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热论篇第三十一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
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
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 太阳麻黄汤证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 太阳阳明并病:葛根汤证
※间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一云络)是也。
※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
※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
※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阳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阳明病,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 太阳少阳并病:柴胡桂枝汤症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藏者,故可汗而已。
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 阳明承气汤证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去故也。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喝。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此当为少阴之四逆汤证\通脉四逆汤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三阴三阳,五藏六府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藏不通则死矣。 四逆汤的佐证
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
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藏脉,病日衰已矣。
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帝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
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
帝曰:善。治遗奈何?
岐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矣。
帝曰:病热当何禁之?
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帝曰:其病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形何如?
岐伯曰:
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 太阳阳明合病
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言; 阳明大承气汤证
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 少阴四逆辈
帝曰:五藏已伤,六府不通,荣卫不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何也?
岐伯曰: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其血气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
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
上一篇:经方的神奇下一篇:葛根汤的感觉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