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师承”民国首席名医张简斋 医术精湛成金陵名医
2016.5.30 中国江苏网
用药轻灵被誉“汪三副”,民国元老题匾妙赞 精通内妇、儿科,看病用药兼顾脾胃
南报网讯 (记者 李珊)汪六皆又名汪子谦,1902年生于城南颜料坊一户贫民家中,幼读私塾,18岁时由伯父介绍师从张简斋学习中医。 张简斋为民国时期最有影响的著名中医,也是当时首都南京的“首席名医”,宋美龄的胃病、宋子文的腰痛、陈果夫的肺病、孔二小姐(孔令俊)的妇科顽症都是他治好的,张氏当年有“张国医”“御医”等雅号,并以“金陵医派”领军人物享誉全国。 “张简斋的门徒虽不少,但很多只是递过一个拜师帖子,真正在他身边学习过的并不多。弟子中著名的有在昆明行医的张敬斋,南京的汪六皆、濮清宇,重庆的张笑农等。”汪六皆的儿子汪季直告诉记者,这句话是张简斋外甥婿廖作琦先生著《医林一树》文中所述。 师从张简斋学习内、妇、儿科兼疑难杂症时,汪六皆特别好学上进,除攻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医典外,还聆听师教、誊录医案处方,晚上再细加研习,深究钻研,至三年期满时已获张简斋真传。 “20岁时,父亲便在下关一带自立门户,悬壶济世。”汪季直回忆说,父亲深知,作为张简斋先生的嫡传门人,应注重修炼,凡有接触病者的机会,他必定详加观察,斟酌用药,牢记“三个指头治病”的教诲。他不仅重视诊疗技法,还谙熟药物性效,上门求诊者骆驿不绝,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其父成为名副其实的金陵名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汪六皆迁居重庆中二路寓所,继操医业,由于其医术精湛,誉满山城。8年后,即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阔别家乡已久的汪六皆重背行囊由渝返宁,应约在大行宫存心泰药号坐堂应诊。 1956年,南京市中医院成立之初,汪六皆与张仲梁、濮清宇、傅宗翰同时应聘,成为该院首任内科主任,并当选为南京市第一至六届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成员,中华医学会会员。不过,因身体原因,其在市中医院问诊一年多时间后就离职回家边休息边问诊。 1960年,汪老被南京市卫生局确定急需继承的老中医。
用药轻灵被誉“汪三副”,民国元老题匾妙赞
出身中医世家的张简斋,三代行医,从祖上学孟河医派,创金陵医派,用药以轻灵见长。作为张简斋的嫡传弟子,汪六皆秉承师傅这一特点。汪季直介绍,至今其家中还有国民党元老戴季陶亲题的“张简斋大门人汪六皆大夫方脉”匾牌,原来,当年戴季陶因失眠宿疾久治不愈,后请汪六皆诊治,服用两剂中药后便痊愈,便制匾相赠,以示尊崇,“上世纪40年代,在重庆、南京等地,一批中医帅都喜欢在自己的招牌上加上‘张简斋夫子授业’这几个字,以示名师出高徒。”南京市中医院老专家于思强回忆说,当时“用药轻灵”的汪六皆还有一个“雅号”——汪三副,即由他诊治的疾病,一般三副中药就可见效而愈。汪季直回忆说,其父诊治发热性疾病时一副中药就能“药到病除”。 医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用药轻灵,成为金陵名医的汪六皆接诊无数患者,上至达官显贵,下及平民百姓。汪季直至今犹记得,当年其跟父学习中医后,时常帮父亲拎着药箱奔走于患者家中,“已故的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黄炎培、程潜以及建筑大师杨廷宝、天文学家张钰哲,词界泰斗唐圭璋,南京大学校长范存忠等,都是他的老主顾。”汪季直说,其父对待达官贵人耐心问诊,对平民应诊也是热心服务,精细诊治,遇有贫病者,不仅不收诊金,还会赠药周济。
精通内、妇、儿科,看病用药兼顾脾胃
张简斋在学术思想上,根据“人以胃气为本”“胃者水谷之海”,以及“得谷者昌,失谷者亡”等经旨,提出“胃以通和为贵”的主张,并说“不论何种疾病,皆不能使患者因服药而引起胃纳呆滞,特别是对内伤杂病的调补,更应注意顾护胃气”。汪老作为跟随张简斋时间最长的嫡传弟子,很好沿袭了老师的这一风格。在处方用药时处处调胃、顾胃、护胃,善以二陈汤为基本方,再加味他药使用而每获良效。 汪老不仅精通内科、儿科,妇科诊疗也特别有特色。“胎前、产后、带下病等所有妇科病他都能看好,即使是久治不愈的顽疾。”汪季直介绍,治疗痛经时,汪老不是“千人一方”,而是抓住肝和血实现“一人一方”,若是血虚,就着手帮患者调理养血;若是血瘀,就进行活血化瘀;若是血热,则是给出另外一种方。 看儿科疾病,汪老也特别注重辨证施治,遇到小儿咳嗽,他认为无风不咳,强调“驱风”,用药的经典方为“杏苏散”,其由桑叶、杏仁等组成,另一汤剂则为“桑杏汤”,由桑叶、杏、豆卷,大贝母、梨皮等组成。 据称,汪六皆生性润和,除手不释卷外,也精于美食。闲暇时爱看京戏、听唱片,有时还自拉自唱。
|