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146|回复: 1

[交流] 印度医王的传奇人生——《佛说柰女祇域因缘经》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23

主题

0

积分

2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http://www.elyoo.cn

积分
0
发表于 2010-12-9 18: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佛说柰女祇域因缘经》
安世高 译
慈心 校对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祇国。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天龙八部。大众集会说法。
时世人民。施者无量。有一贫人。唯有一烂坏手巾。意欲布施。惧此物恶。犹豫未决。尔时座中有一比丘尼。名曰柰女。即从座起。整服作礼长跪叉手。白佛言。世尊。我自念。先世生波罗奈国。为贫女人。时世有佛。名曰迦叶。时与大众。围绕说法。坐闻经欢喜。意欲布施。顾无所有。自惟贫贱。心用悲感。诣他园圃。求乞果蓏。当以施佛。时得一柰。大而香好。擎一盂水并柰一枚。奉迦叶佛及诸众僧。佛知至意。咒愿受之。分布水柰。一切周普。缘此福祚。寿尽生天。得为天后。下生世间。不由胞胎。九十一劫。生柰华中。端正鲜洁。常识宿命。今值世尊。开示道眼。尔时柰女。以偈颂曰。
三尊慈润普 慧度无男女 水果施弘报 缘得离众苦
在世生华中 上则为天后 自归圣众祐 福田最深厚
比丘尼柰女。礼已还坐。
佛在世时。维耶梨国。国王苑中。自然生一柰树。枝叶繁茂。实又加大。既有光色。香美非凡。王宝爱此柰。自非中宫尊贵美人。不得啖此柰果。国中有梵志居士。财富无数。一国无双。又聪明博达。才智超群。王重爱之。用为大臣。王请梵志饭食。食毕以一柰宝与之。梵志见柰香美非凡。乃问王曰。此柰树下。宁有小栽可得乞不。王曰。大多小栽。吾恐妨其大树。辄除去之。卿若欲得。今当相与。即以一柰栽与梵志。梵志得归种之。朝夕溉灌。日日长大。枝条茂好。三年生实。光彩大小。如王家柰。梵志大喜。自念我家资财无数。不减于王。唯无此柰。以为不如。今已得之。为无减王。即取食之。而大苦涩。了不可食。梵志更大愁恼。乃退思惟当是土无肥润故耳。乃捉取百牛之乳。以饮一牛。复取此一牛乳。煎之为醍醐。以灌柰根。日日灌之。到至明年。实乃甘美。如王家柰。而柰树边。忽复生一瘤节。大如手拳。日日增长。梵志心念。忽有此瘤节。恐妨其实。适欲斫去。恐复伤树。连日思惟。迟徊未决。而节中忽生一枝。正指上向。洪直调好高出树巅。去地七丈。其杪乃分作诸枝。周围旁出。形如偃盖。花叶茂好。胜于本树。梵志怪之。不知枝上当何所有。乃作栈阁。登而视之。见枝上偃盖之中。乃有池水。既清且香。又有众华。彩色鲜明。披视华下。有一女儿。在池水中。梵志抱取。归养长之。名曰柰女。
至年十五。颜色端正。天下无双。宣闻远国。有七国王。同时俱来。诣梵志所。求娉柰女。以为夫人。梵志大恐怖。不知当以与谁。乃于园中。架一高楼。以柰女着上。出谓诸王曰。此女非我所生。自出于柰树之上。亦不知是天龙鬼神女耶。鬼魅之物。今七王求之。我设与一王。六王当怒。不敢爱惜也。女今在园中楼上。诸王便自平议。有应得者。便自取去。非我所制也。于是七王口共争之。纷纭未决。至其夜。瓶沙王。从伏渎中入。登楼就之共宿。明晨当去。柰女白曰。大王幸枉威尊。接逮于我。今复相舍而去。若其有子。则是王种。当何所付。王曰。若是男儿。当以还我。若是女儿。便以与汝。王则脱手金镮之印。以付柰女。以是为信。便出语群臣言。我已得柰女与一宿。亦无奇异。故如凡人。故不取耳。瓶沙军中皆称万岁。曰我王已得柰女。六王闻之便各还去。
瓶沙王去后。遂便有娠。时柰女敕守门人言。若有求见我者。当语言我病。后日月满生一男儿。颜貌端正。儿生则手持针药囊。梵志曰。此国王之子。而执医器。必医王也。时柰女即以白衣裹儿。敕婢持弃着巷中。婢即受敕。抱往弃之。时王子无畏。清旦乘车。往欲见大王。遣人除屏道路。时王子遥见道中有白物。即住车问傍人言。此白物是何等。答言。此是小儿。问言。死活。答言。故活。王子敕人抱取。即觅乳母养之以活。梵志将此小儿。还付柰女。名曰祇域。
至年八岁。聪明高才。学问书疏。越殊伦匹。与邻比小儿游戏。心常轻诸小儿。以不如己。诸小儿共骂之曰。无父之子。淫女所生。何敢轻我。祇域愕然。默而不答。便归问母曰。我视子曹。皆不如我。而反骂我言。无父之子。我父今者为在何许。母曰。汝父者正瓶沙王是也。祇域曰。瓶沙王乃在罗阅祇国。去此五百里。何缘生我。若如母言。何以证之。母则出印镮示之曰。此则汝父镮也。祇域省之。见有瓶沙王印文。便奉持此镮。往到罗阅祇。径入宫门。门无诃者。即到王前。为王作礼。长跪白王言。我是王子。柰女所生。今年八岁。始知是大王种类。故持镮印信。远来归家。王见印文。觉忆昔之誓。知是其子。怆然矜之。以为太子。涉历二年。后阿阇世王生。祇域因白王曰。我初生时。手把针药囊。是应当为医也。王虽以我为太子。非我所乐。王今自有嫡子生矣。应袭尊嗣。我愿得行学医术。王则听之。王曰。汝不为太子者。不得空食王禄。应学医道。王即命敕国中诸上手医。尽术教之。而祇域但行嬉戏。未曾受学。诸师责谓之曰。医术鄙陋。诚非太子至尊所宜当学。然大王之命。不可违废。受敕已来。积有日月。而太子初不受半言之方。若王问我。我何以对。祇域曰。我生而有医证在手。故白大王。捐弃荣号求学医术。岂复懈怠烦师督促。直以诸师之道无足学者故耳。便取本草、药方、针脉诸经。具难问师。师穷无以答。皆下为祇域作礼。长跪叉手曰。今日益知太子神圣实非我等所及也。向所问诸事。皆是我师历世疑义。所不能通。愿太子具悉说之。开解我曹生年之结。祇域便为解说其义。诸医欢喜皆更起。头面作礼承受其法。
尔时祇域即自念言。王敕诸医。都无可学者。谁当教我学医道。时闻彼德叉尸罗国。有医姓阿提梨。字宾迦罗。极善医道。彼能教我。尔时祇域童子。即往彼国。诣宾迦罗所白言。大师我今请仁者。以为师范。从学医术。经七年已。自念言。我今习学医术。何当有已。即往师所白言。我今习学医术。何当有已。时师即与一笼器及掘草之具。汝可于德叉尸罗国面一由旬。求觅诸草。有非是药者持来。时祇域即如师敕。于德叉尸罗国面一由旬。求觅非是药者。周竟不得非是药者。所见草木一切物善能分别。知有所用处无非药者。彼即空还。往师所白如是言。师今当知我于德叉尸罗国。求非药草者。面一由旬。周竟不见非药者。所见草木尽能分别。所入用处。师答祇域言。汝今可去。医道已成。我于阎浮提中。最为第一。我若死后。次复有汝。
于是祇域便行治病所治辄愈。国内知名。后欲入宫。于宫门前。逢一小儿担樵。祇域望视悉见此儿五藏。肠胃。缕悉分明。祇域心念。本草经说有药王树。从外照内见人腹脏。此儿樵中得无有药王耶。即往问儿。卖樵几钱。儿白十钱。便雇钱取樵。下樵置地。闇冥不见腹中。祇域更心思惟。不知束中何所为是药王。便解两束。一一取之。以着小儿腹上。无所照见。辄复更取。如是尽两束樵。最后有一小枝。栽长尺余。试取以照。具见腹内。祇域大喜。知此小枝定是药王。悉还儿樵。儿既已得钱。樵又如故。欢喜而去。
尔时祇域自念。我今先当治谁。此国既小。又在边方。我今宁可还本国始开医道。于即还归婆迦陀城。婆迦陀城中。有大长者。其妇十二年中常患头痛。众医治之而不能差。时祇域闻之即往其家语守门人言。白汝长者。有医在门外。时守门人即入白门外有医。长者妇问言。医形貌何似。答言。是年少。彼自念言。老宿诸医治亦不差。况复年少。即敕守门人。语言我今不须医。守门人即出语言。我已为汝白长者。长者妇言。今不须医。祇域复言。汝可白汝长者妇。但听我治。若差者随意与我物。时守门人复白之。医作如是言。但听我治。若差随意与我物。长者妇闻已。自念言。若如是无所损。敕守门人唤入。时祇域入诣长者妇所。问言。何所患苦。答言。患如是如是。复问。病从何起。答言。从如是如是起。复问。病来久近。答言。病如许时。彼问已语言。我能治汝。彼即取好药。以酥煎之。灌长者妇鼻。病者口中酥唾俱出。时病人即器承之。酥便收取。唾别弃之。时祇域见已。心怀愁恼。如是少酥不净。犹尚悭惜。况能报我。病者见已。问祇域言。汝愁恼耶。答言实尔。问言。何故愁恼。答言。我自念言。此少酥不净。犹尚悭惜。况能报我。以是故愁耳。长者妇答言。为家不易。弃之何益。可用燃灯。是故收取。汝但治病。何忧如是。彼即治之。后病得差。时长者妇。与四十万两金。并奴婢车马。时祇域得此物已。还王舍城。诣无畏王子门。语守门人言。汝往白王言。祇域在外。守门人即入白王。王敕守门人唤入祇域入已前头面礼已。在一面住。以前因缘。具白无畏王子言。以今所得物。尽用上王。王子言。且止不须。便为供养已。汝自用之。此是祇域最初治病。
尔时拘睒弥国。有长者子。轮上嬉戏。肠结腹内。食饮不消。亦不得出。彼国无能治者。彼闻摩竭国有大医善能治病。即遣使白王。拘睒弥长者子病。祇域能治。愿王遣来。时瓶沙王。唤祇域问言。拘睒弥长者子病。汝能治不。答言能。若能汝可往治之。时祇域乘车。诣拘睒弥。祇域始至。长者子已死。伎乐送出。祇域闻声即问言。此是何等伎乐鼓声。傍人答言。是汝所为来长者子已死。是彼伎乐音声。祇域善能分别一切音声。即言语使回还。此非死人。语已即便回还。时祇域即下车。取利刀破腹。披肠结处。示其父母诸亲语言。此是轮上嬉戏。使肠结如是。食饮不消。非是死也。即为解腹。还复本处。缝皮肉合。以好药涂之。疮即愈毛还生。与无疮处不异。时长者子。即报祇域四十万两金。妇亦与四十万两金。长者父母亦尔。各与四十万两金。祇域念言。夫为师者须报其恩。今持一百六十万两金。与德叉尸罗国大师宾迦罗。念已持金诣师所。头面礼师足。奉上此金。唯愿大师。哀愍纳受。师曰。便为供养已。我不须此宝。祇域殷勤至到。宾迦罗乃受此金。祇域奉辞礼足而去。
尔时国中有迦罗越家女年十五临当嫁日。忽头痛而死。祇域闻之往至其家。问女父曰。此女常有何病。乃致夭亡。父曰。女小有头痛。日月增甚。今朝发作。尤甚于常。以致绝命。祇域便进以药王照视头中。见有刺虫。大小相生乃数百枚。钻食其脑。脑尽故死。便以金刀披破其头。悉出诸虫。封着罂中。以三种神膏涂疮。一种者补虫所食骨间之疮。一种生脑。一种治外刀疮。告女父曰。好令安静。慎莫使惊。十日当愈平复如故。到其日我当复来。祇域适去。女母便更啼哭曰。我子为再死也。岂有披破头脑当复活者。父何忍使人取子那尔。父止之曰。祇域生而把针药。弃尊荣位。行作医师。但为一切命。此乃天之医王。岂当妄耶。嘱语汝言。慎莫使惊。而汝今反啼哭。以惊动之。将令此儿不复得生。母闻父言。止不复哭。共养护之。寂静七日。七日晨明女便吐气而寤。如从卧觉。曰我今者了不复头痛。身体皆安。谁护我者。使得如是。父曰。汝前已死。医王祇域故来护汝。破头出虫以得更生。便开罂出虫示之。女见太便惊怖。深自庆幸。祇域神乃如是。我促得报其恩。父曰。祇域与我期言。今日当来。于是须臾祇域便来。女欢喜出门迎。头面作礼。长跪叉手曰。愿为祇域作婢。终身供养以报更生之恩。祇域曰。我为医师。周行治病。居无常处。何用婢为。汝必欲报恩者。与我五百两金。我亦不用此金。所以求者。凡人学道法当谢师。师虽无以教我。我尝为弟子。今得汝金。当以与之。女便奉五百两金。以上祇域。祇域受以与师。因白王。暂归省母。到维耶梨国。
尔时国中复有迦罗越家男儿。好学武事。作一木马。高七尺余。日日学习。骗上初学。适得上马。久久益习。忽过去失据。落地而死。祇域闻之。便往以药王照视腹中见其肝。反戾向后。气结不通故死。复以金刀破腹。手探料理。还肝向前毕。以三种神膏涂之。其一种补手所获持之处。一种通利气息。一种生合刀疮。毕嘱语父曰。慎莫令惊。三日当愈。父承教敕。寂静养视。至于三日儿便吐气而寤。状如卧觉即便起坐。须臾祇域亦来。儿欢喜出门迎。头面作礼长跪白言。愿得为祇域作奴。终身供养以报再活之恩。祇域曰。我为医师周行治病。病者之家争为我使。当用奴为。我母养我勤苦。我未有供养之恩报母。卿若欲谢我恩者。可与我五百两金。以报母恩。于是取金以上柰女。还归罗阅祇国。祇域治此四人。驰名天下。莫不闻知。
又南有大国。去罗阅祇八千里。瓶沙王及诸小国。皆臣属之。其王病疾积年不差。恒苦嗔恚。睚眦杀人。人举目视之亦杀。低头不仰亦杀。使人行迟亦杀。疾走亦杀。左右侍者。不知当何措手足。医师合药。辄疑恐有毒亦杀之。前后所杀。傍臣宫女。及医师之辈。不可胜数。病日增甚。毒热攻心。烦懑短气。如火烧身。闻有祇域。即为下书。敕瓶沙王。征召祇域。祇域闻此王多杀医师。大以恐怖。瓶沙又怜其年小恐为所杀。适欲不遣。畏见诛伐。父子相守。昼夜愁忧。不知何计。尔时瓶沙王乃将祇域。俱往佛所头面礼足。而白佛言。世尊。彼王恶性恐杀医师。为可往不。佛告祇域。汝宿命时与我约誓。俱当救护天下。我治内病。汝治外病。今我得佛。故如本愿会生我前。此王病笃。远来迎汝。如何不往。急往救护之。趍作方便。令病必愈。王不杀汝。祇域便承佛威神。往到王所。诊省脉理。及以药王照之。见王五藏及百脉之中。血气扰扰悉是蛇蟒之毒。周匝身体。祇域白王。王病可治。治之保愈。然宜入见太后咨议合药。若不见太后。药终不成。王闻此语不解其故。意甚欲怒。然患身病。宿闻祇域之名。故远迎之。冀必有益。且是小儿。知无他奸。忍而听之。即遣青衣黄门。将入见太后。祇域白太后。王病可治。今当合药。宜密启其方。不可宣露。宜屏左右。太后即逐青衣黄门去。祇域因白太后。省王病。见身中血气悉是蛇蟒之毒。似非人类。王为定是谁子。太后以实语我。我能治之。若不语我。王病则不可愈。太后曰。我昔于金柱殿中昼卧。忽有物来厌我上者。我时恍惚。若梦若觉。状如魇梦。遂与通情。忽然而寤。见有大蟒。长三丈余。从我上去。则觉有躯。王实是蟒子也。我羞耻此。未曾出口。童子今乃觉之。何若神妙。若病可治。愿以王命委嘱童子。今者治之。当用何药。祇域曰。唯有醍醐耳。太后曰。咄。童子慎莫道醍醐。而王大恶闻醍醐之气。又恶闻醍醐之名。前后坐口道醍醐而死者。数千百人。汝今道此。必当杀汝。以此饮王。终不得下。愿更用他药。祇域曰。醍醐治毒。毒病恶闻醍醐是也。王病若微及是他毒。为有余药可以愈之。蟒毒既重。又已遍身体。自非醍醐终不能消。今当煎炼化令成水无气无味。王意不觉。自当饮之。药下必愈。无可忧也。便出见王曰。向入见太后。已启药方。今当合之。十五日当成。今我有五愿。王若听我。病可即愈。若不听我。病不可愈。王问。五愿尽何等事。
祇域曰。一者愿得王甲藏中新衣未历躯者与我。二者愿得令我独自出入门无呵者。三者愿得日日独入见太后及王后。莫得禁呵我。四者愿王饮药当一仰令尽。莫得中息。五者愿得王八千里白象。与我乘之。王闻大怒曰。儿子何敢求是五愿。促具解之。若不能解。今棒杀汝。汝何敢求我新衣。为欲杀我。便着我衣。诈作我身耶。
祇域曰。合药宜当精洁斋戒。而我来日久。衣被皆尘垢故。欲得王衣以之合药。王意解曰。如此大佳。汝何故欲得自出入宫门令无禁呵。欲因此将兵来攻杀我耶。
祇域曰。王前后使诸师医。皆嫌疑之。无所委信。又诛杀之。不服其药。群臣皆言。王当复杀我。而王病已甚。恐外人生心作乱。若令我自出入不见禁呵外人大小皆知王信我。必服我药病必当愈。则不敢生逆乱之心。王曰大佳。汝何故日日独入。见我母及我妇。欲作淫乱耶。祇域曰。王前后杀人甚多。臣下大小各怀恐怖。皆不愿王之安隐。无可信者今共合药。因我顾睨之间。便投毒药。我所不觉。则非小事。故思惟可信者。恩情无二。唯有母与妇。故敢入见太后王后。与共合药当煎。十五日乃成故欲日日入伺候火齐耳。王曰大佳。汝何故使我饮药。一仰令尽。不得中息。为欲内毒恐我觉耶。祇域曰。药有剂数。气味宜当相及若其中息则气不相继。王曰大佳。汝何故欲得我象乘之。此象是我国宝。一日行八千里。我所以威伏诸国。正怙此象。汝欲乘之。为欲盗以归家。与汝父攻我国耶。
祇域曰乃南界山中有神妙药草去此四千里。王饮药宜当即得此草。重复服之。故欲乘此象诣往采之。朝去暮还。令药味相及。王意大解。皆悉听之。于是祇域煎炼醍醐。十五日成。化如清水。凡得五升。便与太后王后俱捧药出。白王可服愿被白象预置殿前。王即听之。王见药但如清水。初无气味。不知是醍醐。又太后王后。身自临合信其非毒。便如本要一饮而尽。祇域便乘象。径去还罗阅祇国。
尔时祇域适行三千里。祇域年小力膂尚微。不堪疾迅头眩疲极。便止息卧。到日过中。王噫气出闻醍醐臭。便更大怒曰。小儿敢以醍醐中我。怪儿所以求我白象。正欲叛去。王有勇士之臣名曰乌。神足步行能及此象。即呼乌曰。汝急往逐取儿来。生将以还我欲目前捶杀之。汝性常不廉。贪于食故名为乌。此医师辈多喜行毒。若儿为汝设食。慎莫食也。乌受敕便行。及之于山中曰。汝何故以醍醐中王。而云是药。王故令我追呼汝还。汝急随我还。陈谢自首庶可望活。若故欲走。今必杀汝终不得脱。祇域。自念我虽作方便求此白象。复不得脱。今当复作方便。何可随去。乃谓乌言。我朝来未食。还必当死。宁可假我须臾。得于山间啖果饮水。饱而就死乎。乌见祇域小儿。畏死惧怖言辞辛苦怜而听之曰。促食当去。不得久留。祇域乃取一梨。吃食其半。以毒药着爪甲中。以分余半。便置于地。又取一杯水。先饮其半。又行爪下毒于余水中。复置于地。乃叹曰。水及梨皆是天药。既清香且美。其饮食此者。令人身安。百病皆愈。气力兼倍。恨其不在国都之下。百姓当共得之。而在深山之中。人不知也。便进入山索求他果。乌性既贪。不能忍于饮食。又闻祇域叹为神药。亦见祇域已饮食之。谓必无毒。便取余梨食之。尽饮余水。便下痢。痢如注水。躃地而卧。起辄眩倒。不能复动。祇域曰。王服我药。病必当愈。然今药力未行。余毒未尽。我今往者。必当杀我。汝无所知。起欲得我以解身负。故使汝病。病自无苦。慎莫动摇。三日当差。若起逐我。必死不疑。便上象而去。
祇域则过墟聚。语长伍曰。此是国王使。今忽得病。汝等急往。舁取归家。好养护之。厚其床席。给与糜粥慎莫令死。死者王灭汝国。语毕便去。遂归本国。长伍承敕。迎取养护。三日毒歇下绝。乌便归见王叩头自陈曰。我实愚痴。违负王教。信祇域言。饮食其余水果。为其所中。下痢三日。始今旦差。自知当死。比乌还三日之中。王病已差。王自追念。悔遣乌往行。见乌来还。且悲且喜曰。赖汝不即将儿来当我恚时。必当捶杀。我得其恩。命得生活。而反杀之。逆戾不细即悔前后所抂杀者。悉更厚葬。复其家门赐与钱财。思见祇域。欲报其恩。即遣使者。奉迎祇域。祇域虽知王病已差。犹怀余怖不复欲往。
尔时祇域复诣佛所。接足顶礼白佛言。世尊。彼王遣使来唤。为可往不。
佛告祇域。汝本宿命已有弘誓。当成功德何得中止。今应更往。汝已治其外病。我亦当治其内病。祇域便随使者去。王见祇域甚大欢喜。引与同坐。把持其臂曰。赖蒙仁者之恩。今得更生。当何以报。当分国土以半相与。宫中婇女。库藏宝物悉当分半。幸愿仁者受之。
祇域曰。我本为太子。虽实小国亦有民人珍宝具足。不乐治国故求为医。当行治病。当用土地婇女宝物为。皆所不用。王前听我五愿外病已愈。今若听一愿。内病可复除愈。王曰。唯听仁教。请复闻一愿之事。
祇域曰。愿王请佛从受明法。因为王说佛功德巍巍特尊。王闻大喜曰。今欲遣乌臣以白象迎佛。可得致不。祇域曰。不用白象。佛解一切。遥知人心所念。但宿斋戒清净。供具烧香。遥向佛作礼。长跪白请。佛必自来。王如其言。佛明日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来。饭食已毕。为王说经。王意开解。便发无上正真道心。举国大小。皆受五戒。恭敬作礼而去。
又柰女生既奇异。长又聪明。从父学问。博知经道。星历诸术。殊胜于父。加达声乐。音如梵天。诸迦罗越及梵志家女。合五百人皆往从学。以为大师。柰女常从五百弟子。赞授经术。或相与游戏园池。及作音乐。国人不解其故。便生讥谤。呼为淫女。五百弟子皆号淫党。又柰女生时。国中复有须漫女及波昙女。亦同时俱生。须漫女者。生于须漫华中。国有迦罗越家。常笮须漫以为香膏。笮膏石边忽作瘤节。大如弹丸。日日长大至如手拳。石便爆破。见石节之中有聚。聚如萤火。射出堕地。三日而生须漫。又三日成华。华舒中有小女儿。迦罗越取养之。名曰须漫女。长大姝好。及才明智慧。亚次柰女。
尔时又有梵志家浴池中自然生青莲华。华特加大。日日长益。如五升瓶。华舒见中有女儿。梵志取养之。名波昙女。长大又好。才明智慧如须漫女。诸国王闻此二女颜容绝世。交来求娉之。二女曰。我生不由胞胎。乃出草华之中。是与凡人不同。何宜当随世人乃复嫁耶。闻柰女聪明容貌绝世。无与匹者。又生与我同体。皆辞父母。往事柰女。求作弟子。明经智慧。皆胜此五百人。
尔时佛入维耶梨国。柰女便率将弟子五百人出迎佛。头面作礼。长跪白言。愿佛明日到我园中饭食。佛默然受之。柰女还归。办其供具。佛进入城。国王又出宫。迎佛礼毕长跪请佛。愿明日到宫饭食。佛言。柰女向已前请。王后之矣。王曰。我为国王。至心请佛。必望依许。柰女但是淫女。日日将徒五百淫弟子。行作不轨。何为舍我而应其请。
佛言。此女非淫女。其宿命有大功德。已供养三亿佛。昔曾又与须漫波昙女。俱为姊妹。柰女最大。须漫次之。波昙最小。生于大姓家。财宝饶富。姊妹相率。供养五百比丘尼日日施设饮食。及作衣服。随所无乏。皆悉供之。尽其寿命。三人常发誓言。愿我后世逢佛。得自然化生。不由胞胎。远离秽垢。今如本愿。生值我时。又昔虽供养比丘尼。然其作豪富家儿。言语娇溢。时时或戏笑比丘尼曰。诸道人於邑日久。必当欲嫁。迫有我等供养捡押。不得放恣情意耳。故今者受此余殃。虽日赞经道。虚被淫谤。此五百弟子时亦并力相助供养同心欢喜今故会生果复相随。祇域尔时为贫家作子。见柰女供养意甚慕乐。而无资财。乃常为比丘尼扫除扫除洁净已辄发誓言令我能扫除天下人身病秽如是快耶。柰女怜其贫穷。又加其勤力。常呼为子。其比丘尼有疾病时。常使祇域迎医及合汤药曰。令汝后世与我共获是福。祇域迎医所治悉愈。乃誓曰。愿我后世为大医王。常治一切身四大之病。所向皆愈。皆宿日因缘今故为柰女作子。皆如本愿。王闻佛语。乃长跪悔过却期后日。佛明日便与诸比丘。到柰女园。具为说本愿功德。三女闻经开解。并五百弟子。同时欢喜。出家修行。精勤不懈。皆得阿罗汉道。
佛告阿难。汝当受持为四众说莫令断绝。一切众生。慎身口意。勿生憍慢放逸。柰女往昔时。嘲戏比丘尼故。今被淫谤。汝当修行身口意业恒发善愿。闻者随喜信乐受持。莫生诽谤。堕于地狱余报畜生。经百千劫后报为人贫穷下贱。不闻正法。邪见家生。恒值恶王身不具足。汝当修行受持读诵。尽未来际常使不绝。
尔时阿难从座而起。稽首礼足长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此法之要当名何经。佛语阿难。此经名曰柰女祇域因缘经。修行法用如上。供养比丘比丘尼。施药迎医随喜发誓今获果报。如是受持。佛说经已。大众人民天龙八部。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对说明】
一.底本依“中华佛典宝库”本。
二.本经凡两译,皆由安世高译出。一曰《佛说[木奈]女祇域因缘经》(此本为足本),一曰《佛说柰女耆婆经》(此本为节略本)。足本内容较略本全面,只在部分字句上略有差异,故用足本。
三.[木奈]为柰的异体字,但常用字库不收。故此处用柰。
四.祇域,通常做耆婆,也做耆域等。此处从原文,做祇域。所以定经题为《佛说柰女祇域因缘经》。
五.经文除“波罗奈国”一处,奈、捺皆做果、树之名,而果、树无捺、奈,应系传抄之误,一律改用“柰”字。
六.祇有二音,读作“只”的,可简化为“只”;读作“耆”的,应如旧貌。故此处“祇域”、“罗阅祇国”一律用“祇”字。
七.句读、分段有明显错误者,做适当调整。语句不顺,但勉强可以读通者,保持原貌。
 
【科判】
甲一:序分
乙一:通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集会说法。
乙二:别序
丙一:贫人布施缘
时世人民。施者无量。有一贫人……犹豫未决。
丙二:柰女前世缘
尔时座中有一比丘尼。名曰柰女……礼已还坐。
甲二:正宗分
乙一:柰树祇域生缘
丙一:柰树生女缘
佛在世时。维耶梨国……梵志抱取。归养长之。名曰柰女。
丙二:柰女生祇域缘
丁一:七王求聘缘
至年十五。颜色端正。天下无双……于是七王口共争之。纷纭未决。
丁二:瓶沙王得柰女缘
至其夜……瓶沙军中皆称万岁。曰我王已得柰女。六王闻之便各还去。
丁三:医王祇域生缘
瓶沙王去后。遂便有娠……梵志将此小儿。还付柰女。名曰祇域。
丁四:祇域归家缘
至年八岁……王见印文。觉忆昔之誓。知是其子。怆然矜之。以为太子。
乙二:祇域医缘
丙一:学医缘
丁一:愿行学医缘
涉历二年。后阿阇世王生……诸医欢喜皆更起。头面作礼承受其法。
丁二:学医道缘
尔时祇域即自念言……我于阎浮提中。最为第一。我若死后。次复有汝。
丙二:行医缘
丁一:获药王缘
于是祇域便行治病所治辄愈……儿既已得钱。樵又如故。欢喜而去。
丁二:治头痛缘
尔时祇域自念。我今先当治谁……此是祇域最初治病。
丁三:破腹治疮缘
尔时拘睒弥国。有长者子。轮上嬉戏。肠结腹内……祇域奉辞礼足而去。
丁四:破颅起死缘
尔时国中有迦罗越家女年十五临当嫁日……暂归省母。到维耶梨国。
丁五:还肝起死缘
尔时国中复有迦罗越家男儿……祇域治此四人。驰名天下。莫不闻知。
丁六:治南方大国王缘
戊一:恶王召祇域缘
又南有大国……适欲不遣。畏见诛伐。父子相守。昼夜愁忧。不知何计。
戊二:祇域礼佛缘
尔时瓶沙王乃将祇域……趍作方便。令病必愈。王不杀汝。祇域便承佛威神。
戊三:恶王蟒子缘
往到王所。诊省脉理……王意不觉。自当饮之。药下必愈。无可忧也。
戊四:祇域五愿缘
己一:总说五愿缘
便出见王曰。向入见太后。已启药方。今当合之……与我乘之。
己二:愿得王新衣缘
王闻大怒曰……衣被皆尘垢故。欲得王衣以之合药。
己三:愿出入无呵缘
王意解曰。如此大佳……必服我药病必当愈。则不敢生逆乱之心。
已四:愿独见太后王后缘
王曰大佳。汝何故日日独入。见我母及我妇……故欲日日入伺候火齐耳。
已五:愿王饮药当一仰令尽缘
王曰大佳。汝何故使我饮药。一仰令尽……若其中息则气不相继。
已六:愿得王白象乘之缘
王曰大佳。汝何故欲得我象乘之……王意大解。皆悉听之。
已七:满愿施治缘
于是祇域煎炼醍醐。十五日成。化如清水……祇域便乘象。径去还罗阅祇国。
戊六:逃难脱险缘
尔时祇域适行三千里。祇域年小力膂尚微……便上象而去。
戊七:王病已差缘
祇域则过墟聚……祇域虽知王病已差。犹怀余怖不复欲往。
戊七:更往治内病缘
尔时祇域复诣佛所……库藏宝物悉当分半。幸愿仁者受之。
戊八:愿王请佛受法缘
祇域曰。我本为太子……举国大小。皆受五戒。恭敬作礼而去。
乙三:三华三女缘
丙一:柰女缘
又柰女生既奇异……便生讥谤。呼为淫女。五百弟子皆号淫党。
丙二:须漫女缘
又柰女生时。国中复有须漫女及波昙女。亦同时俱生……亚次柰女。
丙三:波昙女缘
尔时又有梵志家浴池中自然生青莲华……明经智慧。皆胜此五百人。
丙四:柰女迎佛缘
尔时佛入维耶梨国。柰女便率将弟子五百人出迎佛……何为舍我而应其请。
丙五:柰女祇域母子缘
丁一:三女化生缘
佛言。此女非淫女。其宿命有大功德……今如本愿。生值我时。
丁二:三女受谤缘
又昔虽供养比丘尼。然其作豪富家儿……今故会生果复相随。
丁三:祇域本誓缘
祇域尔时为贫家作子。见柰女供养意甚慕乐……皆如本愿。
丁四:三女证果缘
王闻佛语。乃长跪悔过却期后日……出家修行。精勤不懈。皆得阿罗汉道。
丙六:佛止谤缘
佛告阿难。汝当受持为四众说莫令断绝……尽未来际常使不绝。
甲三:流通分
尔时阿难从座而起……欢喜奉行。




上一篇:中医啊,中医...........
下一篇:有人知道《经证证药录》吗
易莲精舍 www.elyoo.cn

23

主题

0

积分

2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http://www.elyoo.cn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20: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题解】

《佛说柰女祇域因缘经》记述了柰女及其子祇域的前世因缘,以及祇域学医、行医的故事。

祇域(Jivaka),通常译作“耆婆”,又作耆婆伽、时缚迦、祇婆、耆域等,意为固活、能活、活命等。

耆婆与佛陀同时代,他是摩竭陀国频婆娑罗的庶子,阿阇世王的庶兄。他十岁时,将太子之位让给弟弟阿阇世以后,寻访到名医宾迦罗并随之学医,七年学成出师,从此开始了行医生涯。耆婆皈依佛教后,跟随目犍连尊者修道,并长期为佛陀和僧团义务治病。

耆婆不但精通医道,还善于劝阻恶行。《佛说柰女祇域因缘经》中最后一则医案,就记载了他在佛陀的指导下,凭借医术调服恶王的故事。阿阇世王篡位时,曾想谋害生母,被大臣月光和耆婆劝阻;后来阿阇世王现世遭受恶报,耆婆趁机规劝阿阇世王皈依佛教。

因为耆婆生生世世行医救世的功德,他去世后,感生忉利天,成为释提桓因左右的十大天子之一。

安世高曾先后译出《佛说柰女祇域因缘经》和《佛说柰女耆婆经》,两经内容大致相同,而《佛说柰女耆婆经》稍略,可以视为《佛说柰女祇域因缘经》的节略本。此外安世高还译出《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亦载耆婆事迹。南传有《耆婆迦经》,论素食事。以上三经,皆以耆婆为主角,而耆婆之事迹,并见于《世纪经》、《寂志果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四分律》等经典。

诸经之中,以《佛说柰女祇域因缘经》最为周详。近世陈寅恪认为神医华佗的医案多抄袭此经。时至今日,有人将陈氏论证旧事重提,借此否定中医;也有人将耆婆医案与华佗医案罗列比较,认为并不相类。

无论如何,耆婆对中医确有影响。《佛说柰女祇域因缘经》中所载耆婆医案,多近乎神话,但也体现了医学的至理。尤其是他觅非药而不可得的故事,更为后世医家所重。药王孙思邈将耆婆医论阐述为“天下物类,皆是灵药,万物之中,无一物而非药者,斯乃大医也”,在他编撰的《千金方》中,曾多次提及耆婆,并录有十一首“耆婆医方”。禅宗典籍《五灯会元》更将此故事嫁接到善财童子身上,可见其影响力。

另据《宋史·艺文志》载,有《耆婆脉经》三卷,《耆婆六十四问》一卷,《耆婆五藏论》一卷,这些书,现在都找不到了,从名称上看,应该是后人附会之作。

耆婆是印度医王,他不但精通医术,而且笃信佛教。研究耆婆,对研究印度医学,特别是佛教医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比较印度医学和中医的异同,或者说有助于比较佛医学和中医学的异同。

耆婆三经之中,《温室经》古有注疏,颇受重视。《耆婆迦经》在南传地区也有人研究。唯有《佛说柰女祇域因缘经》尚无人专门研究。

笔者的《〈佛说佛医经〉学习笔记》已经过半,近来得观“耆婆诸经”,略有心得。所以斗胆提笔,作《〈佛说柰女祇域因缘经〉学习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学习,以“写书的方法读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为耆婆研究略尽绵力,若能填补空白,那也就“幸甚至哉”了。

时维佛历佛历三〇三七年冬月

慈心 於 易莲精舍
易莲精舍 www.elyoo.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15:42 , Processed in 0.188962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