的思维,就会给你开启一扇灵感的大门,让你在遇到疑难杂症的时候,有很多好的治疗思路,而不是死守教科书,按图索骥。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

求,就是求知的意思。
求什么?向谁求?
既然我们相信中医基础理论;
相信中医的疗效;
相信中医的思维方式!
那我们就应该好好学习中医,在杏林中求索。
将求知的欲望,建立在信心之上,我们才会有求知的动力。
这个动力,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消磨大学的几年光阴。
这个动力是发自内心的,对你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探求。
在探求过程中,你会体会到无穷的乐趣,而不是枯燥和乏味。
具体而言,向谁求呢?
向书本求。《内经》中就要求习医者上穷天纪,下及地理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更明确指出学医者当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向书本学习,是最直接也是最方便的求知途径!
1
、学好现有教材:教材上的东西,是很多老师的心血的总结,是对中医经典的总结和阐释。有的人对教材不屑一顾,认为没有经典有价值,其实教材是带你入门最好的资料。如果你将教材读透了,你的理论知识就丰富了。
2
、学好经典:对于经典的理解,的确有很多差异,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这并不能否认经典的重要性。
对于经典,该背的条文一定要背,这些条文将是你在临床工作中智慧的源泉,没有他们作为支持,你会发现思维容易枯竭的,没有灵性。
四大经典需要多背多记,另外我建议大家看看《道德经》、《易经》和《金刚经》,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很多地方是相通的,学习好这些经典,你会发现中医越学越有味道。
临床上很多病人,他们身体的疾病,远远小于精神上的疾病,精神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你解决了他身体上的疼痛,而不去解决它心灵上的创伤,疾病很快就会再次复发,当你用你的思想去开导他,让他被囚困的心灵得到释放,疾病不用药就会好很多了。而如何去开导他们,就需要我们自身先要看透很多道理,我们自己都看不透,你又如何来帮别人呢?所以在学习之余,《道德经》、《易经》和《金刚经》这类书籍多看看,是大有好处的。
老师求我们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成熟的世界观,这是多年培养起来的。同样,对于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而言,他们也有一套对付疾病的办法,这套经验有的总结成为一个理论体系,有的没有总结,但运用得比较娴熟,向老师求,临床跟师,就是要学习他如何同疾病打仗,学习他的那一套作战方法,这个东西学到手了,也就算求到了,跟师跟的有价值了。
第三、向基层求
中医德根在基层,而不是在喧哗的都市。
基层因为医疗条件的限制,很多病在没办法的时候,不得不采用中医疗法,这是环境逼出来的,你到农村去打听打听,每个基层老百姓都有几招应付常见疾病的办法,这些大多是他们自身的体验,是他们在自己身上试验出来的。基层的草医、乡村医生,掌握的土办法更多,也许一个疾病你搓手无策,在他那里,随便几样草药就搞定了,医院要住半个月的院,到他那里几副草药就搞定了。
但这是不是就说明他们的医术比城里大医院高呢?也不能这么说,只能说他们在某些疾病的临床实践上,很有经验。
实习的时候,有个糖尿病足的患者,住院治疗月余,未能控制病情,医院多次建议病人截止,病人是农村的,截肢之后下半辈子就没有劳动能力了,病人反复思考,拒绝截肢,最后不得已出院,回到农村,经过当地的草医治疗,一个月后伤口长好了,只在脚掌留了个小疤,这让三甲医院的医生非常吃惊,没有想到有如此好的结局。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民间常常是创造奇迹的地方。
要学好中医,最好能拜一两个地方的草医为师,或者交几个草医朋友,定期到他们那里坐坐,聊聊天,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疾病,治疗疾病的,历史上赵学敏就是榜样,一部《串雅》就是他向草医学习的明证。
第四、向自然求
艺术家搞创作,要下基层,体验生活。
画家搞创作,也要策杖于山林,扁舟于江湖
医生要学好中医,最好多接触大自然,我们在临床上使用的几百味药都长在大自然中,他们就是我们同疾病作战的士兵,如果你是将军,如果由你指挥打一场战役,你会在不了解下士兵的状况下盲目作战?你肯定得去了解。
作为一名中医,如果你对你经常使用的药物一无所知,他们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他们的颜色如何?气味如何?味道如何?
这些都不了解,那你如何相信这些药能帮你战胜疾病呢?
春天,万物都没有发芽的时候,当你看到柴胡已经绿叶葱葱,你自然会联想到柴胡归肝经,具有升发肝气的作用。
如果你看到附子长在阴冷的地方,你自然想到它的大热之性。
如果炎热的夏天,你看到西瓜长得非常旺盛,自然会想到西瓜解暑生津。
如果你看到鸡血藤藤茎部多孔,你自然会想到他能够疏通经络……
前一段时间有辽宁的、上海、北京的学生到我那里学习中医,我多次给他们讲,要向大自然学习,平时要到郊区,到深山去看看,熟悉熟悉常用药物,看看它们长的是啥样?尝尝它们的味道?与你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思考它们为什具有这样那样的功效,掌握了这些,当你在下笔开方时,这些药材的样子就会浮现在你的脑海中,你就会更有信心组织他们去同疾病作战。

第五、向生活求
中医的很多理论来源于生活,我们用心去体会生活,感受生活,很多看似复杂的中医道理,就可以轻轻松松的理解了。
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寒性收引为寒邪的特性,这句话学中基时都学过,但临床上遇到相关疾病的时候,常常想不起来,也运用得少。
寒邪对人体的损害究竟有多大呢?寒性收引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有年冬天,气温特低,周围邻居的水管都被冻坏了,我家厨房的水管也不例外,早上起来,发现厨房的水管被冻得严严实实的,我提来一瓶开水,慢慢的浇在冻住的水管上,几分钟后,水开始慢慢的往外流,一滴一滴的,随后是成一条细线,然后慢慢通畅起来,但却发现水管被冻破了,水不停地往外漏。没办法,只好换一节水管。于是请来了水电工,工人一边换水管,我一边同其搭讪。
没想到上冻如此厉害,好生生的水管都给冻裂了。
这算啥,很多施工工地,因为没考虑到热胀冷缩,有些工程建筑可以被冻得坏,这个问题不考虑好,甚至桥梁都可以被冻断……
修理好水管,送走管道修理工,我开始思考同工人的聊天内容,国家每年因寒冷造成的损失都不少,寒邪既然对大自然有如此大的破坏力,那么对于我们人体有多大的破坏力呢?
管道被冻破,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就是因为寒性收引所致。
寒性收引,这是寒邪的特点。
寒则气收,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如寒邪袭表,毛窍腠理闭塞,卫阳被郁不得宣泄,可见恶寒发热,无汗;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可见头身疼痛;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拘急收引,则可见肢体屈伸不利,或厥冷不仁。
在自然界中,寒性收引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即横向收引和纵向收引。
横向收引就好比水管收缩变细了一样!人体寒邪偏重,经脉也会收引变细,影响气血的运行,出现局部经脉气血不通,出现疼痛的表现,即所谓的不通则痛,这个很好理解。
纵向收引好比一段钢材,受冻后变短了一样!人体的经脉、筋骨、肌肉等,受到寒邪的侵犯,也会收缩变短,如上面所说的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拘急收引,则可见肢体屈伸不利。
临床上常常遇到病人说,医生啊,我这背部肌肉收缩,发凉,感到很不舒服!这其实就是寒邪收引的结果,治疗时寒者热之,就能解决问题。
将中医理论与生活结合起来,向生活学习,这样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想通了这些基本理论,将它们与临床结合起来,就能够指导临床工作了。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

疑,就是疑惑的意思,学习中医要学会存疑,也就是说,脑海中永远要有疑惑。
为什么湿性趋下
为什么湿阻气机
为什么湿性重浊
的过程中,要多问一些为什么?
有许多问题教科书上没有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多思考,多想。
当你的脑海中有很多疑惑的时候,你就会想方设法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你会继续求,求到更多的知识。
在我们年幼的时候,总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疑问,这些疑问常常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当我们长大以后,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喜欢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世界,于是我们的疑惑越来越少。
疑惑少,不代表我们长大了,成熟了,代表我们老了!
学习中医的过程,就好比我们成长的过程,学习过程中应该有很多疑惑,如果没有疑惑,就说明你没有深入思考,没有进入角色,疑惑会促进我们学习,疑惑会帮助我们成长。
如果一个问题想不明白,查找资料也没有满意结果,那就将这个问题放到天地之间,放到大自然中来寻找答案。
举个例子来说明存疑的妙处。
在学习《内经》时侯,对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解,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夏天炎热,需要养阳,秋冬寒凉,却需要养阴,这里的养是什么意思?
看了很多资料,从历代大家,到各门各派,有很多解释方式,如何来理解这句话,并将其指导于临床呢。
我一直心存疑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找到了答案。
在老家的屋后山有一个很大的山洞,当地老人们都称之为鸡蛋洞,为什么称为鸡蛋洞呢?据说我很小的时候,因为夏天天气炎热,当时没有冰箱,镇上收购的鸡蛋过不了夏天,容易变质,无法保存,后来他们发现夏天山洞里很冷,于是,修了一条山路,直通山洞,在洞内放了很多大缸,专门为鸡蛋过夏天准备,后来大家都称山洞为鸡蛋洞
大学期间有年放暑假,我去山洞玩,虽然山洞外面天气炎热,气温三十多度,但只要进入山洞,立即感到凉簌簌的。洞很深,站在洞中回头望,可以看到洞口的丝丝缕缕雾气。洞顶水汽凝结成水珠,不时滴答滴答的向下滴,地面显得非常潮湿。
小时候经常到山洞玩,也知道山洞冬暖夏凉,但从来没在意,学了《内经》,知道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后,再切身体会山洞冬暖夏凉,我立即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脑海中长久的疑惑,立即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夏天虽然天气炎热,但山洞内很冷,里面很潮湿;冬天虽然大雪纷纷,但山洞内很热燥。
我们人体呢?
借用天人相应,你就会发现,我们的身体和山洞一样,夏天我们人体阳气充斥于体表,体内阳气缺乏,也是很潮湿、很阴冷。冬天人体阳气潜伏于体内,容易消耗阴液,所以人就感到很干燥。
既然春夏养阳,为什么夏天人们爱吃冰糕,而且吃后感到很舒服呢,吃寒凉的食物是否与春夏养阳相违背呢?
太阳就好似人体的心脏,大气就好似我们的肺,而土地就好似人的脾胃,土地之下就好似我们的肾脏。
夏天地面以上空气炎热,而山洞内却非常阴冷,类比如我们的身体,春夏我们心肺阳气旺盛,而脾肾阳气却亏虚。
春夏养阳,养的不是心肺之阳,而是脾肾之阳,秋冬养阴,养的是五脏之阴。
没有游玩过山洞的朋友,你们可以试试井水,井水也是冬暖夏凉啊!
明白了这个道理,再看看临床上风湿病的患者,春天夏天发病率较高,还有胃肠道疾病夏天发病率也很高,而治疗这些疾病的时候,就需要用温性的药,每年春夏两季,我用附子、乌头上百公斤,而秋冬两季,虽然天气寒冷,但大多数患者体内阴份亏虚,试用附子的机会就少多了,总用量还没有春夏两季的三分之一。
学习中医需要存疑,脑海中永远要有疑惑,当有一天这些疑惑突然被你解开之后,你会体会到开悟时的快乐,往往一个结打开之后,后面一连串的疑惑都得到了解决。由存疑开悟是一件令人非常兴奋地事情!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

悟,就是想,用心去想,去体会。
当我们脑海中的疑惑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就会去想,去思考,去感受。
学习中医必须要经历这个阶段,很多东西悟透了,在临床上运用就会得心应手,想不通,就只会邯郸学步。
多悟,开悟!可以帮助我们攻克很多疑难杂症。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我们举个例子:
临床上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患者,他们清晨5-6点左右出现腰痛,疼痛难忍,无法继续入睡,起床后稍活动即可缓解,每天如此。
以前治疗这类疾病的时候,通常按照通则不痛的指导思想,采用补肾强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办法,有的有效,有的没效,有效的患者,过不几天又复发了,这个问题如何来解决呢?
一次的感悟,让我彻底想通了这个疾病的病机以及治疗思路。
那年冬天的一个早上,洗完脸后,我习惯性地将毛巾挂在阳台上。晚上再用时,发现毛巾上半部分已经干了, 下半部分仍然是湿的,而且下端居然还结了冰!我拿着毛巾沉思了很久!
当时妻子说:还不快点洗脸,在想啥?
是的!看着这一半干一半湿的毛巾,我当时的确想了很多,也明白了一些病的病机,同时也想通了治疗方案……
毛巾湿透后挂起来,水自然而然向下流,上半部分先干了,下半部反而更湿,加上天气冷的原因,时间长点,下半部分就会慢慢结冰了……
这不正是我们中医里面的湿性趋下
作为一名中医,湿性趋下这句话,我们记得熟,临证时常常容易忘记!
常有病人说:医生啊!我每天上楼时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这是咋回事啊?
听到这样的主诉,西医大夫往往会考虑是不是存在电解质平衡紊乱?会不会是脑血管意外?有没有神经病变?常常开出一大堆检查来,而结果多半没有什么问题。
刚上临床的中医大夫,往往会一头雾水,一片茫然,认为是什么疑难杂症,不知道从哪里辨证入手。
其实,只要想到湿性趋下,这种症状就不难理解了。
人体就像这毛巾一样,白天站立时间多,按湿性趋下的特点,水湿自然下移于腿部,所以下肢的湿邪就会偏重。湿性重浊,当人体内湿邪稍重,就会感觉双腿很累,湿邪严重时自然感觉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
我们再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毛巾只有在冬天才会出现下端结冰的情况呢?
当外界气温较高时,水湿也会下移,但因为温度高,水分会很快蒸发,毛巾会干燥,不会出现前面的情况。
同样的道理,在人体如果肾火旺,不亏虚,或亏虚不严重,则下半身湿邪会被肾阳蒸腾,化为气而上升,在人体进行循环;如果肾阳虚衰时,就好比冬天挂湿毛巾一样,湿邪不能及时被蒸腾化气,盘踞下焦,患者就会感到双腿沉重!
回到最初的案例,患者为什么后半夜慢慢开始出现腰痛、背痛,有时甚至会痛醒,起床后活动活动,疼痛就好了呢?
其实仍然可以用湿性趋下来解释,夜晚卧床休息,处于人体最下端的,应该是与床面接触的部位。湿邪由双下肢向接触床面的部位转移,自然会是与床接触的部位不舒服啊!
看到湿毛巾,想到湿性趋下,想到正气不足,想到脾肾阳虚”……
想通了这些再来治疗这类疾病,就很轻松了!
湿性趋下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患者,范某,女40岁,酒店配菜员。
自觉双下肢沉重1
患者1周来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肢沉重感,以上午病情轻,下午较重,每晚下班回家,上楼梯时双腿如同灌了铅,沉重异常,休息一晚后病情减轻,不伴双下肢水肿。就诊时病舌根白厚,右尺沉迟,左尺部沉滑。
我就把湿毛巾的感悟讲给患者听,并按照病机,开出药方:
乌附片20克(先煎1小时)炒白术20克茯苓30克干姜20克黑豆30克甘草10克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患者服用两天后,双腿的沉重明显消失,随后我让病人再继续服用三天,巩固疗效,平时间断性服用桂附地黄丸,半年来,患者继续从事以前工作,未再发病。
再来看看下一个案例:
网上有个病号找到我,将腰痛的资料发给我看,希望我能帮助解决多年的痛苦。其实病情和前面的案例一样,就是早上腰会痛醒,起床后活动活动就好了,每天如此,几年来不得不每天早上45点起床,最近发现疼痛时间提前了,在当地多家医院治疗无效,不得已进行网络求诊。
看完病人上千字的求助信,我实在不忍心让其继续痛苦下去,由于网络会诊收集资料不全,只好推荐最安全的办法,于是我开如下处方:
壮腰健肾丸一瓶 黑豆半斤
要求患者每晚用黑豆50克煎水后送服20粒壮腰健肾丸,每天只用药一次。
第二天患者急切的给我留言,昨晚服药后,早上腰不痛了,一觉睡到早上7点,感觉太棒了!我建议他继续服用五天。
五天后留言告之,清晨腰痛好了,这几天没有再出现过了。
患者感慨道:患了几年的病,花费了几千上万元钱没解决的问题,没想到就这么几块钱给解决了……
看似很神奇的效果,其实主要是了解了疾病的病机所在——湿性趋下,从这个角度入手,这类疾病都是很容易解决的。
学会感悟生活,感悟医学理论,你会发现学习中医是一件非常快乐的工作!
我们再来谈一个感悟: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这句话源自清朝李用粹的《证治汇补:痰证》。
临床上对于那些长期咳嗽,咳吐粘痰的患者,我们在治疗时很容易想到从脾入手,调理脾脏;有些患者不咳嗽,但睡觉经常打呼噜,形体肥胖,我们也容易想到胖人多痰湿,考虑患者体内有痰,通过调理脾脏来治疗。
上面这些都是以痰测脾,知道了体内存在痰邪,来推测脾脏的状态,然后通过治脾来治痰,这很容易理解,也很好运用,
脾为生痰之源,有痰治脾,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如果患者表现的主要是脾虚,我们是否想到脾为生痰之源呢?
有一个浙江的患者,20岁,男性,长期身体消瘦,溏便,齿痕舌,在当地治疗多年,每次就诊医生都告知脾虚,服用健脾的药物无数,连续服用一段时间后,食欲好转,舌苔好转,但过不了多久,依然恢复到未服药前的状态,去年不远千里,从浙江义乌来到湖北十堰来就诊。
观其形,切其脉,患者脾虚无疑,翻看以前处方,多以健脾为主,有的配以补益气血,有的配以温补肾阳,方都没错,但为什么不能治愈此疾呢?
脾虚身体消瘦的病人很多,有几岁的,也有十几岁的,也有二三十岁的,也有四五十岁的,可以说每个年龄段都有这样的患者,脾虚,肠道吸收差,便溏,头昏,乏力,长期伴随着他们。
患者从几岁开始就脾虚,一直脾虚到四五十岁,还是脾虚,服用调脾的药可真是不少,为什么呢?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的问题,脾既然为生痰之源,当脾虚运化失司之后,食物精微在人体的运化就会失常,就会转变成痰,脾被湿困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脾被痰所困,被顽痰所困。也就是说长期脾虚的病人,健脾的同时,要考虑痰湿为患,解除痰邪对脾脏的影响,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治愈脾虚。
这个义乌的患者,在健脾利湿、补养气血的同时,我配以海浮石这味药,患者服用十天后,舌苔恢复正常,食量大增,一月后电话随访,体重增加不少,未再出现齿痕舌,大便也很规律,不再溏便。
化痰的药物很多啊!为什么选用海浮石这味药呢?
虽然患者只有20来岁,但脾虚的病史有十余年,这十余年来,体内的痰湿一直存在,病史较长,可谓顽痰,能化顽痰的药物可就不多了。
海浮石具有化老痰软坚散结的作用,所以我习惯选用此药。
脾为生痰之源!
通过前面的讲述,这句话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如果我们站在痰的角度,治疗痰证,这句话提醒我们,要注意调脾。
如果我们站在脾的角度,治疗脾虚,这句话提醒我们,要重视逐痰。
这就是我学习中医,感悟中医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思考方式,帮我解决了许多疑难杂症,通过解决这些难题,让我更加对中医充满了信心。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
行,就是实践的意思。
前面谈了信、求、疑、悟,中医的学习,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一个上。只有通过实践,切身体会中医的疗效,才会进一步
很多同学也许会说,我现在是学生,根本没有实践的机会,即使以后工作了,短期内也很难被患者认同。是的,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直到今天,许多人看中医还习惯性地要找老中医?为什么呢?因为在大家的心目中,老中医等于经验丰富。
那么作为年轻的中医,是否就没有实践的机会呢?
不是这样的。这里,我想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感悟!
读大学的时候,有段时间喜欢玩台球。时常在周末,邀上几个朋友,跑到.台球场,痛痛快快的玩一下午,不玩出胜负,总不甘心。
玩台球,除了角度、力度的考虑外,还有很多技巧在里面,玩伴中有个同学玩得很好,每次与他对局,总是输两三个球,有一次玩到天黑,大家一起吃夜宵,让他谈谈玩台球的经验,这位高手说了一句:珍惜你手中的每一次出杆!
大家被他的话吸引住了,于是请他继续说下去。
他继续说:很多时候,球的角度不好,的确很难打进去,这个时候,人就会有些心浮气躁,随便出上一杆,进不进算了,等下一次机会再说。其实这样是不对的,打不进的时候,也有打不进的打法,可以控制住白球,给对手制造困难,也可以慢慢运球,将难打的球运到好进洞的地方。如果看到球不好进,管它三七二十一,就使劲戳上一杆,这样只能给对手制造更多的机会……”
珍惜你手中的每一次出杆!多年后这位朋友的话,仍然记忆犹新。
人生,如同一场台球赛,有很多次出杆的机会,机会好的时候,轻轻一送,一个漂亮的进球。机会不好时候,就看你如何去面对。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可能最初,我们的机会不多,但并不等于没有机会。
首先,我们自己会生病。其实人体的每一次生病,都是对身体的一次考验,生病不是坏事,对于学医的我们而言,它就是一次亲身实践的机会。
记得三年前,有一次我连续熬了几夜,早上起床后,感到精力不支,眼睛模糊,总感到有眼屎,但用手擦时,却又没有。肝开窍于目,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让我立即想到熬夜伤肝,于是,用枸杞子一小把,加菊花七八朵,开水泡后当茶饮,边饮边感到眼睛舒服了,真可谓立竿见影。
后来每当病人描述眼睛不舒服的时候,我就习惯的问上一句,是不是总感觉有眼屎,用手擦时却又没有啊?很多病人就会点头称是,于是在下药时,就习惯用上菊花配枸杞子,疗效自然很好。
记得有一年夏天,天气潮湿,又连着吃了几天的面食,大便时感觉很不爽,不是便秘,解不出来,也不是拉不干净,而是感觉大便好像粘在肠壁上一样,解大便时很费力,擦时很费纸,这是典型的肠道湿热所致。我用苦参、茯苓配少许艾叶,煎水服用后,很快就好了,但那种大便粘肠的感觉却是终身难忘。
后来遇到肠道不好的病人,切脉时发现肠道有湿热,但问病人大便如何时,他们常常回答还好,再继续询问大便是否发粘,擦的时候是否费纸,患者常常点头称是。在很多病人的思维中,大便不干结,不拉肚子,就属于正常,他们从不认为大便发粘是异常情况。如果不是自身体验,我可能会接受问诊结果,认为患者大便正常,排除肠道湿热的情况,这样就容易贻误病情,错失治疗机会。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要珍惜自己每一次生病机会,细心体会疾病的表现,充分理解其中的病机,并尝试使用中医治疗,感受治疗过程中疾病变化,及时做出适当的调整,有了这些亲身体验,对中医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
其次是我们要珍惜每一次接触患者的机会。当我最初开始开药房时,患者非常少,每天只有十几个人过来买药,基本没有专门过来看病抓药的。我要求自己:凡是进店买药的,都得让病人服药后有效!对每一个哪怕只是买感冒药物的患者,我也认真地望闻问切。虽然看上去很麻烦,但是这样做,使我得到了很多机会,不光提高了我的技术,也增加了患者对我的信任。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要珍惜我们每一次与患者接触的机会,珍惜问诊的机会,珍惜切脉的机会,珍惜辨证以及处方的机会。
最后,经验是靠总结和思考得来的。如果你不去实践,不去思考,又不擅于总结,哪怕活到一百岁,可能也没有一点经验,更谈不上成为一个好中医。
就好比打台球一样,珍惜你手中的每一次出杆!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医术一定会不断提升,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进而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医。
最后我想同大家交流:什么是理想?
而当有一天你做了什么之后,未必这件事情也真的就是你的理想。而其实理想是有一天你做了这件事情之后,你开始重新定义你的人生,也愿意你为了这件事情你去受苦、你去受累、你去受委屈、你去受质疑、你去受诽谤,你还愿意坚持,那你才有资格说那件事情才是你的理想.....
我们每个人都是特比特别偶然才能够来到这个世界,那既然来了,你就得做点什么吧?你要找一个理由,一个更有价值存在的理由,其实那才是理想。
如果你将学习中医,作为你人生的理想,我相信,你已经找到了学习的办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医之路崎岖而又漫长,让我们永远保留一颗求知的心,在中医之路上探索、前进……





上一篇:不是好书我不发--色脉舌诊
下一篇:也谈谈中医

5

主题

57

积分

2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铁杆中医

Rank: 1

积分
57
QQ
发表于 2011-3-20 18: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很好的文章。拜读。
好中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0

积分

28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3-20 18: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楼主稽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2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http://hi.baidu.com/傷寒愛

积分
0
发表于 2011-3-20 19: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了。謝謝。我轉載了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444

积分

7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医者意也,存乎一心。

Rank: 2

积分
444
发表于 2011-3-20 19: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文字优美朴实,案例丝丝入扣,医理引人入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571

积分

1384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师仲景方证 &

Rank: 3Rank: 3

积分
571
QQ
发表于 2011-3-20 19: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很好的心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2676

积分

336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76
发表于 2011-3-20 20: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s: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2296

积分

80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杏林小子

Rank: 5Rank: 5

积分
2296
QQ
发表于 2011-3-20 21: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读了一次,很少启发!
仲景门墙,平脉辨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3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3-20 22: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很有启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85

积分

7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85
发表于 2011-3-20 23: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2289

积分

85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289
发表于 2011-3-21 09: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生死有命 富贵在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101

积分

580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传承价值 平衡阴阳

Rank: 4

积分
1101
QQ
发表于 2011-3-21 10: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醒梦中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8

积分

34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18
发表于 2011-3-25 20: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获益良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9:50 , Processed in 0.08817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